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指禅 一指禅推拿 起源 相关性
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来中国,为东土初祖。后衣钵相传,分为南北两宗。南宗,主张顿悟,号为顿门,又名心宗;北宗,主张渐悟,号为渐门。北宗数传后即衰微不振。
1 禅宗的由来
据说释迦牟尼(即如来)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即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破颜微笑。佛(如来)日:“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此谓禅宗以心传心。后来拈花微笑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心心相印。
《宗门杂录》中记载:“王荆公语佛慧泉禅师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指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柯迦叶。’此经多谈帝王请问佛事,所以秘藏,事无闲者。”拈花之事,大藏所收经纶,皆无记载。《宗门杂录》说云,只可为一种传说,未足徵信也。所以说,论禅宗的起源,拈花一说,虽口口相传,但无法以事实考证,如同其它口口相传,流传于民间的典故一般,只能贯以传说之名。
2 达摩与一指禅
相传达摩来中国,为东土初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创一指禅。达摩的一指禅神功原有刚、柔两法。刚法属少林七十二艺,为拳术之神功;柔法以***运气为主,将久炼丹田之气凝于拇指之端,循经点穴,通气穴,走经络,为医家之神术。
在1936年版的,由舒新成主编的《辞海》中的一指禅条目第二种解释写道:“按摩术亦称一指禅。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日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需习内外功;而达摩之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柔屈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间,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
在黄汉如著的《黄氏医话》(答客问)中写道:“照古时医籍所载:‘推拿一科,发明于岐伯,著书十卷。一日按、二月摩、三月推、四日拿。及梁武帝时,达摩以为旧法过简,不敷应症,复取旧法以广大之,增入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康有为先生在看了黄汉如先生的《推拿科说明书》之后说:“余读先生所著《推拿科说明书》,知先生之推拿,的系古时一指禅之正宗也。”照这样看来,历史上确实有达摩创一指禅的说法,主要是少林七十二艺之一的拳术一指禅和医家一指禅。医家一指禅为一指禅推拿。
3 俱胝和尚与一指禅
历史上真正有文字记录的一指禅文献,当属金华俱胝和尚得天龙和尚传一指禅之说。这一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有一名叫实际的女尼来问道(即请教佛法中的问题)。如能得到答案,女尼当摘下笠子表示敬意。然而俱胝和尚却回答不出。是时天色已晚,俱胝和尚认为入夜天黑,不便赶路下山,好意留女尼一晚,天亮再下山。女尼认为,自己是来问道的,既然这里没有自己要寻访的答案,又有什么必要要在这里留宿呢?俱胝和尚通过这一件事,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决定外出游学。幸好天龙和尚到访,使得俱胝和尚未能出游。天龙和尚向俱胝和尚竖起一指,授俱胝和尚一指禅,俱胝和尚当下大悟。后来,俱胝和尚只用一指禅来解决各种疑难,而不用其他方法。俱胝和尚的弟子供过童子,学俱胝和尚的样子,凡有人问事,就竖起一个指头并对人称:“俱胝和尚说,他的弟子供过童子也会佛法,凡有疑问,只要像俱胝和尚一样,竖起一根手指就可以了。”这件事传到了俱胝和尚耳朵中。一日,俱胝和尚问供过童子:“什么是佛?”供过童子竖起一指。俱胝和尚一刀把供过童子竖起的手指砍断了。供过童子呼痛走开。俱胝和尚叫住供过童子,仍然问他什么是佛?供过童子由于习惯成自然,举起了被砍断的手指。这个时候,供过童子才发觉伸出的手指已不见了,于是豁然开悟。俱胝和尚就这样,把一指禅传给了供过童子。俱胝和尚临死前说:“我得天龙和尚的一指禅,自己一生受用不尽。”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典故,将一指禅理解为万法归一。有些书将俱胝和尚断供过童子指头的典故给抹掉了,这种做法不妥。其实断指这一典故是有深意的,如同当头棒喝助人悟道一样,这也是禅宗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由断指这一典故,在前人将一指禅理解为万法归一的基础上,更可进一步的了解到万法归一的“一”并非指的是归于―个有形的手指头,这样的理解太片面了。整个典故为我们展示了天龙传指,俱胝树指,功过断指这样一个一指禅的传播历程。
4 一指禅推拿的源流
一指禅推拿由达摩所创,一指禅推拿有据可寻的最早的传承者,要数河南一指禅推拿名家李鉴臣。李鉴臣生卒年不详,河南人士。李鉴臣先生传一指禅推拿于他的门人丁凤山先生。而丁凤山先生得传一指禅推拿的经过亦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我的老师朱鼎成先生。据朱鼎成先生所说,李鉴臣武艺超群,尤精达摩一指禅推拿,曾为清宫御医。1861年前后,他漫游大江南北,后至江苏邗江,适逢丁凤山与人比武负伤,李鉴臣先生就用一指禅推拿为丁凤山先生疗伤。后来丁凤山先生拜李鉴臣先生为师,得传一指禅推拿。另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丁氏一族的后人丁继山。这一说法见于《江苏中医杂志》题为(丁氏“一指禅推拿”)一文。文中写道:“‘一指禅推拿’术,为丁凤山君所创。丁君系清道光年间,扬州府人士,幼受家学熏陶,酷爱武术,并随父富山习医数载。相传河南李鉴臣君客居扬州,献武送医。李君精通‘一指定禅功’(疑即点穴功,或世人所称‘指针法’),授艺于丁凤山。凤山君经多年临床实践而力辟众议,独开新境,创‘一指禅推拿’术著有《一指定禅》(抄本)一书,流传于弟子之间。”还有一种说法,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赵毅教授举办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一指禅推拿高级研修班的资料汇编。汇编中有一篇文章,题为《一指禅推拿流派谱系及名家小传》作者为钱裕麟先生、赵毅教授和陆萍老师。这篇文章中提到:“丁风山(1843-1916),原名丁永春,江苏邗江(今属江苏省扬州市)西门人。自幼随丁富山习武,为咸丰时武秀才。同治年间,清兵屯兵辽东,丁凤山辗转往返京师与辽东之间传递公文。驻地部队遭遇大水被冲垮,丁凤山送公文误期,卧病北京。幸遇李鉴臣以一指禅推拿为其点穴***。病愈后逐拜李鉴臣为师,得其真传,后回扬州行医。丁凤山在扬州以一指禅推拿代针刺行医,遍治内外科疾病。其绝招是用缠法***外科痈疽、喉痹、***蛾,疗效颇佳,名噪江浙一带。”
丁凤山先生收的弟子有王松山、黄海山、钱砚堂、丁树山、钱福卿、翁瑞午、沈希圣、周昆山、吴大嘴(俗名)、丁鹏山、丁宝山、丁海山、丁鸣山等人。王松山,字涟,江苏邗江西门人,为丁凤山先生在扬州收的大弟子。其弟子和子孙有首徒王子余、长子王纪
松、堂弟王百川、次子王少松、堂侄王亦松、堂弟王春山、孙子王家齐、弟子毛若周、叶椒升、刘景山、池芝山、李祖道、赵元鼎、葛荣海等人。王纪松收弟子有钱裕麟等人,陈力成、严隽陶、梅犁曾跟随多年。朱正奇先生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赵毅教授从其学。丁树山,丁凤山堂侄江苏邗江西门人,子丁季峰创滚法推拿流派。门人有丁伯钰、朱春霆、丁逸群、丁鹤山。其中丁伯钰传北京的李祖谟。朱春霆传次子上海华东医院的朱鼎成,笔者从其学,为正式学生。丁鹤山传丁树山之子丁季峰。钱福卿,一名钱焘,江苏扬州人。门人有钱纯卿、钱志坚、钱庚、张炳元、韩樵等人。韩樵又传艺于韩贵满、韩竞生、韩竞愚、翰竟周、韩竟成、韩亚育。沈希圣,上海市人,家住漕河泾附近的沈家弄。子沈增康承其业。丁鹏山,江苏邗江西门人,传汪荣慎。
另有民国时期的一指禅推拿名家黄汉如先生,其师承不明。关于他的师承虽有一些说法,但笔者认为仍应作进一步的查证。黄汉如先生所著的《黄氏医话》是第一本推拿医话。一般认为《黄氏医话》没有***方法,笔者认为一部分***方法蕴于医话之中。黄汉如先生善治肝胃病,亦善治四肢风寒痹阻和扭伤等。有将手法直接用于病处的依部施治,也有辨证施治,即该病当用何种方法,了解到方法之后即可知用何经,取何穴,用何种手法来依法推治。详见《黄氏医话》。
5 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就是万法归一。古人认为,一为少阳之初始是总的开端。大中之大为太,最初的起源为太一,即太乙。传统医学认为,万物之初为太极,太极为一。太极化生阴阳,即两仪,两仪为二。阴阳交感为三,从而化生万物。即一阳初始,万物始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又源于一,故而万法归一。万法归一,即是一指头禅,亦即是一指禅。从佛教讲万法,万法是指一切事务和道理的统称。在大千世界之中,一切事,一切物,一切道,一切理都包含于万法之中,而万法又都源于一,归于一,合于一。一,对于一指禅来说,是一个指头,表示数字一,一指即一。一,对于一指禅推拿手法中的一指禅推法来说,即是大拇指。禅,是一指禅推拿的核心思想。禅,即“禅那”,为外来音,属于梵语,华言“静虑”,义释“思维修”。梵语省作“禅”。“思维修”,即静思息虑,今称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高级的思想活动。一指禅的“禅”,着重于心意。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诗云:“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所以说一指禅也可以说是“一心禅”。
一指禅推拿是推拿流派中的一种,有推、拿、按、摩、滚、捻、缠、揉等是多种手法,运内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柔屈如棉,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笔者认为,一指禅推拿首重练心,只有心清明了,平静了,气才能听从心的指挥,气才能和顺,才能做到心平气和,气才能制形,才能手随心转。练的时候先练心,次练气,次练形。先练心即是练手神,心清明则能通过手来感知受术者的虚实,心平静则能调摄气,即以心行气,使气制形而补需泻实。如此,手中神韵自出。次练气,练气即是练呼吸之气和营卫之气。呼吸之气和顺,气必不急促,乃可持久,气不急促则营卫之气不失其常,手劲必不僵而柔和,手形必正而松柔,可有力而持久。次练形即是练手形。在使用一指禅推拿手法时,当形听气,气从心。一指禅推拿名家钱福卿先生善用快速推动的一指禅推法,称为“小步子”,又称“心功劲”。可见,一指禅推拿以心为主宰,一指禅,包括佛教一指禅和推拿一指禅皆源于心,形于手指。一指禅推拿以禅为体,以通为用。体者,方法也。以禅为体者,即用手静心揣摩,辨定阴阳,知晓虚实。因手本血肉之体,以一己之卷舒,用心体察,故而病虽在肉里,却能自息其情。用者,目的也。以通为用者,即御实补虚,移气于不足,因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故而以一指之力,使脉外气通,脉内血行,是以实处得以开泄,续而虚处受补,调燮阴阳,运阴阳于掌握,滴指上之阳春,使人身体康复如万物之逢春,皆源于一指禅。一指禅推拿手法就是要用手来探究、判定病人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然后以手使病人寒温和,使营卫气血能正常流周,以去掉风痹之证,使经脉通利,卫气通达,营血畅行,肢节得安。一指禅推拿以禅为体,以通为用,即是“一指头”与“禅”相通,用于通调气血也。一指头与禅相同者,即万法归一法,万念归一念。一指禅推拿推治患者时,医者将散乱的万念禅定为一念,调匀气息,凝全身的内劲功力于拇指之端,然后循经按穴,扶正祛邪。正如古针工念咒施针,则一心在针,闭门塞窦,心无外慕,手如握虎,如待所贵。朱春霆先生在诊治腰痛时,即将功力内劲凝于拇指之端,以指探索腰痛点的硬块和条索状结节及压痛点,作为重点推治。推治时,力量宜柔和,使热气透入经穴。笔者施术时,应用此法,效果甚佳。比如有一患者,肩部酸痛沉重这是寒湿为患。治则为疏通腠理,使邪透表。当即以拇指在肩井、风门等穴施一指禅推法,力量渐增,层层推入,使内邪透表,意念始终集中在拇指指端。术后患者说,在受术时有一股股热气从指端流入,立马感觉很轻松。另外,用一指禅推治患者时,患者将全身放松,以一念替代散乱的万念,思想集中到医者手指触推处,便能配合医者,增加一指禅推拿的功效。例如有一腰肌劳损的患者,笔者以指触其腰部,发现腰部膀胱经有结节,且膀胱经的筋经向脊柱侧移位。患者为了尽快康复,密切地配合笔者。笔者用一指禅推法将膀胱经的筋经推向脊柱外侧。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推治过程中,患者昏昏欲睡,进入了梦乡仙境。之后,连续推治几个疗程,有人告诉笔者,这个腰肌劳损的人原先只能撑着腰,弯着背,缓缓步行的,现在能挺直了腰,健步疾走了。患者本人也说:“原先腰酸,直不起腰,不能走远路,不能持重物,现在腰不酸了,还能抱自己的小孙子,即使步行到闹市也没问题了。”用一指禅推拿手法,使气血流通,流通即交换之意,就是《内经》所说的“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顺逆出入之会。”如有一人,因过度劳累以至没有胃口,特来找笔者做保健按摩。时值下午一时,仍毫无食欲,头晕呕吐。这是脾虚之疾,脾不升清以至胃不降浊。笔者以一指禅推法推足三里,以泻胃之浊;一指禅推石门、关元,以升元阳;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太白、脾俞、胃俞,以通胃府之气。施术之时,患者即感轻松,浑身疲劳感一扫而空。术后,受术者即感到饥饿感,当即进食。
6 一指禅与一指禅推拿
人们一般认为,“一指禅”这一名词出现于《景德传灯录》,为佛教用语,是一种佛学修为的法门,这与清代李鉴臣传下来的,要求术者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以腕关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作屈伸运动的一指禅推法这一推拿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佛教,一个是以一根大拇指为主要方法而冠以一指禅之名的一种推拿方法,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毫无关联。笔者在仔细推敲以上这两种观点之后,对“一指禅”与“一指禅推拿”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一指禅”与“一指禅推拿”之间存有一定的关系,是有关联的,而且密不可分。如前文提到的1936年版的《辞海》中写道:“按摩术亦称一指禅,手法有按、摩、推、拿、搓、抄、滚、捻、缠、揉十法,习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在《推拿名家朱春霆学术经验集》一书中提到“一指禅推拿手法有推、拿、按、摩、搓、抄、滚、捻、缠、揉十法,复增抖、摇二法。‘一指禅’三字合而言之,就是医患双方共同将散乱的心念集定于一处,医者调匀气息,意念守一,凝全身的功力内劲于拇指之端,潜心探究患者的疾病所在,然后循经按穴,扶正祛邪。医者必须思想集中,两目凝视,舌抵上腭,鼻息调匀,气沉丹田。”所以,1936年版的《辞海》中提到的一指禅条目就是现在的一指禅推拿。既然一指禅推拿要求术者将心念集定于一处,而一指禅就是万法归一,故而一指禅推拿的精义源于一指禅,一指禅推拿是一指禅这一精神在推拿方面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