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杀了10年的本・拉丹终于走到了人生的终点。2011年5月1日,恐怖大亨本・拉丹在位于巴基斯坦的一处寓所中被从天而降的反恐士兵击毙。据说,他死得“很难看”。有关专家分析,在这次射杀本・拉丹的行动中,事先准确有效的情报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报搜集有助公共安全
历史经验证明,情报对于战争胜利起着关键作用。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他国的***事打击,而是恐怖袭击、叛乱、有组织犯罪、核武器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因此,现在的间谍与几十年前的间谍面临的国际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对情报搜集工作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在现代反恐战争中,间谍们面对的是隐藏的对手。很难被全部消灭,也不可能全部被***府招安,因此反恐战争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本・拉丹被消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恐怖袭击时代的终结,更多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可能会进行更加凶猛的反扑。这就对反恐情报工作的及时性要求更高,有时甚至需要实时的情报搜集。
国际上反恐经验比较丰富的国家对于情报工作的重要性都是深有体会的。如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总结反恐怖工作经验时,得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嫌疑分子的动态掌握了极为准确的情报。”俄罗斯反恐怖训练的负责人林杰尔也讲过:任何一个反恐怖部队最起码的基础,便是良好的情报信息保障。美国***反恐怖办公室主任安东尼・奎因顿曾经讲:“如果我们对事先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的话,最关键是正确而最新的情报。”
目前,在美国的10个情报机构中就有6个情报机构直接负责参与反恐怖斗争,可见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对于情报工作的重视。“9・11”事件后,美国在全世界共设有超过1万处的情报点。情报人员们必须精于盯梢、监视、摆脱敌人跟踪、建立安全接头点、化装、接头、接发密码电报、纵火爆破以及绘制地***等。“基地”组织成员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活动频繁。美国情报人员最初利用信号监听,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截获和破译,搜集对方确切位置的信息。
由于恐怖组织具有跨国的性质,因此国际反恐战争也需要国际合作,多国反恐情报部门应该加强合作,拓宽信息来源,掌握其动向及恐怖袭击的目标、途径、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反恐部门搜集和分析情报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但是,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技术是双方都可以利用的,***府在利用技术的同时,也在利用这些技术。此时,需要反恐部门发展更加先进的“独门绝技”,以此对付在技术上开发能力后劲不足的。
反恐侦查软件
在信息时代,不少活跃在网络上,制造一些真真假假的恐怖信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得依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反恐侦查软件。目前,美国帕兰蒂尔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被认为是最好的一款反恐软件。这家公司位于硅谷,工作环境舒适自在,员工多为二十岁出头的电脑高手。这家公司看上去和一般的软件公司差不多,实际上它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合同承包商,专业从事反恐软件的开发。
在美国***府情报分析人员看来,互联网具备强大的信息存储量,但是一些的信息也容易被隐藏在数据洪流中而难以追寻。帕兰蒂尔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款软件好比一个使用方便的搜索工具,能同时扫描大量数据信息,帮助情报人员迅速甄别并确认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情报人员获得某个恐怖袭击阴谋的一条线索,就能利用帕兰蒂尔的软件,从已知的有限线索入手,迅速查找到更多相关信息,如恐怖嫌疑人身份、转账和通话记录、先前全球范围内发生过的类似恐怖袭击等等。情报人员随后可对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加以分析,或许可成功挫败袭击阴谋。
这款软件的用户包括中情局、联邦调查局和五角大楼,迄今已成功“挖”出一些恐怖组织的资金网络,揭示路边炸弹袭击的新趋势,揭开伊拉克自杀袭击阴谋的细节等等。这款软件曾帮助挫败一起由巴基斯坦境内恐怖组织策划、针对西方人的袭击阴谋,还协助美国的一个盟国破获一起间谍案。熟悉这款软件的反恐官员说,这一软件如今也在阿富汗战场上发挥作用,用于分析恐怖组织的动态、区分恐怖组织中的温和派和强硬派。
与传统的情报分析软件相比,帕兰蒂尔的反恐软件优势突出。中情局等情报机构各自设有自己***的一套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里可能包含战地特工的报告、已知名单,或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的企业名单。在以前,情报分析人员如果想展开一项调查,必须分别进入这些数据库查寻***的信息,再尝试建立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而帕兰蒂尔技术公司开发的软件则自动将这些数据库整合在一起。
另外,先前搜集到的情报信息按秘密程度被分为不同等级,一些分析人员没有查看“高级别”信息的网络权限。这可能阻碍分析人员将新线索和已有数据联系起来。帕兰蒂尔的反恐软件利用一种“分类标志”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某一份情报中,即便某一节信息被规定为高级别秘密信息,其余的信息依然能被情报分析人员查找到。情报分析人员认为帕兰蒂尔的软件帮了他们大忙,一些见识过这款软件“威力”的情报机构官员也对它赞赏不已。
“电子卫士”信息共享系统
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推出了名为“电子卫士”的信息共享系统,与全国各地警察局互通反恐情报。这一系统旨在让全美各级***机构共享信息,及时掌握可疑活动和可疑人员的情况。联邦调查局高级官员杰拉尔德・罗赫罗说:“这一系统将使各***机构得以分享可疑活动信息,有望遏止恐怖袭击。”罗赫罗说,“电子卫士”可方便使用者迅速查找相似的可疑案件或事件,如有组织地引***乱、挖掘防御工事、***火失窃案。系统有过滤功能,能核查信息是否准确。
自2001年经历“9・11”恐怖袭击以来,美国***府为分享和分析情报先后推出多个类似系统,但批评者指责这类系统“毫无规划”。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罗纳德・吕克尔说:“新系统可供联邦调查局与联邦、州、地方、村落和学校等各级***机构实现接近于实时的反恐信息分享。”调查局官员说,“电子卫士”与其他系统相比覆盖范围更广、运行速度更快,由包括国土安全部、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分支机构等共同维护。
所有***机构工作人员只要拥有“电子卫士”账号,就可登录查询反恐的相关情报信息。目前,“电子卫士”信息共享系统已经在小范围内试用。现阶段已有不到1000名***人员用过这套系统,预计今后全美将有1.省略
链接:依靠准确情报追踪拉丹
虽然消灭本・拉丹的行动过程只用了40分钟,美国情报机构却为此苦苦经营了10年。在以往的抓捕行动中,本・拉丹多次成功脱险并销声匿迹,备受责难的美国情报部门曾一筹莫展、沮丧万分。但是,此次行动的成功,无疑是他们10年苦苦经营的回报。
几年前,本・拉丹的去向成谜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从部分被俘和投诚的阿富汗分子口中得知拉丹就藏匿在巴基斯坦,并处于巴方情报部门的保护之下。美国不露声色,还以“信任”的姿势与巴***方进行了多次“合作”。但这只是一种迷惑战术,以免打草惊蛇。
同时,经过多年经营,美对巴方“***情”系统也有了新的突破。最重要的是,通过掌握本・拉丹担心行踪泄露,传递消息不用电话和网络,只靠信使这一特点,美国情报部门在巴基斯坦发现了蛛丝马迹,并跟踪了拉丹的一名信使。直到2010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完全掌握了这位信使的真实姓名。
今年1月,情报人员顺藤摸瓜找到他在阿伯塔巴德的这栋豪宅,其经济能力和宅院的厚墙更加引起怀疑,随着监控跟踪的步步深入,蛛丝马迹越来越多,发现该地区其他住户都将垃圾放到门外,而唯独这家住户在院内自己焚烧处理垃圾。而且,这栋豪宅没有安装电话和互联网。美国中央情报局最终确定追寻了10年的拉丹及其家眷就住在这栋建筑里。
美国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编织针对本・拉丹的情报网。这次追杀拉丹的行动,就是美国精心设计的“收网之作”。行动之日,美国瞒天过海,单独出兵,一举将本・拉丹击毙。在这次行动之前,情报保密工作也做得十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