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电影制片厂,工农兵塑像与脱漆的红墙曾经见证了中国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与记忆。如今,这个与新中国同龄的“影视圣地”已被“拆”字覆盖,据报道,北影厂拆迁后,一部分土地将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另一部分则会建成集酒店、购物中心及豪宅于一体的“北京益田国际梦工场”。对于那些想要来这里朝圣电影的人来说,未来这里恐怕将变得高不可攀。曾经辉煌的长影、上影、珠影、西影、潇影,次第谢幕退场,北影厂似乎也到了“剧终”时刻。一个时代,谢幕了。
北影厂的夕阳
高墙将北京三环的喧嚣隔开,在这块寸金之地,路上鲜有行人,路边皆是高大的白桦树,几个摄影棚大门紧锁。同时闭门的还有那一路低矮的工作间,其中一间招牌已经倒覆,只留下单单一个“黄”字,字体是***初期常见的魏碑体。工作间门前,一尊破败的飞马石雕污迹遍身,透过马的翅膀,能看到远处美工楼的红墙上,用白色颜料刷出一个大大的“拆”字。
这或许将是北影厂留给人们最后的背影。在北影厂内明清风情街对面,挖掘机驻留在一片大型工地上,工地的围栏张贴着北影厂拆迁后的效果***,***上的高楼与周遭建筑别无二致。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这张效果***随后被摘除,只留下一张开工仪式上的合影。按照老北影厂人的说法,当开工仪式举行,鞭炮炸响,他们才意识到那块地将面临拆除的命运。
而现在,挖掘机将要开进的不止是那块工地。明清风情街已被拆除大半,曾经拍摄过1987年版《红楼梦》的荣宁府,早在7月27日便已贴出停止参观的告示。在一旁的侧院里,有几个工人正将一件电影道具抬出院外,在不久的将来,这座院子便将改弦易张,由私人公司承包下来作为商业用地。虽然院子角落的水池中仍有金鱼游走,院中的柿子树已经成熟,几乎要从枝头坠落下来。
不可否认的是,北影厂如今已经找不到太多电影的痕迹,大门上工农兵的标志性雕塑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陌生,摄影棚早已停止了工作,唯有路边偶见的大型广告招贴,方能感觉到自己还身处电影工厂。可这些却与北影厂没有太大关系,它们大多是厂内的民营电影公司或民办演艺学校的广告,路过其中一间公司时,看到搬家公司的工人正将办公器材往车上装,门口操场上还有年轻人在打篮球,他们是另一家公司的职员,很快也会搬走。
“阿王器材”在主楼后的一排小平房里,经营业务是摄影器材租赁,在这排竖满了大小招牌的平房里,跟它类似的店还有好几家。“阿王器材”的一个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家店在2010年从广州搬到这里,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几乎每个在北京筹备的剧组,都会到这里来转一转,机会自然就多。两年半的时间,这家店从一家很小的店面发展到现在的中等规模,生意最好的时候,同时有十几部戏都在使用他们的机器。谈及北影厂拆迁,他显然也对未来一片茫然:“肯定是不想搬,不谈跟这儿的感情,就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讲,在整个北京也找不到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他甚至反复向记者确认是否真的要拆迁。采访过程中,隔壁店的老板过来串门,他的回答也很笃定,“一定不会搬离北影厂。”
但对于北影厂内的学校来说,下决定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北电影视化妆培训学校如今不得不面临搬迁的现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之前他们也与厂方发生过一些矛盾,工人在楼房外墙上刷上“拆”字,学生们看到之后反映强烈,放学之后不愿离开,学校不得不找人将“拆”字擦除,可到了第二天,工人准备搭上脚手架将“拆”字写在更高的地方。校方只能与厂方协商,全力配合搬迁,但“拆”字不再上墙,得以暂时维持现状。现在校方正在寻找新的办学地点,但这位负责人承认,短时间内要在北京找到一块像现在这么好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座楼前的过道上,有三个学生拖着行李箱,正走向大门,他们来自于另一所表演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北影厂是一个造梦的工厂,这个地标寄寓着丰富的含义。学校教学楼前冷清的操场,眼下看起来平淡无奇,当年李连杰曾在这里表演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武打戏,成为电影《黄飞鸿》中令人难忘的一幕。
一个时代的谢幕
吃完早饭,到北影厂门口转转,已经成了华敬义的一个习惯。
华敬义今年已经63岁,2005年从小学语文教师岗位退下来,他跟着女儿一起搬到北京。因为年轻的时候在县剧团呆过,喜欢表演,所以当他知道北影厂门口经常有剧组来挑选群众演员,便会每天都到这里转转,这一转就是七年。他说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拍了多少部戏了,只记得报酬几乎没怎么涨过,他来这儿不是***了钱,只是为了这份爱好。
但对于二十出头的李显洋来说,在北影厂门口寻找机会是为了能吃一口饱饭。从动画专业毕业以后,李显洋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索性找到了这里。想要有机会赚到这笔群演费,李显洋就不得不早上六点就赶到这儿,因为剧组一般会在这个时候来挑人。很多时候,碰不上合适的剧组,李显洋也会跟着过来挑人的宣传公司,到手机卖场做广告员。有一次一家影视公司招人,他差点被骗了几百元。
除了他们以外,更多选择在北影厂门口常驻的“群演”,都怀揣着一个明星梦。王宝强一朝成名的事例激励了很多人,甚至成为支撑起许多“群演”内心的支柱。在等戏的过程中,有的人打扑克牌消磨时光,也有的人互相聊天,炫耀经历,如果一个人曾在某部大片中捞得一个有台词的角色,定会吸引众人的目光。
很多“群演”并不知道北影厂即将被拆迁,到这儿寻找机会,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背后则是他们的明星梦想。不论北影厂拆不拆,只要大门还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许都不会改变。对于北影厂,他们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情感,最多感慨一句“那么多建筑,拆了怪可惜的”。
但在北影厂工会的马先生看来,“群演”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就是因为有北影厂这样一个实体存在。如果实体没有了,围绕北影厂的文化都会烟消云散。“不是说这块厂标打造了北影厂,而是北影厂这整个实体打造出这块金字招牌。”
在北影厂最为辉煌的时代,出品过《祝福》《小花》《林家铺子》这些赫赫有名的电影,几个影棚每天都有剧组拍戏,连厂里的美术都是为颐和园画长廊的专家。“很多人来北京就要看北影,他们不是向往北影的高楼大厦,而是为了这里的人才,为了这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北影厂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多少人想进来都进不来。”
曾任北影厂总工程师的王雄对北影厂的发展过程更有情怀。1954年,20岁的他是上影厂洗印科的技术员、值班工长。组织突然将他派到前苏联学习,脑袋还发懵的他在莫斯科听到了由这支“苏联学习团”建设北影厂的消息。在这支团队里,王雄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很多人现在都已经不在了。据他介绍,北影厂是由一辆拍摄车建起来的,当年还没有厂房,更没有摄影棚。要去哪儿拍戏,就把这辆车开到哪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北影厂出品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在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的大会上放映时,引起了轰动。
北影厂曾经也是国内最锐意进取的电影制片厂,他们与法国合作拍摄了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风筝》,第一部立体声录音影片、第一部宽银幕纪录片、首度在拍摄过程中运用塑形化妆全都诞生于此。北影厂与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合作的《末代皇帝》拿到了当年奥斯卡九项大奖。
在北影厂的发展过程中,厂区也经历了几次搬迁与扩建,盖起了如今见到的几个摄影棚。位于北影厂中央位置的,是因为曾是“亚洲第一大棚”而闻名的特大摄影棚。在《红楼梦》中担任导演的赵元则清楚地记得“荣宁府”是如何盖成的,在寻找荣宁二府的建造地址时,剧组找了许多地方也定不下来。最后时任北影厂厂长的胡其明拍板,将过去厂内的一片桃园拿来盖荣宁府。当时《红楼梦》在北影厂的拍摄成本预算共1200万,盖荣宁二府花掉其中的300万。胡其明还曾对赵元说过,把荣宁府的地址选在厂内,也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
时代变迁,如今荣宁府门庭冷落,北影厂作为人们曾经心目中的“影视圣地”,与往日相比也黯淡了光芒。曾经辉煌一时的新中国三大电影基地:北影、长影、上影,随着最后一家北影的即将拆迁,都将不复存在。一个辉煌的时代,似乎正在谢幕。
华敬义将在北影拆迁后,回到自己的老家商丘,那时也许北影厂大门还在,工农兵塑像还将望向远方,但那份热情与爱好已经不在了。而年轻的李显洋现在找到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也将告别这里。未来也许还有无数普通人经过这个地方,在路过时停驻半晌,面对眼前这一片建筑,在脑海中努力搜寻北影厂那一个时代的记忆。
未来在何处?
8月31日,马先生跟其他老北影厂人一起,撤下了布告牌。这些布告牌之前展示在位于20号楼与21号楼前的公告栏上,上面有媒体对此次拆迁事件的报道与照片,有各位北影厂人盖下手印的公开信,在署名“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关于拆迁的通告旁,有人标注“奇文共赏”。之所以要撤掉布告牌,是因为两天前北影厂的焦书记来到北影厂,与大家进行了对话,并暂停了拆迁活动。
用导演张老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场“斗争”,而斗争需要技巧,“既然上面同意了暂停拆迁,那我们也应该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诚意。”但他们知道,斗争还未结束,想要留住北影厂,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8月26日、27日,北京市文物局和市规划委相继表态,北影厂的主楼、东楼和西楼3栋老建筑已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要求予以保留。其余部分是否拆除,还无从知晓,但每个北影厂人都意识到,改变正在发生。
对于未来,北影厂人保持着悲观的态度。虽然布告牌已经撤下,但20号楼与21号楼前的这片空地,已经成为北影厂人聚会、互通消息的平台。过了中午,便有老人开始三两聚在这里,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北影厂留下了他们最黄金的岁月。
陈老曾是北影厂的摄影师,年纪轻轻就从福建调到了北影厂,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岁。在谈及北影厂拆迁的时候,他说道:“很多北影厂人一跟人谈到这事,就喜欢表态‘我爱北影厂’,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对中国的文化很喜欢,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影厂就不应该被拿掉。不管怎么说,它过去拍过那么多片子,如果拆掉北影厂,这些东西都没有了着落。就好像你说自己吃的是狗不理包子,拿掉了‘狗不理’,只剩下了包子。”在他眼中,北影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失掉这个载体,负载其上的文化便没有了落脚之处。
这也是许多老北影厂人的共识,张老说:“北影这块招牌是金字招牌,是由我们全厂的职工,花了62年的时间铸造的。我们还有段历史、有段故事,值得保留,北影厂不是只属于北影厂人的,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全国观众的。”
“北京电影制片厂是北京的代表。你说人家石景山钢铁厂搬走了,人家不也弄了个公园吗?焦化厂走了,厂子不动,也是要保留它。你要都拆光了,甭管盖得有多好,人家要找北京电影制片厂,上哪找去?”另一位北影厂人说道。
让老北影厂人愤怒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现在的中影集团怀柔基地里,也几乎寻不到北影厂的丝毫踪迹。1999年,北影厂与其他七家单位合并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在坊间很多北影厂人眼中,这是合并后的中影集团推行的“去北影化”的***策,是导致北影厂显露如今颓势的罪魁祸首。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曾经为这一***策解释过:中影集团成立以后,北影厂的建制和法人体系都不存在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作为一个企业已经不存在了,是作为一种制片资源或者说一种精神而存在。之所以要推行这一***策的原因,韩三平的看法是北影厂受地点限制,再做摄影基地已不太合适。
马先生说:“中影集团的领导曾经向北影厂说过,要把北影厂都迁走,甚至一个螺丝钉也不留下。”他满脸不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领导对北影厂这么没有感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评价道:“对于土地和财富的贪婪,成为摧残中国电影的重要力量。数年前,长春电影制片厂红旗街的厂区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漕溪北路的厂区拆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三环的厂区早卖了。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地没卖,但也准备做影院等经营性开发。这大致就是为新中国贡献了无数利税和优秀影片的老国营厂的‘被命运’”。
据称,拆迁后的北影厂,初步规划将投资建成一个城市综合性建筑――“北京益田国际梦工场”,定位为“北京创意文化特区”,其中包括五星级电影主题酒店、国际5A级中国电影大厦,以及高端购物中心与顶级豪宅。对于那些想要来这里朝圣电影的人们来说,未来这里恐怕将变得高不可攀。
在聚集在厂内的老人中,经常能看到一个手握摄像机的年轻女孩,她从小生长在这里,虽然在长大后离开,当得知北影厂将被拆迁的消息之后,她又拿起摄像机回到了这里。每天她都会记录下这里的画面,因为她知道,即便有一天北影厂被夷为平地,这些画面将证明老人们为这个厂区奔波过,呼吁过,他们一起生活在这片被他们视为家的地方。
正如电影永存。
这些地方值得怀念
荣宁府
1987年版《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设计师提出“南院北府”的设计概念,集中采取孔府的建筑理念,园林建设依据南方的特色,王府的建设依据北方特色,使整个建筑既有北方的大气威严,又带有南方的精致韵味。设计师特意保留了几棵年代久远的古树,在影片中也均有呈现。除《红楼梦》以外有多达1000部电影曾在此拍摄,包括《末代皇帝》《霸王别姬》《宰相刘罗锅》等。
明清风情街
北影厂中最有特色的地点之一。1979年拍摄《骆驼祥子》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为了搭建祥子进城看到无轨电车的场景,就尝试在这里搭景,之后的《茶馆》《武林志》等电影都陆续在这里营造贴合剧情的景观,渐渐扩大的街巷现在已经发展到14000平方米左右,分为正街、北街、南小街、西斜街、南北街五条街。街道两旁建起各类电影拍摄需要的布景,1000余部电影曾在这里拍摄,其中包括《末代皇帝》、《霸王别姬》《还珠格格》等经典影片。
北影主楼
这座建于1952年的苏式建筑一直保持着当初的坚固,当年***办公室、导演创作室都曾在这里。不过几年前这座楼就外租给了影视学校或者训练班。
摄影棚群
北影厂的摄影棚是在原来的一个足球场上建起来的,包括两个小棚,一个中棚,一个特大棚,其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被认为是当时的“亚洲第一大棚”。可惜在2009年5月15日,北影厂的三个摄影棚在拍摄完新版《红楼梦》后,就不再接拍新片,成了空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北影厂:被拆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