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山水相邻,可多年的水利纠纷却困扰着两省的人民和领导者。这一矛盾到了1964年终被化解,其缘由却始于一次特殊的“拜年”……
196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二。这一天,河南省商丘地委第一书记纪登奎决定去合肥市,向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拜年。他的这个决定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颇为困惑,在这万民同庆的节日里,人们都呆在家里享受亲人团聚之乐。非亲非故的,你去给李葆华拜什么年?若是为了工作,那就等节后上班的时间再去嘛!
纪登奎自然看出了工作人员的疑惑,便解释说,李葆华是中央委员,还兼任着华东局书记,可以说是***务缠身,日理万机。就是能见他一面,时间也是受限制的。而在春节期间去拜访,却有几个好处,一是春节放假,李葆华肯定在家里,时间宽裕,交往不受限制;二是过年期间,正是交友叙旧的好时机,你去拜年,按传统习惯,他是会表示欢迎的。大伙听了解释,暗暗佩服纪登奎考虑问题更全面和深远。纪登奎先让河南省委办公厅向安徽省委打了招呼,2月14日一大早他便匆忙赶往合肥市了。
1963年8月,商丘地区遭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豫东大地顿时变成一片水乡泽国。庄稼被淹死,房屋被泡塌。在这危难之机,身为河南省委***和秘书长的纪登奎被委任为商丘地委第一书记。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向省委和中央汇报了商丘受灾的情况。商丘随即被***确定为全国重灾区,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救援之手。然而,作为商丘百姓的父母官,纪登奎依然心事重重,双眉紧锁,他心里考虑的是如何让商丘人民永远摆脱水患的威胁。
时值新春佳节,街头上时而响起阵阵爆竹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硝烟味儿。纪登奎在合肥火车站附近给李葆华打了个电话:“我代表商丘地委领导给你拜年来了。”李葆华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不是说等春节以后再来吗?”纪登奎说:“今天是正月初二,正好是春节之后嘛!对不起,我们已经来到合肥市了。”李葆华暗暗一惊,不好再推辞,便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你真是个工作狂!你们一路上辛苦了。”
纪登奎虽然职务上只是地委书记,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在河南省许昌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就受到了的接见。那年他刚刚28岁,满身充满***朝气。他在火车上向汇报了农业合作社的情况,讲得很细致,很生动。听得很有兴致,留他在火车上一直谈到武汉。纪登奎下了火车,发现身上没带钱,只得到武汉市委借了几十块钱,才买了回许昌的车票。后来纪登奎到洛阳当地委书记,他实事求是,不讲大话,工作认真扎实,受到的称赞。此后每次到河南,总要让这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向他汇报工作,称赞比自己小30岁的纪登奎是“老朋友”。对的这位“老朋友”,李葆华自然是热情接见。
见面后,二人紧紧握手,纪登奎先表歉意:“对不起,打扰了!春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我来的太不是时候了。”李葆华说:“哪里,哪里!我们***人本是一家人,你来我家,也是一种团聚嘛!”
主宾落座,李葆华见跟随纪登奎前来的有河南省水利厅长等人,便说:“安徽堵了河南的水,你们是来告状的吧?”纪登奎忙说:“不不不!我们是来向李书记汇报汇报情况,哪是来告状的呀!”
水利厅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想把两省的水利情况向李葆华详细讲一讲。纪登奎忙示意他把材料收起,说:“节日嘛,先把工作往后放一放!我先向李书记讲几个我在乡下遇到的小故事。”
李葆华点头说:“可以,可以!”
纪登奎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讲了他去河南省永城县裴桥镇小裴庄遇到的几件小事。那是他刚到商丘地委任职,第一次到小裴庄。村头有一所小学校,校舍被大水冲垮,学校的课桌和凳子也被大水冲跑了。学校复课时,只能搭两间草棚,垒几个土桌子和土凳子。十几个孩子全光着屁股,这真是泥桌子、泥凳子,上面趴着几个泥孩子。更奇怪的是那个老师,他光着膀子,腰里却系着一个瓢,写字走路晃晃荡荡的。纪登奎上前问他:“你带着这瓢上课多不方便!放在别的地方不行吗?”那老师连连摇头说:“不中,不中!这是我的全部家当,要是被人偷走了,我用啥吃饭呀?”
李葆华听到这里,皱起了眉头。
纪登奎接着往下讲:“我来到地头,犁耙手正在翻地。两头牛瘦得皮包骨头。我问:‘这牲口是咋喂的,瘦成这般模样?’犁耙手说:‘水是精神料是膘,人都没吃的,上哪里弄料喂它?每天啃几把干草,能保住命就不错了。’听了这话,我不能再责备什么了。那犁耙手要耕地了,吆喝几声,那牛却不动弹。我问:‘你的鞭子呢?你用鞭子赶它嘛!’那犁耙手却说:‘一条鞭子得两块钱,队里买不起呀!’说罢,便从地上拣了块土坷垃去砸牛屁股,那牛才慢腾腾地走了两步。”
李葆华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唉,农村太穷了。”
纪登奎苦笑一声说:“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所闻,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李葆华点点头说:“这我相信!去年我到淮北,也看到类似情况。不过,你们河南更严重一些。一是河南‘五风’严重,给人民造成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二是这次暴雨给你们造成的损失也很重。这真是天灾人祸啊!我已经在全省干部大会上讲过,安徽跟河南是近邻,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商丘人民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纪登奎站起身,紧紧握住李葆华的手:“李书记,我代表商丘人民感谢你,我们一定把你这份情意和关爱牢记心中。不过……”纪登奎说到这里,故意把话停了下来。
李葆华疑惑地打量了纪登奎一眼:“你还有什么话,请讲出来。”
纪登奎盯着李葆华说: “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商丘在安徽上游,自古以来都是商丘的水流向安徽。可是这些年,你们打了许多大坝,把洪水拦挡在了河南。大雨停了,河南的水却还在涨,不但淹没了庄稼,还围困着村庄,庄稼淹死了,房屋泡倒了,连社员的床铺呀被褥呀家具呀,都被大水冲跑了,泡坏了。”
随行的河南省水利厅长和工作人员急忙在李葆华面前展开一张详细的水利设施***,那上面标出了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堤坝,像是一道道长城将河南省同安徽省隔离开来。
李葆华展开地***,看得很认真,很仔细。他一道大坝一道大坝地看着,询问着:“这大坝在哪里?这被阻断的河流是哪条河?”上一年,李葆华曾去过淮北地区,在濉溪县,当地干部告诉他,早在1958年的时候,人们强调“一块地对一块天,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县界和省界筑起一条条坝子。不但安徽人筑,河南人也筑。到后来一发大水,人们尝到了苦头,纷纷把坝子扒了开来。现在这地***上又出现这么多大坝,难道是真的吗?
作为***先驱者的儿子,李葆华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先辈的教育和熏陶,生来有一种全局观念。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河南人民遭受灾害的蹂躏,他立刻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到他家里来。纪登奎劝阻说:“这事还是等春节之后再说吧!”
李葆华坚定地说:“不!过节有什么要紧的?商丘人民生活在苦难中,过节也过得不痛快。”
安徽省的有关领导很快赶到李葆华家里。第一个到达的是安徽省水利厅长,他看看那张水利地***,又看看河南省水利厅长,问:“这张***你们是从哪里得来的?”
李葆华追问道:“这些大坝是不是真有这么多?”
安徽省水利厅长如实地回答:“是有这些大坝。不过,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如果让河南的水全流到我们安徽来,咱淮北也会变成现在的商丘,成了全国的重灾区了。”
在座的安徽省领导也诉起苦来,说淮北地区多年来也同样遭受洪涝灾害,每到秋后,逃荒要饭的挤满了火车站。这么一来,河南和安徽都是受害者,这是非曲直就不好分清楚了。纪登奎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他绝不能一味站在商丘一边,责怪安徽的领导人。于是,他说:“你们讲得有道理!河南的水流到安徽,也同样会给安徽造成一场。我这次来拜年不是来向李书记告安徽水利部门的状。我是来商讨如何团结治水,让两省人民都免除洪涝灾害!”
紧张而又僵持的局面顿时得到缓和。李葆华给纪登奎递上一支烟,说:“坐,坐!我想先听听登奎同志有何高见!”
纪登奎早有准备,他说:“我有三条意见,请你作参考。第一,把我们商丘地区的永城县划归安徽管辖。这样,安徽的版***可要扩大1200平方公里啊!”
安徽的一位领导听了直摇头:“永城80多万人口,若是归了我们,岂不背上一个大包袱?”
李葆华问:“第二个方案呢?”
纪登奎说:“两省矛盾最尖锐的地方是我们的永城县和你们管辖的濉溪县。如果你们不愿意要我们永城县,那就把濉溪县划归我们商丘。同是一个地区,问题就好协调解决了。”
李葆华这时笑了,他说:“濉溪是我们安徽省的重要煤炭基地,淮北煤矿刚建成投产。这块大肥肉我们可不能白让给你。”
纪登奎也笑了:“这我明白!我要是安徽省委书记,我也不会干这傻事儿。所以,我提出第三个方案,就是横穿濉溪县北部,新开挖一条河道,把上游来的洪水,包括商丘的和你们砀山县的,直接排到洪泽湖里去。这样,既为河南找到了出水口,又不会给安徽造成灾害。”
这条建议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时已到中午吃饭的时间,可大伙仍不愿离开客厅。他们反复审视了安徽的地形地貌和水的流势,一致称赞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但是,安徽省水利厅长最后发话说:“这方案好是好,就是工程投资太大。现在正是困难时期,我们安徽哪有这么大力量呢?”
纪登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可以向中央寻求支持!如果这方案得到***批准,到时候我们商丘地区愿出十万民工,在安徽境内开挖50里河段!安徽人民为我们商丘人民做出如此巨大牺牲和贡献,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呢?”
“好!好!”李葆华对纪登奎的话表示赞赏,他带头鼓起掌来。这次不同寻常的“拜年”,让两省领导者沟通了思想,加强了相互理解,从而达到团结治水的共识。
经过两省有关领导进一步协商,双方签署了协议,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豫东地区与安徽省边界水利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报告。中央表扬了河南和安徽的做法。8月15日,中共中央和***以中发〔64〕490号文件下达了《冀鲁豫皖苏有关边界水利协商意见的批示》。河南疏通了旧有河道,安徽拆除了阻水工程,河南和安徽协同作战,开挖新汴河。由于这是在平地开挖的一条新的大型河道,长达100多公里,任务十分艰巨。1969年秋后,商丘组成十万治水大***,打着“豫皖人民心连心,团结治水挖穷根”的醒目横幅,自带干粮,自带工具,浩浩荡荡地开赴濉溪县水利工地。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完成了25公里开挖任务,继而又挥师商丘,开挖了沱河。这样,多年来危害豫皖两省人民的水患灾害从此被彻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