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是古人焚香的用具。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了陶、瓷、铁、瓦等材质制作的香炉。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烧香拜佛、祭祀祖神,广为流传。随着古代冶金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到明代宣德年间,开启了中国用黄铜铸造香炉的先河,“宣德炉”也因此而得名。我们现在所说的宣德炉,其概念不仅是指宣德炉,而且泛指与宣德炉相近有款或无款的铜炉。
宣德炉是宫廷制作的一种焚香之器。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他玩赏香炉的嗜好,曾下令从暹罗(泰国)进口了一批风磨红铜,遂命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录》《考古***》等史籍,及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精美器皿,设计出宣德炉的形制,由工部吴邦佐于宣德三年依***谱开炉监造。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将金、银等10多种贵重金属,按一定比例掺于风磨铜中,经过多次精炼,共铸造出3000余件,并在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的方形印款。这批宣德炉,除了皇帝赏赐给一些有功之臣外,大都深藏宫中,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因传世数量少而显得尤为珍贵。
宣德炉铸造的工艺技巧,文献记载很少,对外一直是保秘的。古玩商为了牟取暴利,从明宣德年间,民国时期,直到现在仿制从未间断,但因缺乏其详细资料,致使仿造者不知其合金成分的配比,犹如中药药方,只知道药名,不知其配伍用量,就无法对症下药,所以怎么仿造也不像。尽管如此,有些仿品的制作也有相当精细的,可与真品媲美。目前,各大博物馆所收藏铸有“大明宣德年制”印款的铜炉,几乎全是仿品,只有一件“大明宣德年制”印款的宣德炉,经专家鉴定是真品,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内(***1)。
长期以来,人们对宣德炉的认识一直是真假难辨,不识其庐山真面目,若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分析对比,仍会发现仿品的种种破绽。
1 原料:
由于宣德炉在冶炼过程中,所用合金成分不同,导致铜合金表面氧化层颜色的差异,如铜炉表面氧化层颜色呈黑色或黑色带绿,那是铜材料中含铅太高,不属纯铜;如铜炉表面生成绿锈,那是含锡太高,已接近青铜合金;如铜炉表面发黄,氧化层不致密,那是含锌太高,是黄铜合金;从表面上看,如被氧化得粗糙、不平,或者能见到砂眼等,那是黄铜合金铸造或是粗铜铸造。真宣德炉都是纯铜(风磨铜)铸造的,其他材质的均是赝品。
2 器形:宣德炉的样式较多,但基本形状为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圆鼓腹,三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兽形耳,具有明代陶、瓷器形的突出特征,造型给人以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美感,而一般仿品造型都很笨拙。
3 颜色:宣德炉的炉质特别细腻,表面有一层坚硬的黄金色,似乎从内体透出的奇光,变幻无常,韵味无穷。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明末清初冒襄在《宣德炉哥注》中说:“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仿品则色泽呆板、暗淡无光。
颜色的变化与其成分和冶练技巧有密切关系,因此,最难仿的也就是颜色。宣德炉色彩有藏经色、棠梨色、朱红斑色、枣红色、琥珀色、茶色等。而且以藏经纸色为最稀少和最贵重。真宣德炉由于表面经过长时间氧化,色彩巳融于内质,形成栗红色的氧化层,暗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如果将真宣德炉长时间放在火上烧烤,彩色仍灿烂多变,与烧前一样,伪造者经火烧后,则形容枯槁,色彩昏暗。
从多年鉴别的经验来看,仿造宣德炉颜色的方法有下列几种,一种是将仿造的铜炉,放进颜料锅中加热煮沸,这种伪做的颜色只能有瓦灰、猪肝和土红三种,真正的宣德炉没有这些颜色;还有一种是将自己仿铸的炉用颜料煮,在工艺上没有更多的变化技巧,所以往往在炉上敷以金点,号称“金点炉”,做工精美,很能迷人(***2);第三种是将黄绿颜色的旧炉磨光,再放在电炉上烧,看起来非常美丽,但色彩是炫于外表的,有经验者一眼就能看出是伪造的。
4 重量:真品宣德炉造型古朴厚重,由于合金成分不同,与真品同样大小的仿品,轻而单薄,品相俗气,显得轻浮,体积和重量的比例失调。如:真宣德炉直径为12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千克以上,炉直径15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7千克以上,炉直径18厘米的,重量大约在3千克以上。
5 包浆:所谓包浆是指金属表面由于氧化、锈蚀以及汗液的作用自然形成的一层化合物,有黑、古铜等多种色泽,使器物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陈旧感。外皮包浆,是鉴别仿品重要依据之一。真宣德炉由于埋在地下,经长时间的土壤酸碱侵蚀,器物表面严重腐蚀,一般都有厚厚的包浆,仿品是很难做到的。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期不变。仿品包浆枯槁,有的像油漆,放越久越难看。
6 款式:真品款识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四种,在方形框内阳文楷书,笔法刚柔相济,浑厚有力,具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书法鲜明的艺术特点,而一般仿品上的铭款皆生硬僵板,毫无艺术气韵,“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随意书写,字体不规整,粗糙、笨拙、呆滞,且其色泽与炉身也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真宣德炉的“宣”字点不过横,“德”字少一横。还有采用挖补宣款的方法,补铸精细,不露丝毫破绽,看上去和真品一祥,但只要细心仍可看出补铸痕迹。
总之,明代仿的宣德炉,如“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之类,是当时监造者仿造的炉,虽工艺精,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不及真器,且底款字数增多。明代中期仿的宣德炉铜色泛黄,器身开始铸有***文(传说明正德帝信仰***教),大多为明正德年间仿造;明末清初仿的宣德炉造型灵巧,胎厚重,有暗红、橙黄等色,除大明宣德款外,还有“水云居”、“风月侣”等篆书方款。晚清民国仿的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份量轻;现代仿的造型粗糙,重量较轻,多用电解铜,呈色紫红,手摸无细糯感,而且抛光机打磨,光辉刺眼,过于强烈。
爱好收藏宣德炉者,限界应放宽一些,不要死盯着真品,有些铸造精密的仿品也很有收藏的价值。如明代的仿品不仅铜质优良,设计规范,也有洒金、错金等特种工艺的精品,其价格可达10万元以上。多年前,在中国嘉德一场拍卖会上,清中期的“洒金扁方宣德炉”,以7.15万元成交。至于清末民初的仿品,铸工不精的也值数百元,但工艺精、造型好、包浆佳的也会达到数千元。如今在市场中最走俏的宣德炉应该是使用了洒金等特种工艺的,这类铜炉向来受到港台藏家的喜爱,在拍卖会上成交的平均价格也比较高。近年来有两种宣德炉较有升值潜力,一种是厚重个大、造型奇特、外表亮丽、纹饰繁复的铜炉;另一种为带金斑的铜炉,这类炉外表高贵富丽,又很雅致,符合有实力投资者的品味,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宣德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特别是金属工艺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明代与景泰蓝和明式家具同为最突出的三种工艺品,其中以宣德炉尤为珍贵,价值连城。有些仿品工艺虽然赶不上真品宣德炉那么好,在仿品中也属精品,确也有增值和收藏的价值。
(责编:石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