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翻译理论的经典,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对乔治・斯坦纳本人、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骤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重点阐释了斯坦纳翻译理论四步骤的内涵与外延,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compensation)。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翻译理论 四步骤 内涵与外延
一、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
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是西方翻译理论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以斯坦纳为代表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普遍关注。1975年,斯坦纳在其巨著《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中阐述了语言研究与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任务与目标等重要问题。斯坦纳也因此书名扬天下,而此书亦被称作一部有关语言和翻译理论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二、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阐释学(Hermeneutics)的基本定义是进行解释的科学或理论,是一种关于理解和理解文本意义的理论和哲学。阐释学最早用于探索词句或作品文本的意义,尤其是用于确立“上帝之言”的意义。据古希腊文献记载,为了消除文本的歧义和误解,那时的阐释学主要用于解释逻辑术和辩论术,以及阐释一些宗教、文学名著。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阐释学的研究领域从宗教经典扩大到对整个古典文化经典的阐释。这一阶段的阐释学理论处于神学阐释学阶段。
具体而言阐释学的发展历经两次重大突破:18―19世纪,德国宗教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融合了不同领域阐释学思想,从语法和心理学角度将革新了古典阐释学,使其系统化,形成了具有普遍方***特征的普通阐释学(general hermeneutics);20世纪,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M.Heidegger)和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将阐释学解释为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并确立了其***的地位,将阐释学推向兴盛。这一阶段的阐释学理论进入了方***阐释学阶段。
总之,哲学阐释学认为理解总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无论是阐释的主体(读者或接受者)还是客体(文本)都内在地嵌于历史之中,因此有其无法消除的历史性,并且哲学阐释学还认为偏见是理解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任何人在进入阐释过程时都不是如同一块白板,他/她肯定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传统、文化意识、道德伦理等进入阐释过程中去的。
三、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阐释学主要用于研究理解、意义及读者与文本之间关系等问题。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斯坦纳(George Steiner)在其所著《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一书中,率先将阐释学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从而确立了翻译与阐释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海德格尔认为翻译是对原作品的阐释与理解,阐释过程极富主观性的翻译研究,因此赋予译者对理解和阐释文本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海德格尔把阐释者即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乔治・斯坦纳正是以海德格尔的翻译思想为基础,将哲学、语言学、诗学、文学批评和文化史学的理论应用于对语言的解释,因此阐述的重点落在翻译这个中心问题上。从阐释学角度来看,斯坦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理解也是翻译的观点”,他将翻译分为三种类型,即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其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不仅跨符号系统的翻译和不同语种之间的语际翻译是困难的,就算在同一语种内,方言与通用语或古语与现代语之间的语内翻译也并非易事,因此翻译的难点在于理解。
总之,乔治・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在实质上等同于一个解释的过程。他认同阐释学的普遍性,将阐释学运用于翻译研究,这也是斯坦纳的翻译理论被归入阐释翻译学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说阐释学翻译理论就是将阐释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并以哲学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从而产生的一种用来描述翻译过程或阐释运作的系统化理论体系。
四、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步骤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反之亦然,因此其阐释学翻译理论步骤构成了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描述的核心,共分为以下四步: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compensation)。
(一)信赖(trust)
心理学认为信赖是对以往认知行为的肯定和体现,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正面来看一切翻译活动都从信赖开始,对原文的信赖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经验,另一方面在于理论。首先,斯坦纳认为任何翻译活动都始于译者对译本的信任和选择,而信任和选择又源于译者对原文本的评价和认识、译者自身语言文化能力和个好,以及其翻译策略和目标等多种因素;其次,读者必须相信原文是严肃的作品,言之有物,有阅读的价值,因此必须透彻地加以理解,否则不必阅读。但从反面来看,在现实翻译过程中经常很难达到译者与原文本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此时从心理上看是极度危险的。译者可能要面对“对他十分不利甚至充满敌意的文本”。此时译者会下意识地进入翻译的阐释活动的第二个步骤,即侵入(aggression)。例如晚清时期的文人志士面对着遭受国外列强入侵、国内的局面,他们充分发挥小说的***治教化功能,使得不少本来***治色彩较淡甚至毫无***治色彩的外国小说,在翻译成中文时都被冠以一种“***治性阅读”的使命,用以激发国人斗志。
(二)侵入(aggression)
斯坦纳认为侵入(aggression),作为翻译的阐释活动的第二步,是对原作者意***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原文的理解,简言之就是指译者侵入原文,对原文加以理解。其理论源于伽达默尔的翻译理论,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是历史的,理解的历史性又构成了理解的偏见,进而决定了理解的创造性和生成性。而这种理解的偏见却又是“合法的”,正是这种“合法的偏见”构成了理解的历史性因素。斯坦纳进一步提出任何译者都会受到来自主观或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任何译者对于原文和原作者的理解都是历史性的,绝对“信”的译文不可能存在,换言之,译者不可能完完全全再现原文或原作者的意***。因此译者对原文和原作者真正的理解并非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要顺从和适应它,所以“侵入永远都是有偏见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译者的“侵入”却是积极的,因为正是这种“侵入”使得译入语读者有机会接近原作者的意***,最大限度地理解原作。
(三)吸收(import)
基于翻译阐释活动的第二步,译者会在第三步即吸收(import)环节中对原文意思进行吸收,给译文注入新的活力,将原文的意思和形式移植归化到译入语中,用译入语完整地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在这个阶段,不同译者虽然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把自己对原作语言和原作者意***的理解作为新的成分吸收到译入语中,但从宏观上看主要是采取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表达阶段的吸收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消化,即译文在译入语中完全取得了地位;一种是感染,即译文在译入语中永远保持陌生和边缘的地位。然而斯坦纳认为“吸收”也可能会“出现译入语文化纵,甚至被致残的现象”(斯坦纳,1998:315),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理解翻译阐释活动中的“吸收”环节。
(四)补偿(compensation)
补偿(compensation)是指对翻译过程中的走失或走入进行补偿,即把原有的东西归还到原来的地方。斯坦纳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侵略性挪用和对原文意义的合并会无可避免地造成原文各方面的损失,如在翻译的阐释活动的第二步“侵入”与第三步“吸收”中,语言、文化差异、翻译策略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缺失,会出现一种不平衡的现象――译者删除过多或添加过多。而成功的翻译必须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意义对等,因此,补偿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就显得必不可少,换言之,完整的翻译必须以“补偿”作为终结。尽管完美的译文并不存在,但正如斯坦纳所言,译者必须尽力“弥补以恢复原作和译作之间的平衡”。
五、结语
本文就乔治・斯坦纳本人、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骤进行分析,认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作为一门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学说,从独特的视角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后来学者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1]Steiner,George.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2]乔治・斯坦纳著.庄绎传编译.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3]符白羽.阐释学在翻译领域中的运用.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
[4]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2001.
[5]吴志萌.现代阐释学语境下斯坦纳的翻译观.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
[6][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