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手机背后有一行铭文:“由加州苹果公司设计,在中国组装”。它展现了欧美高科技企业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世界工厂,缺乏足够灵活的教育体系,以至于无法培养能为全球市场设计出优秀产品的研发人才。
但一些中国创新公司—其中既包括只设计了一款App的初创企业,也包括身家百亿的网络巨头—正在发表宣言:它们有能力开发全球流行的App应用。 中国App的犹太式传播
腾讯,这家刚刚以800亿美元市值超过Facebook一个身位的社交网络巨头,近期尤其喜欢谈论微信的国际版本“WeChat”在全球受到的热烈追捧。这款应用已经被超过7000万海外用户***并安装在智能手机里。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兴奋地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全球化了,服务业也可以全球化。虽然很难,不过一旦成功,就是又一场***。”
WeChat的传播与当年犹太人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模式一模一样:先在海外华人与国内亲友间建立纽带,再以这些海外华人为节点,扩散到外国用户。
除了被统称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新一代网络三巨头,中国的初创企业也在为全球市场设计流行的App。在上海,一家名为Intsig(合合信息)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名片扫描应用Camcard,目前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月活跃用户超千万,其中一半来自海外。 它们如何“逆袭”成功
美国科技博客IT Crunch认为,在传统互联网时代除了抄袭和模仿之外一无是处的中国科技企业,在App时代能翻身变成重要的参与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和商业习惯。
Camcard的例子就很典型。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交换名片的态度远比西方人严谨,因此才催生出可以快速扫描名片信息的应用。同样,东亚独特的社交及沟通习惯,催生了微信和Line这样的实时通信产品。现在这些领域的欧美企业,例如Path,反倒成了跟在后面的模仿者。
类似的原因也让中国企业设计的拍照类App风行欧美。在西安,崔刚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发出了Blux,这是一款能够识别时间、地点、天气和光线来推理最佳拍摄模式的相机应用。苹果在全球iTunes首页上已经上百次地推荐这款产品。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一款锁定全球市场的产品,在英文版本之后很长时间才推出中文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App也能风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