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进祁州无药味
所谓“药味”,这里泛指药物作用,夸张药不进祁州就无作用,可见药业对祁州药市评价之高。
河北安国县古称祁州,因药业繁荣而闻名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素有“药州”之称。历史上与河南禹州(今禹县)并称为“南禹州、北祁州”两大药市。
早在公元1101年北宋徽宗,为纪念邳彤在安国南建立了“药王庙”,每年清明节举行庙会,至清乾隆年间已成为全国药材集散的总枢纽,清道光年间药商开始形成帮派,庙会期间各地药商云集,整个祁州镇,药气熏天,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各路客商每天交流药材的数量多达数千万斤,成交额达白银数万两。成为四面八方中药材交流的中心,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药材集散市场。
安国的药材加工炮制经数百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有许多独到之处,其“刀法”为药业之冠。如“百刀槟榔”,一个槟榔可切100多片,且片片均匀;“蝉翼清夏”,同蚕豆大小的半夏,切片薄似蝉翼,闪闪发光,置于报纸上,透过薄片文字清晰可见;“云片鹿茸”,切片薄似绢帛,状如云片,入口即化;“镑制犀角”,用特制的钢锉排刀将犀牛角镑成极薄片,形似刨花。很多药材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炮制后,药效提高。正是各方药材汇集充盈和精湛的炮制加工技艺,赢得“药不进祁州无药味”的高度评价。
来入亳州城,
一览天下药
被称为“商汤古都,魏武故里”的亳州,位于皖北西端,三面与苏、鲁、豫毗邻,涡河从西而东贯城而过。自古以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老子、曹操、华佗等先贤圣哲就出生于此,是闻名全国的四大古药都之一。
亳州得天独厚的物候地理条件,成为中原地区药材集散场。又因神医华佗遗风在亳州经久不衰,名医辈出,药师济济,中药材培植、炮制技艺更为高人一筹。出产中药材130余种,安徽的四大名药亳州就占了二种,其白芍、、紫菀、花粉、桑皮驰名中外。
由于药材贸易兴隆,亳州七十二条街上店、铺、行、号鳞次栉比。全国中药材来此云集吞吐,药材贸易市场规模很大,城内有四、五条街专门经营药材。故当时有“来入亳州城,一览天下药”之说。
春暖花开到百泉,
不到百泉药不全
百泉位于河北省北部,辉县县城西北五华里处的苏门山南麓。早在隋朝百泉北岸山上始建“卫源庙”,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在此纪念释迦牟尼佛祖的生日,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借古庙会进行药材交易,正式形成了百泉药材大会。清道光15年《辉县志》载:“百泉,四月初一起,初十日止,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南北药材具备。”可见商贾来此交流药材的盛况。
据1931年统计,参加百泉药材大会的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安徽六省市42县623家铺户,经营有南货,即四川、云南、贵州、湖广等地所产药材;山货,即河南、山西、太行山区所产的药材;以及怀庆府所产的地黄、牛膝、、山药“四大怀药”等,计约200余种。风景秀丽的百泉,更引诱各地人士趁大会期间来百泉旅游,会期人数最多时竟达10万之众,故而形成“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说。
药不过樟树不灵,
不到樟树不齐
江西樟树镇倚“八省通衢要冲”的地理交通优势,药商荟集,药业兴旺,是享誉中外的“江南药都”。
由于各地药材云集樟树,樟树自产药材也与之相映生辉,像樟树枳壳就因质量极佳而列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樟树药材称之谓:“东南西北中兼收并蓄,甘辛苦咸酸五性俱全,广征博取,应有尽有”。同时樟树药业对药材鉴别、炮制均有独到的技术和特色,切制饮片花样众多,厚薄适度,实用性强,有“半夏鱼鳞片,黄柏骨牌片,厚朴指甲片,肉桂薄肚片,桂枝瓜子片,甘草柳叶片”等。技术上讲究“白芍飞上天,茯苓不见边,川芎蝴蝶双飞片,麦冬三刀成勺片”。因而赢得“药不过樟树不灵,不到樟树不齐”的美称。(据《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