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贵州大方。大方,这个字眼曾经让我魂牵梦绕,如今我终于走进了她的怀抱。大方的九十九口井、大方的漆器和大方的臭豆腐都让我深深着迷。
都说大方的臭豆腐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吃后难忘。你看,那做烙锅臭豆腐的罗锅排成一排排,气势非凡,绝对是大方县城中的一道风景。站在罗锅前,任你是吃遍大江南北的资深老饕,也绝对会失去任何抵抗能力。大方人此时会迫不及待拽一条小板凳坐在罗锅边,吆三喝四要上二两酒,吃上几块香喷喷的豆腐干,大叫过瘾。
罗锅摊的女主人们做臭豆腐时,锅铲上下翻飞,将一块块带着白色毛衣的小小四方块豆腐在油罗锅上翻动着,将它们烙得金黄,刺溜一声,她们将一块棉纱布沾上黄亮亮香喷喷的农家菜油,在热热的罗锅上一抹,一股清香顿时将食客的胃口吊了起来,忍不住就要下筷了。别急!这时摊主会给你一个小碟,倒上少许辣椒面作为作料。一声软软的问话“吃几块钱嘞?”别贪心,先来两块钱的。摊主就会将两块钱的烙好豆干给你扒在一边。等你迫不及待用筷子将豆干夹开的时候,噗的一股青烟喷出。等你将夹下来的豆干放进小碟里蘸辣椒面时,可要小心。初吃者不知道大方特有的辣椒——皱椒的厉害,往往都是将豆干放到里面去打一个滚,等丢到口里才感觉到皱椒的厉害,往往会辣得人弹起来直跳脚。
其实,吃大方豆干是心急不得的。你看那一位,夹一块豆干,轻轻地在辣椒碟里蜻蜓点水似的蘸一蘸,挨近嘴边,鼓起腮帮子,撮起嘴儿,轻轻吹着,摇着头,半眯着眼。豆干进了口里,软软的、黏黏的、浓浓的、辣辣的、咸咸的、热热的,似臭又香,似香又臭。那个那个享受,直逼肠胃,勾得人心尖尖发痒。大方臭豆腐最好是配上大方咂酒。邀上几个人,围坐在罗锅边,吃几口豆干,喝一口咂酒。吹壳子登神气(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无不快哉!
大方豆干如此诱人,自有它的独特之处。一是水。大方城关境内有九十九口井,以杨柳井做出来的豆腐为最佳,其他则次之。二是豆。黄豆是大方的特产,也是农民主要经济作物,做豆干的黄豆,必须栽种在大方稍微带点酸性的黄泥地里,其他地里的黄豆,做臭豆干味道总要差些。三是工艺。大方臭豆干在制作上不用石膏点豆腐,一律用当地的酸汤点豆腐,这酸汤又是用当地特产青菜经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酸汤点豆腐产量不高,但是口感好。四是工具。磨豆浆的石磨是大方磨盘山上的石头打制的,据说曾沾过仙气。五是调料。大方臭豆腐必须用大方的皱椒磨成的辣椒面作为调料。六是罗锅。这罗锅是用离大方城关三里地一个叫沙坝的地方出的,其他地方的没有那个质地。七是油料。烙豆干用的油必须是农家的菜油。八是盛具。装豆干发酵出霉的竹筐,必须是大方一千米海拔以上地区出产的绵竹编制。
由此可见,大方的臭豆腐能声名远扬,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