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实习生 人文修养 低调务实
近年来,由于高等职校扩招、普高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农村的中职学校变得没有了门槛,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就我们这个边疆县城中职学校,学生70%来源于中考落榜生,30%来源于初中未毕业辍学学生,因此,学生组成结构非常复杂,除文化素质不高外,思想素质、个人品质修养也令人担忧。在校两年学习期间,学校通过德育活动、课程设置和日常行为管理等各种渠道,对学生不但强化文化基础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实训,更加注重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进入实习就业阶段又有新的问题出现。
在校学习两年期满的实习生,对工作都有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工作能力得到领导的认可;待人接物受到同事们的肯定;才能智慧在团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是现实非常残酷,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一部分实习生3个月的实习期还没有结束就被劝退了,有些不满半年就自动辞职,四处求职,只有极少部分毕业生在一个单位能立住脚,并有较好的发展。
造成实习生就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待遇低或环境差,而大部分是毕业生自身的人文修养:如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健康的心态;不恰当的待人接物方式等等。这些个人修养很难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当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期望,找不到归属感,就对企业、对同事、对工作失去了信心,于是选择逃避——辞职,另谋出路。据我校2012年就业办对实习生的跟踪调研,每年的毕业生,近六成在不断辞职、求职。因此,毕业生非智力、非技能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就业时尤为关键,就业前的指导工作凸显重要。本人在就业指导办公室,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实习就业前从以下四点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敬字当头 礼仪为先
刚进入职场的实习生,技能不过硬,对自己不够自信,为了掩饰,外表看起来傲慢、其实内心空虚。在工作中不懂装懂,对人无礼貌,这对个人事业的成长极为不利。
礼貌待人,是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而礼貌最重要的本质就是恭敬心。恭敬心来自一个人“谦虚”的品质。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有这样的心态的人,受益无穷。孔子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教导自己的弟子以恭敬心待人,他讲“色思温,貌思恭”,温和的脸色表现出的是友善、是尊重、是平易近人、是不卑不亢。对同事、朋友,你表示恭敬,他们就会喜欢与你相处;对领导、师傅,你表示恭敬,他们就会器重你、帮助你;对陌生人,你表示恭敬,就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朋友之中也许有你一生中的贵人。
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中职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在问题面前有一个普遍的应激心理“我不会,师傅应该照顾我。”;“我错了,是因为老师没教我”;“这活是他的,为什么要?”等等,这样那样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对待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遇事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这些想法和做法很让人反感,不利于团队的团结合作,久而久之让自己很孤立。
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一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里“恕”是替别人着想的意思。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为什么工作中有许多耍滑头的人?为什么生活中有许多抱怨别人,数落别人的人?就是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们要常常换位思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别人的感受,在矛盾冲突的时候,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本该做好的事推给了别人、是不是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制造了麻烦。有了这样的健康心态,矛盾冲突很快化解了,内心就好受了,德行修养进步也快了。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推到别人的身上。”这句话可视作待人接物的基本修养,如果能做到这点,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竖立在集体中的位置,从而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感。
三.让流言止于己,不在背后说人短
刚从学校走出了的中职生,涉世未深,不懂得说话的利害关系。语言是把双刃剑,他可以让人乐,也能惹人怨。有时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在别人的传言中,甚至有意的歪曲中,变成一把双刃剑,伤了他人,也伤了自己。每个人将来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范围、人际圈子,同一个职场,人事关系非常微妙,有人升职、有人被炒。许多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四处散播谣言,或者搬弄是非,惹人生厌。
例:吴某刚入职场,不知道办公室的深浅,与同事王某一同出去吃饭,听王某诉说主管程某的一些是非,便在后来一次和程某出差的机会中,把王某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程某。程某一气之下,又说了王某的一些事情。吴某回来后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告诉了王某,因此,王某和程某大吵一顿,顺带牵出了吴某。后来,老板为了平息此事,把吴某辞退,才平息了王某和程某的怒气。王某的做法打破了公司内部的和谐状态,违反了职场中的游戏规则,害了别人,更害了自
智者不禁让流言止于己,还会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同样一句话,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背后说人好话一般会是无意的,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的,不带私人动机的,当事人也很容易从内心接受的。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非常反感,在史湘云和袭人面前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说过这些混账话,她要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凑巧这时林黛玉经过窗外,无意中听到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又惊又喜,之后就和宝玉互诉肺腑,感情倍增。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喜欢听好话,来自他人的赞美能使一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也从心里对说好话的人感到亲切和信任。说好话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友情和人脉,所以在工作单位牢记“莫说他人长与短,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的古训。
五.顾忌他人面子,就是给自己尊严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大臣叫麦谢,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整治他人,很受齐王宠爱。一次,齐王宴请他,由于不胜酒力,到宫门口吹吹风。守门人曾经坐过牢,是个无聊之人,想向这个大臣讨杯酒喝。但这位大臣很看不起他,便大声斥责,叫他滚到一边去,说他是个囚犯,不配讨酒喝。看门人对这个大臣十分愤恨,这时,因天下雨,宫门口积了一滩水,有点像尿液,守门人便萌生报复。次日清晨,齐王出门看见那摊不雅的水迹,急问守门人是谁如此放肆,在宫门前撒尿。守门人故作惶恐,说:“我不是很清楚,但昨晚看到大臣买谢曾经站在这里一段时间。”齐王果然以欺君之罪,杀了这个聪敏的大臣。
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刻薄;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善良,少一些阴险。这是做人的美德与修养。《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我们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就更多的成全了自己。
中职毕业生在文凭、知识方面上处于弱势,那么就要在技能和情商方面得到强化。低调务实的个人修养,更容易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也是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事、奠定事业的根基。
参考文献: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问题专家莫荣表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依赖物资资源投入向依赖高素质人力资源转变。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就业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是减少结构性失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另一个是农民工就业难,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大量失业或就业稳定性不足,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大量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造成有些就业岗位无工可用,有些农民工却无业可就。***办公厅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就是力***解决这个矛盾,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工。
中央***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对记者说,加强农民工培训同时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从根本上讲需要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周天勇说,“从这个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是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整合现有资源
莫荣认为,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整合现有资源、分工合作、统筹兼顾,以更好地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针对农民工培训,各部门分别或联合出台了“阳光工程”、“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特别培训计划”等项目,这体现了各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视,但也使得培训资源分配分散,从中央到地方,多头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在管理中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影响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相关***策规定和各自职责,根据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地具体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策制定和组织实施;***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策制定和组织实施。
提高企业参与度
莫荣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另一个亮点是力争提高企业在加强农民工培训中的参与度。
“加强农民工培训只靠***府是不行的,企业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让培训进行得更为顺利;另一方面也更加有的放矢――作为用工对象,企业对培训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培训结果的要求也更为实际。”莫荣说。
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鼓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选送农民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避免重复建设
指导意见要求,要完善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培训的***府激励机制,各级***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的大型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产学结合的农民工培训基地,鼓励中小企业依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在岗农民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
“在加强农民工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周天勇建议,“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看,***府应该以购买培训服务为主的方式加强农民工培训,同时建立鉴定、考核机制。目前包括***校在内的很多学校生源不足,完全可以利用它们的师资和场地进行农民工培训。”
周天勇还建议,除了培训机构,还应建立农民工实习基地。
加强监督机制,设置对口专业
两位专家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培训资金的监管问题和需求导向问题,这两点尤为重要。
指导意见提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指导意见同时强调,要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中***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60-04
为了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江苏省人民***府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要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教育厅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从操作层面对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为了贯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优化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精神,我校对所开设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以满足“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笔者拟以药学专业为例,说明五年制高职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情况。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指导意见》,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中职教育相比,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体现五年制高职特色 五年制高职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职教育而言,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由于五年制高职招收的是初中起点的应届毕业生,为了弥补与三年制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差距,扎实奠定专业课程所需知识结构的基础,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既要弥补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又要有目的地植入专业性的内容和案例,从而凸显五年制高职的特色和优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年制高职要充分发挥学制长的优势,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尽力发掘学生潜能,使其在漫长的五年时间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职业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以满足学生阶段性成长的需要,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体现“以育人为根本”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需长线开设德育课和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应以专业平台课为基础,后期逐步分支出专业方向课,从而满足既遵循全面培养,又尊重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只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使学生胜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工作,才能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既要突出培养专业能力所需要的课程群,又要考虑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需要的教学模式,达到职业生存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并举培养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对接地方特色产业 地方特色产业是专业建设的根基,只有有效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及其发展规划,紧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变化,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跟踪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与拓展专业培养方向,才能使专业发展更具活力,使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青睐,从而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的充分调研、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深度参与,使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有效对接,以达到“学有所用,按需设课”的目的。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
根据《指导意见》,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充分调研、深入研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课程体系的有效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企业调研 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质量的保证,关系着学生是否有能力胜任企业岗位职责,因此,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岗位需求吻合,也就是说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基础上,才能显示出有效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企业调研包括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和毕业生素质调研,通过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可归纳总结出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毕业生素质调研,可反馈以前课程体系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新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提供依据。
专家研讨 企业调研是了解直接的信息,具有表象性、静态性和近观性,因此,必须邀请由企业专家、职教专家、专业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研讨,仔细分析企业岗位的直接能力和间接能力需求、企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轮岗转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课程体系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现状和发展需求,还能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
经验交流 俗话说“实践出真理,交流出真知”。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校有很多,如能不失时机地聚首交流,如举行学术会议、培训会议、行业协会会议、教材编写会议等,将会对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弥补面对面交流的不足,还可通过期刊、网络文献等平台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构建具有本校、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根据《指导意见》,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时间为9个学期,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基于以上原则,我校药学专业新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公共基础课程 《指导意见》规定,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并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需要设立有一定数量和相应课时的公共基础课程。药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和文化课,如表1所示,总学时数为1 904。其中,必修课是《指导意见》规定的,限选课是根据药学专业的实际从《指导意见》中选择的。
专业技能课程 《指导意见》规定,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需要设立有充裕数量和相应课时的专业技能课程。药学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综合实践课,如表2所示,总学时为2 562。其中,专业平台课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服务;专业方向课是为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就业趋向和医药行业需求而进行模块化选修的课程,分为药学服务、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三个方向,分别针对医药行业企业的三大岗位;综合实践课是为训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术技能,并结合在医药企业岗位进行的实际操练,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而开设的,包括校内综合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综合素质课程 《指导意见》规定,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求,需要开设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包括人文类、技能类及社会实践类课程。药学专业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类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入学教育类课程,如表3所示,总学时为558。人文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了解中外传统文化,学会欣赏音乐、美术,爱好大自然,学会在工作之余享受生活,在生活中积淀工作能量;专业技能类课程主要目的是激发专业兴趣,拓展专业技能,延伸专业能力,为就业创业提供特色技术技能;社会实践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医药行业中了解、认识和应用专业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动力,确定就业方向,规划自己的未来;入学教育类课程主要使学生洗涤身心,振作精神,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开始新的征程。
新课程体系实施的建议
药学专业在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指导意见》所规定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规范、有效地加以实施,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此,各相关院校在实施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考虑如下建议。
科学建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必须科学、规范、先进、实用。药学专业平台课程和方向课程都应制定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评价、教学基本条件、教材选用和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等内容。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现阶段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情况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教学条件和教学经验实际,由课程负责人起草,并与课程所属专业负责人、课程组教师及上下游课程负责人共同研讨,最后定稿而成。课程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和教学改革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以体现课程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合理配置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需要从数量、职称、学历、性别、“双师”型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应不低于1∶30,且具本科学历者应达100%,具硕士以上学位者应达15%以上,具高级职称者应达20%以上,获得工程师、主管药师、主治医师、技师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者应达30%以上,或获得执业医师、执业药师等医药行业执业资格者达50%以上;聘任医药企业或医院、药品检验所等单位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应达10%以上。同时要求教师能为人师表,从严治教,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能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并立足教学岗位开展"五课"教研、校本培训和企业实践。在此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还应优选出高素质的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并以课程群为平台打造教学团队,共同推进新课程体系的高效实施。
精心打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新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平台,因此需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选择校外实训基地,需要配置充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仪器。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应建立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应达6 000元以上,特别要满足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建立与药学专业实习、就业密切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达5个以上,并涵盖医院、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药学专业主要对口就业单位,且建立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严格监控课程实施 在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严格监控课程实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要求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教学进程安排有序,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资源配置合理,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有效;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顶岗实习专业对口。既要狠抓常规课堂教学和定岗实习管理,又要注重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创新,以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顾坤华.江苏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17-19.
[2]王中***,许涛.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13-14.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计划 高校 实务部门 合作
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是高校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央***法委员会、***2011年底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是今后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今后的教育指导与发展方向。两部委下发这一《意见》的原因显而易见,法律专业作为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也获得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共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类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数29万多人。“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累计培养法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36万多人。[1]可谓规模庞大,也为推进国家法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法律专业毕业生并未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具体体现为法治理念教育不够深入,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单一,本科阶段教育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学生侧重于法条的记忆和背诵,但处理问题和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为此,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在校内强调法学理论的学习和训练外,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建立高校与司法机关关于法律专业学生的实习与训练体制,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存在的问题
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系是提高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适用法律的实务部门众多,如拥有***权的***府各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基础。这些实务机构中,***府部门按管理领域进行***,所运用的法律相对单一;而律师事务所和法院、检察院是较为理想的法律专业实训部门。其中律师事务所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案件,但缺点是律师办理案件大多是单个人进行,由于涉及律师本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律师带学生从事法律实务实践的意愿不强。
从目前来看,最适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务是检察院和法院。检察院行使国家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其中又以公诉部门工作最为繁忙,除了公诉部门,其他各个处室也承担大量检察工作,法律专业学生的实习可以帮助检察院工作人员完成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减轻检察官的部分工作压力。法院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关口,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法院进行实习,可以了解一个案件从受理到判决、执行的所有环节,通过实习可以熟悉案件流程和法官适用法律的基本思路,因此对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适用与实践能力尤其重要。
正因为上述原因,多数高校也在法院、检察院建立了实习基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高校与司法机关合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需要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首先,法律专业学生还没有在司法机关形成固定的实习时间。到法院、检察院进行实习的学生大多数时候都集中在毕业实习阶段,而且具有很强的时段性。按规定,司法考试时间是每年的九月份,而参加考试的一般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司法考试之前很少有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实习,多数是完成司法考试后进入毕业实习,而此时的法院和检察院往往人满为患,实习的学生在办公室有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也有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寒假的时候进行实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习,而找某个单位盖章应付毕业实习的要求。
其次,法律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的实习模式有待改进。目前法律学生在司法机关多参加办公室事务的工作,如打字、复印、整理档案文件、日常接待等工作,真正参与案件办理的并不多。在基层司法机关因案多人少及案件性质的原因,部分学生还能参与案件办理,但到了中级法院或市一级的检察院,由于案件性质和保密的需要,法官或检察官往往不愿意让实习的学生接触案件的处理。因为这些原因,实习的学生往往感觉实习的收获不大。
再次,高校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多数体现在学生到司法机关实习,但司法机关到高校对法律专业学生的指导还做得不够,交流的单向性明显。虽然部分高校也聘请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作为导师指导学生,但由于本身工作繁忙,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很难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实务指导。
最后,高校教师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合作领域过于狭窄。因为缺乏协调机制,高校教师能够到司法机关挂职锻炼的人数还较少,而且由于司法机关案件质量与责任制的原因,即便高校教师在司法机关挂职,多数情况下也不从事真正的检察或审判工作,对案件流程与法律适用并不完全清楚。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模式下高校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合培养机制,而且这种机制不仅局限在国家层面,地方***府也应建立本级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一)多层次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双向流动的重要性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支持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任教,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从国家层面实施高校与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选派1000名高校法学骨干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时间为一至二年,这些教师通过作为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法律实务工作,获得实际法律工作经验,这对于法律理论知识丰富,而适用经验较少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其在工作获得的感知可以更好地,更准确地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选派1000名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到高校任教一至二年,承担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务部门专家可以为学生传授实然状态下的法律运行与适用,其丰富的案件经验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以往高校教师也有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均等更多地是由组织部门选派,挂职人数较少,而实务部门到高校任教的专家更少。现由中央***法委和***牵头实施“双千计划”使高校与实务部门实现双向流动,最终受益的是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列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才适用“双千计划”,并未惠及数量更多的其他地方高校,为了使其他地方高校法学院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省级地方也应依照“双千计划”建立地方的法律实务部门和高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指导意见》来自最高法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14个省、市、区的部分中基层法院,接收过数量不等的法学院校教授、业务骨干挂职副院长、院长助理、庭长助理。28个省市区的法院,有不同数量的法官被有关法学院校聘为兼职教师或研究生导师。[2]
(二)制定高校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双向交流程序
目前,高校与法院、检察院之间并没有任何合作的规定或条例,二者之间的合作完全是可有可无,可配合也可以不配合的,由于没有规范性义务的约束,不同司法机关对高校学生实习甚至旁听所持态度完全不同。目前高校教师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人员交流主要依靠组织部门或***法委进行协调,组织部门和***法委也缺乏必要的长期计划进行协调,因此需要制定高校与司法机关之间双向交流的规范和程序。
在2011年,当时的最高院院长***便提出,人民法院要加强与***法院校的人才和业务交流,充实审判力量,提高司法水平。[3]根据《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全国今后的10年内将选派1000名法学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每名专家的挂职时间为一至两年。最高法院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所下发的《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指导意见》中提出,经组织部门同意,各高级人民法院可定期选派2至3名优秀专家、学者到本院或下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担任相应领导职务,参与法院的审判或调研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列席审判委员会。该指导意见虽然由最高法院下发,但如何执行由各地法院自行决定,更重要的是,这是由法院单独下发的,没有组织部门的配合,该意见仍然无法顺利实施。检察院系统也还没有类似的指导意见,因此解决高校与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最好的办法是在国家层面的中央***法委、中组部、***、最高法、最高检共同制定并发下高校与司法部门人员双向交流的程序与内容规范,确定各方工作职责与义务,以便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三)建设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育培养基地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提出要依托“本科教学工程”,支持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重点建设100个共享共用的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其中20个左右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这是***法委与***在国家层面的基地,需要专家委员会对各高校申报方案进行评审,***、中央***法委再根据评审意见,确定参加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通过推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优化,法律专业的学生在这些实践基地实习过程中,通过担任法官和检察官或者律师助理,在这些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指导下,接触案件材料,参与讨论、协助起草判决书、书或其他法律文书、接触商务谈判、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庭审过程,从而熟悉法律实务的各种流程,不断的实践操作将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理论,锻炼其法律职业技能。
据最高人民法院***治部有关负责人说:全国100家公开示范法院都将允许法律专业学生自由申请实习。法院面向法律教育研究机构公开,这是促进司法公开的一次契机。[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列入公开示范法院的这些单位对方便学生实习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有帮助,在此需要思考的是,除了这100家法院外,因为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局面,全国的其他法院也可以,更需要为法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机会。
事实上,全国高校众多,能够进入100个人才教育培养基础的高校多是***直属高校和得到照顾的部分地方院校,对于为数众多而无法进入100个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地方高校,无疑失去了国家层面的***策与财***支持。但实践教育基础又是必要的,所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建设相应的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但这需要地方***门与地方***法委相互协调才能使地方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按国家层面的***策模式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获得必要的***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较早的是江苏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2年11月4日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法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六所高校在南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合作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江苏高院制订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并向13家“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授牌,还确定了高校教师和法官双向交流的名单。[5]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提高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极其重要,相信也是法学院校之间的一次洗牌,被列入计划的高校无疑获得了一张通向与司法机关固定合作的强大通行证与财***支持,而师资与学生质量相对较差的地方高校更不应自行排除在培养计划之外,各地***府应按国家层面的模式应加强对这些地方院校的支持,否则国家资源将集中于少数的部属高校,将无法促进落后地区的法制建设。通过各个层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所建立的实习基础、双向交流机制,高校教师、学生、司法机关和其他实务部门都将获得共同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结合点..
[2]袁定波,郭文清.最高法详解双向交流指导意见出台缘由.法制日报,2012-8-14,(第005版).
[3]郭少峰.三名高校法学专家挂职最高法不脱离原教学岗.新京报,2012-12-30.
[4]袁定波,郭文清.最高法详解双向交流指导意见出台缘由.法制日报,2012-8-14,(第005版).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2012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近1.4万所,年招生1076万人,在校生近310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为构建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的主要进展有:
一、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
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完善顶层设计和深化综合改革。
(一)总体布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按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印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阶段目标和任务。筹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规划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2020年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细化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各项部署。
(二)大力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以实现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规划了中高职衔接的10项具体任务,即招生与考试制度、课程和教材体系、专业教学标准、教育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培训、不同层次校际间合作、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体系、实训条件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紧密衔接。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正在抓紧制订中。
(三)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通过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等六种途径,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2012年开展单独考试招生改革试点的院校近500所、招生100余万人。同时,着力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四)深入开展体制改革试点和试验区建设。按照***统一部署,确定了52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探索推动办学模式改革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进9个省部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对职业教育重大***策进行先行先试。加强对试点项目和试验区工作的总结交流,指导试点和试验区聚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累典型经验和案例,形成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二、制度和标准建设取得阶段成果
推动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和标准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依法治教、科学管理的能力。
(一)加强基本制度建设。配合全国人大和***法制办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抓紧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等多个文件,研究制订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等,不断完善覆盖职业教育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在25个省(区、市)启动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产品),加强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实习顺利开展。
(二)完善学生资助***策体系。2009年,国家开始逐步推行中职免学费***策。2012年秋季学期,中职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对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补助。13个省区市(内蒙古、山西、江苏、浙江、福建、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波、厦门、深圳)将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中职学生,助学金资助范围也有所扩大。学生就学成本明显降低,促进了教育公平。
(三)推进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各省(区、市)落实《职业教育法》《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责任,制订和实施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目前,完成此项工作的省(区、市)累计达到11个(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建立,按规律办学得到保障。
(四)加强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召开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会议,强调把加强管理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紧迫要求和重要内容,坚持两个“两手抓、两手硬”(示范引领和严肃规范,常规管理和方法手段),大力推进管理工作精细化,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展显著
完善***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各方面创造活力,增强职业教育内生动力。
(一)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支持行业举办职业教育,并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发挥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组建了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覆盖各行业门类,汇集***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专家3100人,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占21%,形成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有力载体。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特征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难题凸显;同时,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发展,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为化解这一“矛盾”,亟需大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值此背景,***《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转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1]2014年3月22日,***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将把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2014年4月,178所地方高校,31个行业企业、33个***府部门和外国高校聚集驻马店,参加“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论坛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论坛发表了《驻马店共识》――“愿意成为这一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这标志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应用型本科有着与传统研究型本科及高职高专迥然不同的鲜明特征。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它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定位,重在为地方、企业、社区培养有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及科学研究都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现状和发展。
二、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
三、以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
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府和企业的支持。“有为才有位”,学校在与***府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与***府、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并为其服务。培养方案中要有到企业实习的学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来自生产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科研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界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关系紧密,学校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目标,企业则向学生无偿提供实习和实训环境,***府给予立法保障支持,使产学合作制度化,规定学校、企业、个人在合作过程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为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双赢”。
四、以“双师型”教师为师资支撑
应用型本科,必须有大批“双师型”教师作支撑。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一般都有2年以上的教学和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许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创办了公司或参与企业的工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如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培训教师,校企合作挂职锻炼,引进有技能经验的技术人员,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等。《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五、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专业培养内涵
应用型本科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将实习实训时间纳入教学总体安排。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在第5学期都要到工业界实习6个月,到第8个学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80%以上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在企业完成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率要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六、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科研定位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办好应用型本科,务必要积极“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与中高职院校联动,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以成果转化情况和技术成果突破性、带动性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评价机制。”应用型本科教师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行业、区域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作为主要目标,为其提供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绩效表现形式以专利为主。通常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企业提供研发经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学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平台,助推企业技术升级。如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与贝鲁、英飞凌、西门子等企业合作研发新型火花塞。贝鲁公司提供研究资金,同时向大学购买该火花塞的专利。此项研发推动了亚琛地区企业创新。又如:2011年,荷兰30余所应用技术大学与产业界合作,共开发近300项技术,如大学与企业知识共享的PAAK项目,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PID项目,发展农业教育KIGO项目,推动医疗健康和护理的IomMw项目。
参考文献
[1]***.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教***法[2014]1号).
[2]杜才平.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3):155-160.
[3]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7篇
摘 要:根据***的指示,将通过改革招生计划、经费投入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形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梧州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本文本文提出了基于学分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为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订单式;梧州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2014***出台了《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导意见提出将通过改革招生计划、经费投入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形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这为很多本科高校的教育提供了发展途径。梧州学院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肩负着先头部队的重任,如何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梧州学院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本文提出了基于学分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为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目前梧州学院本科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梧州学院作为一个区市共管的地方性院校,多年前已经开始实施学分制,近年来也不断引入企业讲师,开展各方面的实践讲座,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去参观学习,开展为期几个月的毕业实习。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在本科学生培养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
1、学分制的优势没有突出。所谓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学生修读任何课程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课程规定的学分数,学生只要取得规定的总学分便准予毕业,原则上没有修业年限的限制[1]。但是因为梧州学院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在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上有明显的不平衡,在一些优势学科,师资力量相对雄厚,而一些劣势学科,师资力量则相对薄弱,学生选课不免盲目,专业课程设置也会考虑师资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情况,完全的学分制难以实现。学生也会为了凑够学分而随便选一些“好过”的科目,从而没有达到学分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初始目的,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也没有太大作用。
2、企业实践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目的。近几年,梧州学院在本科学生培养上引入了企业实践,包括邀请企业人员召开讲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去参观学习,以及开展为期几个月的毕业实习等方式。本文作者访谈过200多位不同专业的学生,同学们均反映讲座及参观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同学们增长见识,但是却不能了解企业的具体运作需要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而为期几个月的见习确实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甚至为以后积累实践经验,但是很多时候见习都是做最底层的工作,而且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也不便把学生当后备人才来培养,因此并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目前简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主要有几种形式[2]:
一是依照企业人才需求在招生阶段和企业签订工作协议;二是待学生完成第一年的学业后,再和企业签订工作协议,根据协议情况对学生的教学进行调整;三是待学生完成前三年理论学习后,第四年根据企业需求签订合同,进行联合培养。
这些培养方式如果简单地运用到梧州学院本科学生的培养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经调研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
1、第一种形式因为过早签订合约,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还不够确定和了解,或许会导致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毁约,造成学生和企业方的损失。
2、第二种形式需要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教学设置,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太一样,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要求都较高。
3、第三种形式比较适合梧州学院的实际情况,但是企业如何介入、介入程度以及如何进行则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也是学分制和订单式模式如何结合的创新性研究。
三、基于学分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基于学分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在可行性上的研究[3],而在具体操作上,还没有相应的研究,本文就基于学分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出可操作路径:
1、扎实做好前期准备,灌输观念。组织学习***的《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让在校师生转变观念,了解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学校主管部门要主动出击,做好宣传,并做好订单企业的甄选工作。
2、把企业订单需求纳入学分。目前梧州学院实行的学分制一般从几个方面划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课程以及毕业实习。实践课程是指到学校的实验室进行上课的课程,毕业实习是指学校安排或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在岗实习。如果在此基础上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则需要对原来的学分制进行调整,可以在原来的学分制基础上,根据企业订单的需要和企业实际情况安排实践学分,前三年主要修完理论学分,第四年根据订单的需要修习实践学分,主要由企业讲师讲授以及顶岗实习组成。这种做法第一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业务,一毕业就可以完全胜任工作;第二可以减少企业损失,此种方式企业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费用,降低学生毁约带来的风险;第三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即使学生毁约,学生所学到的实践经验可以让他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
3、引入企业兼职讲师和培养双师型人才。目前很多企业有内训师,可以考虑和这些企业讲师签订兼课协议,让他们走进课堂,给对口专业传授基本技能技巧。参与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企业内训师必须有两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可以考虑让几个企业讲师合上一门课,涵盖人力资源知识、企业基本业务、后勤管理等等,并把学分纳入实践环节。
同时也可以引入企业人员作为学校的专任老师,培养双师型讲师,储备学校的师资力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努力争取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
4、改革考核制度。对于实践课程和实习的考核,可以参考企业的员工考核进行,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给予延长实习时间的机会,如果还是不能胜任岗位工资,考虑解除订单合约。
5、规范各方的权责利。在基于学分制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和利益是互为关联的,要规范好各方的权责利,明确、细化违约责任。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职业发展通道。(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基金项目]梧州学院2014年院级教改项目《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梧州学院本科学生培养的探索》(Wyjg2014C006)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莉.高校学分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8).
[2] 王治力.浅议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特区经济,2015,(2),159-160.
[3] 蒋桂芳、宋力,地方院校实施学分制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3,(7),77-78.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校转型 领导观念 双师型 设备投入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将“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任务,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为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意见在2014年初形成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4年5月2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提到“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2015年10月21日,***、国家***、***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的***策出台,使得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工作不断推进。
在国家***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如何在地方本科高校更好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转型过程中有哪些制约因素?笔者就相关问题做了积极探索和思考。
一、在转型过程中转变高校领导观念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都是以“学术性”、“研究型”、“教学研究型”作为发展模式,以学术性为第一引导,强调科研成果,以能申请部级“社科基金”、“自科基金”为目标,重学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应用。在领导的观念里,似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水平比“研究型”、“学术型”人才水平低,或多或少有一种心理,认为办成“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一种降格、降层次、沦为职业院校,因而从本能上排斥。
所以,高校转型成功的第一步是高校领导的观念必须转变。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主要取决于高校领导,如果不能实现领导观念的转变,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就会出现等待观望、犹豫迟疑,存在抗拒心理。或者迫于大环境做表面文章,拿一个宏观方案,不积极主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学术型”人才是塔尖,“应用型”和“技能型”分别是塔的中间和底座。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我国共有本科院校1200多所,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和“211”大学110多所,其余为非重点的地方本科大学。也就是说,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主要责任应该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地方本科院校的责任则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这符合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层次。如果地方高校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使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方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地产业对接,突出地方特色,地方高校转型成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大有可为的。
地方高校领导应该意识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大学不仅仅是为换一个学校名称,更要改变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目的,从内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变革、师资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和转型,把学校真正办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为了加强对地方高校转型工作,转变地方高校领导的思想观念和办学理念,在2015年10月***、国家***、***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转型发展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策宣传,举办转型试点高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和师资培训班,坚定改革信心,形成改革合力”。
只有高校领导的观念转变了,地方高校转型工作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各地方高校就会积极试、大胆闯,就有了第一动力。
二、在转型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缺少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制约地方高校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地方高校的现状是:90%以上的高校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少企业工作背景。虽然多数高校教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但读书期间从事的是理论研究,普遍缺乏工程技术的经验,如何培养现有的高校教师的“工程思维”方式?如何才能把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引进高校?这里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瑞士、英国和德国等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比较好的国家,都对应用型技术大学的教师队伍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须有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大学之外的工作经历。这种做法值得地方高校转型成应用技术型大学时借鉴。
除此以外,我们可以根据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探索其他一些方法以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地方高校可以出台***策,鼓励专业教师脱产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的研发、生产、技术维护等环节,了解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这样老师回到学校后,就能把企业的最新成果和要求引入学生教学,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生动活泼,解决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经常问的问题: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
其次,引进企业优秀工程师走上高校讲台。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走上讲台,会把企业工程一线的成果和自己的项目研发的经验带进课堂,这样可大大缩短高校专业和企业一线的距离。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可以直接把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学校做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人才互用”的模式,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德国、荷兰等欧洲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较好的国家去考察、学习、进修,提升教师追踪学科前沿的能力,同时学习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模式和经验。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建设出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在转型过程中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2015年10月***、国家***、***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应用技术型大学和传统综合型大学的区别是前者更多地强调应用,强调实验、实训、实习环节。但目前地方高校由于教育经费紧张的原因,实验、实训的设备投入比较小,大多数地方高校实验设备的情况是仅仅满足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专业实验课时往往是几个同学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开展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项目。以湖南省2013年的数据为例:8所一本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学生人均1.05万元;22所二本高校学生人均0.63万元;其中15所新建二本高校学生人均0.55万元。地方高校的生均实验设备投入差不多只有一本学校的一半,这样的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是难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如果要做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的“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就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所以,要做到地方高校真正转型必须在实验、实习、实训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没有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的保证,很难做到真正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但在现有情况下能做的是:第一加大***府财***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同时地方高校自身要有意识、合理分配教育经费预算,把钱更多地投入在构建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环境上。第二可以借助企业的研发、生产环境,把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安排在企业进行,甚至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深入生产、研发的第一线。这样做既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又可以减少相应的资金投入。
四、结语
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只有在领导观念、师资建设、教学实验设备投入等环节上动脑筋、下力气、做文章,才能使地方高校更快地朝着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迈进,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忠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路径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22-128.
[2]陈拥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5(1):21-30.
[3]董云川,邓凡.转与不转――地方本科院校的新抉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9):40-49.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带教;实习教学;情景模拟带教
急诊实习是每个护理实习生必不可少的一步,但由于实习生临床思维不足,理论和实际无法有效进行结合,导致出现实习生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应用差强人意的现象,进而导致实习生产生挫败感,降低实习积极性,影响实习效果。我科从2008年起在实习生带教中引入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再现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让实习生在模拟中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从专科专业操作到与家属沟通,再到群体突发事件的应急配合处理。使护理实习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急诊护理思维,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科实习的80名实习护士,其中,男性6名,女性74名;年龄16~2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48名,本科22名。学生对其教学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学生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设置模拟场景及经典案例 将急诊科常见且经典的真实案例如中毒、创伤性休克、急性心衰以及患者及家属投诉、突发等典型案例进行加工,设置成适合护理实习生的案例。每个案例设计成2~3个护理情景,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由带教老师预先排练,力争体现“四性”:真实性、典型性、病史完整性、教学性[1]。
1.2.2情景模拟训练
1.2.2.1模拟前培训 在实施情景教学前告知实习生模拟训练的场景及主要内容,并通过小讲课的方式预先对实习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实习生能得到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以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1.2.2.2实施方法 由带教老师扮演医生,护理实习生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与家属及相关人员,在预定的情景下进行模拟培训。根据预先编排好的案例情景,让护理实习生自行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确定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在模拟过程中带教老师仔细观察实习生的表现情况,待模拟训练完毕之后先让实习生自评和互评,然后由带教老师指出优点及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1.2.2.3模拟训练后的点评 情景模拟带教的关键是模拟完成之后带教老师的点评和指导[2]。带教老师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实习生的一举一动,不要轻易打断模拟训练,待模拟训练完成后再对实习生进行点评和指导,并且在点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语气和措辞,不能以指责和说教的口吻点评,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和实习生进行沟通,积极发现实习生的优点并予以鼓励,对不足之处应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并在以后的模拟带教中加强锻炼。
2 结果
通过带教老师的带教和情景训练,护理实习生的应变能力、协作能力、专科知识及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实习生的主动学习和实习积极性,改善了实习效果。
3 讨论
情景模拟训练为护理实习生提供了学习和练习的空间[3]使护理实习生在练习中提升了自信心,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避免因紧张而造成认知和智力下降从而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4],为今后遇到类似场景能沉着冷静地进行处理奠定了基础,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并且带教老师也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的实践温故知新,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技能和教学水平,其具体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交互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医疗发展现状,感慨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树立自豪感,不断提高责任感、紧迫感,增强自身奉献精神;②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交互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强调融合以及各类知识的交叉,要让学生了解临床教学目的,对临床能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自我表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增强了团队协作。通过开展人文关怀更能够适应现实中的需要,在这中教学模式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临床是一门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宣教能力、沟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联群.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211-1212.
[2]葛学娣,凌霞,黄莹,等.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13):38-39.
[3]陈丽霞.情景教学法在社区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125.
实习指导意见范文第10篇
经历了六个星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两个月里,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规定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承担责任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循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现就本次实结如下: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规定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承担责任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循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着重于生字的认读和书写,以及课文的朗读指导。一般一篇课文是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着重于生字的读音、写法和组词上,有时可以采取从字到词到句的教学办法;第二课时着重于体会课文的感情,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识字类的课文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对读,对于对话类的课文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低年级的教学办法和语言都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易于让学生接受。
实习过程中上课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自己一步步提高,针对自己的问题,我都采取了相关的办法来解决:在备课时反复朗读要教授的课文,一是为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再就是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课文,这样写出来的教案就不容易出现上课“忘词”的情况,而且上课时也运用自如一些。在备详案时尽可能的写出儿童化语言,参考一些名师的教学实录,这样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像开火车游戏和分角色朗读课文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采用表扬和奖励的办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讲解得好,哪些还强调不够,对于错误较多的字在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中再开展强调。把表扬学生的话都写在备课本上,比较好的话有“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的情景,让我也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心情”,“你真是一个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孩子!不仅成语故事讲得好,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这些表扬的话可以通过看教学实录,或者听老师讲课来收集,也可以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来想象。结合书本上的插***来理解课文,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看***说话的能力,又理解了课文。在教授对话类的课文时,可以抓住对话前语气类、神态类的词语来分析,有的对话还不错带上表情和动作来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易于学会朗读。上课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的好习惯,规定学生把一句话讲完整。对于课文中的成语、谚语、好的词句等能够在课后摘抄起来,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教授简单的语文知识,像修辞手法、反问句等。结合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