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源地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实现饮水安全的关键问题。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力度,了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状况,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饮水的安全,促进社会正常发展。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保护措施;建议
1引言
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世界正面临着的四大水资源问题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营养,还要喝得健康。提高饮用水质量,保证饮用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加强了饮用水的重视程度,也加大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力度,但是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以致饮用水水源出现了各种不乐观状况。而水源地安全对饮用水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保障水源地安全,协调水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水源地安全问题通常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源地出现了水质污染、水量短缺、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由此造成人体健康状况恶化、人口死亡等问题。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水源地水量减少,污染加剧,改变了水源地的动态平衡结构,并且降低了水质。人类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水源地降低甚至丧失正常的供水功能,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基本需求,危及人体健康。所以相关部门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为广大群众办实事。
2饮用水源地存在的问题
2.1水源地污染严重
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加剧之势,涉水疾病种类增多,发病率明显升高,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一些超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的排放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城市饮用水水源的安全。污染源多和污染物质量大是当前饮用水水源受污染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水源标准,75%的湖泊富营养化,50%的城区地下水污染严重。2009年我国对300座水库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只有少部分的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水环境质量堪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容乐观。按照Ⅲ类水质标准,2005年我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61.43%。其中,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较好,达标率为71.95%;湖库型水源地的水质较差,达标率仅为33.84%。2010年对110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表明,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0%;河流型水源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湖库型水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在调查的661个城市4555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中,有638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安全,影响5600多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水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首要问题。这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且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
2.2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潜在污染源
农村面源,特别是农村养殖业、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用化肥农药等对水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少地方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或饮用水源附近村镇的生活污染水、养殖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严重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大量生活垃圾和养殖废物随意堆放,严重污染周围地下水和地面水。如某市的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村庄,居民生活、化肥使用和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此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共有耕地17452.94公顷,2008年共施用化肥9753.46吨,平均化肥施用强度为558.84公斤/每公顷・
年,保护区内农田每年产生COD3673吨,NH3-N734吨。
2.3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
有些工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把工厂建设再水库周边,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拍向水库,废气则排向天空,但是工业所排放的废气也很有可能会“溶解”在水库里,而工业排放的这些废水、废气、废渣都含有很多重金属,这会大面积的污染到水库的水源,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2.4生活废水污染
在很多水库的周围不免都会有一些落户人家,由于接近水库,这些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大水库是一个无底洞,所以便肆无忌惮的往水库里倾倒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废渣和残渣,这很明显的给水库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严重污染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水源。
2.5水源地管理体制薄弱
有些水源地虽划定了保护区,但由于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责任和权限划分不明确,基本上形成多重管理而实际无人管理的混乱局面,致使水质状况仍趋恶化。新《水法》实施后,国家加强了流域管理职能。然而,在实践中往往“统”得不够,而“分”得过多,使得流域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体现。目前水源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仍是各霸一方的局面,尤其表现在跨省、跨流域、跨地区水源地的管理上。
2.6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比较薄弱饮
用水源地水质的监测是水源地保护的技术基础。目前,卫生、建设、水利、环保等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但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不但缺乏饮用水源巡查队伍,而且监测仪器设备不足,尚未建立起全国性饮用水源保护自动监测网络,不能够满足重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需要。
3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3.1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源地污染控制力度
调整产业结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建立与水源地特征配套的产业布局。合理发挥企业群的集聚效应,强调工业污染源的规模治理。加大水源地点源与非点源的治理,尤其是非点源污染的治理。规范饮用水源上游的生产活
动,使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得到有效实行,确保水源地安全。
3.2建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明确各级***府与部门相关职责。改变各部门“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局面,应建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及安全保障等工作,负责对水源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定期水源地水质及环境质量状况信息,负责协调解决跨界用水纠纷等问题,与保护区内有关部门或者是与其他饮用水环境管理相关部门(诸如水利、城建、卫生防***)等部门建立联系配合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在明确权力和责任,加大考核力度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管理,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
3.3加强污染源治理工作加强饮用水
水源地污染源治理,必须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治理工业污染源,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染源。要改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目前技术力量达不到治理要求的,实行关、停、并、转、迁。面源是导致湖库型水源地总氮、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大面源治理力度,提高农药化肥的施用效率,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监管,进一步做好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给饮用水源地带来的污染。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逐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同时,必须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粪便、垃圾的治理,目前,生活污染源治理已成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因此,各城市应积极筹措资金,兴建、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站,以减轻生活污染源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
3.4处理生活污染和工业生产污染
为了使饮用水水源不受到人类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水的污染,又不能影响保障周围人民和工业的正常生活和正常生产,相关部门可以修建污水管,把这些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排放到污水管里,以把这些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生活垃圾可以设立一个垃圾站,然后不定期的用清洁车输送到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这不仅保证了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也保障了当地人民和工厂的正常生活和正常生产。
3.5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必须有切实有效的监督制度、监督手段和监督队伍,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针对饮用水水源环境监测能力薄弱的现状,构建不同级别的水质监测体系;通过完善设备、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等措施,提升县级水源水质常规指标监测能力、地级特定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形成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网络,为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系统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应根据饮用水源水质的要求,划分不同类型的水域,对采样布点、采样时段、采样频率等,应科学地加以确定。
4结束语
总之,一个安全的水源地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正常供水功能,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换句话说,安全的水源地应该在具有持续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水量、安全的水质以及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保障周边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同时能够较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安全饮用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华林.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7(2).
[2]史晓新,朱***生,张建勇.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131)
[3]张文锦.唐德善.我国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研究[J]-人民黄河2009(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