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新电影中对青春的书写、对个体成长经验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后新电影时代的校园青春电影。进入后新电影时代,台湾校园青春电影继续演绎着个体的成长经验这个叙事主题,但已经和新电影时期有了很大不同。他们不再把沉重的历史编码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体现出平面化、无深度的后现代化特征,成为了一种纯粹的个体成长经验的描述。
[关键词]成长经验 同性情感 中产趣味
当今的台湾虽然有电影大师以及名震各个电影节的作品,但是从制片量上讲,80年代到90年代出产数量一路下滑,到1998年台湾电影生产不到二十部,多半均为***府出资的辅导金影片。台湾电影已经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然而台湾校园青春电影一直以来都有不俗的成绩。追溯它的源头,从林清介1979年拍的《一个问题学生》至今已经将近30年的历史。经过台湾新电影时期的积淀,步入后新电影时期的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已经也有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新世纪以来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又有一股热潮《蓝色大门》(2002)《盛夏光年》(2006)《不能说的秘密》(2007)《夏天的尾巴》(2007)到《九降风》(2008),《蓝色大门》《盛夏光年》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成长经验的叙述
成长经验这一叙事主题是在台湾新电影时期确立的。“当代台湾电影在成长经验这一叙事主题上的审美创造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个体的成长经验上升到对生与死这一具有普世意义和哲学意味的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二是把对台湾历史的反思编码到个体成长经验的书写之中”。台湾新电影中对青春的书写、对个体成长经验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后新电影时代的校园青春电影。
进入后新电影时代,台湾校园青春电影继续演绎着个体的成长经验这个叙事主题,但已经和新电影时期有了很大不同。其中一个不同就是他们已经不再把沉重的历史编码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体现出平面化、无深度的后现代化特征,成为了一种纯粹的个体成长经验的描述。《蓝色大门》记录着两个高中女生和一个男生三人之间成长的故事。这时的校园青春电影只是记录少年时那份纯真的友情、懵懂的爱情。《盛夏光年》中电影中是一个校园同性异性三角恋的故事,影片中选择了有挑战性的话题,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影片对少年启蒙情感的深入探讨,对一种成长经验的叙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到联考到大学,我们一步步看到了另一种情感的启蒙与成长。
另一个不同就是:他们不再以童真的视角切八成年人的世界或者以联考的形式来表现校园青春与成年人之间的对抗、他们的电影中不再以成人世界为最后着落点,而是基本上完全聚焦在学生的世界里。这样的选择对成长中的校园青春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般的青春片里“成人是困扰的来源,借着反抗承认世界,青少年得以证明自身的存在。而认清成人世界的残酷与复杂,则是成长的关键”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经验的叙述提出了新的方式《蓝色大门》中只有孟克柔的母亲和体育老师两个成年人,他们基本上什么也没做:晚上,孟克柔碰到体育老师在街头跑步,问他说:“老师你想不想吻我?”当时老师迟疑了,第二天来找阿孟却被阿孟和张士豪阻断,他没有任何挣扎就放弃了:阿孟的母亲只是摆摊卖水饺,某天晚上女儿问她:“爸爸不在你是怎么过来的?”母亲只是说:“不知道耶,就这样过来了啊”,谈话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盛夏光年》中有余守恒母亲的背影、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老师和一个开早会的教导主任,但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戏份,就几秒钟而已。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人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了校园青春的成长经验。
同性情感的表达
90年代以来,同性恋情在台湾电影中几乎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与台湾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迅速庞大不无关系,中产阶级能用理解的态度来真正的正视这个问题,是台湾从现代社会跨入后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此外。台湾电影人对国际影展美学观的严重迎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后新电影作者在90年代对同性恋情的大胆探讨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00后校园青春电影创作,但是能把同性恋情用在对青少年性启蒙意识的深切思考中,无疑在青少年情感的启蒙方面涂上了重要的一笔。《蓝色大门》中孟克柔觉得自己爱上了闺密月珍,她天真的以为只要被男生吻过就不是同性恋,所以她问张士豪、问体育老师愿不愿意吻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因为同性朋友之间太亲密会觉得自己会不喜欢异性,也许真的会因为同性朋友之间太亲密而习惯他、喜欢他,甚至爱上他。像《盛夏光年》。小学时因为一个约定,康正行和余守恒做了形影不离的朋友。直到有一天,康正行和新转来的女生慧嘉一起逃学到台北过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喜欢女生。第二天偷偷到***书馆看有关论性别的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现自己就是爱上了余守恒。影片中他的内心独白:小学时要是勇敢一点不答应老师的这个约定,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也许不需要回答,但是它却思考了两种可能性。
适合大众的审美
有的学者认为“台湾新电影偏颇的美学观(过于浓重的自传色彩、不重视情节的叙事风格和晦涩生硬的视听语言)在后新电影时代不但没有纠正,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这加重了台湾华语电影在主流商业电影市场的衰落”这种说法对于后新电影的大部分电影来说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却恰恰是一个例外。
首先,近年来的台湾校园青春电影迎合了中产阶级的趣味。目前,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台湾社会最为庞大的阶级,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美学观也成为电影市场成败的关键。21世纪初的校园青春电影就把中产阶级唯美、温和的美学观体现无余《蓝色大门》、《盛夏光年》中的世界唯美单纯,都是叙述了三个中学生之间的情感故事,对于同性情感也只是温和的记录着他们的过程,并不武断的下结论:成长经验也只是纯粹的经验。影片不再承载沉重的内涵、不再从反思历史、也不再上升到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思考。
其次,它在细节、画面、音乐等方面非常能打动人,观感很舒服。这些电影剧情简单,在细节处打动人心,像《蓝色大门》中月珍怕被拒绝用别人的名字写情书、孟克柔在教室的墙壁上写下自己的心事“我是女生我爱男生”、张士豪看到后写的“到此一游”,这种无言的诉说和交流方式让人禁不住想起那些菁菁校园中的记忆。感同身受。此外,他们不再把影片中故事发生地放在都市中的高中,而是选择了小城镇中的学校,《夏天的尾巴》、《不能说的秘密》中蔓延的绿色稻田、干净的小桥流水、路边的彩色风车、美丽的大海和校园风光,这些美丽的景观都让观众觉得赏心悦目。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更是动人心弦,让观众的思维定格在那段青春岁月。很美很温暖。
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开启了这一类型的特殊角度,同时也提升了这一类型的理论深度,在中国占领了这一类型的鳌头地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世纪以来台湾校园青春电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