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大量涌现,给百姓的就业、婚姻、购房,租房,留学等带来诸多方便,整个中介服务市场红红火火,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一些不法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打着职业介绍的幌子,编造,虚假用工信息,或与一些不良企业联手进行招聘欺诈,严重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秩序,不仅给一些受骗者的求职活动造成严重的误导和损失,也对一些用人靴的正常用工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黑中介往往利用客户法律知识的欠缺和交易安全意识的淡薄欺骗客户,暗地里进行各种非法服务,明目张胆地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与一些用工单位串通一气、互相勾结,有的甚至是诱骗和威胁并用,以谋取和诈骗求职者的钱财,不择手段地坑骗不明真相的求职者,为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在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求职者永远处于弱势,急于找工作的迫切心情被一些非法中介人利用,从中牟取利益,使一些求职心切的社会待业人员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这种现象被一些业内专家称之为“中介风险”。一般而言,中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虚假宣传下的乱收费
一些黑职介常年在网上、报纸上“豆腐块”招聘广告,以丰厚的工资待遇以及优惠的中介费用骗人上钩,黑职介基本上任何工作都敢接,无论是高薪的还是高职的,什么工作都能找。如果遇到求职者要求与“用人单位”通电话,黑职介便让工作人员扮成“用人单位”,进行所谓的“核实”,总之电话号码是中介给的,无论如何求职者也是逃不过黑职介掌心的。
一旦取得求职者心理上的信任,黑职介便“有言在先”开条件:要找工作先交钱,否则岗位信息。一概免谈”,这是黑职介的一大特征。为了获取求职者的信任,这类公司会编造种种“正当”的理由收取各种费用,他们的收费解释五花八门,“劳务信息费”、“介绍费”、。劳动担保费”、“会员费”、“岗位保证金”、“职业培训费”等不一而足,其中,这些黑中介所谓的各种名目的费用也是高低不等,在记者走访的几个黑职介中,收费最低的是100元,最高的是上千元,各个黑职介收费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叫法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点――黑职介收钱时与求职者签订一个协议,里面对退费有大篇幅的要求和说明,其中大多规定退费时中介费只退10%至30%,建档费不退。如果求职者一时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以“先挂上号”为借口,劝其耐心等待,或以正在为求职者联系更高薪水,更好待遇的用人单位。
先培训后上岗中的骗局
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要上岗,得先培训,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期。过了一段时间,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可能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或电话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知去向。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行业从业资格证,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双方各取其利。
还有一些非法黑中介,要上岗,先交风险抵押金。收取所谓的风险抵押金,不法单位也有种种说词。比如,劳动监察大队就曾接到这样的投诉:某电脑配送公司招聘了几十名汽车司机、送货员、业务员。到了上班那天,这些人发现公司大门紧锁。当初应聘时,招聘经理说因为经常要给外地客户送电脑以及电脑配件,每个员工需缴纳2500元的风险抵押金。因为公司表面看上去还挺正规、颇有实力,这些人就未加怀疑地交了钱,公司还开了收据,并和他们一一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用工合同。谁知培训结束按规定日期去上班,公司却不翼而飞。经工商部门认定,这家公司根本未注册。
试用期里隐藏的陷阱
试用期陷阱,往往是用人单位与黑职介相互勾结,串通一气打试用期与签约时间的时间差,以榨取廉价劳动力。
在黑职介办理过他们所谓的“手续”,交过“劳务信息费”后,他们会通知求职者到某某单位工作,一般黑职介所介绍的工作薪水、待遇均比求职者的心里薪水要高一些。
在采访中,杜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求职试用陷阱:杜先生高中毕业,从安徽来北京寻找工作,本以为以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比较困难。不料,通过中介才面试了第一家公司,就彼此“情投意合”了,而且,公司开出的薪水也让杜先生感到很满意,于是顺理成章进入了试用期。在此期间,作为货车司机的杜先生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领到第一个月薪水让杜先生更加干劲十足,平日里比别人上班早,下班晚,除了开车他还帮供货商搬货,运货,而3个月试用期刚满,单位公司找了个含糊其辞的理由,表示杜先生未能正式录用。杜先生算一下,加上交给中介的800元钱的“劳动担保费”和三个月的生活费,3个月工作下来等于一分钱没挣,白白忙活了3个月。
“高薪诚聘”背后的不良职业
我们在街头的电线杆上、公交车站牌上、公用电话厅上会经常看到一些张贴的“招聘饭店服务员,底薪4000元,每月工资不低于2万元”的小广告,这类的“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打着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等旗号,以“直聘”来诱使求职者上套。在报纸、网站上,一些招聘广告明确打出“非中介”、“拒绝中介”等字眼,但求职者过去应聘,仍要缴纳中介费、培训费、资料费、上岗费等。求职的小静姑娘公交车站牌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后,感觉饭店服务员薪水高得有点离谱,可还是被广告中承诺的高薪所吸引。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前去应聘,却依旧向中介交纳了500元的“岗位保证金”。小静交完钱在面试后发现对方根本不是简单的饭店,而是一家夜总会。一位负责招聘的男子看到小静形象、气质不错,表示“非常满意”,还详细询问了她的身高、体重。小静怀疑这家夜总会招聘的不是一般的服务员,便对2万元的薪水提出质疑,对方暗示“我们这里有的小姐拿的比这还要多”。并表示,工作内容当然不只是端饭送菜,还要陪客人吃饭、喝酒、跳舞,工作时间全部是在晚上……
这些“高薪诚聘”的诱人广告背后,隐含着的却是不良职业,这类情况如今屡见不鲜。“高薪诚聘”的行骗对象主要有两类:外地初次来到城市、人生地不熟的求职者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从表面上看,这类招聘似乎不设门槛,面试程序非常简单,博取高薪轻而易举,其目的就是尽快骗你入套。求职者一旦掉入这类陷阱,损失的不光是钱财,还可能被误导从事非法的“地下”职业。
目前还有一部分受害人群就是在校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大学闲暇时间比较多,大学生做兼职不仅能补贴自己日常生活花费,还能增长社会经验,一般来说都是找一些短期的销售工作,家教,文字翻译等工作。在大学校园的信息栏里面,随处可以看到“招聘启示”并且薪水都不低,可是当黑中介的“信息费”交过之后,一系列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一般是一拖再拖不给安排工作,而想要回当时的“信息费”等于是天方夜谭。
有关部门对于黑中介的打击力度可谓是持续不断,但是黑中介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巨大私利的驱动下,他们还愈演愈烈,黑中介的嚣张折射出其行为越来越狡猾,活动越来越诡秘,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地方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抓而不紧或者时紧时松。在目前又一轮的择业高潮中,黑中介又将蠢蠢欲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抓紧落实。
首先要有执***为民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想外来务工人员和择业者所想,急外来务工人员和择业者所急,统一招聘场所,统一地点,在外来者经过车站的进出口贴出醒目的标示,同时设置咨询台或者咨询窗口,使外来务工者有处可寻,轻松便捷就能找到所需的招聘单位。
其次对一些有实际困难的外来者,可以给予适当的救济,在饮食,住宿等方面进行人性化管理。对一些经过努力实在找不到工作岗位的人员,应做好开导工作,动员其返程,不要因找工作未遂而走向街头流浪。
再次就是严厉打击“黑中介”,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进行监督,采取暗访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具有诈骗、抢劫、拐卖性质的黑组织,应依照法律狠打严抓,坚决取缔一切不符合手续的中介组织。
外来务工求职者,来到一个城市最需要的是关爱,如果被欺被骗,不仅个人受损失,而且影响了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择业高峰期,有关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整顿职业中介市场,给择业者一个安全、宽松的择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