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才对城市发展重要性的逐步凸显,如何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成为目前较为关注的话题。研究人才流失问题,既有利于城市(地区)留住本土人才;也有利于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吸引外来人才;更有助于指导城市(地区)用好人才。通过研究人才流失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人才流失的特点及危害,为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和供给环境提供借鉴和指引作用。
关键词:人才 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特点 人才流失危害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研究(HEYP5003)”
一、城市(地区)人才流失的总体状况
(一)全国人才状况
1、人才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人员总数在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75825万人到2010年的76105万人,增长率为0.36%。相应的高校扩张后的大学生也陆续涌入人才市场,全国人才数量在迅速增加。本科以上的就业人数,由2005年的1727.11万增长到2010年的2815.89万,增长率为63.04%。可见在我国的就业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增长很快,从2005——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如表1-1所示。
2、各城市(地区)人才总量
(1)样本城市(地区)的选择
本文样本城市(地区)选取的标准主要有:该城市(地区)在其所处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代表性;该城市(地区)统计数据可得性、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该城市(地区)的国内影响力以及该城市(地区)的研究价值。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但经济状况则正好相反,西低东高。按经济划分,从西向东分别可分为西部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中部内陆地区(欠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本文从西部选取宁夏、贵州、重庆;中部选取山西、湖南、江西;东部选取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黑龙江、山东、海南这13个城市(地区)进行我国人才流失状况的分析。
(2)样本城市(地区)人才总量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人数逐年增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在全国人才总量不断增大的同时,大多数城市(地区)的人才总量也在逐年增加。2005——2010年,全国人才增长率为80.2%,上海、江西、北京、天津等地的人才增速都远超全国水平。
2005——2010年,上海的人才总量一直呈持续增高态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除个别年份外,人才总量也都逐年增加。如表1-2所示。
山西、宁夏的人才增长率远低于全国水平,个别地区如黑龙江、贵州的人才增长率接近于零,甚至在海南、重庆地区,出现了人才负增长的状况。在全国人才大量增长的当下,这些地区人才增长远不及全国水平,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情况,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人才流失情况
1、样本城市(地区)的人才密度
通过表1-2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选取的样本城市(地区)中山西、黑龙江、贵州、海南、重庆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那么其它地区是不是就不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了呢?
近年来全国高学历人才显著增加,人才总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因此,判断人才流失的标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再以人才总量的减少作为人才流失的唯一判别标准。因为现在通过本科毕业流入从业人员队伍的人数远大于退休、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数,即人才总量的增加是我国教育事业开拓发展形成的普遍现象,仅以人才总量有没有减少来判断是否存在人才流失现象是有失偏颇的,是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也是不科学的。
本文采用相对人才流失标准来判断人才是否存在流失现象。所谓相对人才流失,一方面是指人才总量即使增加,但人才密度(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率)没有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得快,就认为人才是流失的;另一方面是指即使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人才总量占全国人才总量的百分比是逐年下降的,也把该情况视为人才流失。
2、各样本城市(地区)人才总量占全国人才的百分比
前文提到本文采用的另一判断相对人才流失的标准是,即使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人才总量占全国人才总量的比率是逐年减少的,也把该情况视为人才流失。
通过相对人才流失的判别标准来看,尽管一些城市(地区)人才总量逐年增加,但人才增长速度较慢,低于国家整体人才增长水平。在看似人才总量并未减少的大背景下,却已在人才竞争这场激励的争夺战中处于了劣势地位。在所选取的样本城市(地区)中,河北、江西、山东、湖南、海南、重庆、贵州、山西、黑龙江、青海都存在着相对人才流失,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在人才增长率,人才密度,人才占全国人才的百分比这三方面来看,不存在人才流失现象。
(三)高端人才流失情况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前面所讨论的人才指的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为了进一步讨论一些高端人才在某些城市(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本文以数据可得和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为标准,选取科技活动人员和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为研究对象,反映高端人才在各城市(地区)流失的现状。
1、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指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累计的实际工作时间占全年制度工作时间10%及以上的人员。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城市(地区)高端人才状况,随着今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实施高校扩招***策以来,我国高端人才增速加快,某些城市(地区)近年来高端人才也有所增加,但增速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2、研究与实验(R&D)人员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是指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课题活动的人员,以及研究院、所等从事科技行***管理、科技服务等工作人员。
R&D 人员具备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的同时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即所谓的π型人才,同时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样本城市(地区)R&D人员数占全国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的百分比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某些城市(地区)高端人才的流动状况。
二、城市(地区)人才流失的特点
(一)西部城市(地区)人才流失特点
1、人才流失量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教育事业持续蓬勃发展,大部分城市(地区)人才总量连续攀升,但对于西部城市(地区)的人才增长量却趋近于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在全国人才总量急剧增长的大背景下,西部城市(地区)的人才量不增反降,可见其人才流失量大,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2、人才密度低
西部城市(地区)的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历年来都远远低于全国水平。甚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就表明西部地区在外来人员引不进来的同时,自身还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现象愈演愈烈。
(二)中部城市(地区)人才流失特点
人才密度逐年降低。中部大多城市(地区)的人才密度略低于全国水平,在人才储备不具竞争力的同时,人才密度也在逐年降低。虽然单从数量上来看,人才不存在流失问题,而且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是从人才密度的角度分析,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是逐年降低的,这就表明中部城市(地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不愿来此地工作,与此同时也可存在,原本在中部城市(地区)工作的人才的流失问题。虽然中部地区的人才流失不如西部严重,但也应引起重视。
(三)东部地区人才流失特点
高端人才流失。我国大多数的东部城市(地区)不存在人才流失问题,人才增长率也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整体人才发展水平良好。虽个别城市(地区)的人才密度略低于全国水平,但历年来也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人才总量占全国人才的比重也是逐年增加的。
但对于一些高端人才的流失情况,并不是所有的东部城市(地区)都能保持乐观,单从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的百分比这一指标上来看,大多东部城市(地区)的比例都是逐年降低的,存在高端人才流失的情况。虽然从整体上看,东部城市(地区)的人才水平发展良好,但对于高端人才比例逐年减少的问题也应提起注意。
三、城市(地区)人才流失的危害
(一)宏观层面
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中西部存在严重的“马太效应”,致使人才不断被条件相对优越的东部发达城市(地区)吸引走,致使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人才的流失不仅造成相对不发达城市(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增加了人才的重置成本,影响了城市(地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会造成组织的商业、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的外流,进而削弱了这些城市(地区)的竞争力。故城市(地区)的人才流失,无疑进一步拉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组织层面
1、阻碍城市(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是一个城市(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城市(地区)的人才结构,易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极大削弱了人才优势,影响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给城市(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各行各业的整体发展,会造成学校的科研能力下降、教学质量减弱、医疗服务水平下降,城市(地区)环境恶化等诸多后果,严重影响了综合实力的提高,阻碍了城市(地区)的发展。
2、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一些城市(地区)由于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了经济的落后,同时经济落后又反过来致使更大的人才流失现象产生,使本有意愿来的外地人才也望而却步,甚至一些考取外省市高校的学生毕业后不愿回原籍工作,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致与发达城市(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发挥作用,经济越发达,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容纳量也就越大。“人才与经济链”在高态势上运作,即经济发展的越快,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也就越高,反过来高数量和高质量的人才投入,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人才与经济链”在底态势上运作,则会致使经济发展越来越落后。故人才的流失,严重阻碍了城市(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个体层面
诱使外流心理蔓延。人才的大量流失,易造成整个城市(地区)的人心涣散,促使更大的人群有流失意愿或行动。如果整个城市(地区)的风气是,去外地上大学的毕业生不回原籍工作,同时在本地工作的人才也都逐年不断的流失。那么留下的人才就会不自觉的与外流人才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如果流失的人才目前所拥有的薪资、福利、生活水平与留下的人才待遇形成强烈反差的话,必然会使现有人才产生强烈的不满与不公平感,导致留下的人才人心浮动,产生流失意愿甚至行动,致使更多的人才外流。
参考文献
[1]付***.抚顺市人才流失现象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5.
[2]张君,陈汉强.武汉市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J].论坛,2010.
[3]李峰,王晓秋.葫芦岛市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1.
[4]荆涛.攀枝花市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5]彭本瑜.攀枝花市人才流失和人才激励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6]刘亦晴,胡鹏.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一个文献综述[J].企业活力,2011.
[7]金鲜花.延边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8.
[8]张海洋.对城市人才流动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城市(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特点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