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跑的最高速度是常见的速度表现形式,是速度、力量、柔韧、协调和技术等因素的和谐“综合”。不同运动项目速度素质诸因素的“综合”是不一样的,其组成比例和表现形式有各自的要求。因而速度素质的训练有明显的专项特点。在田径径赛项目和田赛跳跃项目中,这些因素的综合应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在铅球、链球等投掷项目中,则对单个动作速度有突出的需求。而在长距离跑要求耐力的项目中,反应速度的培养则不是主要任务,而是要通过速度耐力的培养来解决培养动作速度的任务。
一、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方法与手段
1. 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特性
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有机体神经肌肉系统运动感受器和效应器反射通路的传导时间。这是一个纯生理过程,后天的改变是极小的。训练只能使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并使之稳定。在运动实践中,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下列具体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集中注意力和集中用力的能力;准备活动的质量;学习和掌握技术的能力;对特定反应和一般反应的区别能力;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等等。
动作速度实际上是由多种素质和能力来决定的,如力量、协调、耐力、技术以及速度本身。所以,培养动作速度,必须有目的地发展相应的运动能力。在非周期的速度力量性项目中,速度素质是通过专项关键动作的速度表现出来的,如投掷项目的最后起跳等等。此时动作速度的训练则与速度力量和速度力量耐力的训练相结合。在周期性运动项目如短跑要求多次在高速度的情况下完成单个动作的组合,因而,此时动作速度的发展就往往与速度耐力的训练联系在一起。
2.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常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练习可利用准备活动进行,或在专项技术训练中统筹安排。
主要方法与手段有:各种球类运动,例如足、篮、排、手球等;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练习;听口令完成某一动作;发令或听信号的蹬起跑跳跃练习(1级—2级—3级);“预备”和“跑”之间不同时间间隔(1秒至数秒)的蹲踞式起跑练习;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单臂10秒内摆30次以上;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的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快速小步跑、半高抬腿跑练习,注意积极着地动作(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以最快频率或逐渐加快频率的方式进行,练习距离40—50米;快速后蹬跑练习,完成距离30—60米,计时计步;快速单足跑练习,完成距离巧15—30米;以提高步频为主的短距离踏格跑(一步一格,每格距小于正常步长),完成距离30—40米。
二、发展位移速度的方法与手段
位移速度的训练是发展和提高加速能力和提高速度能力的训练,是短跑的专项速度训练。少年短跑运动员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加速跑中的放松技能;要特别注意最高速跑中放松技能与掌握。这一要求,应贯穿全年的速度训练中,要求运动员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放松。主要训练手段与方法有:(1)60—80—120米加速跑,用可控速度进行,在加速途中或最后达到接近最高速度。这是全年训练中反复运用最多的手段和方法。(2)站立式起跑30—40—50—60—70—80—100米,以中等或大强度进行。(3)蹲踞式发令起跑30—40—50—60米,以大强度进行。(4)行进间跑30—40—50—60米,以次极限强度进行。(5)以竞赛形式进行的接力跑,每人跑50—60米,用次限强度完成接力区内的交接。(6)下坡跑30—40—50米,要求在适宜步长情况下达到最高频率。(7)起跑练习,跑40—60米,任务是追上或摆脱对手。(8)参加比赛、测验或检查跑(30—60—100米),特别是同实力相当或优于自己的对手一起比赛。这是发展和提高加速能力与最高速度能力的最好形式和手段。(9)加阻力跑、拖重物跑、上坡跑、逆风跑等等。训练时应注意将动作速率与动作幅度手段相结合,以免影响跑的步频和步幅。(10)加助力跑,在外力的帮助下提高跑速,主要是提高跑的步频,建立新的跑的运动条件反射。练习手段主要有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和活动跑等。在利用加助力练习方法时,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坡跑坡度不宜过大,一般为3-50,要注意跑的动作的正确性。
发展动作速度主要采用重复练习法。在选择手段时要注意:所做动作要能以最高速率完成;选用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练习时间在10秒—20秒以内为好;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应采用与专项比赛动作结构相似的动作;如有负重,应用小重量;练习中应严格掌握好练习的时间和休息的方式,应使下一练习既有兴奋的精神状态,又有充沛的体力;要有完成动作的速度指标要求,可变换练习的次序和采用外部信号刺激。另外还可经常采用比赛和游戏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生速度训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