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定义篇1
阅读说明文,需要静下心来把文章介绍的知识读懂读透,再运用自己的说明文文体知识轻松地解决问题,与文学作品相比,说明文阅读的解答更需要注意文章本身,要学会从文章的文字里去寻觅答案,“答案在文中”这一答题规则,对于阅读说明文而言,更为贴近与实用。
说明文常考的考点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是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离不开“说明对象”,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说明对象指的是“物”,无论文章说明的内容是实是虚,说明对象一般都用一个名词来表述,如文章说明的内容是“雨的形成”,说明对象即是“雨”。而说明对象的特征则常常用形容词来表述,它应该是这一对象区别于其他对象的个性化的特点,由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是复杂的,尤其是在事理说明文中,许多时候并非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所能概括,因此,概括事物特点有时还需要用短语甚至句子的形式来表达。
二是对说明顺序(思路)的把握。
说明文常常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写作,以时间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常常有较为明显的时间标志词,常用来介绍工艺流程或某一事物的历史发展情况。以空间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也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常常是方位名词,常用来介绍名胜古迹、建筑物等事物。逻辑顺序是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介绍的,包含的方式很多,如总分顺序、先主要后次要、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从性能到功用……只要我们能将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楚,就一定能发现其中包含的思路,逻辑顺序常用来写事理类说明文。判断文章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很简单,因为时间和空间顺序常含相关的语言标志,而除此之外,就非逻辑顺序莫属了。
三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
要正确地把握说明方法,就需要先记住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逐一比较鉴别得出结论。而解决说明方法的作用也很简单,就是看所选语句或段落说明了事物的哪一特点,这个问题大多能从文中找到。常用的答题术语为:××(备选词语:生动、形象、准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从文中找出的事物特点)。
四是对说明语言的分析与鉴赏。
从语言特点的角度来看,说明文常常被分为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两大类,因此,对说明语言的鉴赏也常常包括这两个方面。如果供鉴赏的材料为生动说明,我们常按“怎样写的(修辞、描写方法等)+ 写得怎样(生动、形象、逼真、传神)+ 说明了事物的哪一特点(常可从文中找到)”来思考与表述。如果供鉴赏的材料为平实说明,我们常按“解释词语的词典意义或表意范围(如“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唯一”表范围)+ 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 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哪一特点(常可从文中找到)+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来思考与表述。遇到“能否删除(替换)”类的试题时,也按这一思路略作变通即可。
说明文答题时常见的失分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事物特征的概括不准确。
概括事物特征时用词不准确、概括不全面都可能导致失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概括特征用语要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切忌无根据的编造;二是将自己认为可能是这一事物特征的答题“点”都罗列出来,然后根据“同类合并”的规则逐一筛选,得出最终结论。
二是根据文本信息给某概念下定义时欠准确。
对“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考查,常用“请你给文中××这一概念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命题方式,不少同学在解题时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失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懂得什么是“定义”,通俗地说,“定义”需要将相关概念的意义限定下来,不能让读者理解成其他的概念,因此,与事物相关的特点要尽量地多,特点越多,限制自然就越严谨了;二是要懂得怎样表述“定义”,一般来说,定义只能用“××指的是××”或“××叫做××”这样的单句形式来表达,与事物相关的特点需要全部缀连在一起,作为这个概念的修饰语。
三是对某些词、句的含义理解不准确。
词语意义包含词典意义与语境意义两个方面,许多同学在理解词语意思时只注重理解单方面的意义而导致失分,这一点需引起高度重视。对说明文相关文句的理解,无非是要注意该句子说明的是事物的什么特点,只要用心从文中去搜索,就一定能找到答题的依据,避免“无中生有”或“答非所问”。
四是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把握不清楚。
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要从整体出发来考虑,有些同学只是偶尔看到文中有几个生动形象的语句,就认为文章的语言特点是“生动说明”,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也必然导致答案的错误。在判断说明文语言特点时,我们需放眼全局,从整体上看文章是以平实语言为主,还是以生动语言为主,之后再作判断。
说明文的定义篇2
作为还没走出应试教育的中国教育来说,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和老师能力的一个重要准则。作为老师,谁都希望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可如何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高分数,成了老师们的最大困惑。要想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除了做好平时的教学以及期末的复习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考试的应对能力(也就是答题技巧),特别是阅读的一些答题技巧。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考核占据相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为两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是每次考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值均在12-15分左右。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说明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要想让学生在考试中说明文阅读分少丢,除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说明文的知识外,还应学会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面对一篇说明文,首先应明白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什么样的说明文?内容是关于对象的哪方面的内容?有何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都搞懂,那么这篇说明文相信也不会丢什么分了。但要掌握这些技巧,并非易事。必须让学生搞懂以下几点,并学会用相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 学会判定说明类型
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等。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了解了说明类型后,课初步掌握文章相关内容,比如:事物的什么特点,或什么原因,据此判定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2 理解并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1 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并学会判定。明白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如何让学生掌握这10种说明方法?除理解其定义外,还应进行大量的专项训练,特别是下定义和作诠释,很多同学都易搞混淆,二者最大的一个区别:下定义从整体上给某一东西一个具体的概念,使之能区别于其它事物,“是”的前后可以颠倒,而作诠释则是对某一东西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说明,它的结构通常是总分,“是”的前后不可以颠倒。
2.2 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考试中,说明方法和分析其作用常常并行。说明方法的作用,可教给学生一定的套用格式。比如: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或事理;打比方,把什么东西比作什么东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等。
3 掌握说明文语言的运用
理解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3.1 考试中平实说明常见题型
3.1.1 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如:植物花香大多数有益于人类。“大多数”表限定(限定了范围)表示大部分,并非全部,还有小部分花香不益于人类。
“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周密性。不难发现它的套用格式为:什么词语,表什么,写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3.1.2 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它的步骤,较第一种题型,多一个观点。
3.2 生动说明常见题型.考试中,生动说明大多是赏析某句话有何作用或什么表达效果?套用格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或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东西,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既然是生动说明,所以很多时候都会用一定的修辞,如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修辞等。
4 明确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程序顺序。考试中考得最多的就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大多事物说明文会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而逻辑顺序大多使用于事理说明文,所以,搞懂了说明类型,就不难判断说明顺序了。
掌握了说明文的知识及相关的答题技巧后,可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加以巩固,不断地反复训练,相信一定能在考试中这块的分值会有所提高。
说明文的定义篇3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
说明文一般按说明对象分类,有两种类型:一是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二是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落日的幻觉》。
若以说明语言分类,则可分为:平时说明和生动说明。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
阅读时,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段落层次说明的对象及其相互的关系,同时联系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事理)的特征(本质)进行说明的,这样就能把握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事物的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无论说明哪方面,都必须抓住它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不仅指表面可以看得见的一些特殊标志,还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一些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必须从几个方面说明,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
阅读说明文,必须仔细分析,认真领会,从字面意义上深入理解,找出各方面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抓住关键词、句,从而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弄清说明的顺序
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所以,弄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有助于对被说明事物(事理)的理解。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阅读说明文,应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把握它的总体结构和布局,了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进行说明,从中学习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三、理解说明的方法
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所以,分析领会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具体解说附下)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一)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四)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其作用是使说明科学、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有说服力。如《鲸》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鲸的特点,非常清晰。还有《故宫博物院》也列有不少数字。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五)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六)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其作用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纵比”。
(七)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可以采用***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画***表的作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九)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
(十)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科学论断,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很少仅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另种说明方法,或是哪几种说明方法,可以根据具体说明的需要,灵活掌握,不是一成不变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说明文的定义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