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策略篇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上,保险主体主要分为三类: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独资或合资),这些保险主体在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上都有不同。其中的经营策略和经营管理特色是保险公司如何树立公司形象、明确市场定位、吸引公司客户、推出适宜产品、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处理规范和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先规范,后发展;二是在短期经营策略和长期发展战略平衡上,坚持效益第一,强调利润最大化为开拓市场的条件;三是普遍采取品牌经营服务竞争的策略,使公司在品牌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中长期受益;四是在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上,注重专业化分工,强调分权制衡分级授权,从制度上保证做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国有保险公司
国有保险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在加入WTO后,如何改善以往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是一个重要课题。国有保险公司坚持发展分散性业务的原则和策略,集中精力发展分散性业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与客户新型的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重视客户投诉及投诉处理。
国有保险公司当前面临着改制后的调整阶段,随着国有保险公司通过重组改制转为股份制经营的保险公司,国有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有保险公司已经改组成为保险(金融)集团,以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为准则。在我国保险市场并入国际保险市场大熔炉之际,在业务上,国有公司应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和地缘优势,去除其服务和管理上的劣势,在基本稳定原有客户群体的基础上,发展分散性业务,树立一种深入人心的、坚定不移的为客户服务的基本理念,找准近期公司发展的市场定位,才能充分地利用加入WTO机遇,持续其各种业务和效益的巩固发展。
二、股份制保险公司
股份制保险公司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期建立的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品牌,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股份制企业,另一种是新近建立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还没有比较稳定的占有率。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现在较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建立起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保险公司是以股东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也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不断与国外大型金融机构融资,形成大型的金融(保险)集团。例如:最具典型的平安保险公司,改组为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分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以保险业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多元、紧密、高效的集团架构。另一种新成立不久的股份制保险公司,最近几年保险业务量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些保险公司也各自有各自的经营策略。有的公司以抢占市场为主,有的则大力抢占人才资源。大部分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已经有了暴发型的业务增长。但是有些公司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忽略了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偿付能力。以低费率、宽承保来吸引客户,从而造成了赔付率高、经营风险过大,以至于偿付能力不足,这在保险经营中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外资(独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在业务、财务、培训、信息技术等职能领域,均有一套优化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做法和制度。如美国AIG集团设在上海的财产保险公司,提出“以最大诚信为原则,赔付率保持在健康水平的前提下,提升业绩”;而同属美国AIG集团设在上海的寿险公司,提出的经营理念是“专业经营、诚信服务、财务稳健、信守一生”;有加拿大资本背景的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提出的是“以客为尊、稳健经营”。可见,外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在各自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导下,不断优化管理服务,稳健地开拓市场。
外资、合资公司对风险的识别、控制一贯从严。在形式上,外资、合资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核保、核赔手册;在内容上,核保核赔规则一般比中资公司严格;在执行时,一般按集中核保、分级授权的管理方法操作。基于“服务竞争策略”,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无论是投入的财力还是人力,都远远大于中资保险公司。一般设有客户服务部或客户服务中心,配备免费客户服务电话、电话服务中心,开展客户服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基于“品牌竞争策略”,合资、外资保险公司在广告与品牌管理方面,注重的是品牌形象的定位、媒体广告选择及效果评估。有些公司长期地、一致地向公众展示“专业的、可信的”形象,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传达相同的形象和信息。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条件下,各个类型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都在经历着或正要经历改革与发展。保险公司应该对市场进行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保险公司应当保持自己在有优势的市场上的地位,以自身的品牌和销售网络优势,降低销售成本,逐渐向没有优势的市场进行渗透;市场占有率低的公司应当抓住公司自身的优势,准确分析市场细分的结果,在某一市场上稳步发展,以保证自身公司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之后再逐渐进入陌生的市场;对于外资保险公司应当从小的区域稳步发展,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管理与服务逐步将自己的网络布满中国。总之,经营策略各有不同,没有哪种或哪个保险公司的策略是最好的。只有不断分析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保险公司才能做到永续经营,永葆活力。
公司经营策略篇2
摘 要:负债经营是公司最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文章对公司负债经营的优势、弊端、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公司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负债经营 优势 弊端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61-02
资金是任何公司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保障。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投资者投入公司的资本金;其二,公司自身经营的历年利润积累;其三,通过举借债务(负债)进行融资所获得资金。但总体而言,因国家宏观经济***策、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公司资金发展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资金总是处于比较短缺的态势。本文就公司负债融资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公司安全、恰当地运用负债融资经营策略提供具体建议。
一、负债经营的优势
1.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公司由于负债经营发生固定的利息支出,而使得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变动,会引起普通股每股收益发生更大变动幅度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总借入一定数量资金,必然要产生按照某一利率水平计算的利息费用,但不论公司的利润额是多少,债务利息是固定的。这样,其经济效应是,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分摊的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使公司所有者应分享的收益更大幅度地提高。但资金贷款方却不能享有这种增值效益;反之,公司经营不善,利润下降,则这种每一元利润(或亏损)所分摊的利息就会相对增加,从而使得贷款方的债权风险增加。这种影响程度可通过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即财务杠杆系数(DFL)= 每股收益变动的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百分比,以此加以计算度量。
2.税收挡板效应。按照现行的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公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为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当公司在借入资金获得的收益高于利益支出的情况下,借入的资金越多,带来更多的税前收益,而抵扣的利息费用也越多。这样,公司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率却降低了,其实质是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当然,当公司经营出现困难亏损时,虽然公司可以免交所得税,但却增加了公司还本付息的压力,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使公司招致破产。
3.避免股权分散。公司债权人只拥有索取本息权利,无权享有公司股权权益。在公司进行新的筹资决策中,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稀释,分散现有股东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而公司采取负债方式筹资,既增加公司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到公司控制权,这样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公司控制应有的权益份额。
二、负债经营的弊端
1.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公司负债规模直接关系到其收益高低与稳定性。由于负债需按期还本付息,如果公司某期生产经营不正常而导致亏损,无力支付到期本息,就可能被债权人强制申请破产,这样公司负债越多,这种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由于客观上还存在财务杠杆负效应,即当公司息税前利润减少时,将导致公司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下降,必然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带来公司盈利状况的不稳定。
2.过度负债带来再融资困难。负债过多会影响公司实力,导致公司再融资困难。公司不论采用权益性融资还是负债融资,都需要一定数额的自有资金作保障。负债资金过大,会导致权益资本投入小,作为债权人,当然希望其资金有尽可能多的权益资本作为后备抵押。当负债超过一定限度时,债权人就会认为债权投资风险大,其贷款收回难度大,因此,债权人就可能做出提前收回贷款的决策。这样会导致公司的资金短缺,后续贷款困难,这不仅影响公司声誉,更重要影响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3.成本增加。负债融资对债权人与股东的权益存在矛盾。当公司出现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股东权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负债给公司增加了压力,使公司产生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可能导致公司资金紧张,被迫低价拍卖或抵押资产。债权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总是要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往往会要求公司在借款协议中写入保护性条款,如在公司盈利水平低于贷款利率时,不允许公司分配股利等,用以限制公司增加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这样,尽管负债经营能较好解决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冲突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它同时带来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因而产生成本,由此使公司价值减少。
三、负债经营风险的影响因素
1.负债规模。公司负债规模直接影响和决定公司财务风险绝对额的大小。公司负债规模过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可能使得公司财务收益降低,因而导致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公司债务本息偿还一般要依据公司的盈利状况,还要视公司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稳定等加以确定。如果公司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策过宽,又不能足额和及时地获得预期现金流入,那么公司将面临财务危机。
2.负债结构。负债结构决定着公司筹资总成本和筹资总风险的高低程度。负债结构决定着公司债务的多样化程度,直接与已有负债的稳定程度相关联。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大多数公司的全部债务通常是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如果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其融资只是通过一家金融机构获取,就可能导致公司还款密度增大,即还款压力加大,使财务风险积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过度集中。
3.负债期限结构。公司负债期限结构直接决定着还款额与时间进度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公司债务大量属于短期借款,则公司就会比较频繁地应付还本付息的压力,当然一般资金利息也较低。如果公司主要采用长期借款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固定不变,相对而言公司还本付息的次数下降,但公司却要承担较高的利率压力。
4.负债利息率与盈利能力。负债利息率是公司负债经营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对同样资金规模的债务,利息率越高,公司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公司破产风险的可能性就大。与此同时,利率高低对股东权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就增大,使公司财务风险变动幅度加剧。
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对化解公司债务风险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公司盈利能力强,公司的现金流量稳定和正常,当债务到期时,公司就有足够的还本付息能力;但如果公司的盈利能力低,则其还本付息能力低下,在债务到期时,公司财务风险凸显,那么公司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四、负债经营策略
1.周期法性融资策略。设计融资生命周期策略。任何产品都客观存在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公司融资策略也应与之相匹配。新产品刚投放市场时,公司的负债策略应取决于新产品销售预期前景。若公司对新产品发展预期非常好,公司应尽可能通过长期负债来筹集大量资金研发和生产新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已经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市场销售量快速上升,利润不断增大的态势下,这时公司对新产品的再投资日渐增大,其负债经营策略仍应以长期负债为主,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辅,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作用。
在产品市场已转为成熟期时,且此产品已经为公司带来巨额现金流入,公司对新产品的再投资应转为下降,甚至不贷款阶段。此时公司只应保持适量的短期债务,以解决公司偶尔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并开始偿还前期贷款。到衰退时期,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已经极小,此时公司的负债经营策略应尽量不再融资,而注重现金流收回。
2.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策略。资本结构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公司负债水平与盈利状况。按照经典财务理论,如果公司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水平,则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公司的价值最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公司的融资渠道与方式日益多元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和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在寻求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时,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分析哪些主要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哪些是次要作用。其次,再采用定量分析法。利用数学方法,经过计算分析和比较,得到公司的多种资本结构,然后寻找理论上最优的结果。最后,在利用过去公司的指标进行检验,找出最佳资本结构和预测公司的融资区间,并运用于公司的融资实务中。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方法有加权平均成本最低法、权益资本收益率法、EBIT-EPS分析法、价值最大标准法等。
3.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融资。财务杠杆具有重要融资放大功能。公司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前提下,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功能恰当扩大公司的融资规模。具体操作方法是,只要企业利润率大于公司加权平均成本水平,而且公司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时,公司可以尽可能贷款筹资扩大生产规模。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公司贷款越多,其盈利额就越大,而且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仍然可控的。因此,公司应在确立最优资本结构目标的基础之上,正确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从而达到最优化筹资。当然,如果公司过度利用财务杠杆,相反也会使公司步入财务困境,使其走向破产的路径。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公司为预判和应对财务风险策略,可采取构建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当公司实际融资以后,必然要担负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而公司未来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已经存在。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平常的经济状况,再依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借助数学方法,利用公司的多种经济指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从而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客观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化解公司的财务风险,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公司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将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M].吉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2.薛玉莲.论负债的杠杆作用及公司财务风险管理[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姜旭宏.现代公司负债经营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6)
4.王妍雯.试论负债经营控制策略[J].公司技术开发,2010(9)
5.吕景峰.债权的作用与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J].经济科学,1998(3)
6.Nancy Huyghebaert,Linda Van de Gucht, Cynthia Van Hulle.The Choice between Bank Debt and Trace Credit in Business Start-up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12(4)
(作者单位:重庆市锦和公共交通站场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 400020)
(责编:若佳)
公司经营策略篇3
【文章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实施跨国经营的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相对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无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发展理念上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自身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越到很多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国内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跨国经营对我国中小企业改善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产品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一定要以自身发展的实际条件为基础,积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吸收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模式。
【关键词】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一体化;风险控制
在传统的概念中,跨国公司应该是公司规模庞大、组织机构复杂、销售机构遍布全球的企业类型,但在现实中,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设立外国分支机构、开拓国外市场,使得跨国公司概念的外延日益变得模糊。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但加速,实施鼓励企业走出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把企业发展视角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如何界定这类企业,特别是走出国门的中小企业类型?如何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界面临的课题。
1 跨国经营中小企业的类型界定
具有跨国组织结构、销售结构的中小企业是否属于跨国公司?早期关于跨国公司的看法有很多种,包含从地域国际性、股权国际性、管理国际性、经营国际性等较多加以认识的多重观点,但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来界定跨国公司的定义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联合国关于跨国公司的定义为:跨国公司系指由在两各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策和共同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的结合,使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影响,特别是分享知识资源和分享负担。从以上关于跨国公司定义的表述可以总结出,跨国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在数量上,跨国公司要求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组成;在运营方式上,跨国公司要求统一体系下运行,具有共同发展战略;三在组织联系上,不同地域实体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分享资源和负担。
根据以上有关跨国公司定义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跨国经营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类型界定。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策略之一,根据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跨国公司对公司规模和外国分支机构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主要是侧重于企业经营策略上的统一、地点上跨国、跨地区性,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符合跨国公司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完全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的范畴,其运营方式也符合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中小企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运行理念和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很多,能够实施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是一些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方式高效、企业发展创新性较强的企业,这些高质量的企业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适时开展走出去战略,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2.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经营理念上,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小企业接触不同地域的企业发展理念,完善固有发展方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在经营方式上,跨国经营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料采购、工厂设置、人员调度等方面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开拓了企业产品市场。再次,在经营策略上,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使企业可以在全球内合理配置资源、调配产品,更好的根据各国、各地区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征使全球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已不能避免,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实施走出去,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施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能够丰富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有效控制生产和市场风险。
2.2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管理方式上的落后会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短板,使得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在企业管理上,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不能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创新,企业的现代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倾斜于产品的生产,而在管理、研发等方面缺少投入。其次,在调配资源上,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跨国公司经营的规模化收益难以完全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经营的直线型特点也决定了跨国经营的资源选择、人员调配等方面具有范围较窄。再次,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决定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周期较短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实施跨国经营后,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提高信誉度,环节资金需求。最后,实施跨国经营会使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系统风险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是调整发展策略、转变发展方式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进程较为落后,在跨国经营理念、方式以及风险掌控等方面经验较少,不少企业遭受失败结果。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国内外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索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道路。
3.1 建立科学的统筹战略理念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成本的控制和产品市场的开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能够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策略之前要充分谋划,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确定对外跨国经营的步骤和方式,确定各分支机构与母国公司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能定位,综合考虑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发展环境、***治环境以及该国和地区的货币、语言、汇率和投资***策等,在结合自身需求和投资国需求的基础上完成调查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分支机构要本着适量的原则,受限于企业发展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发展分支机构要从企业稳定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外市场等现实需要上进行谋划。
3.2 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通过开展走出战略,吸收借鉴外国先进的公司治理观念,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中小企业中积极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家族式生产观念,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模式,与世界先进、通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接轨。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很好的倒逼中小企业完成改制阵痛,加快企业发展进程。中小企业要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可以对现行大型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加以改造,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和需求的治理结构,合理确定管理的深度和宽度,并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发展,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调整。
3.3 积累企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很多困难,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快速适应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外国重视程度和大型跨国公司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领域形成特点,对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环境、文化等方面深入了解调研。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会面临很多风险,包括***治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发达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的门槛和成本较高,一般都选在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分支机构,而这些国家的***治稳定性、***治和***策的风险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所以正确评估投资国的***治风险和融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至关重要。在***治风险管控上,中小企业要对投资国进行社会制度、民族结构等进行评估,选择***治制度稳定、民族成分单一的国家。在融资风险管控方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跨国经营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融资市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获得安全的资金来源,减少融资风险。
3.4 探索符合科学的盈利观念
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要同当地社会、***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着共赢的方式制定发展策略,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共赢。要建立企业责任制度,经济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事业,获取当地***府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为了避免矛盾,往往采取雇佣母国人到投资国工作,避免同当地***府、人民打交道实施,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发展,也增加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成本。中小企业要积极建立本土化生产理念,利用投资国的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投资国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投资国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穹,曹理,公司治理模式:全球一体化与中国本土化的相互渗透,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J],2012年2月第20卷第1期135-144.
[2]王跃生,跨国公司金融:原理与案例,2009年8月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公司经营策略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