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和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终止式的运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各式各样丰富的终止形式当中,阻碍终止的运用别具特色。
所谓阻碍终止,即终止的和声进行受到了阻碍,使得原本在人们期待中应当结束的地方没有形成预期完满的终止效果,而是被一种不稳定功能代替,从而要求和声进一步展开,直到出现真正完全的终止。需要明确的是,阻碍终止并不是代替完全终止,它只是将完全终止推迟。因此,阻碍终止的运用势必会带来乐曲结构的扩展,这正是运用阻碍终止的目的之一。
在和声学中,阻碍终止的形式非常丰富,本文归纳了四种较常见的形式,总结其运用特点。
一、典型阻碍终止式的运用
众所周知,Ⅵ级和弦作为一个较常使用的副三和弦,它的功能属性是双重的。根据前后的和弦关系,它可以代表下属功能或主功能,功能标记为TsⅥ。
将原位的属七和弦到Ⅵ级和弦的阻碍进行运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的终止处,就形成了阻碍终止。这是最基础,也是运用得最多的阻碍终止式之一。
阻碍终止的和弦连接与一般的结束终止完全一样,只有最后一个和弦不同。低音声部由上二度进行代替了原来的四、五度进行,这是阻碍终止的一般特点。在阻碍终止后,一般都按功能圈的逻辑继续进行,最常见的就是到下属和弦,尤其是Ⅱ级。这种阻碍终止在作品中运用得非常普遍。
二、离调性阻碍终止式的运用
Ⅵ级的副属和弦做阻碍终止主要是指Ⅵ级的导七和弦解决到Ⅵ级和弦的进行,即Ⅶ/Ⅵ―Ⅵ的进行式。在大调中经常在之后作半音进行,就像是升高了属七和弦的根音,从而形成了半音变化的阻碍终止。与前面讲述过的阻碍终止相比,唯一的不同就在低音声部的半音进行。因而被称为是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
同样的和声进行,也可以采用Ⅵ级副导和弦的离调形式。一方面出现了升G的变化音,使低声部旋律与高声部形成更紧张的力度;另一方面,离调和弦的使用加强了其到Ⅵ级和弦的倾向性,使Ⅵ级和弦的出现成为必须。因而,这种特殊的阻碍终止在运用时具有更强、更紧张的效果。
下例就是实际作品中运用了离调性阻碍终止式的典型。
再现段的第8小节,原本是第一乐段结束的地方,但再现段却作了不一样的处理,运用Ⅶ7/Ⅵ―Ⅵ的阻碍终止式将再现段的规模扩充了10个小节,并在扩充段开始由一个上行小七度跳进将旋律带至全曲的最高音“小字2组的升f”,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前面平淡的叙述及长时间情感的积压终于得到舒畅的倾诉,扩充段使音乐的发展得到了补充和完善。这样的终止式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非常多见。
三、调式交替阻碍终止式的运用
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大调与小调式两种典型的调式,是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历史的发展和创作实践中,他们开始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调式的交替与混合。
降Ⅵ级大三和弦是同主音大―小调体系应用较早、较广泛的一个和弦。指的是将大调中的Ⅵ级小三和弦同时降低根音和五音变成大三和弦,其音响明亮庄重、色彩性极强。由于包含了同主音小调的降Ⅲ音而具有小调的性质,体现了大小调调式交替的特征。
当用降Ⅵ级大三和弦代替主和弦出现在属和弦之后时,就形成了降Ⅵ级调式交替的阻碍终止式。这种阻碍终止引入了调式变音、改变了和弦结构,较之原来的降Ⅵ级和弦具有十分鲜明的对比,音响非常新颖而富有色彩,使人产生一种“意外”感。
除色彩外,与一般的属七和弦到Ⅵ级和弦阻碍终止的和弦连接相比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在降Ⅵ级的后面也常接下属功能的和弦,为了避免导引到降Ⅵ级音的增二度不良进行,降Ⅵ级和弦也要重复三音。
四、副调性质阻碍终止式的运用
一些其他形式的阻碍终止,如借鉴于属七和弦到Ⅵ级和弦中Ⅵ级为主和弦下方三度和弦的特点,离调的副属也可以解决到临时主和弦下方三度和弦,构成阻碍进行与终止。即Ⅴ/Ⅵ―Ⅳ,Ⅴ/Ⅳ―Ⅱ,Ⅴ/Ⅴ―Ⅲ等。其和弦连接、解决方法与重复音等都与原调中属七和弦到Ⅵ级和弦相同,形成副调内的阻碍进行与终止。
综上所述,阻碍终止的使用弱化了终止感,增添了和声序进的新鲜感,将原来正常的功能和声进行、终止实行阻碍,其主要目的就是扩展乐段、继续发展乐思,形成长大、非对称的结构规模。这种扩充与发展的形式是由于音乐内在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决定的。当情感汹涌而至,势必会要求音乐结构形成扩展与变化以实现音乐内容与具体形式的统一,那么阻碍终止就成为了其必然的和声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阻碍终止的形式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