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忧患意识”的实质在于居安思危,而不是患得患失。“忧患意识”的要义在于头脑清醒,应对裕如,而非杯弓蛇影,心存疑惧。晴空万里尤须提防暴雨,风平浪静也要警惕暗涌;风调雨顺也要囤积粮草,烽火尽熄不敢放马南山;而且承平之际往往潜伏着败亡之因,繁荣之时可能酝酿着衰退之机。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治的常识,就是古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要揭示的道理。
“忧患意识”,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项实践要求,其一,“忧患意识”体现了规律性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古人有许多闪耀着思想光芒的阐述,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等。在这里,他们强调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探寻的一种发展规律。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一个国家,一个王朝,一个君主,开始时勤勉敬业,到后来骄奢***逸,如春秋时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中唐时开元之治的李隆基,均逃不脱始盛终衰的历史宿命。其二,“忧患意识”体现了实践性的经验。在这方面,古人也有许多光鉴千古的***治智慧。比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作为一种重要的施***经验,体现了古代先哲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这一点上,最为典型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其执***之初,处处以亡隋为戒,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励精***治,终于成就了名标青史的“贞观之治”。
“忧患意识”,并非杞人忧天,耸人听闻,只不过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善于观察危机的端倪,主动寻找危险的苗头,随时警惕危难的征兆。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潜在素质。这种素质可以使一个国家强大,使一个社会进步,使一个民族兴旺,使每一个人永远保持乐观向上之精神,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总不乏一些“自大的国民”、“膨胀意识”短缺,比如在“”及其以前,即使饿殍盈野,饥荒遍地,也还要委过于“自然灾害”、“苏修逼债”;即使***治陷于***,经济濒临崩溃,也仍然陶醉于“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的确,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面临着光辉的前景。虽然成就令人陶醉,前景使人振奋,然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不能被激情淹没理智,也不能用愿望代替现实。比较一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一下国内尚存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多少殊堪骄傲的本钱。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可以使人正确地认识形势,在强烈的危机感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事业的新境界;骄傲自满、安于现状,则会使人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在颓废享受中丧失斗志,最终葬送大好前程。这是被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