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入世”后,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后继人才队伍正成为时代课题和学校新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创新; 意识; 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入世”后,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后继人才队伍正成为时代课题和学校新的培养目标。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们觉得在小学《科学》、《社会》等科目教学中,适当而合理的运用科技小制作这一教学形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精神,发掘创造潜能,能发挥着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所谓科技小制作,就是指学生从《科学》等学科中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自然现象开展的小制作活动。
通过如“剪纸”,这一基本技能的学习,折纸等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从小就享受到创造的喜悦和乐趣。渐近形成科技兴校,科技兴县,科技兴国之路的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纪。我们的思维要创新,我们的知识、技术要创新,甚至连我们的生活也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要创新。各行各业都得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新型人才,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在世界竞争与挑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觉性,培养和发展创新的火花。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作法,均可称为创新。
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训练为主线,精讲多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抛砖引玉,扬长避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展现自我。让学生受尊重,被重视。对他们好问的习惯,丰富的想象力,别出心裁和新颖的思维,加以肯定和赞赏。鼓励他们大胆求异,勇于创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用分组讨论、争论等形式,促进提高触发灵感的机遇。把启迪学生灵性、激发学生思维放在首位。有目的地进行分析,结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尽可能调动自己的知识,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问题,快速地解决问题。寻求多途径解决方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以“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创新的空间,生动活泼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学习上的开放对创新更为关键。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修改后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读书演讲”,具有加大阅读量,扩大视野和口才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即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听”与“写”的能力。因此“读书演讲”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成为小学教育有益的补充与发展。现阶段的教育,创新是一切发展之源。“读书演讲”是一种创新教育。它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也凸显了创新的特点。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充分张扬,是个性生命充分拓展,是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世纪。人是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人也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当今教育是“人”学,是“教人为人”之学。教师应具有时代感和紧迫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改变重正文、重理论、重书本、重知识、重分数、说空话套话、废话等不良教风,转变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平,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提高民族的素质,勃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