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金甲夜不脱,半夜***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彼时岑参在御史大夫封常清幕中任判官。是年九月,封常清率部西征,出征之前,岑参献诗两首,其中就有本诗。

全诗为七言歌行(有版本首句作“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误,本文不展开讨论),共18句,121字。作品三句一转韵,而且平韵、仄韵交替使用,节奏铿锵,在形式上给人紧迫感,仿佛亲见大***出征,将士孔武有力,骏马铁蹄杂沓。

诗篇开头极言唐轮台(属唐北庭都护府,在天山以北,时封常清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从诗歌角度来讲,此处轮台可指代北庭都护府)恶劣的自然环境。其时,封常清的部队从走马川出发f诗中走马川、雪海。皆为地名,然而考证未详),面对的是荒凉的大沙漠,一望无际的黄沙蜿蜒直与天边相接。出征的时间是在九月,北庭都护府狂风大作,甚至将走马川上无数斗大的碎石吹得满地乱走。

然而就在可怖的自然环境下。紧急***情传来,金山(即***阿尔泰山)受到了敌人的攻击,封常清一部为此挥师西征。此处匈奴指代敌***(未详是哪里的***队,或考证当时封常清征讨播仙城,今在***且末县),而汉将指代封常清。唐代诗人多“借汉喻唐”,并不仅仅体现在边塞诗中,如杜甫《秋兴八首》第七首云“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以及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都是以汉武帝指代唐玄宗。

接下来,诗人紧承***情紧迫,以如椽之笔呈现了唐***在恶劣的气候之下连夜行***、队伍整肃、豪气干云的场景,遂使诗篇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将***金甲夜不脱,半夜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即点明了是寒夜行***。在刺骨的寒风中,御史大夫封常清仍然披着沉重的铠甲,唐***战士衔枚疾走,长龙似的队伍悄无声息,只能听见长戈偶然碰撞时发出的声响。三句诗依次写主帅身先士卒,***队纪律严明,冷风如刀,而又紧承风冷,为其下诗句作了铺垫。

风雪肆虐,雪花落在矫健的骏马身上竟被蒸发为汗气,但那剪为五束花的马鬃和带有连钱花纹的马毛(可以理解为所谓“五花马…‘连钱骢”)很快就冰冻了,在营帐中起草檄文,连磨墨时倒入砚台里的水也转眼凝结。此三句看似关联不紧,但应当理解为大***停驻后,立即起草檄文,也就是即将向敌***宣战。解释如下:

“马毛带雪汗气蒸”,则马匹必然是在奔驰中或刚刚停止奔驰,仍然散发热气,故而有将雪花蒸腾之说。“五花连钱旋作冰”,则显然是停止奔驰之后,不久马身上的汗水凝冻成冰,据此可以理解为,是大***驻扎了下来。***队扎营之后,封常清立即命令文职人员起草檄文,战事显然迫在眉睫。

结尾三句,诗人以极大的自豪感说道:敌***一听见檄文(紧承上文)就吓得魂飞胆裂,再不敢与唐***正面交锋,御史大夫封常清必将大胜收兵,而诗人“我”就在车师城(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令***吐鲁番)西门伫立着,等待捷报传来。全诗到此收尾,包括出师之名、行***之壮、草檄之威、祝捷之愿。篇什完整,大气凛然又细致入微。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是送出征的作品,完全凭借诗人的想象,勾勒出了风雪中行***、扎营、传檄的画面。这些画面的描绘,都建立在诗人丰富的边塞生活之上,因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如唐轮台九月的严寒天气、大***夜行当中不得发出声息的严格律令,都是从大处着笔:而雪花落在奔跑的骏马身上,随即蒸腾成汗气,马鬃冻结,砚水成冰,岑参对***营生活细微处的捕捉则是那些非从***诗人所无法体会的。

如果以三句为单位将本诗划分为六个层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依次描写的是“出征地点”(走马川)、“出征时间”(轮台九月)、“出征原因”(金山西见烟尘飞)、“半夜行***”、“驻***草檄”和“诗人祝捷”,诗文严谨,间不容发。在描写***队出征的诗句中,诗人刻意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风头如刀面如割”“幕中草檄砚水凝”;但就是在这样的狂风严寒之下,将***不脱金甲,***队纪律严明,骏马来回奔驰,***中文职人员在寒冷的营帐中起草作战檄文。既栩栩如生地描画了在严酷自然环境下的***事行动,也使唐朝边防***将士不畏艰难、慷慨奔赴沙场的气势跃然纸上,此诗遂成千古名篇。

中国古典诗词与其他作品一样,都有两个基本的准则:“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大到数百言的古诗歌行,小到短小精悍的绝句,结构之中都有“起承转合”,面对《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大声诵读,确实能够感受到诗中澎湃的气势。然而,如果不细细品读,就很难准确理解诗句到底描写了什么场景,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诗人布局谋篇的意***。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评品古典诗词,就要静下心来,一字一句细致地通读作品。首先理解作品内容和篇章布局,其次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和情感,笔者在此说一说另一点小感想,诸如古诗歌行一类的作品,多有韵部的转换(也有一韵到底的作品),转韵之时,往往就是诗歌承接或转折的关键所在,值得一再品味。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中歌颂保家卫国和描写塞外奇景的作品的最高水准,展现了盛唐诗歌格调崇高、气势雄壮、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的精神风貌,总的说起来,岑参的边塞诗,主要在于赞美慷慨报国,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想象瑰丽,气势恢宏,风格雄健。他的作品在当时“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而南宋大诗人陆游也称颂他的作品“笔力追李杜”,足见评价之高。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学习

现代士大夫――皇甫江

阅读(36)

采访皇甫江是绝对不会发生冷场事件的,他实在是太能讲,基本上他叙述的逻辑与梁羽生先生类似,一开口就是编年史。刚刚认识他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的采访容易写,随便摘录几句他的日记就能写出一篇说得过去的稿子,然而当我对他的称呼从皇甫老师转到皇

学习

那些活色生香的女博士

阅读(30)

一位师妹去读博时,曾“别有用心”地群发短信说:“颤抖吧,亲们!我终于成为灭绝师太了!”这样的自嘲一半是宽解自己,一半也是为了堵住大伙儿的嘴,以免日后又生话题,“女博士”这一名号的杀伤力,由此可见一斑。

学习

拿什么拯救你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拿什么拯救你,内容包括拿什么拯救你全集,我拿什么能拯救你原文。关键词:拯救调皮重大课题

学习

情迷巴塞罗那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情迷巴塞罗那,内容包括情迷巴塞罗那电影,情迷巴塞罗那原版。其实,巴塞罗那这座城市本身也可以说是艺术之都。无论是建筑大师高迪的瑰丽建筑,还是奢华的都市风景以及洋溢着牧歌情怀的西班牙田园风光,这些都是巴塞罗那独具特色的

学习

普希金致大海范文精选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普希金致大海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普希金的致大海读后感600字,普希金致大海名言名句。普希金致大海篇1一、引言

学习

王艺洁妹妹范文精选

阅读(29)

令人震惊的是,如今的蓝洁瑛不但走出了“癫王”的困扰,还在福州开了一家凉茶店。

学习

右玉道情音乐艺术特色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右玉道情音乐艺术特色研究,内容包括玲珑唱右玉道情猪八戒背媳妇,右玉道情2022年下乡演出戏剧。摘要:本文从右玉道情的历史渊源、音乐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现存的音乐形态及民间艺人

学习

国殇原文范文精选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国殇原文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国殇原文的拼音和解释,国殇全文原文。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安迪对于自由的向往。正如《圣经》所云:“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安迪用一把刻石的小板斧,每天一毫米、一毫米地挖,足足挖了二十年,最终

学习

因果关联词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因果关联词,内容包括因果关联词有哪几个,因果关联词大全。因果关系就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是指引起一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某种现象而引起的现象,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原因和结果有着必然的联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学习

《安妮日记》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安妮日记》,内容包括安妮日记全文免费,安妮日记全文在哪里。《安妮日记》的作者是一个我们中学生的同龄人,13岁的犹太少女,她用血和泪书写成这部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

学习

老子的智慧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老子的智慧,内容包括老子的智慧全文免费阅读,老子的智慧全文及译文。摘要: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集中在三个方面体现出了老子的智慧。一作为史官出

学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内容包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原文。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

学习

孟子的故事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的故事,内容包括孟子的故事全文及译文,孟子的故事全文阅读。孟子求师

学习

天蓝色的彼岸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天蓝色的彼岸,内容包括天蓝色的彼岸全文下载,天蓝色的彼岸全文阅读。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周边都是些太公太婆,他们老了,面对死亡也并不遥远。前家的太婆去世了,后家的太公也走了。有一天,那个经常给我糖吃的外婆在睡梦中,眼睛那么一

学习

现代士大夫――皇甫江

阅读(36)

采访皇甫江是绝对不会发生冷场事件的,他实在是太能讲,基本上他叙述的逻辑与梁羽生先生类似,一开口就是编年史。刚刚认识他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的采访容易写,随便摘录几句他的日记就能写出一篇说得过去的稿子,然而当我对他的称呼从皇甫老师转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