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微博篇1
康永哥总能一语道破我的心声。
“智慧”这个词,我很少启动放在文字里,总觉得说不定什么时候对方就会把它颠覆。现在我把它用在蔡康永的身上,顿觉得体,妥帖。
蔡康永发在微博里的话,时不时地透露着他的智慧,哪怕是他给大家的回复,比如对于其他明星对他说的话,他回复时一定很用心地把对方现在正在做的事也祝贺一下赞美一下,但言词诚恳,绝非是那种阿谀奉承的敷衍。
从微博上根本看不到蔡康永的牢骚满腹,也看不到他晒自己心情的碎碎念。他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向欢众展现自我的。这样用微博表达的方式,是源于蔡康永从小接受的家教,即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是件很丢脸的事。可现在的方式怎能不是他的另一种方式向大家吐露心声呢,只是他恰如其分的运用了他的智慧在文字里。
蔡康永现存在新浪上的第一篇微博:“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学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短时间内被转发了几万次。短短的几行字,便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解释得淋漓尽致。往往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感悟,慢慢地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失了一个又一个机会,最后给自己的借口便是:那时年轻不懂事。人总是要付出才能得到回报,不要心存侥幸,即使天上真的掉下馅饼,你还要抬头伸手去接呢,不可能直接掉在你嘴里。
就连女艺人将眼睫毛做成苍蝇脚状,本来是看上去让人心生厌恶的***片。康永都回:每次眨眼,都听到它们在鼓掌……
有人提问:对于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却必须笑脸相迎。是虚伪,还是睿智?康永答:这是教养,而且人会变化,不喜欢的人不一定会永远都不喜欢,一个笑容有可能让他变成喜欢的人。这是康永用他的智慧告诉大家好也不好,这是人际关系,这很重要。
如同Angelababy对康永说的那样,康永哥总能一语道破我的心声。
蔡康永微博篇2
采访/朱慧慑
蔡康永在微博上“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不过他却认为,短信只是人生的小批注,人生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去活一遍。截至2010年5月22日,他在新浪微博上拥有93万粉丝,位居“人气关注总榜”第八名。
蔡康永不仅仅是《康熙来了》上玩语言节奏的提问者,他在电视之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提炼人生之道、说话之道。
写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新周刊》:我很想知道你每天的短信写作过程,是怎么捕捉灵感的?
蔡康永:我没有“捕捉灵感”耶。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很多年了,只是以前很少发表出来。你大概很难想象:我博客的草稿夹里存放的没发表的草稿,比己发表的博文的篇数多一倍以上。
《新周刊》:你觉得每个人真的能靠别人的人生经验来规避弯路和人生的险情么?
蔡康永:我不知道别人。我自己有时能靠《论语》或《佛经》或其他作者的只字词组,得到很大的依靠。
《新周刊》:从小,你碰到别人说某些话,或者有某些行为让你瞬间醍醐灌顶么?
蔡康永:我只能说我这几年学习的速度,比之前快更多。因为我越来越会选择值得花时间相处的好朋友了,也越来越会挑选值得读的书。
《新周刊》:作为一个随意而混沌的人,你说你永远喜欢清醒而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比如小s。如果以短信来劝慰年轻人,你希望他们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人生还是如你这样混沌呢?
蔡康永:只凭100多字的短信,哪有可能让人明白人生啊?短信只是人生的小批注,人生要靠每个人自己去活一遍啦。
《新周刊》:我觉得你的新书《说话之道》和你最近在写的系列――“写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其实有相同之处,感觉你忽然到了人生导师的状态,为什么呢?忽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或者说有感慨要去教导年轻人了?
蔡康永:我一点都不想做人生导师,我连去各地电视台被称作“康永老师”都很难接受。我对“师生关系”很冷感。我和别人说我的想法,是因为我“喜欢人”。
《新周刊》:你说“把别人放在心上,才能让对方感到被需要、被关心、被尊重,既温暖又有存在感,这是你认为简单又受用无穷的谈话之道”。你是否觉得这也是年轻人应对残酷社会的应对之道?
蔡康永:“把别人放在心上”,是文明的所有意义当中,我最在乎的一种。
《新周刊》:如今有人说大陆好比是一个飞速奔跑而心脏有问题的“汉子”,很多人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你对此的看法?你觉得大陆年轻人应该如何去度过这个高压力的社会发展阶段?
蔡康永:大陆或者台湾,我在乎的,都是“灵魂”。
大陆嘛……如果愿意参考的话,一定找得到很多可参考的经验的。我不习惯把一个一个的“个人”,当成某一个“群体”来看待。所以这类问题我很不会回答,不好意思。
《新周刊》:从小到大,你会看些“心灵鸡汤”类的书么?你相信这类书的功效么?人生遇到一些困境的时候,你通常是靠什么方法渡过的?绝望或者焦虑的时刻,你会选择通过阅读而获得自我拯救么?
蔡康永:我看很多种书,深刻或浅薄的书。我藉由看书,来建立世界的坐标,试着找出自己在坐标的哪里。我遇到困境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最巨大且确定的结束,无非是死亡,然后我就轻松很多。
《新周刊》:有时候是否有种感觉,看到一些年轻孩子的无助,会仿佛想起自己当年的一些瞬间?
蔡康永:这方面我很脆弱,我不喜欢在大学教书,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新周刊》:在大陆有些年轻人被称为蚁族,每天用几个小时来赶路奔波、上班下班,他们觉得生活很无望,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有些年轻人是富裕而被娇宠的一代,他们觉得得到什么都很轻易,不知道人活着为了追求什么,你又想对他们说什么?
蔡康永:虽然是有那么一个世界,号称没有你也照样存在,但容我提醒一句:你在你心中创造的那个世界,才是你最常存在的那个世界。
影响力与微博
《新周刊》:你曾经在《真情指数》中,以你真诚的采访姿态惹哭成龙了;而后来主持《康熙来了》,又因刻薄、有趣而吸引观众,你自我评价一下――你作为一个娱乐主持人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蔡康永:我把娱乐业当成服务业来做。我服务那些被生活闷到的人。
《新周刊》: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红了,而且红得这么久?如果《康熙来了》采访蔡康永,你想问的最刻薄的问题是什么?
蔡康永:哈哈,我把这种事留给别人想,我有好多更有意思的事要想啦。就像有钱人一定也都在想“要怎么花钱”,或者“要怎么赚更多”,应该很少在想“我怎么已经这么有钱啦”这种事吧。
如果我代表《康熙来了》会问蔡康永:“你干吗要来上《康熙来了》啊?”……够刻薄了吧?
《新周刊》:你开微博时间并不久,却迅速有第八名的好名次,意外么?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微博上?
蔡康永:意外,我是因为看见某人去了新浪微博,才跟着跑去的。结果这个人没几天又停止微博了,但我没跟着停止,我留下来继续微博。我喜欢把事情玩出个头绪之后,再决定去留。
每天我不固定花多少时间玩微博,我常常是把要发的内容用手机传给助理,麻烦他们帮我发上微博的。
《新新周刊》:你觉得微博对于你生活的改变是什么?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你和人交流的方式么,或者说有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么?
蔡康永:微博让我以全新的节奏和更多的角度认识大陆。微博改变我最大的,其实是别人审视我的管道。我在微博显露的这一面,是我之前极少显露的一面。
电影和《康熙盛典》
《新新周刊》:据说你年底会开拍―个娱乐片,会揭底娱乐界的内幕。会是一个电影版的《康熙来了》么?
蔡康永:不会是电影版的《康熙来了》,因为这部电影里不会有“康熙”的灵魂人物:小s。
《新周刊》:你说到电影还没开机,已经担心超支问题,能透露会在哪些地方超支吗?
蔡康永:也许演员费会超支,因为爱幻想请很多外来明星,但我会克制的,我向来很把别人的钱当钱的。
《新周刊》:你如此热爱电影的人,终于开拍第一部电影,你觉得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么?对做主持人有厌倦么?
蔡康永:我没有把拍电影当成人生的转折,拍电影不是什么大事。但我有把经营“海滩娱乐公司”当成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现在娱乐业可做的有趣事情太多了。
对于做主持人,我觉得和小s一起寻开心就不会厌倦。没有小s一起的话,比较容易厌倦。
《新周刊》:《康熙盘典》让你觉得最难忘的是哪一场?或者有哪些戏剧的细节?
蔡康永:最难忘的是在上海的第一场《康熙盛典》,我怎么都没有想到,“康熙”有机会现场面对三万人发出的欢呼声,太受宠了。我终于稍微可以体会一点点摇滚明星的感受。
有一场《康熙盛典》,刚好是小s生日,我瞒着她,准备了一首“苏打绿”乐团的《无与伦比的美丽》,献给她。结果我一开口唱,就哭了,唱不出声,小s也哭了,两人抱在一起哭,她还把鼻涕喷在生日蛋糕上。
《新周刊》:主持《康熙来了》和《康熙盛典》,对你来说,最大的不同是在哪里?
蔡康永:主持《康熙来了》,完全是在玩语言的节奏,但主持《康熙盛典》,面对万人的现场,语言的乐趣无法细致地呈现,就改成玩气氛,也很好玩。
蔡康永微博篇3
2010年12月21日,大厦里的一扇门被轻轻地推开,传来一个声音:“康永哥,有个网名‘Ruler籽’的人发微博请你去她们学校做讲座。”
只见蔡康永坐在转椅上,跷着腿,放下手中的咖啡杯,漫不经心说:“一条微博而已,这些人一时心血来潮,我要都是一一遵守,岂不是累死了。”
“就是啊,我敢说三天后,她肯定会销声匿迹,也没有人拿这当回事。”来人的神情有一丝尴尬,随口附和。
蔡康永放下腿,淡然地说:“微博让日子不再清静喽!”
时间飞速流转,半年后,蔡康永正在化妆间整装,准备上场录制节目。此时,门忽然被推开。“康永哥,那个‘Ruler籽’已经发了四十多条微博了,真想不到,她还真有耐力。”
蔡康永的头微微一偏:“是呢,这些人追星也有自己的步骤,不过,都是一阵风,过一阵子有什么新人出来,就会转移注意力了。”
“那……”来人的话音里有些犹豫,“要不要回应一下?”
康永挥了挥手:“嗯……要不……还是不要吧。”
“知道了。”来人退了出去。
又是半年过去了,蔡康永正在准备一个品牌会的演讲,突然,门被急匆匆地推开了。
“康永哥,那个‘Ruler籽’也忒疯狂了吧,已经发了325条微博了,她几乎每一条微博都有你。”来人气喘吁吁地说。
“啊,这人……”蔡康永有些诧异,“这就是微博的力量啊,网络给任何不可能的事创造了可能。”
“那……要回应一下吗?”来人缓了缓,似乎有几分确定。
?“真是个‘执著姐’,”蔡康永面露佩服的神色,感叹地说,“回应虽然冒险,但也能慰藉她的付出。估计会引发一场微博风。”说罢,蔡康永打开了自己的微博。来人带着一丝笑意,关上门出去了。
随后几天,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粉丝,并纷纷“呼叫”蔡康永,“请你来我们的城市吧。”“有个女生坚持天天@蔡康永,我也领悟到凡事要坚持,所以我会天天@你,请不要害怕!”……
后记:自从有了微博,一些传统的思想与美德也具有了新的诠释。比如执著、博爱、传递……
周留言
作者以小小说的形式细致地再现了这一事件背后的整个过程。从不以为然到犹豫不决,再到肯定回复这一系列的心理,并配合以具体的情节,使得故事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