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由欧洲奖组委会发起、欧广联支持,旨在探索数字时代广播特写创作与发展对策的《国际思想库:数字时代的广播特写》会议,于2012年1月27、28日在德国莱比锡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多位广播特写制作人、广播管理人员、广播研究专家,共同讨论了在网络年轻受众飞速增长的数字时代广播特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个“国际思想库”的发起人、主持人是:彼得·莱昂哈特·布朗(Peter Leonhard Braun)先生。40年前,他发起成立了国际广播特写会议(IFC,International Feature Conference),使全世界热爱广播、热爱广播特写的制作人、研究者,每年有一次交流业务、碰撞思想、激发创造的大聚会。如今这个国际广播特写会议每年在全球由各参与国轮流主办,和申办奥运会一样,申办国需要提前4年递交申请。
彼得·莱昂哈特·布朗在中国广播界也颇有知名度,大家称他布朗,而国外广播界都呼他“里欧”(Leo)。他于1929年月2月11日在柏林出生。尽管他在柏林自由大学的专业是***治经济学,但他的兴趣却在广播,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广播社会学》。1953到1973年,他做了20年的广播特写自由撰稿人、制作人。这期间他创造了国际广播界的许多个第一。最突出的就是:第一个创造性地在广播特写中引入“音画”概念,创造了由相互交织的解说和立体声音响构成的广播特写新形态。他的主要代表作《鸡》、《不择手段》、《8点15分,第三手术室,髋关节整体更换》、《鬣狗—为一种受鄙视的食肉动物申辩》、《欧洲的钟》不仅斩获多种国际重要奖项,更以15种语言在全世界不同国家多次播出。他的作品成为最受欢迎的广播节目,被称为“音响***”的经典作品。至今,这些作品依然是经典,被国际广播界作为典范用于教学和研究。
20年的广播***制作人生涯之后,布朗出任自由柏林电台(SFB)广播特写部主任。从1974至1994年这第二个20年,他率领的团队70次获得各种奖项。也就在这二十年间,他开始应邀为遍及非洲、亚洲、美国、南美洲和欧洲的同行讲课。1985年,他被邀请来中国讲学,我有机会成为他的学生。
今年83岁的布朗总戏说他的职业生命已经100岁了。因为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20年,他还用22年的时间创办发展了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又用36年时间组织国际广播节目比赛,包括广播特写和广播剧,后来发展为包括电视、新媒体的国际赛事。纵观布朗一生的成就,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后期:1997年他创办了欧洲奖,为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从业者(特别是年轻人)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为这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发现、培养、储备了优秀人才。我体会,这也是布朗(里欧)受到业界广泛尊敬和热爱的主要原因。
在“数字时代的广播特写”会议闭幕的当晚,所有与会者被邀请参加德国莱比锡媒介基金会“阿克塞尔·埃格布莱许奖”2012年的颁奖仪式。阿克塞尔·埃格布莱许特是德国广播界的先驱之一,德国莱比锡媒介基金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奖项每两年一次授予用德语广播的(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杰出广播特写作家,以表彰他们的终身成就。布朗是这个奖的评委会***。下午的会议闭幕式上,他做了总结发言,并告诉大家,“今晚你们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
然而,布朗绝对没有想到当晚最大的意外是他本人!2012年“阿克塞尔·埃格布莱许特奖”增加了一个“荣誉奖”,主办方把这个新增加的“阿克塞尔·埃格布莱许特荣誉奖”授予了布朗,以表彰他在广播特写领域突出的、辉煌的成就,以及对广播特写的未来做出的贡献和对媒介基金会工作的奉献。颁奖人说:“如果布朗不是媒介基金会评奖委员会***,他早就被授予这个奖了。”颁奖人一字一句地读了那份长达五千字、由全球四大洲25位广播特写制作人(其中许多已是各国国家电台特写部的主任)共同创作的颁奖词《我们心中的里欧》(附后)。
这是彼得·莱昂哈特·布朗第二次获得终身成就奖。上一次是200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第三海岸音响节杰出人物终身成就奖。
布朗被称为“国际广播特写之父”、“广播特写教皇”、“广播特写老兵”。他的广播特写作品和关于广播特写的理论研究、教学活动,影响了全球几代广播人。从下期开始,我将陆续为大家介绍布朗的经典作品,并特别邀请布朗本人撰文畅谈创作体会。这里,我先介绍布朗关于广播特写的定义和基本理论要点。
什么是广播特写?1985年,第一次听布朗先生课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听得很明白。我迅速地把布朗教授的理念和方法用于日常播出,真是大有收获!听众、同事和领导都说好,领导推荐参评的节目也拿了部级的奖。可是后来,总听人说“这不是广播特写”、“那不是广播特写”、“做新闻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做广播特写?就做连线!”我迷惑了:究竟什么是广播特写?做广播新闻不用广播特写这样的形式,那用什么?用广播特写的形式来做连线不是更有广播特点、更有吸引力吗?如果广播特写不能用于日常播出,不能作为吸引听众的强有力的工具,这种形式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2005年,当我有机会参加国际广播特写会议再见布朗时,我执著地追问:什么是广播特写?广播特写与新闻、与录音报道是什么关系?布朗很疑惑:“20年前你就应该知道!”当他得知我困惑的原因后,非常认真地给我讲解,并用以下的文字来回答:
“广播特写是一种传播和阐明信息的形式,一个总的名称。或者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主题传播媒介。
广播特写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形式。它可以利用一切适合自己需要的手段。它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多样性。同样,广播特写的主题也没有任何限制。从登月飞行到蚂蚁的性生活,都是好材料。
广播特写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同时又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艺术。广播特写可以是一个报告、一个评论、是一个冲突、一个解说,可以是诗歌、是音乐……一个广播特写制作人就像厨师,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各式各样的元素,就像选择各式各样的调料和食品原材料。好的广播特写应该把内容的真实性与传播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把对事实的调查和对主题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其更广泛的含义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把内容、形式和风格结合起来。
除了内容、形式和风格,广播特写还必须有音响。这音响并不构成一种附加的信息,它是整个特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的部分。这种美学方面的考虑不应被看成是自身的目的。广播特写的首要规律和作用,还是传播和阐明信息。
广播特写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贴近性。广播特写中的音响可以一下子让听众进入了制作人想让他进入的世界中去,带入到你要表达的主题上去,让听众觉得与自己非常贴近。广播特写不仅要考虑形式、方法,更要探索如何贴近我们的听众。”
除此以外,布朗先生还强调,广播特写这一形式要根据时代变化、听众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创新。
由此我再一次确认:广播特写是广播特有的一种包括各种可能性的报道方式、节目样态。它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它完全依靠真实实现自己的传播价值。广播特写最本质的要求是用音响艺术地说话,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听众,让所传播的内容有效地到达听众的耳朵和心灵。在多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下,广播人更应该自觉地发挥广播特写的优势。去年以来,新闻界开始推行“走、转、改”,而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从广播特别是新闻类频率中听到的广播特写越来越多了。广播越来越好听了。正如布朗所说:
“广播特写的历史就跟广播一样长,它是广播的骄傲,因为它具有真实的力量,它能够提供丰富的形式,它能更贴近听众,它是广播面对电视、新媒体的竞争而赢得听众的强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