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大理周城村的白族地区,扎染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传承至今。是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热爱生活的结晶。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崇尚自然,朴素静美的审美特色。本文从历史发展背景、工艺特色、纹样造型几个角度,探讨这颇具审美价值的白族扎染。
【关键词】白族;扎染;工艺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也有分布。其中大理白族地区被称为“扎染之乡”。全村一千五百多户白族居民,每家每户都与扎染有着不解之缘。大理城随处可见的扎染制品:围巾、帽子、T恤、桌布,应有尽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都会选择购买特色的扎染制品留作纪念。白族扎染从简单的花鸟***形发展到今天1000多种扎染纹样,进过了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把白族扎染发展成今天一种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手工艺术,融入了无限的人文情怀,在机器化大生产的今天显得别具一格。
一、扎染历史背景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也俗称“印花布”或“扎花布”。云南大理白族的扎染在2006年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扎染历史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扎染制品已经用于服饰,使用地区广泛。据《二仪实录》记载,扎染“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贱贵通服之”。***的阿斯塔拉古墓出土的东晋的绛地绞缬绢, 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扎染实物,由此可以看出东晋时期的扎染工艺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至南北朝时期,扎染技术更日趋成熟,梅花形和鱼形纹样已经普遍用于当时妇女的服饰。
唐代的扎染技术更是发展迅速,流传广泛。染料品种也比以前更丰富,染色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制作工艺也比以前更加精美。据《唐史》记载:“衣青碧缬,平头小花草履”。这从出土的唐三彩俑上更可以看到衣青碧缬的基本样式。使用扎染物品已经在民间蔚然成风。妇女的服饰、男子的袍服、家用的幔帐、屏风、门帘和床单等等,也都用扎染制作。扎染在唐代受到国人的喜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
五代时扎染沿袭了唐代的繁盛,继续发展。据《陶谷清异录》记载:“显德中创尊重缬,淡墨体,花深黄。二部郎陈昌达,好缘饰,家贫,货琴剑做缬帐一具。”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书生由于爱好扎缬,卖掉了琴和剑换回一顶扎染帐子的故事,说明了当时扎染艺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流行程度。宋代时期,出现了更过制作精美的扎染制品。其中“鹿胎缬”更是。宋元时期染织技术继续发展。元代《碎金》一书记载当时的染缬技术名目繁多,织和印染已经风靡全国,扎染技法在当时已经成为印染的主流。
近代,由于战乱和明清资本主义的出现,欧洲化学染料的输入以及原有的手工工艺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大批量需求,纯天然染料手工扎染制品在沿海中原一带渐渐消失,只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保留下来了。目前在我国的云南大理、四川自贡、贵州、湖南等少数地区还能看到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扎染工艺。特别是我国云南大理周城村的白族扎染,是目前传统工艺保存完整、生产规模较大的地方,主要以旅游特产和出口产品为主,品种有床单、桌布、围巾、手帕、门帘、窗帘、挎包、坐垫、面料等。
二、白族扎染的工艺特色
周城村白族的扎染工艺,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带,有史为证,“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白族扎染经历了一段辉煌与没落互相交织的历史。上个世纪40年代,周城村的扎染业几乎成为所有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大部分家庭都会种植板蓝根,把它卖扎染作坊。还有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则是又种植板蓝根又开扎染作坊。但由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土地收为集体所有,大量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板蓝根开始逐年减产,最后到了没有土地种植板蓝根的境地。直到今天,周城村的扎染作坊基本上都是使用化学染料作为扎染的染料。
白族扎染工艺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首先选好布料,然后再覆盖上设计好的花纹***样纸,纸上的花纹是有镂空的小洞组成,用沾有染料的刷子在***纸上快速地来回刷,颜料透过细小地洞印在了布料上。而后分别使用错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将***案部分扎紧成疙瘩状,经过反复浸染、漂晾、拆线,被扎紧的部位未被染料浸染,呈现各种花型。如此,一块块蓝底或青低白花的扎染布便制成了。以前,周城扎染的布料用的都是周城人家自己织造、生产的土布,现在这种土布已不多用,但无论是自家作坊还是扎染厂选择的都是纯棉白布,这种手感较好,贴身舒适的布料。在周城,上至80岁的老妇,下至6、7岁的小女孩,对扎花都十分拿手。由于扎揪的松紧不一,扎出来的花纹与底色之间往往呈现出渐变的效果,显得自然而又变换迷离,独具特色。
三、白族扎染纹样造型特色
如今,白族的扎染制品***案丰富,花鸟鱼虫、几何***形,应有尽有。但在以前,白族扎染的***案并不丰富多样。传统的白族扎染只有5种基本扎染技法。经过白族人民20多年不断地摸索、创新,现在已经发展出了26种之多了。***案从原来的3种发展为现在的多种***案系列。
白族扎染***案大多取材于与当地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艺术的产生往往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大理苍山绵延,包围着水波涟漪、宛若碧玉的洱海,是一个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之地。大理三塔悠然肃立于苍山脚下,蝴蝶泉闻名遐迩。这些扎染***案无论是来自当地的山川河流还是花鸟鱼虫,民俗风情,故事传说,都彰显着它独有的审美特征。从最常见的传统扎染***案菊、蝴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独特的美学魅力,从大理三塔出土的南诏、大理国丝织品上就有各种蝴蝶和花卉植物***案,在这些扎染制品中最多的就是蝴蝶***案了,也许是因为大理上关著名的胜地“蝴蝶泉”和它那美丽的传说,在这些扎染***案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蝴蝶轮廓,无论是展翅飞翔地单只蝴蝶还是几只蝴蝶相互围绕,都十分形象生动,充分地体现了扎染***案的写实性和白族人民对***案把握地十分精巧细致。
白族扎染***案也不单拘泥于表现对象的外形特点,也会根据对某一形象的感受,采用寓意、象征、虚构等手法把相互有内在联系的***案巧妙的组合在同一***案中,构成富有寓意、趣味横生、循环巧妙的组合纹样,例如五福棒寿、松鹤延年、鸳鸯戏水、凤凰牡丹、喜鹊闹梅、莲生贵子等传统题材的***案,这些组合型造型***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也体现了扎染***案的多样、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寓意以及它的耐看性等特征。
白族扎染发展至今,不仅有传统的花鸟鱼虫、山川河流等自然风光的对称***案的扎染制品,也有以人文风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趣味***案,更有现在的几何***形的四方连续的抽象***形的扎染作品。每种***形的不同特点加上扎出来的特殊肌理都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气质。
在机器化大生产的今天,纯手工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喜爱,扎染制品作为可塑性极强的一种民族手工艺品,被广泛地运用在服装、饰品、箱包、家居软装等不同的生活领域。扎染制品能很好地做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未来,扎染制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白族扎染作为独具特色并一直传承发展至今的民族手工艺品,必将长久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理白族扎染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