雷抒雁,小草永远在歌唱

认识诗人雷抒雁先生很晚,应是在他与我熟悉的马利大姐走到一起之后不久,算一算不到十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每逢春节期间,总会找几位朋友相聚,喝得开心,聊得开心。看上去,他一点儿也不像身患癌症的人,朴实,乐观,爽朗,健谈。

与雷抒雁先生虽然认识晚,不过我早在一九八八年《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一书中,曾写到胡风与他的一个故事。这故事,与张志新有关,与《小草在歌唱》有关。

对于一九七九年的人们来说,令人震撼的人与事不少,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张志新。“”期间,因为发表不同声音,这位美丽女性被捕入狱,一九七五年被处决,年仅四十五岁。处决之前,怕张志新高喊口号,竟然割断她的喉咙。张志新冤案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四日昭雪,并被追认为******。不久,一篇由《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所写的长篇通讯《一份血写的报告》发表,多少人读后潸然泪下,仰天悲叹。

雷抒雁就在其中。他读了这篇通讯,那一夜,诗情迸发―“一九七九年六月七日夜不能寐,六月八日急就于曙光中”。他所说的急就章,就是著名的《小草在歌唱》。

全民性的揭露“”、反思“”,这一年达到高潮。不到四十岁的雷抒雁,与许多作家、诗人一样,走在前列。创作《小草在歌唱》之前,他已先后发表多篇诗作。《信仰》一诗,将之“献给同志的葬礼”。他用一句谚语作为题记,画龙点睛:“树死了还站着。”另外一首《真实》,直面“”浩劫,直面“真实”缘何在中国消失,其诗句,铿锵有力,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激情、悲愤与渴望:

报纸,在说谎;虚假,在发言;

诚实的历史也遭欺骗、;

虚假的材料,玷污清白,屠杀无辜,

虚假的繁荣,在把国民经济推向破产!

……

错案,假案,冤案,彻底,

一切虚假的东西都要。

让死者,冤愤的游魂得到安静,

为生者,恢复人类的高贵的尊严。

正是在这样一种全民情绪高潮的背景下,雷抒雁读完张志新悲剧之后,才无法入睡,灵感如期而至。在一首与历史、与悲剧、与情绪相关的诗歌里,他找到一个很好的意象,这就是小草―

只有小草不会忘记。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渗进土壤;

因为那殷红的血,

已经在花朵里放出清香!

只有小草变得坚强,

托着她的身躯,

抚着她的***伤,

把白的、红的花朵,

插在她的胸前,

日里夜里,风中雨中,

为她歌唱……

看似弱小、纤细的小草,被雷抒雁赋予了人的情感与勇气,在许多人沉默无语、颤巍巍的时候,是小草显现坚强人格般的力量。这首《小草在歌唱》在《光明日报》发表,顿时产生广泛影响,至今,也可视为雷抒雁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时,胡风这位远离文坛多年的诗人、评论家,刚刚从监狱里回到社会,恢复公民身份,他读到了《小草在歌唱》。胡风与雷抒雁之间的故事,由此发生。

就在一九七九年的年初,胡风新的人生开始:

一月十四日,四川省公安厅给监狱打来电话,通知释放被判无期徒刑的胡风出狱。二月十日,四川省公安厅厅长向胡风宣布:原四川省革委会人保组所判的无期徒刑无效。胡风从此真正自由了。监狱,二十四年相伴的地方,不再属于他。六月,胡风被选为四川省***协委员,这是他复出后担任的第一个社会职务。他的名字,开始见诸报端,人们在悄悄议论着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出狱后的胡风,无法摆脱文学对他的诱惑。他对文学有着本能的热爱,近于如痴如醉的状态。胡风很快为一个名字所吸引:张志新。胡风从广播中,听到瞿弦和朗诵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激动不已。后来,他又从《光明日报》上一遍又一遍读这首诗。性情更具诗人气质的胡风,抑制不住感动,一方面他精心对诗作了详细修改,一方面又向《诗刊》推荐转载。七月二十二日,胡风化名“宴敖”给《诗刊》编辑部写信,同时附上一封致雷抒雁的信。这是胡风出狱后,除和亲友的通信外,第一次以这种形式与外界、与文学界―他曾经活跃其中―发生联系。

胡风写给《诗刊》的信如下:

这首诗,先是从广播里听到朗诵,后来才从报上看到的。读了几遍,每一遍,这里或那里引起了我的感动。举例提出一些感应,如果编辑部认为是捣乱,诗人自己认为是对他表现了骄傲态度,那就撕掉,丢到字纸篓去算了。

列位当然经验丰富,发现一首好诗,常常是很不容易的。

报上还发表了另外几首诗,我认为是从理念出发,企***在形式上补救。结果是,长于文学语言的他在这里露出了不能使读者入情的文字技巧而已。

从张志新这句话产生了真情实感的诗已经有了一首:《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强者》,同一作者还有一首《风度》,觉得都是真情的悼念。如果要转载,我以为是值得的。至于某种“做”出来的诗,发表了,要引起消极性的影响。还在《光明日报》有一首《日月光芒××》也是值得转载的。存报一时找不到,不能查明了。

还有,我以为张志新母亲和丈夫的文章,应该是非转载不可的。弟妹们的,似乎还不能写出深切感情来。

编辑同志们,发表这样的诗,是不是可以采取和发表招牌诗人的招牌诗不尽相同的态度呢?

我是新诗的老读者,所以对诗很有偏见,也就是坐井观天,诸位见笑之后,连拟稿、给作者信一同撕掉罢。

发信地址,并非实有。因为挂号要写地名,自己没有定址,就随便捏造一个,不敢麻烦诸位回信的意思。

专此即祝

笔健

一个新诗的老读者

宴敖 1979年7月22日

《诗刊》编辑部当时没有重视这封署名“宴敖”的信,也没将给雷抒雁的信转交。两年后,梅志根据原稿重新抄出两封信,经邹荻帆、邵燕祥之手,辗转送到雷抒雁手中。看到胡风逐字逐句的精心修改,雷抒雁感受到一个老人对诗的执着的偏爱。胡风的诚挚和认真使他感动。

胡风当年写给雷抒雁的信如下:

雷抒雁同志:

世上可以有被认为是没有错误的好作品;但恐怕没有,至于也是少有的,被认为是没有缺点的好作品。好作品是真情实感的作品,而真情实感是一定要在读者的感情上引起连续反应。也就是读者的感情会被诱发新的东西。所以真情实感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作者不能修改、不必修改的。因为她是有机体。更何况别人。

因此,把这些感应寄给编辑部和你,绝不是修改什么缺点,而是请你们看看在一个读者的感情上引起些什么反应。如果有一两点可供参考,那写信者就可以大减轻儿狂妄的责任了。

手边有一元月份的《诗刊》。赶快翻开找,果然找出了两首。看了一遍就没有兴趣再看了。这是从理性出发的技巧诗。当然,张志新并不是常见的,但如果你写诗的时候用你写张志新的感情动力来体验感情的真实度,那么久而久之,对常见的平凡事物也会写成真情实感的诗来吧。四句一节,说不定也是因为感情不足而企***在文字上用功夫的。

妄言多罪,即祝

健斗

一个新诗的老读者 宴敖上

79.7.22

对胡风的详情,雷抒雁并不了解,一九五五年胡风入狱时,年轻的雷抒雁刚刚开始喜爱文学。他所知道的胡风,是批判中的那个胡风。如今,看到胡风的信和修改稿,他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尊敬的老人。他深切感受到,一个人一旦爱上文学,纵然监禁、流徙,也不能离开它。雷抒雁一九八一年写下《感谢胡风帮我改诗》一文,无限感慨地说:

文学是会使人上瘾的,你会终身摆脱不了它的纠缠。那是为什么呢?是一种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呢?我想,那是一种责任感,对于社会,对于历史,对于事业的责任感。当这种责任感一旦和对于艺术的爱好融在一起,就会变成一种合金钢,水不能使之溶解,火不能使之熔化,酸和碱不能使之腐蚀,时间的巨流,或急、或缓、或波折、或跌宕,而这块合金钢,就像激流里的石头,是不会游移的。而且,因为波光的闪动,还会使它发出奇异的,甚至是神秘的波纹来,使你觉得它在轻轻地颤动,使人为之动情。

啊,这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心,不就是激流里的石头么!

正是有这样一种关联,当第一次与雷抒雁见面时,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实有相见恨晚之感。他虽然身体不适,依旧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幽默而风趣。

《小草在歌唱》轰动之际,正是文学新时期高潮来临之时,也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不少出版社竞相出版诗集。《诗刊》策划的一套“诗人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出版,计有二十四种。第一批于一九八年十一月出版,为十二种。诗人中有不少我认识的前辈,如艾青、邹荻帆、黄永玉、张志民、白桦、邵燕祥、李瑛等。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也在其中,一九四二年出生的他,最为年轻。

这套丛书,我藏有多种,曾先后请黄永玉、李瑛题跋留念。二一二年,我找出《小草在歌唱》,请雷抒雁题跋如下:

这是一本旧作,看见如同隔世。承蒙李辉先生抬爱,从网上搜索购得,令人十分感动。李辉先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著作等身,他的收藏让我深感荣幸和骄傲。

雷抒雁

二一二年七月十日

其实,我很想请他写写当年的创作感受,未想到,却是对我的赞许,令我汗颜。

谁能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的亲笔。七个月后,二一三年二月十四日,传来雷抒雁去世的噩耗。这一天,大年初五。前去吊唁时,在他的遗像前我深深鞠躬默哀。

也就在为我题跋的那个秋天,雷抒雁拿起毛笔,抄录《小草在歌唱》一诗片段,足见这首诗在他心中的分量。这也成为他留下的最后一幅书法作品。

写《小草在歌唱》的诗人走了。他的在天之灵,如果与张志新相逢,这首诗会是一份最好的见面礼物。

新年试笔,二一六年一月三日

北京重度雾霾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雷抒雁,小草永远在歌唱

学习

刑警队长与保定黑帮的较量

阅读(26)

2006年6月下旬,一个曾案惊中央的罪犯的名字和有关他的事情在河北保定市传得沸沸扬扬。有目击证人打电话告诉记者:11个月前,被保定市南市区法院一审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等五个罪名判刑16年的阜平县黑社会“一

学习

美好的早晨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美好的早晨,内容包括最好的早晨原文,早晨美好的文案。Whatabeautifulmorning.Thebestinlifeisfree.Mmm,whatabeautifulmorning.Believeme.Whatamystery,thoughtheworld’sonfire.Yesterday’shardwordsisstill

学习

对“非常有戏”的述评及思考

阅读(33)

行之有效富有创意由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电视戏曲节目《非常有戏》自今年元月开播至今,可谓流派纷呈而表演精彩、名角荟萃而好戏连台,生动地演绎了“非常有戏,唱响中华”的主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和红火的收视业绩,成为受人瞩目的一道当代戏

学习

温庭筠《望江南》赏析

阅读(33)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这首词是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该词短短27个字,读完却让人荡气回肠,欲罢不能。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望江南》以清丽凝练的语言,描写

学习

《中国足球内幕》引发足坛官司

阅读(30)

李承鹏撰写的内容惹怒金德集团一位高层由于在《中国足球内幕》一书中描写“金德狂殴、活埋员工李振鸿”,中超的长沙金德俱乐部将以诽谤罪足球名记李承鹏,这是上周最令人关注的新闻之一。5月17日,针对“金德将与李承鹏对薄公堂”一事,长

学习

承诺书样本范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承诺书样本范文,内容包括医保个人承诺书标准样本,个人健康承诺书标准样本。承诺书样本范文第1篇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在找关于个人承诺书样本呢?那么接下来给你们带来个人承诺书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个人承诺书样本

学习

孙嘉蔚:自性自在乐享生活

阅读(34)

贪嗔痴是人的特性。只是,有时候自己知道,有时候不知道。如此这般,往往返返,直到戒贪戒嗔戒痴。此时,不是心境已死,而是重生。孙嘉蔚,这个一直行走于奢华塔尖的尤物,多少美好游荡其中。不起心不动念,难,那不是人,那是神。然而,走过幽长的心灵成长之路

学习

日常生活中常见称呼

阅读(46)

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不可肆意为之,大而化之。1、对亲属的称呼(1)常规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

学习

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中华美德

阅读(2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

学习

古典诗词中的音乐意象

阅读(27)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种物象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古典诗词中,不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等视觉形象浸透着诗人的情感,而且一些古曲调、动物的鸣叫及自然声响等听觉形象也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如:古曲《霓裳》多表达

学习

T.S. 艾略特《荒原》中“荒原”的意象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T.S. 艾略特《荒原》中“荒原”的意象,内容包括艾略特荒原的荒原意识,荒原艾略特全文。本文通过对艾略特的《荒原》进行逐章分析,阐释了艾略特笔下的荒原原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现代社会精神荒漠的写照。关键词:《荒原》

学习

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及首次逆差成因分析

阅读(24)

【摘要】当今世界上虽然有些国家出现过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但都是相对短暂的。而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呈现着居高不下的趋势,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学习

公众舆论如何“舆民之论”

阅读(43)

【摘要】1922年,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问诸于世,该书是李普曼研究舆论问题的传世之作,标志着舆论学的诞生。著作第一次对媒介角色进行分析,提出了固定成见、虚拟环境、公众舆论等概念,它开拓了从各种学科角度去研究舆论学的理论框架。

学习

各国“第一女儿”嫁给谁

阅读(46)

泰国公主:为美国小伙舍弃王储之位乌汶叻公主出生在瑞士洛桑。是泰国国王普密蓬和诗丽吉王后的第一个孩子。她幼年在泰国接受教育,后到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她的初恋就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发生的,恋人是

学习

永远的“转经”

阅读(25)

当一位满脸沧桑的白发老阿依(奶奶),像一尊神圣的雕塑,出现在那曲一户人家昏暗的门口时,那极富韵律地摇动着小转经轮的枯枝般的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在拉卜楞寺人山人海般转“廓拉”的人流里,一位连站立都很困难的中年藏族病妇,在女儿搀扶下

学习

幺红:永远超越自己

阅读(86)

然而,如果时间倒退到童年,在小幺红的无数个理想中,并没有唱歌这个职业。

学习

红歌唱响主旋律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红歌唱响主旋律,内容包括主旋律红歌歌曲大全,红歌传唱美篇。红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作用

学习

肖恩·帕克:永远的局外人

阅读(50)

“你知道什么才叫酷吗?’,肖恩·帕克问扎克伯格。后者看起来像个孩子,而肖恩·帕克昂着头,显得富有远见但又刻薄贪婪一一“10亿美元。”他重重地道出了一个数字。

学习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内容包括真相永远只有一个,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日语原声。惨案:21岁英国女留学生惨死家中

学习

我的希望永远都在

阅读(39)

“难道你不知道吗?我的病是治不好的了!”我那只有7岁的女儿吉娜从汽车后座上冲着我尖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