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梳理】
一、记叙文的叙述视角
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就是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是指写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立场进行叙述的。记叙文的叙述视角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广义上讲,按叙述人称分,叙述视角有如下三种:
1.第一人称视角。包括“主要人物自述”视角(又叫“主人公视角”)、“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侧叙”视角和“局外人旁叙”视角。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视角。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采用这种称呼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读者置于叙述者的对面”的视角,可以消除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读来亲切、自然。二是“让读者旁观,面对写作对象”的视角,如朱自清的《给亡妇》,把已经逝世的妻子称为“你”,采用虚拟对话的方法,把叙述对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如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沟通,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使记叙更加精彩。
3.第三人称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叙述者的视角比较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也可以自如地反映人和事的多个侧面,还可以抓住某一个角度深入开掘立意。
总之,真实、亲切、动人――宜用第一人称;对话、交流、抒情――宜用第二人称;全面而深入地写人记事――宜用第三人称。
二、记叙文的选材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渗透在材料中。
1.留心生活,旧中取新。只有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才能慧眼捕捉,旧中取新,发掘新意。
2.围绕中心,以小见大。写作记叙文时要坚持“以小见大”这一原则。通过对小的事件,小的片段的叙述和描写来抒发某一种情感,揭示出某一种哲理。
3.放开视野,关注热点。写进文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
4.反常立意,材料出新。(1)妙用逆向思维,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目。(2)具备多角度意识,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注意换个角度去写。(3)“旧瓶装新酒”,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从已形成固定看法的人、事中翻出新意,或者发掘一些老题材的内在潜质,进行再创作,使旧题材显示出新意。
【思考一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定主题,自拟标题,从学生、清扫女工和教授自己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写这个教授:
国外某护士学校开学的第二个月,教授给学生们来了个突然的小测验。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每天清扫学校楼道的女士叫什么名字?”面对这样的试题,学生都感到很奇怪,教授怎么会出这样的题目?清扫学校楼道的女士尽管大家都看见过,可她叫什么名字谁也没有问过。下课前,一个学生问教授:“最后一道题是否记分?”教授肯定地说:“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重要的。他们都值得你们去注意、去关心,哪怕仅仅是微笑一下,问个好。”学生们都说:“这是一堂令人刻骨铭心的课。”
答: 【例文展示】
记录微笑
顾 倩
元旦卯时,醒来后我又长了一岁。对着镜子微笑,祝福自己新的一年有好的开始。可是我笑起来比哭还难看,眼袋肿胀,眼小无光,既无酒窝也无虎牙,算了,还是甭笑了。(切入话题,点到“微笑”,统领全文。)
辰时,出门购物,偶遇一多年至交。起先,我眼拙未认出,只见有一妙龄女子频频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并微微一笑。其微笑是有杀伤力的,我也以微笑报之。随后她向我走来,很轻松地问:还记得我吗?我立马大声说: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呢。
我俩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分别时仍友好地相视一笑。她的背影远离,留下我一人呆立在原地苦思冥想,她到底是谁啊?(“我”苦思友人姓名而不得时,尽管作了掩饰性的微笑,但仍感欠缺。)
午时,吃中饭。正狼吞虎咽着,大厅内传来吵嚷之声。一中年男子焦急万分地喊着:“我的包呢?我的包呢?我的包被人偷了!经理!经理!”只见一着正装女子小跑上前,询问事情经过,然后非常镇定地微笑道:“先生不要着急,我们已经报警了。”哪知,男子对着那张甜美的脸丝毫不买账,火冒三丈道:“不是你丢的,你当然不着急,还笑!”年轻的女经理委屈不已,忙着赔礼道歉。
虽说中年男子有些蛮横,但谁让女子脸上的微笑太程式化呢?或许是无心,但真的让人很恼火。(经理处理突发事件时程式化的微笑,让人很恼火。)
申时,坐公交回家。等车时与一老人并肩而坐。他对我微笑,我也对他微笑。看到我表示友好,老人就开始不紧不慢地说起来了,时不时还哈哈大笑。他笑我也笑,他问我我就说是啊,他停顿我就说然后呢。等到他的车终于来后,我的脸颊有些抽搐。微笑实在是一件很累的事,要牵动脸部的肌肉,更何况我是假笑,要耗费更多的感情去表演。一句话也没听懂,可我却一直假装心领神会,很有趣。我知道如果我不微笑,那老人等车的这段时间或许会很寂寞。(公交站台漫长等待时,对一老人安慰式的微笑,“我”感到很累。)
这世上并不缺少微笑,缺少的是真正可以微笑的理由。(本段为议论段,由上面三个微笑片段引发的感悟。)
亥时,就寝。柔和的月光透过半遮的窗帘洒在屋里,我舒适地躺在自己的被窝里,准备让细胞更新换代,让血液重新分配。那种感觉突然让我很感动。在睡意蒙中我似乎笑了。我想我有足够的理由:我又平安地活过一天了,我的家人也平平安安,明天太阳不会从西边升起。(文章最后记录下的微笑足够温馨,会让读者会心一笑。)
点评
作者用眼、用笔更用心地记录了生活中三个与“微笑”有关的片段:“我”苦思友人姓名而不得时掩饰性的微笑,经理处理突发事件时程式化的微笑,公交站台漫长等待时对一老人安慰式的微笑,选材准确。这三种表情在生活场景中常能见到,可当作者以“表演”二字点破其实质时,文章便跳出了“微笑”的基本义,透过现象挖掘到了生活的部分本真。文末记录下的微笑如一朵微微绽放的小花,不绚丽,但足够温馨。从卯时醒到亥时寝,借一天行程串一路微笑,娓娓而谈,层层推进,用笔精简,耐人回味。运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亲切,动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