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代日用类书中保存有不少词作,这些词作以纂辑资料为主,兼有娱乐、交际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的实用功能。其内容驳杂,语辞浅鄙,来源复杂,所收词之传播受传播者和受众的左右。编者的思想观念,书坊的成本控制等营销行为,受众的需求及阅读兴趣都会影响到其词的传播。传受双方的影响除表现在日用类书词作的内容上以外,同样体现在其选择词调上。
关键词:明代 日用类书 词 坊 传播
中***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2-140-05
A Study on the Spreading of ci- poetry and the Daily Encyclopedia in the Ming Dynasty
Wang Chao (Art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200444)
Abstract:Lots of ci- poetry were abstracted by the daily encyclopedias in the Ming Dynasty.Its mainly function is aditing materials.The origins and contents of ci- poetry in the daily encyclopedias in the Ming Dynasty were geniality.The communicators and audience were immediate contribution factors in the spreading of ci- poetry in the daily encyclopedias.
Key words:the Ming Dynasty; daily encyclopedia; ci poetry; press; spreading
CLC number:G25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40-05
词在明代已退出文学舞台的中心,但民间词自以其特殊的方式适应着社会生活。主要面向市民阶层的日用类书是民间词的传播渠道之一。①现存明刊日用类书至少有35种,绝大多数为晚明刊本,尤以建阳书坊为甚,多藏于日本。 [1 ]前贤已注意到日用类书中保留的词作,刘天振对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词稍作讨论,但着眼点并不在词。②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民间生活实录》对日用类书做了细致的考论,然对词未多留意,至有误将二阕《西江月》词标点作一首诗者。笔者经眼之明代日用类书中保留有宋元以后词作350多首,③这些词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的实用功能,其传播又受传播者和受众的左右。
一 日用类书中词作的基本情况
日用类书多半是坊刊本,书坊刻书又多以射利为目的,由此产生的抄袭删改、曲意迎合读者等问题都在所难免。故而,所收词作内容较驳杂,语辞浅鄙,来源复杂,今略述如下。
(一)日用类书中词作来源及作者
类书以纂辑材料供人检用为目的,通常编者L罗纂辑材料而外,不明确表达立场,日用类书亦然。其中所收词之来源虽不能一一指出辨明,但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得自其他日用类书。明代日用类书所收宋元词多来自《事林广记》,例如该书戊集《满庭芳》诸阕在明代日用类书之《八谱门类》中多次出现。《事林广记》是宋代崇安人陈元靓所编,屡经增删,有不少福建刊本,因此在建阳书坊所刊的日用类书中见到这些词作就不奇怪了。此外,辗转抄袭同一时期类书的情况也相当普遍。
2.得自道书、术数之书。明代道教兴盛,修真信道在当时大行其是。不少日用类书专设《修真门类》,其中一些载有词曲。如《万用正宗》卷二十四,其上层《金丹词曲》便有3组26首《黄莺儿》分咏大丹、炼铅、九鼎等修道法门,下层《金丹秘旨》亦有七阕小令分咏铅汞丹道。《黄莺儿》一调在金元道士词中是常见词调,多作炼形服气之语。相面演卦也是当时风气,《万用正宗》卷三十一有64首《西江月》,按《易》六十四卦为序,内容皆敷衍课卦结果,预言吉凶。其性质与《正统道藏》所收八部签诗相同。
3.得自农书。一般说来,明代日用类书重城市生活而少说农牧,但《五车拔锦》卷廿八《农桑撮要》、《崇文阁万用正宗》卷九《农桑耕织***式》所收之32首《竹枝词》即与农书《便民***纂》略同。
4.市井口传。例如《鹧鸪天》(婚礼今朝讲拜堂)一阕,杂在婚礼致语的组诗中,这应该是结婚典礼使用的韵语。至少有五种日用类书记载该阕,可见该阕必是民间习用,口耳相传的。又如酒令、灯谜等词,则应当是在席间、年节中有所运用,故而为编者所采。
5.其他来源。还有些单阕零篇,如《翰府锦囊》卷二所载《沁园春・贺》(髡彼两髦)、《满庭芳・贺人生日》(月属重三)等词,来源难辨。
从风格内容上来看,这些词的作者属于市民阶层。多有伪托前辈名公所作的,如《五车拔锦》卷廿三等书所收的吕纯阳叹世作《鹧鸪天》(识破乾坤懒进身)。曾昭岷等认为:“吕岩词,皆为宋以后人依托。” [2 ]又如《万宝全书》卷二十三有夏桂洲劝谕《西江月》四阕,《士商类要》卷四亦载之。夏言别集中未有此四阕,且其词语浅意鄙,与夏氏词风迥异,似为伪托。
不题作者之作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它们有些是市井传播中的集体创作,有的是下层文人抒写感喟。尤其是那些纂辑资料之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日用类书中词作内容与功能
日用类书名目众多,然在内容上多贴近生活,务为实用。沈松勤指出娱乐、社交和抒情是唐宋词的三大功能。 [3 ]明词也以这三大功能为主,但日用类书所收词作却更突出纂辑资料的功能。
几乎所有日用类书都有占卜门类,且不少也以签诗敷衍吉凶。这部分词作供占测人事吉凶之用,与道教签诗的区别只在韵文体式。这些词或用各类意象似是而非地道出“结论”,而“结论”往往又指向模糊,内容多涉及财产、婚姻、健康等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事件、情感。签诗、签词都是务为实用的,对占卜者起指引作用。
纂辑资料是日用类书中词作最主要的功能,其内容除签词而外,多涉及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农桑、医药、修真,说明配方、耕织时序、修炼法门等。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和法律的内容也出现在这些词作中,《学海不求人》卷十七《算法门》有《西江月》(今有方田一段)、《水仙子》(为商出外做经营),内容系计算示例,以词出题,词后附有答案及计算方法。《水仙子》一阕显见是以商人为潜在读者的。又如《例分八字》,则是以普及法律术语为内容,①一阕八句分别介绍八个法律术语的涵义,简洁易懂。显然整合材料便于记忆是这些词的主要作用。其实这也是词在早期就具有的功能,如唐人易静《兵要望江南》就是以《望江南》词述将兵作战之要,其数达720首之多,日用类书之词不过承其余绪而已。
娱乐也是日用类书十分注重的内容,对笑话、酒令的L罗,对牙牌、骰子的介绍,对蹴鞠、投壶规则的总结等等都是类书注重娱乐生活的体现。而词在这里的功能则是多样的,以《万用正宗》为例,除《八谱门类》以词的形式记载蹴鞠规则、技巧等事项外,该书卷十九收有《西江月》等酒令,卷二十《新增奇巧灯谜》又载有一些灯谜词作,无不具有娱乐功能。
交际也是日用类书的实用功能之一。交际文书的活套、亲属称谓的记述等内容在日用类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词在其中也发挥着特殊作用,宋代寿词是词之大宗,词的上寿酬赠功能在明词中得到了延续,而这一功能在日用类书中也得到体现,但并不常见。前揭《翰府锦囊》所载贺人生日词即属此例。
总体上说,这些词在内容上都与日用类书的宗旨――“便民利用”相应,由于其隐含读者就是区别于文化精英的普通市民,所以在内容、语词等方面都照顾读者的需要,适应读者的要求,具有明显的俗文学品格。
二 传播者对日用类书中词作传播的影响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出者和组织者。在日用类书的传播中,出版者或曰“书坊主”、编撰者是传播的主体。一般说来,明代书坊出版书籍从选题到销售多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运作方式进行。日用类书的出版几乎是书坊直接参与其编撰、刊刻和发售的。如余氏双峰堂刊《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就是余象斗所编。编者在其中起到了把关人的作用,而书坊主射利的商业意***在其中必然起到重要影响。
首先,编者辗转抄袭,扩大流布面。类书的资料汇编性质决定了其材料不必为原创,因此造成日用类书的内容往往重复。同一阕词出现在数部书中的现象并不罕见,如《鹧鸪天》(婚礼今朝讲拜堂)在《翰府锦囊》、《万用正宗》等六种类书中均出现。可想而知,这些词作出现的次数越多,潜在读者越多,传播范围就越广,生命力也越强。
其次,编者的把关人角色影响传播内容。编者作为把关人,其欣赏趣味、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是决定词作能否顺利进入受众视野的关键。大多数日用类书的编者都是下层文人,时代和阶层的烙印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们编选的类书中。市民阶层的社会地位决定他们是相对的弱者,在社会生活中要遭遇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甚至欺侮,“忍让”成了他们回应社会的法宝,“知足常乐”是他们的信条。直书“忍让”与“知足”在文人词中并非重要主题,但却是日用类书中的常客。把关人对这些材料的选择显然是其自身因素与隐含读者双重因素影响的体现。《儆劝》中“软弱安身之本”的趋吉避事思想,《夏桂洲劝谕》中知足行善的说教都体现了把关人对本阶层价值观念的认同。
对于时事,市民阶层也有自己的看法。《万用正宗》卷四十二两阕《西江月》以嘉靖二十七年大学士夏言、兵部侍郎曾铣坐议收河套而弃市为内容,说明这两阕词受到编者的赏识。事实上,词中除了市民阶层本身的忧虑,还表现出对夏言的同情,①因此题为夏言所作的《劝谕》和咏叹夏言凄凉的人生结局的词作才会出现在日用类书中。
其三,书商射利影响词作的传播。日用类书之出版销售常遵市场规律运转,书坊刊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牟利,如何赢得最大利益是书商考虑的重点,而这种考量无疑会影响日用类书的编撰,进而影响到其中词作的传播。
建阳书商虽刻书甚多,且不乏佳刻,但存在校勘不精、纸墨质劣、割裂偷工等恶劣现象,因此为人诟病。胡应麟即称:“闽中纸短窄黧脆,刻又舛讹,品最下而值最廉。” [4 ]书坊刻日用类书时为控制成本,纸墨拙劣,字小行密,一般分成上下两层雕版,最大限度地利用版面。这或许会影响到日用类书在精英文人中的传播,但考虑到其受众更多是下层百姓,成本控制更利于日用类书的传播,当然也便于其中词作的传播。
为控制成本和照顾读者购买力,书坊主往往会割裂简省文字,这对日用类书中词作的传播是相当不利的。“盖闽专以货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价高即便翻刻,卷数目录相同,而于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止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 [5 ]可以说,简省内容以控制成本是建阳书商的惯用手段。“(元明时期)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这些文学书籍的,他们顶多只买些《万年历》、《居家便览》、《商贾要览》之类的实用书籍。” [6 ]显然,书坊刻日用类书在考虑其信息容量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整部书的篇幅,篇幅过大则其价必昂,普通读者不易购得。如此,则书籍潜在读者群会缩小,不利于销售。那些篇幅过长的组词必然成为简省的首选,拙目所及,《万用正宗》所收64首签词,《学海不求人》所收131首签词都只出现过一次,显然与成本控制不无关系。一些长调也是成本控制的牺牲品,例如《万用正宗》所收《西江月》、《满庭芳》两调的25阕相面之词,在《学海不求人》中就只剩下《西江月》一调14阕,而《五车拔锦》及《崇文阁万用正宗》则只收其中的9阕。从各书所收这组词来看,其来源显然是同一的,只是编者选用的数量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组词中原有的5阕长调《满庭芳》全部被省略,这无疑是书坊为节约工本所致。
日用类书词作的选调也与书坊节省篇幅有关,笔者所见日用类书词作选用的42种词调,长调不过《黄莺儿》、《桂枝香》、《水调歌头》、《沁园春》、《满庭芳》几种,且《水调歌头》两见,《桂枝香》、《沁园春》均仅一见。而《黄莺儿》26阕以组词形式出现在《万用正宗》中,6阙《满庭芳》也有5阕是《万用正宗》所收。更多的词作选用中调和小令,尤以小令为多。节省篇幅,增加利润,是日用类书词作选调多小令最合理的解释,也是通俗小说词调多选小令的理由之一。
要言之,传播主体对日用类书词作传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辗转抄袭扩大词作流布面,把关人控制传播内容和书坊主的成本控制等三个方面。
三 受众对其中词作传播的影响
日用类书的读者基本就是其中词作的受众,这些读者包括识字市民和部分精英文人。朝鲜李朝文人金正国(1485―1541)在《彦谦朝天还赠炷香花笺唐纸二卷》中说:“才说朝天返使车,殷勤寄赠草莱居。香笺玉板徒虚辱,最爱《民生利用》书。” [7 ]类似《万宝全书》的民间通俗书是李朝使臣返国赠人的礼品,且颇受欢迎,可见当时这类书受众群之广泛。但读者对传播主体并不是毫无能力的“靶子”,他们会通过选择反作用于传播主体,进而影响传播活动。在日用类书词作的传播中,读者的消费能力、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都是影响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 读者需求对词作传播的影响
读者需求是书商不能漠视的因素,正是读者的需求推动着编者进行内容调整。以商人为例,他们是日用类书的重要读者。李伯重指出“由于商业的发达,明清商人专用的小型百科全书如《陶朱公致富奇书》、《万宝全书》、《水程一览》、《示我周行》、《天下水陆路程》、《客商一览醒迷》等,不断推出,一版再版,发行量相当可观。” [8 ]这些商书与日用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隆、万以来的日用类书基本都有与商业相关的内容。正因为读者中有大量的商人,所以《学海不求人》的《水仙子》(为商出外做经营)才以出外经商为例,并教导算帐技巧。而经营过程中,难免发生法律纠纷,《例分八字》对法律知识的普及显然是商人须知,因此才在不同的类书中反复出现。
晚明时风,市井间享乐是人所共知的。不少日用类书设有《风月门类》,例如《万宝全书》、《万用正宗》。《万用正宗》卷十八两阕《西江月》用性的语言对“神圣固脐膏”的神奇功用进行吹捧,对读者传播风月信息,满足时代市民们的需求。而《士商类要》卷二的四阕《戒***》则希望将读者从非正常轨道拉回,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由于《士商类要》是专门针对商贾读者的,想来耽于***乐对经商多有损害,故而有专门词作以劝诫之。日用类书从正反两个方面照顾着读者的需求。
(二) 读者兴趣的影响
在谈到明词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其不居主流地位的现实。从日用类书的酒令便清晰可知,其时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显然并不是词。当时酒令用《千家诗》、《西厢记》或者曲牌的非常多,但是用词的例子,我们只见到《五车拔锦》及《万用正宗》所收的《西江月》(一自情人去后)一阕。日用类书中词作的内容和语词贴近市民生活需求,反映市民的审美趣味,具有俗文学的品格,这是由读者喜好决定的。读者兴趣对日用类书词作传播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端:一是影响词作的内容;二是影响词作的选调。前者见而可知,自不必赘言。
后者,读者兴趣影响下其选调与俗文学趋同。笔者所见日用类书13种,其中词作346阕又5首半阕,共用42个词调。使用数量排在前5位的词调是《西江月》、《鹧鸪天》、《竹枝词》、《黄莺儿》、《临江仙》。其选调多用小令,僻调使用率相当低,占绝对优势的是《西江月》。张仲谋认为《醒世恒言》卷二十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所用《望江南》8首,实为一组,与《鹧鸪天》、《临江仙》等词调分散在多篇小说中的情形不同。话本小说中最常用词调的前三位应是:《西江月》、《鹧鸪天》和《临江仙》。但是在文人词中,情况就有所差异,《浣溪沙》和《水调歌头》这两个词调在明代文人词中的使用频率居前。 [9 ]据王兆鹏师统计,在《全宋词》48个高频词调中《浣溪沙》、《水调歌头》恰排前二名。 [10 ]而32阕《竹枝词》和26阕《黄莺儿》同样是以组词的形式出现在同一卷中,与散见于各卷的词作有所差别。日用类书中词作最常用的词调前三位也是《西江月》、《鹧鸪天》和《临江仙》。仅从选调看来,日用类书中三大常用词调与话本小说一致,而区别于文人词,这表明日用类书与话本小说之间有着某种相似性。
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日用类书词多用《西江月》一调显然与该调是“里弄童孺妇媪之所喜闻者”相关。此外,日用类书之词爱采《西江月》当与该调的节奏有关,《西江月》句型是两组六六七六的并列,一般说来,上下片开头的两句六字会对仗,但也有不对仗的用例。词句使用较为自由,不像七言诗那样毫无变化,又不像散文那样完全口语化。且《西江月》用韵之密与曲差近,据刘学博士统计,唐宋完整的《西江月》词共501阕(另有6阕不全),①6均以上的词作有480阕,其中33阕是句句押韵。熟悉曲韵的读者显然更能对该调产生认同感。读者接触得越多,越有认同感的词调显然也越容易被编撰者选择。
四 余 论
在明代日用类书中,词的纂辑资料功能远甚于娱乐、交际和抒情功能,这是读者兴趣影响词作传播的显例。宋元以来,词已经渐渐脱离音乐,成为案头文学,并随着曲的兴起而淡出普通读者的注意焦点。从明词运用的实际来看,明词已经成为另一种传统诗歌体裁,用以社交和抒情,但其娱乐功能已经不能与宋代同日而语了。因此宋元日用类书中那些起纂辑资料功能的《齐云轨范》之类的词作就被明代日用类书所沿袭,而有娱乐功能的词作却为别的文艺形式所取代。例如北京大学***书馆藏元本《事林广记》辛集下卷《风月笑林》总题为《嘲戏绮谈》的曲子词46首就在明代日用类书中销声匿迹了,其相应的功能被谐谑笑话所取代。
词只占日用类书采用的诸多文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就绝对数量和功能的丰富性上说则逊于诗歌而胜于曲的。诗歌在日用类书中的普遍使用,吸引了研究者对其内容、功能的细致研究,吴蕙芳、刘天振二位博士都有所论述。我们注意到,曲的因素在明代日用类书的娱乐门类中比较常见,例如酒令,而在其他门类则极少见到以曲纂辑资料、以曲抒情、以曲交际的例子。这说明,曲在明代市民阶层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远甚于词,但地位并不比词高。词在这个阶段已经渐渐成为精英文化的一部分,而日用类书中使用一些精英文化的元素有利于增加读者的认可度,让市民阶层感觉能和精英文人略略靠近。从词的运用效果来看,词在日用类书的文本中起到丰富文体形态、刺激阅读兴趣的功能。这在娱乐性通俗类书中表现也较为明显,如《绣谷春容》、《燕居笔记》等类似小说总集的娱乐性通俗类书在书版辟出专区转录诗人、词人作品与轶事。
相较于明词的其他载体,日用类书的特点为:选词以俗词为主,贴近生活实用,以纂辑资料为主要功能,在传播时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作。通过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词作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现实:词在明代虽然已经淡出普通读者的欣赏视野,但是仍然以其特有的方式艰难存在于普通读者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民间生活实[M].台北:***治大学历史学系,2001:641-673.
[2]曾昭岷等. 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1284.
[3]沈松勤. 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J].文学评论,2001,(4):91-100:94.
[4]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57.
[5]郎瑛.七修类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9:665.
[6]郭英德.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J]. 求是学刊,1999,(2):76-82.
[7]金正国. 思斋集[A].杜宏刚等. 韩国文集中的明代史料[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5.
[8]李伯重. 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3):94-107.
[9]张仲谋.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词作考论[J]. 明清小说研究,2008,(1):202-216.
[10]王兆鹏. 唐宋词史论[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107-108.
作者简介:汪超(1980―),男,讲师,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明代日用类书与词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