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跨进高中校门开始,就注定了这三年要经历一番蜕变。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蜕变注定是痛苦的,但当你从一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时,就会忘记蜕壳的痛苦,并为此感到欣慰!”可是,经过蜕变的一定会变成蝴蝶吗?在化学课做实验的瞬间,我突然觉得,这种蜕变的过程更像一段复分解反应,原来的自我要被一点点分解、电离,然后被拼凑成一个个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完美模样。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提: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反应容器
北大附中,多么响亮的名字,多么棒的学校!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么LUCKY能钻进这个容器里,我开玩笑地告诉他们因为这里的门缝大。唉――我是身在其中体验这容器里的酸甜苦辣啊……北大附中是一个开放的容器,并且充满了大量活泼的元素。在这里,能够经常尝试做一些其他容器不能做的化学反应试验,很新颖,也很快乐。有快乐也会有痛苦,这里的学习压力很大,在快乐的同时更加凸显出学习的紧张。当然,容器里也有那么一群精明的大分子物质,也就是学校的老师领导们,他们会“监视”并“管制”我们这些微粒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容器里汇聚了各省市不同种类的分子、原子、离子……聚集了巨大的能量,不停地进行着放热、吸热反应……
反应物
我们VS课本
我们在反应之前都是平庸的。但父母不甘心让我们做一辈子庸才,他们非要我们把所有的自由、快乐和广泛的热情通通电离掉,让我们去和课本反应,再换来较高的分数,变成一个智能型机器人。我们惟有接受,因为我们是平庸的,我们不知道除了接受还能做些什么。从初中到现在,我与课本剧烈反应已经五年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治、地理、生物、计算机……我与它们发生反应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那就是镜片不断加厚,我那原本美丽的眼睛已经变得呆滞、无神、傻乎乎的;运动细胞功能减退,体质变弱;大脑似乎对某些事情也越来越迟钝了。
反应条件
1・加热/2・高温/3・点燃
老师们也好比一个个药剂师,把我们分类、试验、研究……平时课堂小测验只是WARMING UP,每周的统练把我们不停地搅拌,高温加热,我们每个人都被加工得脸发紫眼发红,就为了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们能一点就燃,发光发亮。
生成物
尽管还没到剧烈反应的时候,但在反应的进程中,有的生成了气体,有的生成了沉淀,还有的生成了水。于是在这个容器内,学生便出现了等级。
气体――优等生总是遭骂最多的,“高分低能”的帽子被扣在他们的头上。其实他们活得很辛苦,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还要惨遭同学们的冷眼,承受孤单与寂寞。他们好像水中的气泡,从容器底部上升到表面很缓慢很艰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变得高傲,在渴望摆脱那层薄膜禁锢的同时也渴望能在空中飞翔。然而他们最不希望自己破裂或者沉没下去……
沉淀――他们是年级里学生的最底层,他们堕落,颓废,迷失方向,也许他们根本不想有方向;也许他们心中也有追求,只是不在功课上而已。成绩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他们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沮丧,反而会愈加叛逆,所以他们从溶液中析出。他们有的是外表美丽的晶体,追求时尚,富有时代的个性;有的很会装COOL,耳朵上总是吊着耳机,听着另类音乐,穿戴着他们自认为很有特色的服饰;其实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悲哀,他们盼望着有一天人们能发现:原来沉淀才是金子!
H2O――这些人是最为成绩拼命的。他们不好也不差,不能做到像差生那样对分数满不在乎,也不像好学生那样随时可以考出高分。他们渴望变成H2、O2,而害怕坠入水底。我就属于这类人吧――总也上不去,也不甘心掉下来。
我不喜欢这种复分解式的生活,考试天天有,卷子满天飞,每天几乎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同一种心情,渐渐我们就会变得麻木,变得无知无觉。其实我也很喜欢学习,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我们所真心喜欢的事情,自由发展才不会使我们的性格扭曲。不管怎样,我们生在这个年代,就没有选择,我们必须生活下去,必须怀着毛毛虫变蝴蝶的梦想去努力!
我很喜欢这首诗: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星也比我辉煌
但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光
……
我睁开蒙胧的睡眼,原来还有许多化学题没有做,唉――继续我的复分解反应吧……
名师点评:
本文构思独特,用化学里的复分解反应布局谋篇,写得形象、生动。
文章内容切中当今教育之弊端――学校与家长为孩子包办得太多,设计得太多,毁灭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作者把身在其中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