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的作品范文精选

金波的作品篇1

揭秘“小绿人”创作始末

近期,已是古稀之年的金波,又为小朋友们带来新的故事:《追踪小绿人》和《又见小绿人》,这是两个诗一样美好的童话故事。这两个故事围绕着发现“小绿人”、又见“小绿人”而展开。第一个故事讲述爷爷和“我”(小叶子)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小绿人”的报道,没想到在“我”的“绿园”(家里的小院)里真的住着“小绿人”家族,而且好朋友“小晓”居然就是“小绿人”。在“我”的真诚努力下,小绿人和我们大家都成为好朋友。第二个故事里爷爷最好的朋友宫爷爷变成“小绿人”,“我”和爷爷追随着宫爷爷的梦来到“小绿人”家园,到故事的最后连爷爷也加入“小绿人”家族。书里的“小绿人”是没有被熏染,最纯洁最本真的人,“小绿人”的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失去的――各种生命形式和谐共存,对各种生命形式尊重的世界。金波用活泼简洁的文字为小朋友重塑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我们已经失落的世界,也带给小朋友美好的希望。

金波说,写“小绿人”故事只是想满足小时候的好奇心,把童年的幻想充分地释放。原来在金波很小的时候,就跟班上的同学讨论,是不是所有看到的小动物,真的那么大?会不会这些小动物其实很小,只是被人的眼睛看“大”。成年后,看到班马主编一份刊物《绿人》,初读的时候,金波以为是一个新物种的发现,还写信询问探索的新进展。“可见到那个时候,我还痴迷于童年的幻想,分不清是真实还是幻觉。关于小绿人的存在,是我终身抹不掉的童年记忆!” 金波激动地说。而真正激发金波创作“小绿人”的灵感其实是一位幼儿园的小姑娘。有一个早晨,金波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位家长在帮助她的女儿用白纸和铅笔在拓印树皮的纹理。他看着小朋友认真地拓着,拓完了,还拿给金波看。从那张“树皮画”上,金波看到了山,看到了河,看到了树木和花草,还看到了小小的人藏在山林里。“那天我决定写‘小绿人’童话。”

随着人物和情节的发展,“小绿人”的故事不再成为金波一个人的故事,而是给所有小朋友的故事,金波希望通过故事告诉小朋友: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示,我们应当善待大自然,讲究生态道德。而故事里的“小叔”,是一个开始做了许多伤害小绿人的“坏人”,后来他知错能改也成为“小绿人”的朋友。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善恶是否已经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小叔”的形象对小朋友来说可以接受吗?金波说,“小叔”的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他集中许多人的影子:为了个人发家致富,不择手段,见利忘义。他刻画这个人物,是要告诉小朋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是有善恶标准的,但善恶的品德要靠形象去表现而不是抽象地说教。在《痛苦的宴会》这一章,我是用人物对比和场面来表现这种善恶。读这一章可以动之以情,让小读者在同情小绿人的感受中体验善和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好的语言故事不会讲得生动,但如果语言简洁生动即使平常的事情也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变得很有趣。儿童文学的语言表现上要更加的慎重,因为,这是给小朋友们看的,要用小朋友们看得懂的语言。对此,金波举例说到,“在写《走过七座桥》这一章时,我就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因为这一章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靠语言描绘来吸引读者。小学生读文学作品,还有一个学习语言的目的。我重视儿童文学的这一功能,所以给小读者写作时注意语言的规范、简练、生动。在故事构架上,要满足小读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喜欢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但又要避免落入俗套。在情节把握上,应当有张有弛,不宜一味地为情节而情节,要有节奏感。生活本身就是有曲折、有平缓、有激烈、有抒情,是有不同的展示的。在‘小绿人’系列中,我有意识地还原生活中的这种节奏。读文学作品不同于看动画片。文学还是想象的艺术,要给读者留下不同的感情体验和想象空间。”

建议小朋友的阅读多样化

诗歌是金波带给小朋友的第一种文学作品,也是他写作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题材。诗歌影响了他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以后的作品无论童话还是散文,他都追求诗意和凝练。金波的笔下,诗性来自他对生命的理解,对现实世界的美好期待。他让自己的故事,形象和描写都具有诗的意境,也具有诗歌的隐喻。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金波推崇诗,在他看来“诗是文学的灵魂。学会欣赏诗,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人内在的生命的熏陶和教育。它是一种人文教育,着眼于素质的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自我提升。诗歌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气质。正如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不过金波同时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他“希望小朋友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都能读一些,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语言精炼,有音乐性,在培养丰富的情感方面,诗歌能发挥较大作用,此外,诗能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能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童话以它丰富的幻想性吸引小读者,它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文学样式,喜欢文学的小朋友几乎没有没读过通话的。小说更贴近现实生活,可以直接影响小读者对生活的认识。希望小读者不要忽视散文的阅读,它可以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敏锐感觉,语言表达的能力。学习作文,不能不读散文。”

在金波的心目中,好的文章应该是“真实、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表述带感情,语言规范、简洁、优美。读了还想读,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他建议小朋友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用心去写,用情去写。

为小朋友选书是门大学问,很多家长都很苦恼,访问时,笔者求助于金波,希望听听他的意见。“我建议教师和家长多关心创作、出版状况,和相关的评介文章。自己还要多读一些书,这样就不仅可以推荐还可以一起交流阅读心得。推荐书目实在是一件繁难的事。我不大敢做这件事情。因为我阅读视野有限。再就是每个人都有偏爱,也会影响你推荐***书的准确度。我只能说在我读过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冰心的散文,严文井的童话,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还有法国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

五十余载儿童创作经验分享

从年轻时代开始一直到古稀之年,金波笔耕不辍,为小朋友创造各种形式、各种题材的作品。是什么让金波50多年来始终跟小朋友在一起,写小朋友喜欢看的作品?“我和小朋友在一起,是真诚的、平等的。对他们,我是发自内心地理解和尊重,因为我自己曾经也是小孩。一个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他在性格和气质上会比别人保留着更多的天真和纯真。”

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在写文学作品的时候会有一些自己主观的想法,但是在把这些想法通过作品传递给小朋友们的时候,要如何协调小朋友们的接受程度和作家的主观意愿?这是困扰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的问题。对此,金波以自己的经验介绍到,“儿童文学是最讲究年龄特征的文学,即作家在写作时要首先明确自己的作品是给哪个年龄段的小读者写的,要注意到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征、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但这些要求并不影响作家的“主观意愿”,作家还要尽量把自已的感受,特别是童年的感受写出来,这样才能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儿童,更加有艺术个性。儿童的‘接受程度’和作家的‘主观意愿’,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矛盾的,因为作家在感受和心理上已回归童年(这往往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一种天赋),我认为需要协调的是作家作品背后的思想,作家如何把思想艺术地隐藏在形象的背后,而不是直白地说教。作家要有一种控制自已的能力,控制说教,要让形象和故事去暗示。”

金波的作品篇2

睁开眼睛看自己/已进入了老年/闭上眼睛看自己/还是那个孩子/从孩子变老人/从老人回到童年/却可以在想像中变幻/在感觉中想像/在想像中感觉/孩子——老人——孩子/一生的两境界。

这是金波写的一首诗《老人与小孩》。这首诗,也大概是金波数十年来投身儿童文学创作的某种写照。

金波,中国著名儿童作家。1957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二十余本;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眼睛树》、《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评论集《追寻小精灵》,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冰心***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据国家文字著作权协会2010年统计,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金波作品达28篇,如《雨铃铛》、《火红的枫叶》、《国徽》等等,作品被收入教材数量在现当代作家中仅次于老舍。由他作词的歌曲《海鸥》广为传唱,六十年代由他作词的歌曲《小红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在老师身边》更是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童心是一生的财富

生于1935年的金波,如今已是77岁高龄,可他身上鲜见老年人的疲态。他常常精神矍铄,笑意吟吟,尽管偶尔也会开玩笑地说,快八十了,写不动喽!可今年四月,他推出了新书《开开的门》,却再次证明,他的童心仍在,宝刀不老。

“文学艺术就是创新的艺术,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是我努力的目标。社会在变革,生活在变化,每天都是新的。作家面对这一切,就是要有新的思考,新的艺术探求。”金波说,“我创作《开开的门》,是受到小孙子的名字的启发,联想到现实生活和我的童年记忆,创作出的一部幻想小说。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孩子的世界也很透明单纯,但在它们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启人思考的问题。我用我孙子的名字,联想到‘门’这个意象,激发出我生活中的许多故事。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出出进进多少次‘门’。我童年时代曾幻想过有一扇属于自己的门,开启它就可以到自由的天地。当现实的儿童生活和自己童年的经历相融合在一起时,就会有新的题材和新的创作。”

金波的童年是在烽火岁月中度过的,那时日寇侵华,他的故乡河北是日***肆掠的地方,但父母亲却为他营造了一个可供一生回忆的童年,母亲的童谣,父亲的宽厚,都成为金波日后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创新性”教育原则,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童年时的金波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乐。

“我一直不间断地写作。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我的童年经历。那时生活条件并不好,甚至吃不饱,还有战乱,很多事情我都经历了。但是,我的童年有很多珍贵的记忆。这些有的像故事,有的不像故事,都可以把它作为创作文学作品的素材。”

从二十出头上大学发表第一首童话诗开始,到现在,金波已经在儿童文学这片土地上耕耘了五十余年,获得无数奖项与社会认可,金波说:“其实孩子的喜欢比得什么奖都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我选择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选择了我。”

做一个称职的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对孩子怀有一种深沉的爱,要有一颗不变的童心。金波说:“搞儿童文学的人要有天赋的气质,有童心,儿童文学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有很多大文学家,不一定能成为儿童文学家。金波认为,从事儿童文学的人得对自己的童年保持一种永远的新鲜感,带着自己的童年来感受今天的生活,看着今天的孩子,能引发对于童年的回忆。比如看见雨后的蘑菇,能想起蘑菇是雨变的。或许这是埋藏在心里的一个久远的想法,忽然有一天,就成为笔下的一首诗。

曾有一次,他去一个学校与小学生一起座谈,一个小孩子走过来说:金波爷爷,我揪你一根白头发吧,留作纪念行不行·这给金波很深的触动:“猛然一听会觉得可笑,但是仔细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他对你的创作关心,他觉得你动了脑筋了,为了给他们写文章头发都变成白的了,这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很多点点滴滴的细微感受,孩子的纯真,跳跃的思维,储存在金波的脑海中。

引导儿童热爱阅读

著名诗人屠岸曾给金波写过一句话:“做儿童的老师,做孩子的学生。”这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很好的概括。金波曾经说过,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有五代人,阵容很齐备。过去的冰心、叶圣陶等,我们把他们算作老祖宗。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儿童文学队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壮大。

金波认为,中国儿童文学不缺乏精品,但是在推广上还需加强。“一个人应该读两次儿童文学,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有名的儿童文学是否都能深入到家庭·这个所谓的家庭不只是指孩子,还有父母;是否都能深入到学校·这个学校不光指学生,还有老师。这就需要推广,我们的儿童文学推广工作做得不够。”

“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文学·我认为,要给他们全面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跟我们成人的儿童文学修养有关系。儿童的阅读是有一个心理上的秩序的,但现在家长的指导都很随意。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该子的阅读方法是需要教授和引导的。只有老师和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了,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且一生不会舍弃。”

当孩子在阅读儿童文学时用的时间多了,那么花在电子游戏产品上的时间就少了,读书会让孩子有所思考,而一本好书,很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中的思想财富。

现在的儿童动画市场,也常有缺乏选择之遗憾,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拍了电视剧又拍电影。常有人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拍摄技术提升了,触及内心的动画片却少了呢·

金波的作品篇3

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出版成为近期***书业界甚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实际上在2006年年末,路金波就已经公开表示过想出王朔的书。那时,他任总经理的榕树下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书行业已经声誉鹊起。这距离他放弃自己著名的网名“李寻欢”已有4年。在这4年时间里,路金波成功地实现了由一名网络向书商的转型。

2006年是路金波的丰收年。这一年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三位,韩寒的《一座城池》、安妮宝贝的《莲花》和余华的《兄弟》,都是由他策划推出的。他按照流水线模式打造出的畅销书作者郭妮,也获得了百万册以上的销售业绩。路金波运作的书,销量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0倍,用他自己的话说,“批发商拿到我做的书,相当于拿到了人民币一样”。这样的实力基础,让路金波有理由期望自己能与那些“更主流的、更能影响社会文化趋势”的作者合作。

2006年5月左右,路金波从朋友处得知,王朔手头有据说200万字的未发表文稿。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从上海来到北京王朔的家中,在“看到王朔电脑里确实有很多存稿后”,他与王朔初步达成了出版意向。因为当时《我的千岁寒》还没有写完,路金波一直在静静等候,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王朔家探望他。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路金波感到有点意外。从2006年12月28日起,王朔开始频频接受各大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的访问,以炮轰文化事件和人物的方式,在短短一个月内成为媒体和文化界的话题中心。

路金波以他书商的敏感,意识到一场关于王朔书稿的竞争即将开始。2007年1月底,在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后,路金波再次来到王朔家中,给他开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稿费标准:1个字3美元,一次性支付。这个数字乘以王朔新书的字数,折合成人民币恰好是365万元。路金波说,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支付,“是因为王朔是作家中拿版税的第一人,如果继续给版税,也多不了多少。所以决定,还是恢复到给稿费,这样王朔的稿费标准从早期的每个字5分钱涨到了3美元”。“王朔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还说,如果书做赔了,他愿意退还一些钱。”

王朔后来接受采访时也说,这段时间找他出书的人都是拎着一袋一袋的钱来谈,“但他们(路金波)给的钱最多”。路金波算了一笔账,这样大的成本压力,意味着这本书必须卖到70万册才能保本。所以他打算首印70万到100万册。

对于王朔此前说过的,希望通过网络付费阅读来实现作品的价值,路金波坦言并不看好,说自己并不打算像美国一些出版社的做法一样去与网络分享版权。“目前国内电子书的市场空间总共也才2000万左右,还不如王朔一本书多。网络付费阅读对收回投资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金波的作品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的阅读活动,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和提高其课外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呢?笔者将以所在班级开设两次的“小读者俱乐部”活动为例,进行相关阐述。

一、从兴趣入手,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读文本产生兴趣,就会进入积极的、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体现。要真正激起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要着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氛围。

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在学完三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做一片美的叶子》后,便对金波爷爷产生极大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很喜欢运用金波爷爷写的词句。恰巧笔者在金波先生文学作品研讨会上喜得一套有其亲笔签名的“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书,便以此为契机,和学生一起分享,让经典润泽孩子的心,感受原创童话的魅力。在大家的倡议下,班级成立了“小读者俱乐部”,举办了“做快乐的阅读小精灵――我和小绿人有个约会”课外阅读活动。整个活动从发起到组织、策划都是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完成的。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对金波爷爷及其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所阅读作品从他的童话故事扩展到了散文和十四行诗。在此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学生推荐了其他一些知名儿童作家的作品,例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汤素兰文学作品系列、郑渊洁文学作品系列等,名作家效应可见一斑。就像成年人会因为自己喜爱某个影视明星而去电影院观看其参演的影视作品一样,学生对自己喜爱的名作家本身充满兴趣,自然会带着对作家本身的好奇心走进他们的文学作品,这样课外阅读的兴趣便会大大提高。

二、以阅读促写作,读写结合,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读书要勤于动笔,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当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1.巧用摘抄本,写好摘抄笔记。写好摘抄笔记,即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要把它们及时摘抄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做摘抄,可以帮助他们积累和丰富词汇,使学生边读边了解更多的好词佳句及如何运用的方法,即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极大地增加和丰富写作的语言材料,这远比死记硬背来得更科学有效。如何做好摘抄,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例如摘抄本的布局要合理,符号要统一等。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做摘抄时很有条理,按文体进行分类,把描写景物类的好词、好句、好段归纳在一起。有的学生把词、句、段进行分类,把好词放一类,好句放一类,好段放一类。还有的学生按名著、报刊等进行分类,把手抄的放一类,从报刊上剪下的也进行粘贴归为一类等。具体如何归类并不重要,只要方法得当,条理清晰,便于使用即可。

金波的作品篇5

青春身份的变化

由一名转变为著名作家,需要长时间的优秀作品的积累。但市场需要明星,只有明星才葆有市场号召力。青春、出版商、读者与市场都等不及自然发酵至成功的“漫长”过程,现代社会的文化成果提供了人为控制文化生产程序的本领。在青春中最有市场意识的郭敬明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在一次签售会前,郭敬明向出版方提议聘请一位造型师为他设计造型。当时思想还相当传统的编辑时详选心里还纳闷,一个作家要一位造型师干嘛呢?郭敬明成为青春偶像后市场号召力的急剧增强,证明了郭敬明的正确,也打破了时详选这些老编辑所代表的传统出版人的思维模式,塑造明星开始成为常规手段。2007年饱受争议的郭敬明与黎波合作后,黎波就声称要像包装偶像一样包装郭敬明。事实证明这种策略是有效的,郭敬明迅速脱离饱受争议的窘境,带着他的作品和他的团队,成为青春文学市场中极具活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偶像,每年的销售码洋已突破3亿元大关。2005年由著名网络作家李寻欢转型为出版商人的路金波,找到安妮宝贝,预付给她200万元稿酬。安妮宝贝同意后,路金波开始对她进行包装,手段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安妮宝贝塑造为一个明星偶像,让她保持“神秘、高贵”的气质,让她的作品成为新生活方式的提供者。切断作家与读者和市场的联系、违背作家要与读者心连心的这些逆市场规律的包装,却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新书销量当年跳到60万册。

塑造明星策略的成功直接提升了明星的市场占有量。从市场表现来看,塑造明星对作者和出版方来说是双赢的利好。获得更大名声,意味着能有更多的版税收入,在4年时间内,路金波向韩寒12次付稿酬共1700多万元;出版方塑造明星成功后,则可坐等滚滚财源流入腰包。郭敬明是长江文艺北京***书中心出版部副总编,有自己固定的出版人,他手下也有一批固定的创作团队,如恒殊、王浣、肖以默、吴忠全等,这些团队成员的***书也都由长江文艺负责发行和销售。韩寒、王朔、安妮宝贝、郭妮等一线畅销作家则是路金波“万榕书业”的签约作家。作者和出版社良好合作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销售的利好,出版社的销量有保证,当然不敢拖欠作家的稿酬,畅销作家也因版税有保证,自然乐得与固定的出版社合作,省心省力,把更多精力放在创作新书上。

青春明星化,就如破茧成蝶,由一个靠码字挣钱的熟练工人,转变为品牌,正式成为现代社会工业生产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品牌的效益不局限于此,青春转化为品牌后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全方位的。已经完全转型为品牌、青春偶像的郭敬明,他坦承成名后有很多厂商邀请他去代言广告,钱显得非常好赚。韩寒多次拒绝每年上千万的代言合同,2011—2012年就为三家著名品牌拍摄了广告,成为代言人,这可以为他带来每年上千万的收入。郭韩二人在网络上开博客和微博,也能带来每年上千万的收入。许多作家有意识地把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视为挖掘市场潜力的重要方式。郭敬明、饶雪漫这些作家的所谓小说,也就是些剧本,有规矩和套路,本质上跟当编剧没什么两样。

正是这种明星化战略的成功,使许多品牌的作品持续热销。《三重门》持续销售五六年后,累积销售100多万册;《幻城》从2003年出版至今仍在畅销,累积销售也早已过了百万。从2000年起,几乎每年都有几本甚至十几本发行过50万册甚至百万册的青春文学作品出现。而且几乎每年都有大家本不熟悉然而很快熟知的青春文学作者冒出来,成为畅销作者。现在青春文学作品的平均销量已经达到14055册。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这样的销量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但对许多纯文学作家来说,这样的销量意味着市场规则的改变。对现在和未来的文化生产领域来说,坚持品牌包装策略,是成功的前提。

出版社角色的转变

出版社在文化生产领域本来承担着销售发行的角色,主要在流通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出版社把自己在流通领域积攒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力量,以流通资本为资产,更深入地介入到文化生产领域中来。出版社的主要资本是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经验既包括对市场前景的把握,也包括对流通渠道的熟稔。现在出版社已经把市场占有率细化为市场占有率、***书重印率、媒体曝光率、渠道控制力、作家聚合力等五大方面,目的只有一个,塑造最有号召力的写作明星,策划最有卖点的市场***书,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最高的市场回报,拥有最高的***书重印率,最大程度控制流通渠道。

出版社的转型,为青春转化为品牌,提供了做大的机会。出版商有资金、人脉、流通渠道和市场策划经验,拥有人为控制文化生产程序的所有资本。可以说正是私人出版商的“狗鱼”效应,加上出版社的积极跟上,使得品牌的转化成为潮流。2007年,与路金波合作的二十一世纪社持续一年占有青春文学市场第一名,几乎每年都有销量惊人的新人被出版社挖掘出来:2000年的韩寒(《三重门》)、2002年的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2003年的郭敬明(《幻城》)、2004年的孙睿(《草样年华》)、2005年的萧鼎(《诛仙》)、2006年的明晓溪(《泡沫之夏》)、2007年的郭妮(《天使街23号》)、2008年的蔡骏(《天机》),陆续出现的还有当年明月、南派三叔、赵赶驴等青春。这些作家都制造过销售超过30万册的销售量,目前都有固定的读者群,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粉丝群”。品牌像偶像一样被读者阅读,这是新现象,却是青春转化为品牌的自然现象。像一个品牌一样,青春拥有固定的粉丝,粉丝群是他们拓展经济回报渠道的保证,是品牌市场效应的基础。

推动出版社角色转换的第一人,在中国首推路金波。路金波曾是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签约作家,以“李寻欢”混迹于网络江湖。后来转行为文化商人。他的第一个手笔是签下韩寒。通过与韩寒深聊,发现韩寒有成为偶像作家的潜质,就承诺预付稿酬200万元。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当代文化市场的第一次预付稿酬,韩寒都不敢相信是真的。韩寒、安妮宝贝、王朔的成功签约,使路金波对出版社角色的定位有了新认识,从2005年开始,他就有意识地做文学市场的主流引导者。他一直希望通过制造新的文***流,引导文学市场的发展动向。

2009年年末,路金波塑造了中国版的“小鸡文学”。“小鸡文学”是指在欧美书市流行的文***流,以《欲望都市》《购物狂》系列为代表,目标读者群为都市大龄女性。路金波想以尚未年满15周岁的校园女生为读者群,把这群女生培养成自己的财源金鸡。“亿元女生”郭妮的读者群就是纯粹14岁粉红色的梦想,完全跟生活逻辑没有关系;也因为这群女生没有谈过恋爱,所以结局都是大团圆。饶雪漫则专为17岁稍成熟一些的女生准备文化大餐,她们已经懂得青春的疼痛,开始了解生活真相。郭妮和饶雪漫是路金波一手塑造成为明星的流水线作家。路金波为她们量身打造了创作方向和创作流水线,一本书可拆为三大情节,12个小故事,任何故事可任意替换,分三道工序进行:一是进行主题讨论,编写约3000字的故事梗概;二是交由郭妮演绎成10万字的小说;三是绘***组制作插***、便签等***书衍生品。郭妮每天工作10个小时,完成1万至1.5万字,品牌郭妮完全就是码字工。郭妮先后出版小说20多本,共销售约600万册。

这种创作模式当然不会长久,路金波的认识是清醒的,他认为作家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卖文字,如韩寒、郭敬明,这样的作家写什么都卖得火;一类卖故事,类型文学,比如与他签约的王腳夫;三是卖经验,像慕容雪村这类作家,活出些道理来了;四是卖时髦,满足知识分子的好奇心。正是他对***书市场有自己清醒的认识,所以无论市场风向如何变动,他都有一种胜券在握的自信。也正因此他能在青春文学市场领先将近10年,郭敬明团队的成功,使路金波有了危机感,他曾表示郭敬明在青春文学市场的后劲很足。这一切并不会使他感觉到危机,他曾劝朋友多些闲适,自己也尽量做到从容,毕竟他曾推动了时代的变革,而且现在他有了新的工作方向,就是要帮助二线城市的文学青年实现创作致富的梦想,也企***变出版致富为制造新的生活方式,为读者提供新的梦想。

文化产业的新局面

由于追求最大程度的市场效益,文化生产出现了追逐风潮的新局面。十年磨一剑的传统创作思路早已被摒弃,利用人气最高点时出版最多的作品,得到最丰厚的利益回报才是作者和出版商共同关心的话题。韩寒与路金波合作后,在4年时间内,几乎出版了自己所有的作品;郭妮在一年时间内出版6本书;饶雪漫在高峰期也出版了3本书。路金波这个新时代的开创者也开了过度开发作者的先例,过度开发作者的恶果是品牌衰落期的提前到来,品牌市场效应的过早疲软。郭妮和饶雪漫的创作模式不到两年时间就被普遍诟病,郭妮隐退,饶雪漫则创立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

一些出版社,如中信出版社和它的合作者,把以《赵赶驴电梯奇遇记》走红的作家赵赶驴塑造为新的明星。在任何场合,赵赶驴都头戴驴头出现。《赵赶驴电梯奇遇记》的收入与宣传、包装的费用几乎相抵,出版社并不急于追求一本书的利益,而是把赵赶驴塑造为一个品牌,以后他的新作仅靠品牌效应就足以达到惊人销量。品牌一旦树立之后,将会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市场的连锁反应也会带来足够的经济补偿,比如在电视改编、形象代言方面也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供挖掘。

出版商和作者想到把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并不奇怪,但以路金波、郭敬明为代表的出版思路却挖掘了一个新的改编方向———动漫。在中国动漫固然是新兴行业,方兴未艾,在出版业则一直鼎盛。郭敬明的一年收入不及***庸的1/3,只1/4多一点点,在漫画收入高手中排行不能进入前三甲。但是把小说改编成漫画,说明中国读者群低龄化的特点。从韩寒的知识分子、郭敬明的青年、安妮宝贝的大龄,到饶雪漫的17岁、郭妮的14岁,现在出版商已经把目光投向哪怕只懂识***的幼年。郭妮的作品生产过程中即有绘***组参与,张悦然把自己的几部作品改编成插***本,这样一来中篇小说也能***成书。文字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要,漫画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要,文字与插***的结合,又满足一部分读者的需要,读者群被充分挖掘,只要你喜欢这类作品,你就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类型。

文化生产的市场化,意味着它也可能成为商业帝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007年,汪海兵从腾讯离职创立淘米网。2009年4月,淘米网络就开始尝试开发线下产品。两年后淘米网络的线下产品已经涵盖了***书出版、动画电影、玩具周边和服装等主要领域。其线下业务均采取各种形式的授权合作方式,2010年二季度,淘米网络出版***书码洋突破1亿元,其他诸如玩具、饮料和服装等品类产品,2010年零售额也超过1亿元。2011年淘米网络授权***书总码洋超过1.5亿元。文化生产确实前途无限,仅***书授权一项就与玩具、饮料和服装三大类授权商品销售额持平,难怪许多出版商说只要郭敬明、韩寒乐意,要几千万都行,这个行业不仅火爆,而且可以成为商业帝国中极有力的支柱,带动整个商业帝国共同赢利。

因为中国市场广大,香港书市并未引起书商的过度关注,在香港书市,几乎看不到内地畅销书的身影。中国出版商注重内功,并不代表大陆市场就由中国畅销作家占据。随着文化交流的愈加频繁,畅销排行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翻译作品,2011年畅销榜TOP100中有25本翻译作品,国外畅销书已经占据中国畅销书量的1/4。正是依靠对《达·芬奇密码》等国外畅销书的成功引进,施宏俊和他的世纪文景团队已经形成了人文、大学、文学、大众四条产品线,施宏俊也曾被提名为最佳出版人。2003年引进版青春文学码洋比重仅仅1.25%,两年后,即2005年就升到23.99%。在郭敬明团队、路金波团队表现稳定的情况下,虽然许多出版商都想迎合市场需要出版***书,对市场的整体影响并不强。真正给中国青春文学市场带来冲击的,应该是引进版青春文学作品。

之所以引进版青春文学作品能在市场上轻易突围,除了读者被塑造的喜新厌旧、好奇的阅读习惯之外,青春文学生产领域的弊端也是主因。作家的明星化,并不代表着写作水平的提升,而是媒体曝光过度的结果;出版社直接参与文化生产,只使写作更直接对接市场;整个文化产业的关注点都在树立最赚钱的营销模式,都在挖掘畅销作家的市场潜力,整个文化生产领域,竟然把最基本的创作出好作品这一活力源头给忽略了。正如开卷监测公司文学总监一草所说,当饶雪漫市场份额下滑时,已经证明“做人”(指塑造明星)的路并不坦荡,最大的问题是大家在创新上保守,在挖掘作品上缺乏思路,在培养作者上缺乏动力,都想收现成的。殊不知,青春文学作为文学的源头,是最应该抉择新作品和新人的,而不是简单的“做人”。

现在文化产业的表面还是繁华风光,市场竞争也相对平稳良性,青春和出版方都能赢利,真正有才华的作者也都有出头的希望。这是一个似乎品牌效应已经建立,市场秩序已经完善的领域。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引起我们深思,只要认真引进国外畅销的青春文学,就可轻易地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只要认真地挖掘网络作家,就可以不断推出搅动市场,甚至影响青春文学写作动向的新作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现有的青春明星的品牌到底有多可靠,现有的市场秩序到底有多牢靠呢?市场每时每刻都需要新产品、新作家、新气息,人为控制文化生产程序固然获得了成功,但是眼看品牌的粉丝群在萎缩,眼看读者只看热闹而不辨水平高低,怎能不痛惜中国文化产业在过度追逐市场时,却丢失了培养读者品位的基本职责,不追求生产好的文学,却制作好卖好的作品。但市场是无情的,只有好的作品,被读者永记;写出好的作品的作家,才能跨越时空,成为真正的品牌。想成为著名作家,没有捷径吧。想培养真正的品牌,还得靠真正的文学作品,给读者以真正的文学享受,给竞争者以真正无法轻言超越的挑战。

金波的作品篇6

关键词:《微暗的火》;时间之狱;纳博科夫

对于《微暗的火》的研究,只要是纳博科夫眼中所指称的“优秀的读者”总会收获到意外之喜。这就如纳博科夫将《微暗的火》两份打印稿寄给普特南的明顿时说的一样――“打个比方说,我保证你会像投入一个蓝色冰洞一样投入这部小说,喘气,再投入,然后(差不多在页126)冒上来,坐雪橇回家,一路上又觉得刺痛,又有舒心的温暖扑过来,那是我别出心裁安排的篝火。[1]《微暗的火》的结构相当独特――前言、诗歌、评注、索引,诗歌是典型的弗罗斯特风格,而整个结构却又完全是后现代之经典。故评论家从小说的互文性、拼贴手法、元小说意义、真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对立、读者批评、小说真正的叙述者等角度进行研究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然而这一宝藏似乎却取之不尽,稍加仔细就会发现又一颗金子在某个角落里闪着微暗的光,随着继续探索,这微光便会越来越闪烁耀眼。

或许读《微暗的火》第一遍时,焦点都集中于那一首本身就堪称美轮美奂的诗歌,然后才看前言、看评注。这样读下来的结果是感觉整部小说就是在批判文学评论家们工作的牵强附会,因为《微暗的火》原诗和评注几乎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一首清新的自传体长诗与疯狂的评注完全是天壤之别,对这样的评注让人气愤。金波特这个患有迫害症的疯子,一个顾影自怜的同性恋,只是凭借着自己的一厢情愿潜入谢德的生活,像月亮盗取太阳的光芒一样窃取了谢德的诗作和光芒(甚至评注的题目也是盗取的诗歌的题目)。这样的解析很多评论者是举双手赞同的。然而,若从读前言一开始便按照金波特“疯狂的计划”所指引的话,那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又完全是另一番景致了。从前言开始,金波特并不那么急于让读者直接进入自己所要评注的谢德的伟大诗歌――《微暗的火》,却先对读者进行“洗脑”,大谈自己和谢德之间那种别扭的,一厢情愿的“友谊”,一步步让读者看到的更多的是评注而非诗歌。

而笔者认为,这部作品除了表现这些纳博科夫及纳博科夫研究者都老生长谈的小说创作的结构、艺术等问题之外,更是反应了纳博科夫一直执着的时间樊笼和彼岸世界这一主题。小说的结构,诗歌和评注的混乱,以及诗歌本身和评注结局的大相径庭,体现出了文学的荒诞、世界的无序而混乱的本质,而人又如何在这樊笼当中找到出口的微光呢?如何在混乱无序、荒谬中找到秩序呢?

首先,就关于诗歌和评注的作者是谁的问题,评论家们持不同的观点。笔者比较赞同的是著名纳博科夫研究者布莱恩・博伊在纳博科夫传记《纳博科夫传记》(美国时期下)中对《微暗的火》诗歌和评注皆出自于谢德之手这一观点。在《巴黎评论》中,当纳博科夫被问及他笔下的人物是否也像E.M.福斯特笔下的主要人物一样不听指挥,自行决定小说的发展。纳博科夫对此呲之以鼻,并说道:“我笔下的人物是清一色的奴隶。”[3]这一切的评注、杀害等等全是谢德个人制造的一场好戏。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真正的写作者是纳博科夫,是他让这些“活泼”的扯线木偶在空间上翻山越岭,在时间上大玩穿越,他才是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在《微暗的火》中,金波特是是谢德笔下的奴隶,而谢德似乎又完全只是纳博科夫的代言人,甚至是奴隶而已罢了。之所以这样,纳博科夫和他笔下的谢德一样始终在思考与死亡抗争,试***想出各种办法挣脱这时间的樊笼。

在《微暗的火》中,谢德(这个惨遭杀害的连雀的阴影,Shade在读音及意义上都和Shadow接近),是金波特的控制者,而他笔下这个似乎具有迫害症、妄想症的评注者金波特又担心害怕着格拉杜斯来杀害自己,这是影子派第一名成员,这究竟是谁的影子呢?显然,这是谢德,一旦金波特在想象中出现,这影子也就出现,影子随着想象的消失而消失,而这影子却杀死了谢德。想象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呢?当然是人的死亡结束了想象。所以谢德和这格拉杜斯死于同一年,而为何金波特却活下来了呢?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和“彼岸世界”将会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

纳博科夫及其书中的人物赞同的时间是:“纯粹的时间、感知的时间、有幸的时间,没有内容和上下联系的时间”。过去与现在之间横亘着一堵不可逾越的“时间之墙”,“现在”又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人则困在“现在”的时间牢狱中,过去无法追回,现在无法把握,“未来并不存在”。

自亨利・柏格森对时间的重新定义以来,时间不再是传统的时间了。过去的时间只是用钟表等等计算时间的仪器能测量的应用时间。时间是可以通过回忆,通过空间被异化的。“纳博科夫想要思考出一套独特的时间感受和全新的时间理念,他相信在他的文学世界中存在这一个超验的、永恒的,可以摆脱时间之狱的‘彼岸世界’”。纳博科夫的妻子薇拉在为丈夫的俄语诗歌集撰写前言时明确指出,“彼岸世界”是纳博科夫的“中心主义”,它“渗透于纳博科夫的一切作品”。[3]依靠记忆力和想象力是纳博科夫通过小说反映出的突破“时间之狱”的两种方法。显然,《微暗的火》就是这两种突破方法的伟大实践。

诗歌《微暗的火》从第一句:“我是那惨遭杀害的连雀的阴影,凶手是窗玻璃那片虚假的碧空。”开始就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这阴影有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谢德困于始终苦于对死亡奥秘的执着探索,却不得其解,他尤其困在自己小女儿的死亡的阴影里;其二是诗歌和评注都是由这阴影在操纵着,也就是谢德。在诗歌的第一章,谢德回忆自己的童年,在十一岁第一次“邂逅”了昏厥,擦身死神。在第一部分试当中,对于小时候,谢德这样写到:

“蓦地一阵阳光***现在我的脑海中。

接着黑夜便来临。那片黑暗庄严肃穆。

我觉得全身通过时空在分向四面八方:

一只脚在山顶上,一只手

在水流湍急的海滩卵石下,

一只耳朵在意大利,一只眼睛在西班牙,

洞穴中,我的鲜血;群星里,我的脑浆。”[4]

这一阵阳光是否就是这“微暗的火”。而这接下来的黑暗便是死亡,而迎接死亡的便是无限的可能性。这是谢德第一次邂逅死亡。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黑暗却可以让谢德的全身通过时空在四面八方,摆脱时空的束缚。

而第二章,谢德回忆自己女儿的死亡。对于评注中的金波特,他和谢德的女儿海丝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索引部分对于她是这样写到的:“1937――1957;值得深切的尊敬,宁愿选择美丽的死亡也不愿赖活在丑陋的生活中;”海丝尔是孤独的,谢德在诗歌中用了孑然一身来形容她。而金波特呢?他虽然有许多的乒乓球友,然而他也是无比孤独的,并且在评注当中,金波特内心里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是《孑然一身的君主》,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微暗的火》,这完全暴露出金波特的心理特点。然而不同之处在于,海丝尔成功地自杀了,而金波特虽然在493行评注中进行了各种自杀的设计,却在小说结束依然存活。谢德似乎想在自己设想的一个角色中来探索小女儿死亡的奥秘一样。

金波特只是谢德设想出来的另一个完全有别于真实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而已。谢德和金波特虽然出生于同一天,然而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后。谢德婚姻幸福,事业成功,待人友善;而金波特呢却又婚姻破裂、孤独失落、患有强迫症。他试***捏造这样一个与自己完全对立的疯子来解释自己对死亡的思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而这两者是可以同时存在与一个人身上的,但是,若借助于想象,谢德是可以同时过着这样两种生活的。然而,细读文本,索引中对于谢德妻子希碧儿是这样说的:“到处可见”。诗歌部分谢德对于妻子的忠贞,疼爱是有目共睹的,而在评注中她却成了金波特和谢德相处的插足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碧儿就是一堵墙,隔开了金波特和谢德,这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人只能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过活。与此同时,影子派成员,其中第一位为格拉杜斯也同样是谢德设想出来的。金波特一旦在想象中诞生,那么谢德的影子派成员也便紧随其后,想要对金波特进行杀害。这也一样使得谢德和金波特不能融合为一人。这便是纳博科夫对时间思考的写照:过去与现在之间横亘着一堵不可逾越的“时间之墙”,“现在”又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人则困在“现在”的时间牢狱中,过去无法追回,现在无法把握,“未来并不存在”。希碧儿和格拉杜斯就是那一堵墙。然而,这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只是为了让困在时间樊笼中的人类能够有不一样的生活,这些想象中的生活似乎才会永存。

谢德、金波特和格拉杜斯生日是在同一天,只是谢德比后两者大17岁。在索引当中,谢德条目中明确表示他出生于1898年,死于1959年,而格拉杜斯出生于1915年,却同样死于1959年;而对于金波特,只在查尔斯二世处有出生为1915年,从1936年执***到1958年,两处都未标明这金波特死于何年何月。而在493平注中,金波特对于各种自杀的设想中有这样一条:

您如果在一座高入云霄的商业中心大厦闪亮的顶层租一间房间,

号码是1915或1959的斗室,然后把窗户提拉起来――不是跌下,

去,也不是跳下去――像是为了偷偷新鲜空气那样把身子慢慢探,

去,就在你干净利落坠入自己的地狱时,总会碰巧砸在一个夜间,

出阿里遛狗的文静梦游者身上。[4]

这似乎是对诗歌开头和结尾的写照:我是那惨遭杀害的连雀的阴影。对结尾的一个预料。这里的房间号1915是金波特和达格拉斯的出生日期,而1959是达格拉斯和谢德死去的日期。想要自杀的人是金波特,而这文静的梦游者便是放弃探索深渊,潜心诗歌创作,坚定自己第二天可以醒来的谢德。这在一个层面上又体现出了世界、文学的荒诞以及时间的无序。同时,之所以这样,或许是因为纳博科夫所坚持的:“只有失去了时间禁锢的彼岸世界才是真实的,而为时间所羁绊的虚幻世界却是虚幻、不真实的”。[2]所以当谢德被杀之后,这影子派也就同样消失,而这虚假的、自我膨胀的金波特生活却成为了真实的,得到了永生。

谢德用卡片写作的方式不正是纳博科夫的习惯吗?小说整个很多习惯都是纳博科夫。所以《微暗的火》中的谢德就仅仅是纳博科夫手中的扯线木偶。而这扯线木偶又将纳博科夫的心理表现的惟妙惟肖。纳博科夫借着谢德,谢德借着金波特去体味穿越时空,摆脱时间之狱束缚的幸福感。然而,结局中谢德的惨遭杀害和影子派成员格拉杜斯的死亡,金波特的继续存在似乎代表着现实的存在并不一定真实,而超脱时间的想象去可以得到永恒。这就是谢德,也是纳博科夫所探索的摆脱时间之樊笼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布莱恩・ 博伊德. 纳博科夫传 美国时期[M]. 刘桂林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小玲主编. 纳博科夫小说艺术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M]. 黄易宁译. 人名文学出版社,2012.

[4]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M]. 梅邵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金波的作品篇7

关键词:蝴蝶情节;游戏者;文学形式

中***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纳博科夫以其绚烂如五彩玻璃球,起伏如蝴蝶飞舞般的人生经历,吸引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

1962年,在《微暗的火》出版前,一篇名叫《晴天霹雳》(A blot from the blue)的书评就吸引了世人的瞩目。其中著名作家玛丽·麦卡锡耸人听闻地说:“《微暗的火》是一个装有机关的玩偶匣,一件法贝热式珠宝,一个带发条的玩具,一道象棋难题,一个爆炸力强大的诡雷 ,一个专为评述者设计的陷阱,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一部DIY小说。”[1]然而,当时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传出。美国作家怀特·麦克唐纳随即在《***派评论》(1962年夏季)上发表评述说:“我认为,正如那本书(《微暗的火》)一样,麦卡锡的评论在我看来是一次误用聪明才智的演示。我看完后有种不安,和纳博科夫一样,她也落入了学究气十足的金波特博士为他们挖下的坑中。”[1]时过境迁,很多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对于《微暗的火》的研究称为“发现”。正如纳博科夫本人在《洛丽塔》后记中说的那句反复被人引用的名言:“文学作品只有在能够给我带来直截了当的称之为美学至福的东西时,它才是存在的。”[2]发现以及发现的结果正是文本所带来的快乐,正如纳博科夫在《微暗的火》中留下的贯穿全文的蝴蝶,各种游戏线索,及他本人所带有的点点思乡之愁。

一、蝴蝶情节

在纳博科夫的生命里,写作和研究蝴蝶是他的兴趣所在。他曾说过,“文学灵感的快乐和慰藉同发现(显微镜下)蝴蝶的一个器官或在伊朗或秘鲁山腰上发现一个未被描述过的蝶类相比就不算什么了”。[5]蝴蝶几乎成了纳博科夫的一个个性化标志,凡有纳博科夫出现的地方,旁边就会不失时机的配上蝴蝶的标志。这种与蝴蝶难分难舍的情节也造就了纳博科夫严谨的细节至上的创作态度和高明的如魔术师般地障眼效果。

从6岁开始,纳博科夫熟悉了他们居住的维拉庄园,每天要花上五到六个小时的时间捕捉蝴蝶。七岁时,他能在一个月内将约二十种普通型蝴蝶区分得一清二楚。对蝴蝶的痴迷增强了他对蝴蝶知识的进一步渴求。正是对蝴蝶一次次的捕捉、采集、分类及研究,造就了纳博科夫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也同样运用在他的文学创作中。1962年接受电台记者采访时,纳博科夫坦言她的蝶类专家身份与他的写作有着泛泛的联系,因为他认为“一件艺术品种存在的两种东西的融合:诗的激情和纯科学的精确”。[5]富有激情的艺术和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的结合点就凸现在纳博科夫对小说细节的重视上。因此,他反复强调文学需要仔细的品读,对其中蕴含的深意进行分析和欣赏,“文学应该拿来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细细咀嚼”。[5]

这样的安排在《微暗的火》里面反复出现。“微暗”一词的意思在文中反复出现。谢德用微暗这个词大约是指对自己一生的微暗的折射,因为整个长诗中描写了他对死亡的观点和发现死亡的意思。而金波特在他的注释里又对诗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就像是诗里提到的《雅典的泰门》里的意象所指,是“窃取”了真正谢德诗作辉煌耀眼的火光。此外,事实上金波特确实利用诗人的突然死亡,窃得了诗稿,并带往一个隐蔽的场所进行纂改,成了一个真正的贼。文章有很多“火光微暗”、“阴影”、“影子”等意向,也与微暗相呼应。如金波特,这个自称自己是赞布拉国王的人被国内极端影子派追杀,杀手格拉杜斯自始至终仿佛影子一样紧跟金波特从赞布拉来到美国。金波特躲在偏僻地方注释翻译谢德的作品,但是其它“谢德研究者”如赫尔利教授等到处声讨他、追查他,批驳他没有资格做注释人,使得他像个影子一样躲躲藏藏。杀手格拉杜斯化名德·格雷(De Gray),化名中就含有灰色、阴暗的意思,而谢德正是被这个“微暗”笼罩的家伙给***杀了。

此外,在《微暗的火》中,作者还借用了蝴蝶带来的如幻如真的感受,将梦幻与现实、过往与现今融合在一起,模糊了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在书中,魂灵悄无声息地闪动在主人公的世界,对主人公的行为和命运产生影响,而魂灵又以蝴蝶和飞蛾的形态出现。 在谢德的长诗里,蝴蝶代表了很多魂灵,如他已过世的女儿,“白蝴蝶飞越它那阴影时变为淡紫色;树阴那边好像轻柔摆动;我小女儿那架秋千的幽灵。”[6]谢德在想通了和死亡关系后又一次提到蝴蝶,而这种蝴蝶是一种红色彩蝶,又叫红蛱蝶,生活在俄罗斯北部,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蝴蝶。据金波特的注释,“……忽然飞来一只红蛱蝶,像一团火焰那样围着我俩转悠,令人头晕目眩……”,这正是谢德死前的景象,仿佛幽灵与他的对话,引导他迎接死亡。蝴蝶情节带给纳博科夫的灵感使纳博科夫能在平凡中凸现细节,埋下层层伏笔,让读者能像发现蝴蝶一样从他的字里行间里发现文学的魅力。

二、游戏人生

纳博科夫把两个互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诗歌与国际象棋。在《诗歌和残局》中,他提到“象棋残局棋谱的设计者需要和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者一样具有相同的优点:独创能力、创意丰富、简明扼要、心境平和、构思精巧,以及绝妙的故弄玄虚”。[5]在纳博科夫眼里,这部作品是人生追求的象征,凸显出文学与游戏的精美契合。所以,纳博科夫的这种布局意识就深刻的体现在一些精致的作品中:“在一阵清醒的疯狂中为自己定下了一些必需遵守的规则,布下了一些必需翻越的险恶障碍。那股热情犹如一个神决心用最不相容的成分建造一个活生生的世界。”[5]在文字的设定中展现一种游戏的状态,正是《微暗的火》最不可忽视的特性。

在结构上,《微暗的火》可谓别出心裁,分为“前言”、“诗篇”、“评注”和“索引”四个部分。“前言”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金波特的前言,谈了谢德作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自己和谢德交往的一些情况,拉扯了许多与诗歌不相关的事,并让读者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他自己写的评注和索引上。“正文”是小说的另一主人公谢德所作的999行长诗—“微暗的火”(由于诗人被杀,第1000行没完成)。“前言”和“索引”是标准的诗歌评注,金波特在这里把自己解释为一个流亡的赞布拉国王,不停地被杀手格拉杜斯追杀。“前言”和“索引”部分都是虚构的,但却是历届这部小说故事情节不可缺少的两环。从“前言”到“索引”,纳博科夫一步步通过暗示将读者引入自己设置的棋局,当拥有高超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的读者参与到这个错综复杂的游戏中,读者才能将颠来倒去的情况整理成曲折的故事情节。

正如梅绍武先生在《微暗的火》的译者后记里面提到的,这本书“不仅要求读者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甘愿劳神参加小说错综复杂的游戏”。[6]纳博科夫很喜欢在文章中玩文字游戏,进行字母拆解和组合,使用文学典故戏仿前辈、同辈,甚至指认自我。金波特在给谢德的诗做注解的时候,肆意篡改诗作原文的内容,在他编写的131条注释中,没有条目是来自诗歌的相关内容,而且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部分与谢德的诗歌有表面性的关系,更别提有实质性联系的。不仅如此,其中大多数还只是就谢德诗歌中的词语开个头,就被从中途强制专向,用以解释金波特自我的情况。如在第71行,“双亲”一词的注解中,金波特在简短仓促地解释了谢德父母后,用了三倍多篇幅的内容来解释自己的父母。第149行,“一只脚在山顶上”在诗中说的是谢德发病时恍惚间觉得自己身在山顶,但到了金波特这里,他用了近5000字描述赞布拉国王,也就是他自己在逃亡途中翻山越岭的故事。

纳博科夫给读者们留下了一个谜,使得读者不停猜想,赞布拉这个国家是否真实存在。在谢德诗作的第四章第931至937行,诗人写道:“……我在耕耘我那灰白胡茬的古老赞布拉土地,奴隶们在我的口鼻之间辛勤操作翻弄干草”。[6]对此,金波特做出如下注释:“诗人在他辞世前夕,在这张卡片上面这行诗的左边写下一行诗,没准儿他原想用它作个脚注吧:‘在格陵兰,赞布拉,或者天晓得在何方’;关于赞布拉—我的赞布拉,背信弃义的谢德就只提了那么一句?” [6]事实上,就内容的关联看,可以通过查询蒲柏的诗歌进行分析,赞布拉确实出自英国诗人蒲柏的《人论》第二函,诗中写道“罪恶是个狰狞可怖的妖怪/……但是何为罪恶的极限,却从未取得一致:/试问何处是北方/……在格陵兰,赞布拉,或者天晓得在何方;/没有人蓄意拥有罪恶,/而认为邻居的罪孽远比己重”。[6]在《微暗的火》第894行注释中,金波特说,一次他在教师俱乐部杯一群同时围住他讨论,怀疑他就是那个新近发生***的国家逃亡的国王,他矢口否认。一位来自牛津的德籍访问学者说,他曾在1956年去过赞布拉,曾在体育节观礼台上亲眼见过他,没错。在谢德为他打圆场时,金波特辩解说,那个国家是“新”赞布拉,而他的国家和“新赞布拉”没有关系。就这样真真假假,读者在金波特这个或是国王或是精神病的猜疑中,带着对赞布拉的好奇,步入了纳博科夫设下的游戏中,寻寻觅觅,却不得何为真实,何为自我。

《微暗的火》的结构设置,让人不禁联想到了纳博科夫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作时,纳博科夫仅翻译了225页的原诗,剩下的篇幅则是对原诗的注释和评注。在《微暗的火》中,我们仿佛能从金波特对自己国家的描述中看到纳博科夫对于自己祖国俄罗斯的深深眷恋,他用游戏的视角,让读者跟随蝴蝶的影子,和他一起游历了那个充满梦幻、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至于事实到底是什么,恐怕读到最后的读者已经不太在乎,也许有的人在感慨谢德对于人生的领悟,有的人感慨金波特对于自己偷窃行为的掩饰,而有的人在文章的结构里流连忘返。这种把实像与虚像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呼应的特点,使得《微暗的火》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Quoted from Nabokov:The Critical Heritage[M].London:Routledge,1982.

[2]Vladimir Nabokov,Lolita[M].Penguin Books,1980.

[3]纳博科夫.固执己见[M].潘小松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4]纳博科夫.文学讲稿[M].申慧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5]Vladimir Nabokov.Lectures on Russian Literatur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Bruccoli Clark,1981.

金波的作品篇8

“李寻欢”是路金波的笔名,他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河南叶县的一个普通乡村,西北大学毕业以后曾经与书商合作编过书,为投资商写过剧本,也出版过《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边缘游戏》等作品而成为“北漂”,后来用笔名“李寻欢”开始在网络上进行创作。恢复了路金波的名字以后,他开始由自由写作向***书策划、经营方面转型,现在的身份是榕树下文化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通常是和一大批畅销书(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诺星汉天空下》、《Q版语文》、《一座城池》、《莲花》)联系在一起的。

***书出版在网络成为“第四媒体”的现代传媒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书市场如火如荼的竞争使得***书策划成为占领市场,保证利润的关键环节。在2006年的***书市场上能够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全力打造的学术明星,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为代表的“百家系列”分庭抗礼的也只有余华的《兄弟》、安妮宝贝的《莲花》以及韩寒的《一座城池》,而这些畅销书背后的策划人就是路金波。在***书资讯网2006年十大书业年度人物评选名单里,他的名字再次出现。路金波在2006年除了策划出了一系列畅销书,他还有个出版界感到意外的举动――打造“亿元女生”。

郭妮是一位“80后”出生的擅长文学写作的很有灵气的女生,正是这个普通的女孩子,成为去年出版市场的新宠。2006年年初,路金波便开始了他的“亿元女生”计划,也就是使郭妮的作品在2006年一年内的码洋达到1亿元人民币。1亿元是一个普通出版社一年的码洋,现在却要一个小姑娘来完成,消息一经就立刻引来了种种猜测和怀疑,同时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在2006年上半年结束的时候,郭妮的作品《麻雀要***》、《天使街23号》和《恶魔的法则》等系列***书已总计销售205万册,码洋高达5000多万,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是路金波并没有按原计划继续进行,他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推测,又将这个目标定在了更高的1.25亿元,在***书出版市场又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2006年年终,“郭妮系列丛书”共出版了14本,累计销量380万册,达到了9500万码洋。虽然这一数字比原先预计的要低一些,但是路金波算了一笔账:***书的生产成本为四折印,以五五折销售,加上“郭妮”这一品牌逐渐被市场接纳,培育成熟以后,随书附赠的赠品数量慢慢减少,生产成本更是低至三折,利润空间还是非常乐观的。路金波说:“郭妮的书原来每本能赚两块钱,现在赚7块钱以前出一本书赚几十万,现在一本能赚200万元。”

无论外界的评论如何,“亿元女生”计划还是成功的,除了十几本畅销书面市,广大的小读者还逐渐熟悉和接受了“郭妮”这一品牌。

其实“郭妮”只是一个站在前台的品牌符号,在这个小女生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那就是专门为“郭妮系列丛书”的写作、出版、发行提供智力支持的“智囊团”。“郭妮”团队一改以往传统的出版模式――约稿、等稿、编稿、出版、宣传、发行等程序,而是在出版***书之前就开始宣传造势,以打造“亿元女生”这一活动来吸引读者的眼球。“郭妮”团队针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最终把读者群体固定在12-16岁的少女为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根据这个年龄段青春期女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了解她们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业余喜好和情感需求,然后他们会向郭妮本人提供一个两三千字的提纲,来确定故事的大概内容、基本情节、人物关系。由郭妮以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进行写作,最终***完成一个个类型化的故事。传统的***书出版一般都是在等作者、依靠作者,不太关心市场的需求,***书出版、进入流通领域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消费群体,而“郭妮系列丛书”的出版改变了传统的***书出版营销方式,在计划出版和选题的一开始就介入市场,确定消费群范围进而准确定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以青少年目前接受和喜欢的叙述方式和高效的速度进行创作,并使一贯固守书房的作者走到前台,对作者进行必要的包装使其偶像化,吸纳小读者形成较为牢固的消费阵营。

***书出版: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时代”

“亿元女生”活动切实让我们感觉到出版业新时代的到来,今天似乎成了一个***书策划的荷尔蒙时代,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创意和策划产生,而市场成了主要裁判。***书出版更像是工业化的“流水线”,这种“工业生产方式”以低成本、大规模、高效能的特点进行运作,而郭妮本人只是这个“流水线”上的一个(主要)环节而已。郭妮是策划人路金波细分青春读物市场的成果,在这种模式的操作下,郭妮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产畅销书作家了,能够消化这样多产的流水线产品,得益于策划团队对市场的研究。路金波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朔、王安忆、池莉等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传统作家是***书市场的主宰,而网络文学2000年左右兴起后,一批70年代生作家成为市场新宠,现在则是“80后”独霸天下。***书市场经历了由知识分子读者主导,白领文艺青年主导到现在的中学生消费群主导的转变过程。他认为:“中国***书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中学生占消费主导地位的时代。”韩寒、郭敬明等“80后”把读者年龄段降到了十六七岁,而路金波团队操作的郭妮进一步把年龄段降低到初中女生。

***书出版的前期设计固然重要,但是在***书的包装设计以及衍生产品的生产上下足功夫则是确保收益的重要举措。针对初中女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喜好,他们在郭妮作品上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书中夹带广告和小礼品,如便笺、粘贴纸等女生喜欢的小东西,而且还放在一个盒子里出售,有时会被人误解这是一个PC或网络游戏,而不是一本书,这就开启***书礼品化、***书文具化的理念,开创了内容及品牌在多媒体,多产业环境下的综合应用的局面。“郭妮系列丛书”不仅可以在书店进行销售,一些文

具店,礼品店、小卖店也成了销售点。这就扩大了自己在已经收缩的***书市场需求中所占的份额,形成了“价值创新”。也就是跨越他择性产业,重构买方价值元素,向买方提供全新的体验,提升买方所获得的价值,从而达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境界。

郭妮的书读起来感觉很低龄化,适合小女生的口味,包括那些粘贴纸和卡通人像,就像她的书迷组织的“YAYA家族”,也完全是女孩的天下。这些产品的消费者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品牌成熟以后就会有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郭妮”已经深深烙上了初中女生的身份标记。一般而言,为了增加竞争力,***书出版商家会花样不断翻新以留住已有的老顾客,路金波进行的是精微的市场细分,对***书这种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量体裁衣,更好地满足特殊消费群体的偏好,从而开拓了市场空间,打开了新的销售空白区。

一本书的价值主要在内容,但是从发行的角度看,封面设计的效果可以顶半本书,只有当读者对书的新颖、别致的封面感兴趣以后才会拿起来阅读,最终决定是否购买。“郭妮的系列丛书”不仅在内容编排上迎合了初中女生的口味,在封面设计和行文上走的也是青春读物卡通路线,似乎是受日本少女漫画的影响不小。策划人曾经解释说,日本的漫画,台湾的偶像剧,郭妮的小说,在手法上都是类似的,这是为适应市场。这样就很容易使郭妮的这些小说改编成动漫或者偶像剧,据说系列丛书中的《麻雀要***》和《天使街23号》两个系列都已经进入影视改编和漫画运作,在出版完成以后可以进一步向产业链推进,打造和完善“郭妮”这一品牌。

高效的创作团队、先进的流水线方式,“郭妮出版模式”已经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2006年,策划人路金波带着郭妮先后到达柏林和日内瓦,对郭妮作了两次正式宣传和推广,得到贝塔斯曼、兰登书屋等诸多重量级出版人的赞扬,称郭妮是“欧洲出版20年未见的经典推广案例”。郭妮作品版权如今输出到6个国家和地区。在郭妮的出版模式日渐成熟以后,策划人现在开辟了另外三条流水线:针对12-18岁少男的幻想文学:针对16-22岁女性的浪漫文学;针对16-30岁男性的幽默文学。四条产品生产线被称为“四个小工厂”,以工业化的方式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低成本的内容产品,成为成本控制的一大策略。传统的出版方式更像是“农耕社会”,***书编辑等着作者交书稿以后再进行一般技术性的沟通和修改,既没有前期市场调查,也没有消费群体的分析,生产出的产品只能“靠天吃饭”,无法左右市场的选择。在路金波的出版思路中,把出版放置在了“工业时代”,对于***书产品的生产,先对市场有严格的调研和分析,策划、制定出***书出版的内容、类型、写作、包装、宣传和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这样一整套便捷而实用的流水线就把出版变成了工业生产。

“郭妮系列丛书”的出版为路金波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但是路金波的大手笔远不止于此,2006年1月路金波用200万元买下了安妮宝贝的8万字的小说《莲花》,并做成了定价25元的精装书。用传统的眼光来看,25元的定价对于8万字的小说有点偏高,但是《莲花》却创造了销售53.8万册的好成绩。《莲花》是按照高端、时尚和精致的路线进行营销的,还按照新锐、时尚的品牌定位选择一些媒体进行访谈和宣传,吸引了都市追求前卫男女人群的注意。***书出版在注重保留固定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要向非消费群体延伸,***书的购买者不一定是阅读者,***书的风格定位往往会影响徘徊在市场边界上的非消费群体。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一般不是产品的顾客,但是特殊的文化风格也会吸引他们,会使巨大的潜在需求得到开发,从而把这部分顾客纳入新的消费圈。榕树文化旗下目前已经有韩寒、王朔、安妮宝贝、慕容雪村、宁财神等16位一线畅销书作者,作为***书策划和营销专业人员,路金波并不是简单地与他们约稿、编辑、出版,而是在研究市场的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帮助作者搞好市场调查、找好定位,制订出宣传、策划、推广方案,进行整合营销,为这些内容产品找到好的包装方式,向创意产品过渡。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广自己的品牌,2006年10月,榕树下文化公司在上海召开了加盟商大会,允诺所有产品只给加盟商销售。目前,榕树下有49家加盟商,在全国统一批发折扣,他们能够在当地独家获得榕树文化的产品,设立榕树文化产品专柜,榕树文化派业务代表进行统一管理。这就减少了***书在流通渠道中各个环节上的不必要的损耗,提高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到手的不菲的加盟费又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投资循环,从而占据新一轮的资源制高点。目前,王朔的新作《我的千岁寒》已经面市,韩寒的《坛》也在酝酿之中,这两部作品极有可能会加入今年的畅销书的行列。

金波的作品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金波的作品范文精选

学习

写意摩纳哥 梦幻生活

阅读(24)

生活有时候需要―支镇痛剂。抚慰喜新厌旧的本性带给人类的煎熬。家在经历了年代的迁移之后,也呈现出更多的居住精神。而在现代住宅空间体现过往贵族们的精致生活。新古典无疑是最适合的设计风格。上海著名的“金地湾流域”。是一处高级的

学习

玉米拨节孕穗期管理措拖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玉米拨节孕穗期管理措拖,内容包括玉米孕穗期喷什么部位,玉米穗期田间管理主要目标。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在我国种植历史一共有470余年,玉米在我国种植广泛,其产量仅次于我国水稻、小麦的产量,目前居我国农作

学习

烟笼寒水十七首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烟笼寒水十七首,内容包括烟笼寒水月笼沙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下一句。七律・觅春有感闲寻春迹过莲塘,未至花期草岸黄。瘦柳丝弹昨夜曲,长枝梦断旧魂殇。调弦细雨其间醉,斗酒东风此处忙。惯看红尘兴废事,无情岁月锁花香。七律・小

学习

云南山茶花园林应用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云南山茶花园林应用,内容包括云南山里的野生山茶花,山茶花园林。云南山茶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是我国“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之一。下面本文对云南山茶

学习

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分析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分析,内容包括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软件和步骤,2500平小型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摘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均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基础上,对于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

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及成效

阅读(204)

本文为您介绍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及成效,内容包括棋盘井地下水超采治理追责情况,青州地下水超采治理中标公示。【摘要】通过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水资源监测计量监控体系建设、马西片区地下水修复补源工程、徒骇河片区地表水挖潜工程、限期

学习

电压表测试保护出口压板异常电压分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电压表测试保护出口压板异常电压分析,内容包括保护压板测电压的方法,电压表测电压误差分析。倒闸操作是发电厂或变电站常见的任务,用电压表测试该断路器保护出口压板两端有无异常电压是倒闸操作中的项目之一。为避免测试保护

学习

变质的爱:毁掉两个人的幸福

阅读(32)

分手的那夜,我的心也是痛的我记得,那天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因为不方便接电话,左昕就一遍一遍地打我的手机。半个小时内,我的手机屏幕上显示出20多个未接电话。那时,我已经和左昕分手两个月,但是一直还有比较亲密的往来。我和左昕交往了四年

学习

中国酒城 醉美泸州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酒城 醉美泸州,内容包括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提示语,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泸州,古称江阳,位于四川东南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沱江、赤水河交汇处,因盛产美酒和“酒城幸保身无恙”的诗句而得名“酒城”。拥有“国家历史

学习

冬日计划范文

阅读(119)

本文为您介绍冬日计划范文,内容包括100字冬日计划,暑期计划时间表范本。冬日计划范文第1篇干燥时节,我们理所当然地比平日多注重些补水功夫。但你以为,只要补水就万事大吉了吗?肌肤若不能俘获水分子,再多的补水也只是表面功夫,如同用大网捕小

学习

股权集中度研究综述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股权集中度研究综述,内容包括股权集中度的文献综述,股权集中度研究。【摘要】公司股权结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进行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从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业

学习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和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实现城市化发展,城市规划中也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可持

学习

中华竹文化概览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中华竹文化概览,内容包括中华竹文化,中国竹文化答案完整。竹子是中国境内最为习见和广袤的植物资源之一,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社会精神文化之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形

学习

考场上如何克服“詹森效应”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考场上如何克服“詹森效应”,内容包括期末考试怎么训练詹森效应,交易中詹森效应怎么克服。有一个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一到正式比赛中,他就失误连连,让自己失望,让看好自己的人大跌眼镜。后来人们把这种平时

学习

影视作品中的武术之舞

阅读(32)

[摘要]随着影视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传统武侠电影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近些年来新型武侠电影的出现,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武打动作与舞蹈的结合,这一武打动作舞蹈化的“

学习

浅析泛音在二胡作品及演奏中的运用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泛音在二胡作品及演奏中的运用,内容包括二胡人工泛音和自然泛音区别,什么是二胡泛音举例说明。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在乐曲演奏中,为展现乐曲明亮高远的意境,通常会加入泛音这一演奏技巧。由于泛音在整个乐曲中比例较

学习

魏春雨作品选

阅读(69)

本文为您介绍魏春雨作品选,内容包括魏春雨教授简历,魏春雨作品。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最能体现“瘦、皱、漏、透“这一古典赏石标准。其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暗含了国人对生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平和、稳定、

学习

浅谈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阅读(20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作品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内容包括李斯特匈牙利第二狂想曲讲解,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纯音乐。摘要:《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是李斯特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一首,本文从

学习

论契科夫作品《变色龙》的讽刺特征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论契科夫作品《变色龙》的讽刺特征,内容包括契诃夫变色龙解读,契诃夫变色龙的故事。《变色龙》是契科夫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赫留金的首饰匠被一条狗咬伤之后,警察奥楚米洛夫的判案的过程以及分析经过。侧面烘托

学习

佳苗系列作品真相未完待续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佳苗系列作品真相未完待续,内容包括佳苗出道的第一部作品,佳苗最新作品合集。也许当你了解了小说中那些凶手和复仇者的真正内心,就会明白:我们永远也不可能从任何人口中得知真相,一切都未完待续。虽然文化上有着切不断的渊源,甚

学习

当代15位美术家作品欣赏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15位美术家作品欣赏,内容包括大美术家作品集锦,中国艺术家作品欣赏40幅。2015年10月1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十五位美术家作

学习

韩春燕作品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韩春燕作品,内容包括韩春燕正阳门下,韩春燕作家。韩春燕简介韩春燕,女,辽宁锦州人,吉林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心博士后,现为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