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协调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综合性运动素质,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运动员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效果。通过对影响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培养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途径。
关键词:协调能力;运动训练;神经系统
运动协调包括不随意运动和随意运动两个方面的内容。不随意的“协调”运动是指先天的、本能的一面,他由遗传信息控制,是一种不需要学习的生物性活动。随意“协调”运动是指后天发展的一面,是在高级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人的有意识活动,它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培养。巴浦洛夫指出:“在高级神经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运动、不可改变的,要是提供相应的条件,都能达到向好的方向转化 ”。
一、分析运动协调的特征
从运动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看,我国的《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素质是运动员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它们之间都有各自相对***的作用,又有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 运动是肌肉活动的结果,正是因为运动素质、技术、战术等等所有运动都是通过肌肉外化来的,所以力量素质被视为一切动作的基础。“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在大量的肌肉训练同时,不能忽视肌肉的活动是通过神经活动来调节和控制的。力量表面上看源于肌肉的功能,实质上,从生理学特征看,协调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神经通过对兴奋和抑制的协调配合,调节带动肌纤维的伸缩与张弛运动。从动力学特征看,神经协调的目的是支配肢体的活动,保证运动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运动协调的运动过程是以肌纤维为单元,以机体动作为基本单位,以单位时间序列和空间位置为感觉这几种要素构建而成的 。
二、影响运动员协调能力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人体之所以能够协调地实现复杂动作,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有很大关系,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不易受后天因素影响的,其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
2、大脑皮质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机能
人体运动的协调能力虽由先天机制所支配,但在完整机体内仅靠中枢的先天的功能是不能完成复杂动作的,只有通过大脑皮质的调整动作才能精确。人体运动动作的协调性,取决于皮质运动区内兴奋和抑制过程灵活转换的支配机能。
3、感官系统机能的灵敏性
人体全身分布着各种感受器,它们接受来自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而产生神经活动,并沿着各自的传导途径传至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进行精密的分析、综合,而进一步调节人体的机能。人体运动时,感受器同时进入活动状态,彼此间建立复杂联系,为神经系统调节各效应器官,使各感受器更好地与运动需要相适应创造了条件,以保证准确、有效地完成动作。感官系统的灵敏灵活性,对人体各运动系统(肌肉、脏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本体感觉,它是运动员掌握一切运动技能的基础。只有借助本体感受器,才能使运动员感知每个动作中肌肉、肌膜、关节和韧带的收缩、放松和紧张的不同状况,为大脑皮质对运动员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进而调节肌肉间活动,达到掌握技术技能的目的。
4、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果。运动员运动技能储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就越能顺利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掌握新的、更加复杂的、难度更高的技术动作,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协调能力。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大脑皮质支配下的肌肉活动。人们通常把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性)称之为身体素质,即运动素质。运动素质的发展,表现了人体机能能力的扩大和增强。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则表现了运动技能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及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发展、改进创新以及质量的提高,都是大脑皮质活动的反应,都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神经联系建立、分化、巩固的过程。这种运动条件反射暂时神经联系建立的越广泛,分化越清楚,越巩固,运动技能也就越完善,越有利于促进协调能力的发展。
5、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发展与改善,不仅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与运动员掌握的运动技能数量也有重要的互补性。运动员运动技能储备的越多,越有利于协调性的发展,进而也为掌握复杂动作的协调能力创造了条件。
6、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的理解能力
心理素质也是运动员在发展运动素质、运动技能和增强身体能力中倍受重视的因素。以往多强调在比赛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而对发展运动素质和培养身体能力方面则重视不够。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运动员在平时发展运动素质和身体能力,学习新的技术、技能方面,其功效也与运动员良好的心绪、求知的欲望、注意力的集中、积极思维、坚强的信心和意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平衡的心态、积极的思维,是运动员发掘潜能、细心分析和体会技术动作结构、协调各运动器官动作、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形成技能的重要条件。
三、培养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手段与方法
培养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手段原则上可分为一般训练手段和专项训练手段。
一般性训练手段,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增强运动员的一般协调性的能力,因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从事运动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运动员一般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的条件。如:在发展速度的练习中,常穿插一些各种形式的侧身跑;在发展基本力量的练习中,结合一些中、小力量的快速挺举以及跳跃练习、徒手技术模仿练习等;素质训练和各种球类活动相结合,或安排一些跨越障碍跑的练习;利用肋木、垫上等器械,做各种柔韧性、灵活性练习 。
对于专项协调能力的训练手段,有以下几种:
1、变换动作速度或节奏。例如,用慢的速度完成完整的铅球的投掷动作。
2、变换动作方向。例如,在速度训练中,30米、60米跑时背向或背向俯卧转身跑。
3、变化动作力量。在投掷铅球练习中,采用不同规格的铅球进行练习。
4、改变完成动作的要求。在跨栏时,降低栏高,运动员能快速,有节奏完成动作,使动作协调,形成很好的神经与肌肉的协调。在跳高训练中降低高度,运动员能够体会整个身体运动过程,形成良好的运动感觉,协调地完成动作。
5、借助“耍弄型” 的作业提高动作的协调难度。在专项训练中耍球、玩球等。
6、通过增加难度和不习惯的组合中配合行动。如:增加旋转圈数掷铅球、铁饼等。
7、改变战术条件。完成要求利用不同的战术相互作用或对抗作用的方案的训练;和不同的对手和同伴一起参加比赛。
8、改变练习的空间范围。如:在缩小的圈子内投铁饼或链球,在小场地进行球类练习(足球、排球、手球);在缩小的拳击台上进行比赛。
9、改变指令。如:在球类练习中完成对突然信号做出规定反应的球类动作。
10、针对性地改变外部负重。如:按一定的计划改变负重量,要求精确区分所施加的力值。
11、利用各种物质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以扩展运动技能可变的范围。如:在不同类型的室内场地中进行训练课,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练习。
四、小结
运动协调能力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协调”不同于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单一表现方式,具有复合性特征。影响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大脑皮质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机能;感官系统机能的灵敏性;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其它运动素质发展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智力的理解能力。体育运动的动作本身是以力量为主体、以协调为灵魂的,肌肉的功能必须依靠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才能发挥作用。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优化体能训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注重协调能力的培养对于技能训练效果有不可低估的优化作用,有利于改正错误动作,促进动作技能之间的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优化心理能力的训练效果,并带动观察力、表现力、自信心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弥补比赛时因心理紧张而造成的动作变形,确保比赛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 马特维也夫[前苏联].体育理论与方法[M]. 姚颂平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3] 李景莉.运动协调相关概念、特征及其分类的理论解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 苏抗逆,任创.浅谈协调能力培养与体操教学的优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563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协调性训练影响因素及训练手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