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同时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趋势,对于知识经济,全国各界都已耳熟能详,而循环经济却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它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率先推出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称之为“循环经济”。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行为准则(称为3R原则)。其中减量化原则(reduce),就是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使用原则(reuse),即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产品和包装容器能被多次和反复地使用;再循环原则(recycle),即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3R原则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但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只有减量化原则才具有循环经济第一法则的意义。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的单向式流程组成的经济,它的特征是高开采、高投人、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线性经济中,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大量地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空气、水系、土壤、植被等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洞”或“垃圾箱”的地方,不断地加重地球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说,当前的人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三大危机,正是人类自己制造的这种线性经济的必然后果。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它充分考虑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其特征是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传统经济是在大量生产废物和排放废物之后,再通过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对废弃物进行被动的处理;循环经济则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采取最有效利用资源以控制废物产生,一旦废物产生则要积极地回收开发和再利用。循环经济的意义
如今,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方兴未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一,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德国推行循环经济,使GDP在增长两倍多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减少了近75%。
其二,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经济是一种物尽其用的经济形态,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使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水、矿等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由于它具有公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有相当大的实施难度,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参与。
***府应充分运用行***、法律、经济、财***等手段,强化宏观调控力度,使循环经济的公共福利最大化。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应当通过技术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在众多工业系统内建立起原料和产品之间的类似食物链的相互关联,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科技工作者应当将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建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产业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急需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社会公众是循环经济的最大受益群体,应尽快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积极配合***府和企业,参与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注意维护我们仅有的地球家园,以实际行动共同建立起一个循环型社会。(摘自2002年12月27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