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苏南模式的由来,总结了新“苏南模式”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并且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传统的“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的“苏南模式”
所谓“苏南模式”,实际上是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介对江苏省南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最早由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所提出来的。苏南的概念相对狭小,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还包括浙江北部部分地区,这里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闻名全国,而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所谓的“苏南模式”。
但是,从199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苏南模式”却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桎梏,出现了机制僵化、效益下降、民间经济活力受抑制的状况。有专家认为,导致“苏南模式”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公有制异化成了官有制、官民收入差距拉大、有失公平原则。正是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特别是体制上的弊端,使苏南模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苏南企业的竞争力遭受沉重打击,本来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苏南企业丧失自己的优势,整个苏南经济也丧失领导地位,被浙江、珠江等地区赶上或者超越,以至于被认为 “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新“苏南模式”
然而,面对各种批评和非议,苏南人却以惊人的创造力和坚韧的毅力,继续推动苏南经济向前发展,在世纪之交重新使苏南经济焕发了生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与传统的苏南模式相比,目前苏南经济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差别,甚至很难发现传统苏南模式的影子。有专家说现在的苏南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模式时代,苏南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无明显标识和模式特征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轨道。到苏南各地看一看,不管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是镇江,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完全不相同,在苏南,甚至能够看到“温州模式”的影子。总体上看,新苏南经济一些亮点有:
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构成了苏南经济的新亮点
比如苏州拥有 4个部级经济开发区和 9个省级开发区,基本上是在 19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其中苏州新区 3000万元起家建设,但现在已经吸引 470家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 50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 7年建设累计投入 79亿元,吸引了 60多亿美元的外资。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苏南经济又一亮点
苏南民营经济发展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乡镇企业改制以后,企业出资主体变成了民间资本为主,无论是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还是单个业主制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另一来源是十五大以后在各级***府鼓励下,民间新的投资热情高涨,在各级开发区内民营企业是除外资企业以外的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源。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去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49.9%,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出39.6个百分点。以苏州创业孵化器为例来说,苏州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多家创业园、孵化器、科技园吸引高科技人才从事高科技产业创新活动,显示了民营高科技企业在苏州开始崛起。创建于 1997年的苏州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已有 360名科技人员进驻孵化,其士 100名、硕士 200多人。他们把电子、电脑软件、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数以百计的科技成果逐步转化为生产力,这些科技成果都是我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有 107家,创造价值 60多亿元。
“江阴板块”的崛起和张家港规模企业也是苏南经济引人注目的现象
而同样是县级市并与江阴毗邻的常熟,以5个中国名牌、2个驰名商标、11个产品全国“单打冠***”和34个江苏省名牌异***突起,拥有的全国名牌和江苏省名牌占到了江苏省的半壁江山,在苏南呈现出另一种发展态势。在苏州及其管辖范围内的昆山,园区经济已经成长到一个新的高度,仅昆山一地,目前共有台资企业1200多家,其中有30家是台湾的上市公司。在过去的10年里,台资在昆山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这些新趋势新特点对区域经济而言,寓意和特点均具有强烈的指向性与“感染性”,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新趋势新特点就能将苏南地区彻底渲染,在更加规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制后在一段时间还比较含混的“苏南新模式”将破壳而出。与由外资投入发展 IT产业,使产业结构迅速得到调整的苏州、昆山、吴江相比,江阴、张家港经济依然集中在传统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即便是江阴和张家港两市吸引的外资(在这两市外资的规模也很大,张家港外资投资企业在苏南地区仅次于昆山市)也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但是,江阴的资本经营、张家港的规模经济同过去乡镇企业已有显著区别,构成了苏南经济的新亮点。
***思想,长江三角洲区域间开始自觉地相互学习
新“苏南模式”也正在与温州模式融合,走向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如今,苏南各地在激烈竞争中互相学习,在取长补短中充分竞争,抓住新世纪的战略机遇期,锦绣江南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力正在加速释放。包括苏南地区内部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间相互学习,比如无锡现在就在引进外资、城市建设等方面向苏州学习,不只是光想着和苏州争“老大”地位。
新“苏南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在苏南地区企业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0年底,苏南地区已有8.5万多家乡镇企业完成改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93%。改制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2001年,江苏乡镇企业冲出低谷,营销收入创记录地突破1万亿元,利税达到737亿元,并且已出现持续三年的投入高潮,其发展后劲不可估量。但是,由于处于摸索阶段,有些***策不是很到位,有些措施不够妥当,所以,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二次改制”,甚至是“三次改制”,总的说来,苏南地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变换仍不彻底
现在苏南地区虽然企业改制已达到95%,但是,第一次改制仍然是不彻底的,改制中也不排除一些不规范的做法甚或黑箱操作,地方***府、社区***府、企业经营者、社区居民、企业内部职工,各怀心思。在这场应有上述五方共同参加的转制谈判中,社区居民和企业内部职工始终是缺席者,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企业缺少监督和约束,就会在制度上存在漏洞和问题。这就会从根本上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苏州经济的所谓新亮点纯粹是外资大规模的涌入带来的
外资青睐苏州是由很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因素决定的。因为苏州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心脏地带,传统经济发达的轴线上,与上海浦东近在咫尺,所以,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选中苏州作为它们的加工基地。苏州外资企业的兴旺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苏州本地生产力衰落的事实。只看到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财***收入显著增加而掩盖了苏州改革的问题,在这方面,苏南乡镇企业以发展代替改革是有教训的。不仅如此,外资企业一般是生产制产品,其研发基地、中间体及市场销路都由外资掌握,因此外资企业无法很好地与本地企业配套、扩散,也不能指望依靠外资孵化出高科技的产业。所以,外资为主的园区经济是一种“经济飞地”,对苏州来说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中国股市“江阴板块”作为一种区域现象受到理论界和宣传工作者的推崇,反映了企业进行资本经营取得的积极成果
但是,很多例子说明,中国的公司上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行***审查过程。其实,在江阴所属的无锡市,原锡山市因债务危机,企业改制快而无缘上市指标,宜兴市以传统产业为主且以小型企业为主,这样无锡的上市资源几乎全部留在江阴市,所以江阴资本经营才搞得成效显著。
张家港规模企业在苏南影响比较大,张家港人也为此很自豪,但苏南许多乡镇企业集团为了所谓增强企业抗风浪能力而通过行***手段拼凑建成的,企业盲目求大。在苏南,大企业绝大多数是地方国有、乡镇集团型企业,这些“一大二公”的经济和老百姓致富之路相差甚远。
从苏南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苏南目前要解决的是两大问题:一是市场化建设问题。改制解决了出资者的问题,但企业如何运转、市场配置资源存在哪些失败的领域以及***府如何弥补;二是城市化问题。一定要考虑在苏南大地上建设大城市,构建以苏锡常为核心的都市圈,建成一个全新的“苏南模式”。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企关系必须重新定位,重新调整。苏南地区的第一次改制收效不大,“二次改制”任重道远。其方向必须是***企分开,打破地方***府的“地方产权制度”,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自主地位、私人作为***产权主体的地位。
在由***府推动的前期改制的基础上,应着力建立新的资本运行主体。传统的“苏南模式”企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国有企业,也存在着少数个体、私营企业,目前虽然说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资本运行主体仍然单一,江苏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各种条件都比较好,***府有必要借着目前改制的东风,建立新的资本运行主体,丰富资本结构。
放手发展个、私经济、混合经济,打破基础行业等领域的垄断,让利于民。
将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现在,苏南地区正在大力进行改制,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应该进行系统解决。将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这是发达国家、先进城市比较成功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亲和力与竞争力,已经被全国大部分城市所认可。
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民营企业由于机制上的优势,其竞争力越来越强,民营经济做作为国家经济和地方财***的支柱之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