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
《黄州寒食诗帖》是公认的苏轼行书代表作,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此帖是当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1],被贬黄州后第三年的寒食节[2]作的两首五言诗。诗写得苍凉凄苦,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悲愤的心情。在这种心境下笔端涌出了这篇起伏跌宕,满蕴激愤而又气势奔放的杰出作品。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追求的是一种将情感随着笔墨顺其自然地宣泄流淌出来,无意为佳乃佳的境界。此卷即可为最好的写照。无怪乎连一直有心欲与东坡比高下的黄庭坚也在诗后的题跋中发出“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的感叹。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一、用笔
本篇在笔画上可谓丰富多彩而瑰奇多变。或中锋、或侧锋、转换多变,信手而为,浑然天成。有些笔画看似写得很随意、很轻松,其实其中蕴含了十分高超的笔墨控制技巧,例如:第二行的“我”字第二、三、四笔的连带呼应是如此自然而顺畅,如果手腕上的动作与笔毫的翻转稍有跟不上就不能书写到位。同是这一行的“州”字,最后一笔由切笔顺下按笔之后出锋,自然而劲爽利落。第六行的“有”字,从撇画到横画中间提按牵丝粗细自然过渡,粗中见灵动,细硬而劲挺,足见东坡深厚的笔力和高超的笔毫控制能力。又如:***二第四行中之“灶”,第二点笔毫由笔尖入纸到完全铺开甚至卧倒,紧接着却又迅速地转换出细若游丝的线条,对比如此之强烈但是正字在视觉上却是平中寓险,险中又有正。此外如***二第三行的“水”字最后的捺笔,虽然很短却真可称得上一波三折,与“水”字撇画的简洁凝练形成突出的对比,最后的笔触更为飞动,直欲破纸而出。同样***二第六行的“衔”字写最后一笔时笔毫完全全收拢,提笔收腕轻轻挥出,真如微风拂柳,蜻蜓掠水般轻盈。东坡此卷虽然字不大,但是气势却十分雄强,细处细若游丝,粗则粗似柱梁,对比非常强烈。
二、结体
此卷用笔结字与东坡其他书作相比,变化更为多样和大胆。在字势上一改平时的大多为扁平之态,而是长扁结合,通篇字的正斜,欹侧,轻重等节奏感非常鲜明。***一第六行中的“有”字上下两部分错开中轴线,写得顾盼生姿灵动异常。***一第三行的“今”字,左高右低,撇画与捺笔以及点画的呼应大部分都涵括在上一笔之中,含蓄而蕴藉,极见韵致。***二第一行的“欲”字,左右两部分的咬合揖让生动盎然,简直就如两人在闪转腾挪地搏斗;***一第三行的“秋”、“雨”字,第五行的“偷”字,第六行的“殊”、“少”字,***二第一行的“江”、“入”、“来”字,第二行的“小”、“如”字,第四行的“那”字等均为左低右高的耸肩式,而字整体扁平取横势。同时穿插其间的***一第二行的“年”字,第五行的“中”字,第六行的“有”字,***二中第一行的“户”字,第四行的“苇”字,第六行的“衔纸”二字等却均为纵势。另外在字的大小上差距和对比也相当突出,小的如***一第一行的“已”字,第六行的“力”字,第八行的“已白”两字,***二第七行的“在万里也”等字,大的如***二第四行的“破灶”二字,第八行的“哭涂穷”三字,最大的字简直有最小字的十倍之多。然每个字都是珠圆玉润,恰如杜甫诗云:“大珠小珠落玉盘”。整体却是浑成一体,不可割裂,扁长交替,大小错落,左右顾盼,端是起伏跳宕,气象万千。
三、章法
从此帖整体来看,有若干处修改或者增添,可推知为作者的草稿。故在书写时极为放松和自然,但这并不代表作者没有进行精心的安排。前半部分情绪相对低沉一些,书写也相对较为缓和,后半部分越写越是情绪激越,不可遏止。体现在章法上的整体轻重变化也非常明显。“重”的如***一的第四、第五行,***二的第三、第四行以及第七、第八行的上半部分,用笔极为沉着,笔画短粗而敦实的居多。“轻”的则如***一的第一、第二行,***二的第五、第六行等。当然这里的轻重也不是绝对的,有的一行上半部分轻下半部分重,或者上半部分重下半部分轻。如***二的第六行、第七行,重的似见东坡顿笔重挫发泄心中的郁闷与不平,轻的宛如无奈与悲凉的自然流露。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注释:
[1] 乌台诗案: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御史中丞李定、舒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这起文字狱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2] 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后逐渐发展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等风俗。
释文:“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释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赏析苏轼《黄州寒食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