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化的“中国梦”,就绕不开文化“软实力”。软实力不软,它蕴含着巨大力量。
文化道德是一种品质,它是无形的、轻柔的,然而是有效的。这就是一种力量。它的品质与有效性是指:一种文化,必须能够为接受这种文化的族群与个人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它是通向真理、科学、艺术、道德、智慧、健康、和谐与幸福的桥梁。它是以人为本的,给人以希望与幸福的。
说,我们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确实,我们现在国力强了,经济科技发达了,我们还会更加强大。但是我还希望,我们的国民不仅仅能买得起LV箱包等高级奢侈品,更要有诚信的品质、良好的举止、文明的修养,有足以与中国文化相匹配的气质。我们的青年应该热爱、珍重,至少是知道中国的与世界的文化珍品,而不是说什么“经典让他们死活读不下去”。如果能有这样的文明程度,中国人就更受人尊敬了。
因此,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人在文化修养、道德品位等诸方面也应该有更大的提高。
文化环境与人的精神状态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一个愚昧陋习充斥的国家是实现不了“中国梦”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读书学习的提倡不遗余力。我们提倡的读书学习带有一种对于知识与知识的拥有者———圣贤的崇敬,所谓焚香沐浴,明窗净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处意气平。这样虔敬与刻苦地读书学习,自然会消除许多令当代国人深为忧虑的浮躁、乖戾、鄙俗、凶恶之气。当然,我们所期待的这种阅读与学习,与触屏时代的网上浏览也就拉开距离了。
我们的“中国梦”里包含着文化梦,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有更多的文化人才以及更高、更出彩的文化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的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治学、经济学新论点新贡献,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家、企业家、文学家、艺术家,我们应该有更高端、更富有文化含量和学术含量的出版物,而不是一大堆鄙陋的八卦与破碎的段子。
人民是文化的主体,人民中的精英,人民中的文化巨人与人才所体现所贡献的精彩果实,代表了文化的追求与走向,文化的思想、理论、创造力、想象力,精神活动的广度深度与精微程度,以至于整个社会生活的质量与品位,抗逆性、适应性、开放性与自我更新的能力。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看高不看低”。例如,谈到中国的诗歌,李白与杜甫二人的重要性胜过了一千个二三流诗人。而一部《红楼梦》,其重要性胜过了我国数千年来二三流小说的总和。当然这些精英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深植于大众文化的土壤中。
所以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可失去莎士比亚。其原因在于,莎士比亚代表的英国文化,是英国的人心,英国的品性与风格,英国人的骄傲与向心力。反过来说,一个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完了,有之不多,无之不少,这个国家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真正的文化繁荣、发展前进,深植于人民心中,深植于人民的日常活动中,深植于人心所向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有代表民族文化的制高点。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正像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一样,还需要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