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楼梦》它以描写那生活于昌明隆盛之邦的一干风流冤家不幸遭际为主线,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处于众星拱月的中心地位。每每读来,总是无法释然。我曾埋怨过处处是桎梏牢笼的封建社会,也曾一度认为薛宝钗的多余。但再读红楼后,我发现书中处处不在的悲天悯人之情无不预示着悲剧的必然性,并非一个宝钗或一个社会所能左右,正是“人生自是有情疾,此恨不关风与月”。
关键词:木石前盟;性格;情商;封建道德伦理;缘
中***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94-01
《红楼梦》被誉为跨越三千年来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凝聚着清代作家曹雪芹(1715―1763)一生的心血和情愫,它以描写生活于昌明隆盛之邦的一干风流冤家的不幸遭际为主线,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处于众星拱月般的中心地位。宝黛的爱情悲剧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爱情悲剧之一,也是《红楼梦》前八十四回宝玉人生最绚丽多彩的篇章。那里面公子翩翩、佳人风流,可偏就造就了一个千古难弥的悲剧。我曾埋怨过处处是桎梏牢笼的封建社会,也曾一度认为薛宝钗的多余,但再三读红楼后,我发现书中处处不在的悲天悯人之情无不预示着悲剧的必然性。
一、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讲述的是女娲娘娘补天时,一顽石修炼成灵性,一仙草修成女体的故事。这段美丽的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奠定了宝黛之间爱情的因果报应。“造历幻缘”时,绛珠草出生在林家,她神话的出身体现在她的姓上,姓林,森林的林,即木头,植物,从而暗示她的前身是草木。石头化身的宝玉出身在贾家,“宝玉”之名暗示宝玉的神话前身。因为黛玉的来世意在报答宝玉给她的生命馈赠甘露浇灌之思,仅此一点便可断定宝黛的爱情不会以圆满的婚姻终结。黛玉以停止流泪结束了她对宝玉的爱情,“泪干而情完”,“泪枯而石烂”。临死时黛玉诀断地说:“我欠的眼泪已经全部流完了”。正如枉凝眉中所批:“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悲剧在一开始便已注定,有没有宝钗,他们都总归有缘无份。如果说木石前盟是显性的悲剧根源,那么书中主要人物在大观园中的居住地便是悲剧的隐性根源。
二、世外仙姝寂莫林
从宝黛的性格来看,一个多愁善感,心思慎密,一个大大咧咧,结果就是相互猜忌,不断的误会和冲突将他们越隔越远。
林黛玉是贾府为数不多的主子之一,是贾母的外孙女儿,在父母双亡后,寄身于钟鸣鼎食的贾府,这对从小孤单的她来说无异于把一个根本不会舞刀弄***的人一下子推到了战场之上。她没有***的经济基础,完全是依赖于贾府而成为“主子”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叫做“我又不是正经主子。”是“主子”,但又不那么名正言顺(“正经”)――这就是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地拉,这“特殊主子”的身份,使她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于是,她暗暗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种紧张、拘谨甚至带着一点儿敌意的为人处世准则怎么可能构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呢?由于林黛玉一开始就把他人放在可能耻笑她的对立面,所以,她往往无端猜测,
宝玉从小生活在贾母,王夫人的溺爱娇宠和贾***严厉教育的夹缝中,在大观园这个烂熳的女儿国里,和一群花一般娇艳的女孩子一起渐渐成长,既保持了一颗纯洁的童心,却也因此导致发育不健全,缺乏正视现实的情商,他成了一个特殊化的矛盾人物。晴雯死后,他做《芙蓉女儿诔》生命的逍逝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件大事,而且,晴雯的死完全是人为的,但宝玉宁可相信一个小丫头的胡诌,也不敢正视残酷的现实。后迎春错嫁孙绍祖,探春远嫁,妙玉遭污,都让他痛苦不堪,但他除了哭之外,没有任别作为。
贾雨村在谈起宝玉时这样说道:“上则不能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贾宝玉没有明确的做人目标和没有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到底的决心。这一性格特点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三、牢笼中的挣扎
宝黛的爱情悲剧,不简单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悲剧,而是一个社会的悲剧。社会环境难以超越,生于那个年代,现实决定了悲剧上演,而不是她或是他。多少年来,中国的封建礼教束缚着人类的正常情感,父母之言,媒约之言才是婚姻冠冕堂皇的理由,而相爱,听起来多少让人觉得轻浮。在宁国府那样的牢笼里,她只能让人感叹“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研”?张生还可以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可宝玉和黛玉连这点幸运也没有。
家道剧变的贾家,当时更需要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主持大局的宝姐姐,而不是只会哭哭泣泣的林妹妹。更重要的是,即使贾府依然繁华如昔,“宝二奶奶”也要肩负新一代管理家务。在这方面的才能,宝黛二人孰劣孰优,恐不需赘言了吧。宝钗家境殷实,有钱有势,而且她的美貌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她的才华比起黛玉的仅仅表现在诗词上的“仙才”来说,宝钗可谓“全才”,如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在人情练达方面,宝钗更有惊人的表现――古语云:“事下诌者,临下必娇。”而宝钗竟可以两全。
“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人世间的痛苦莫过如此。在孤傲对抗庸俗,高洁对抗肮脏,美好的理想对抗冷酷的现实中,他――宝玉,失败了,他毕生理想,希望化为泡影,“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鲁迅《娜拉走后怎样》),安娜,卡列尼娜,她自杀了;玛丝洛娃,她堕落了,而贾宝玉,他能超脱的了吗?悲剧的结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他走了,到大荒山无稽崖去了。此正应了“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三春手及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四、结语
原来最初书中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
“魂归离恨天,情归无稽崖,“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离则灭”。
参考文献
[1]邓云乡著.《红楼识小录》[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2]《红楼梦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林冠夫著.《红楼梦纵横谈》[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