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市4007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思维目标的培养,在从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中,教师开始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而学生的思维及思维习惯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某些程度上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而研究学生的思维对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高效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思维;思维习惯;学习效率
“无论我怎么努力,但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没有他好呢?”类似的话语是做老师的我们经常听见的。当我们在分析这样的问题时,总会简单的归结为“这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而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说是方法问题,并建议我们的学生去改变学习方法时,他们开始会模仿一些学习方法较好的同学,甚至完完全全照搬照抄,还会很努力的坚持一段时间,最后他们的学习真正有进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是否认真的思考过,问题的根本所在。经过对这样一些有较明显差异的学生调查研究和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后,发现智力、学习方法、教师等不是影响他们学习效率最关键的因素,而最大的差异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人与人的智力差别并不是很大,学习方法也可以效仿,而另一个不易被发现的,不容易模仿的关键因素是人的思想也就是思维以及思维的方式。它对我们接收新鲜事物、处理未知问题和能否充分利用已有知识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生从进入幼儿园,老师叫他们认识字开始,老师的教学方式就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紧跟其后的小学、中学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期间学生会在老师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一套认识事物以及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而学生就会用他们不经意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去处理学习上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思维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如下:
一、传统的教师至上和教师过高的权威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
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教师威武的教鞭下和权威的标准答案面前,学生面对问题思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长时间以来就会导致学生不敢思考和懒得思考。即便有教师的引导最终也只是跟随老师那单一的思维走下去,很多不同的思维得不到及时肯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思维产生怀疑甚至慢慢的变得思维懒惰不会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被禁锢了,导致的结果是老师不指点就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或者说是解题思路单一,没有创新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任务影响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意识
一方面:教师教学能否做到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无处不在,即生活即是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当教师的教学只有在某种比较正式的场合、在某些特定的纪律约束才能完成时,慢慢的就会减弱甚至磨灭学生学习无处不在这一种意识,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的在生活中学习的这种意识就会渐渐减弱,影响更甚者则会导致在完成家庭作业或是平时遇到的一道简单问题时总在不断的创造一个正式的严格的学习环境才能完成;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任务过重超出学生能承受的范围导致学生养成一种等待或是搁置的学习习惯。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假如学习任务能够比较轻松的在学习时间内完成,学生的学习就会朝着此刻事此刻毕的方式发展,而长时间以来课堂学习任务远远超出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必会导致学生学习任务的搁置和等待,由于课堂上教师超负荷的灌输,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吸收,在学生心理就会养成一种等待下课以后弥补的想法,当这种想法形成时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就会明显降低,而那些搁置下的学习任务往往会由于学生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课后一般难以弥补最终只能落下。因此学生的“暂时搁置,课后弥补”这种心理和思维就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心理。
三、“题海战术”让学生的思维由思考问题转变成为记忆问题这种思维模式
一个学习时注重基础知识而不是盲目做题的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他的思维模式一般是:这里要求什么,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是否在题目中能找到,假如找不到又如何寻求隐含条件或是通过已经掌握的公式定律得到,最终等得到答案;而一个盲目做题的学生,在他的思维意识里只要涉足的广就没有不会的,平时练习时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为了得到“广”和“效率”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尽快的从参考答案中寻求帮助,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恍然大悟”似乎很多,但遇到考试时他们没有了助手——“参考答案”,他们这时的思维就是在不断反复的回忆这道题曾经的出处和解决方法更为甚者是回想解题的原过程,而在面对那些稍有变化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是回想以前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等把这一切都弄清楚以后才寻求它们之间的关连,如果以前遇到的类似问题在他们脑海里很模糊那么这新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四、错误的将行为的积极性理解成为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是我们忽略一点:学生真正的主动不是行为的主动。行为可以表演得很主动、很积极,但是并不表示此时他的思维也很积极。也许学生看着在课堂特别的活跃,但是思维却比较呆滞;也有可能学生在下面非常的安静,但是他们的思维在跟着老师走,很积极的想很多的问题。即行为主动和思维主动并非正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我们认真思考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将一堂课上的出彩。
对于思维模式的培养,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对于一道题,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分析已知、未知,同时将相应的物理模型建立起来,比如:如***所示,A球和B球放在光滑的平面。B球左端连接着一根轻质弹簧,A以初速度V0向静止的B球运动。试求他们相撞后连在一块以共同的向左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对于这道题,首先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平面光滑从而得出此系统除与挡板相碰那一瞬间,其他的时候都满足动量守恒;A球的初速度为V0,B球静止从这里我们可以求出之前系统的动量;最后一块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我们能够得到最后系统动量的表达式,分析完了之后将他的各个过程用***像的形式画出来,这样有利于他们对于物理过程和模型的应用于梳理。最后应用相关的知识就比较好解决这道问题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思维与学习有着重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这样不仅给学生进行了减负,同时也为自己减负,还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能以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希望我们一块儿将自己的思维训练好,然后去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涯也是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