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丹江,一条神奇灵异的江。发源于苍莽秦岭、滔滔奔流八百里的丹江,早在春秋时期,就以其左曲右折、闪转腾挪的身姿一样摇曳的才情,激情喷涌、飞溅翻滚的浪花一样绽放的灵思,在中下游的肥沃土地这个温暖的摇篮里,精心培育出了峨皇斑斓、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丹江,一条丕功著于华夏、硕惠加于北国的江。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战国以前,丹江就已经通航。此后的两千多年间,丹江一直是我国南方江汉一带联系西北的最主要最便捷的交通途径。丹江天赐使命,以北方河流中罕见的南北流向,贯通了泱泱大中华肌体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两大脉胳系统,是牵系在中国南方与北方间的一条飘逸的蓝色绸带。20世纪70年代初,丹江口大坝竣工。从此,丹江阅水成川,汇川成湖,在下游区域形成了烟波浩淼的亚洲第一大水库,被誉为“内陆的太平洋”。本世纪伊始,随着旷绝古今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又将成为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大水缸”,以她丰沛、甘甜的清泉、***汁,润泽北中国干坼的土地,喂养京津冀干渴的生命……
对于淅川,这个偏处豫西南一隅的山区小县,上苍在造化乾坤万物时,似乎特别倾心和青睐。它让丹江这么一条重要的江纵贯淅川全境,并让丹江及其最大的支流鹳河,在淅川中部分别冲积成了宽阔坦荡的平川――丹阳川、板桥川。两条河流交汇后,迤逦穿过丹江三峡,于下游又合力冲积形成了淅川最大的平川――顺阳川。作为300年楚始都的丹阳,就位于一望无垠、肥如膏腴的顺阳川上。而淅川的三大平川,正是楚文化的滥觞处和发祥地。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淅川人,就在丹江沿岸的平川上耕耘稼穑、繁衍生息……
丹江,楚人后裔、淅川儿女的“母亲河”!
淅川丹江沿岸的许多地方,山峦险峻,关隘雄峙,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又因水上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独特,淅川在历史上真可谓南北来往的钤键、水陆转运的津要。“地扼襟喉通洛燕,雄关虎踞;天留锁钥枕荆襄,禹甸龙飞。”这副楹联,就为淅川的重要位置及其深刻影响,作出了形象概括和生动注脚。
――丹江,就这样成名、成就了淅川。
然而,淅川也由于丹江而蒙受了重大损失:世代耕种的平畴沃野化为水乡泽国,炊烟缭绕的如画村庄成了长留江底的记忆,星罗棋布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遗迹被永远封存于浩瀚碧波之中,几十万祖辈居住在丹江之滨的淅川儿女泪洒故土、永别家园……
其实,上苍早就预料到了丹江下游将是一片水势泱莽的人工湖,他实在不忍心让钟爱的淅川失去太多。也许是作为补偿吧,他便在丹阳川、板桥川与顺阳川之间,放置了一件中国山水峡谷的精品――丹江三峡。审视再三,意犹未尽。于是,他又在丹江三峡出口处、顺阳川的西北角,以神来之笔,勾画了一幅堪称精妙的得意之作――这里,群峰屏列,仙鸟逶迤,嘉树芳草,山晖川媚,薄雾缥缈,瑞气氤氲。而且,地守三峡咽喉,背负浑莽群山,面临广袤顺阳,视野宏阔,阃域辽远,气势雄壮,气象峥嵘。
置身这方天造地设的山川形胜之地,仰观俯察,幽思冥想,不由深深领会到“天然***画”这个词语的妙处,更不由对古人所说的“大哉坤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这句话,产生真切的体悟!
也许,上苍在最初创造这方灵山秀水时,确有深意存焉:他要把丹江岸边的这件山水杰作,作为最适宜的地方,预留给楚先民的后世子孙们,让他们珍存岁月,保留记忆,承载历史,典藏文化。于是,他静静地期待着,希望有朝一日出现一个大智慧者,能洞察他的秘密,领悟他的用心,发现、开发、建设并保护好这方形胜之地,真正使其成为一处得天地灵气、极丹江大观的山水天堂、文化胜境!
――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21世纪初,这位大智者终于出现了。他就是河南福森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曹长城先生。曹先生以天赋的异禀、非凡的胆识、豪迈的气魄和卓越的才干,成为开发、建设和保护这方山水的不二人选!
河南福森集团抱着承天之大任的信念,怀着打造“亚洲第一库,中国第一苑”的雄心壮志,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凭借丹江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药文化的深厚底蕴,投资6.8亿,历时8年,终于把这方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建设成了以“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养生性”为一体的丹江历史文化典藏胜地和中原休闲度假胜地、祈福胜地。
福森人秉承信念,牢记使命,以天赐神授般的才思,给这方丹江瑰丽自然景观与厚重历史文化完美合璧的旅游胜地,起了一个大气豪放、铿锵响亮而又恰切精准的名字――丹江大观苑。
书写、审视“丹江”这个词语时,我惊异地发现:“丹”,这个字实在应该作为一个象形字来解读,其中的“冂”,就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连绵的群山;其中的“一”,就是于下游截断丹江、高耸挺立的丹江口大坝;而中间的“丶”,就是如今名震中原、驰誉全国的丹江大观苑了!
看来,当初为丹江命名者,必是个有先见之明的高人,他把丹江未来的玄机都暗寓在这个“丹”字内了。
丹江大观苑,丹江的“丹”字里的“丶”――最简单的一个笔画。然而,却是丹江口水库这个放大的“丹”字里,粹取丹江自然风光、典藏丹江历史文化的一方绝佳胜地!
二
卜筑于丹江大观苑内制高点上的丹阳楼,古风古韵,古色古香,可谓一座气冲斗牛、势壮山河的崇楼杰阁。其内涵乃以“水”为核心和主调的洋洋水文化大观――以高山般的巍然矗立、雄伟刚强,来表现湖水样的坦然静卧、柔润幽婉,这种对立统一的手法,也许是丹阳楼纪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最好方式?楼名曰“丹阳楼”,建筑规制采用先秦时期楚国典型的层台累榭形式,其实,是一座以“水”为主线而贯穿上下的水意弥漫、水情洋溢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藉当今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般的世纪调水伟业,来回望、怀恋处于漾丹江水下的3000年前的楚始都丹阳,应该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巧妙途径吧!
“屹山峙以纡郁,隆崛乎青云”。未近丹阳楼,心魄已深深撼动了。一路松柏夹道,一路精神焕发。走进楼前小广场,我的目光不由得被一座石牌坊实实攫住了。我手抚牌坊柱体,左右察视,前后探看。令我盘桓再三、沉吟有顷的,不只是牌坊别致的造型、繁复的雕刻、精湛的工艺,更是其上所镌刻的两副情感真挚、意味隽永的对联:“举世瞩目水贯千山流北国合唱奉献曲;南水北调丹汉万里到京津豪吟动地诗。”“抛家舍业四十万移民远走异乡无他顾;故园寻梦八百里丹江日夜见证未了情。”欣赏领略以“南水北调”、“丹江”、“渠首”、“京津”、“移民”为主要字眼的两副对联,我似乎隐约触摸到了丹江一渠清泉北上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淅川几十万移民赤诚奉献的激情。越过(阅过)石牌坊这篇序言,以两副对联为索引,一个参观者,才可以顺利进入丹阳楼这部鸿篇巨制所营造的深邃意境,进而正确抵达它的深刻内蕴!
丹阳楼外貌表象的峥嵘气势让人震憾,而胸腹内容的非凡气象更令人惊叹!一楼大厅中央,放置着一个面积达469平方米的超大型沙盘,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形象逼真地展示了丹江口水库周边秦岭、大巴山、伏牛山等山脉和丹江、淅水、汉水等水系,涵盖了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湖北、四川等省2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乃尺幅千里,缩龙成寸,具体而微!在光电作用效果下,漫步于沙盘玻璃罩面,恍然觉得自己已化身为一只扇动翅翼翱翔九天的大鹏鸟,现实中不可捉摸、遥不可及的磅礴山脉、逶迤河流,这时竟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了。
环大厅精巧布局的展板,一帧帧、一组组或黑白或彩色的珍贵照片,犹如电影蒙太奇一般为我们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半个世纪以来从萌发、肇端、论证到实施的具体过程。陶岔引丹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渠首工程、穿黄工程,一个个经典性的历史画面,经过美丽端庄的女讲解员绘声绘色、娓娓动听的解说描述,使听者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国画名手绘就的长达86米的丹江和渠首风情壁画,其浪漫主义的写意手法,与丹江流域巨型沙盘的现实主义写实技法,形成鲜明对比。丹江壁画与丹江沙盘,一平面,一立体;一写意,一纪实;一个列四壁,一个处中厅。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堪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的两件镇馆之宝!
《中国水资源分布***》《中线工程供水城市***》,更犹如两封宣言书,向我们有力地宣告、阐释了南水北调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国家行动的深远意义。而作为水源区和渠首地的淅川,几十万丹江儿女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品格,更让人感动叹服!“南水北调甘泉千里润华夏;天河下界青史万年铭伟功”――对于丹江和她哺育的淅川儿女而言,付出和奉献,也许就是与生俱来的基因吧!
带着尚且盘旋在脑际的一楼印象,沿盘旋的楼梯登上二楼。二楼的“移民馆”,其实是一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的余韵和回声。在包罗淅川移民万象的“移民馆”,最令我怦然心动的,是那个大型移民雕塑群。丹江儿女在搬离故土的过程中,有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雕塑师撷取颇具典型性的场面,创作出《乡土》《欢送》《照相》《相约》《惜别》《上车、上船》这些上乘之作,生动传神,惟妙惟肖。这组无言的雕像,当是“识大体,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淅川移民精神的最好诠释。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楼的“治水名人馆”里,孙叔敖、西门豹、李冰、郑国、史禄、王景、范仲淹、王安石、郭守敬、潘季训、徐光启、李仪址,这12位从春秋到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治水名人,环绕大厅端坐着,形貌各异,但个个器宇轩昂,神采英拔。与他们铜铸的目光一一对视,从中,我读出了胸纳华夏山川、腹藏治水韬略的气度与自信。如今,这些历代治水先贤们,穿越时空,会聚于此,正在经纬江河、擘画水利?
从三楼升高到四楼,“治水名人馆”也升华到了治水英雄馆――“大禹馆”。大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功齐天地,受到了华夏子孙万世景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而今,南水北调,滋润中原,恩泽京津,厥功在谁?于大禹烟蓑雨笠、身执耒锸的铜像前,我顶礼膜拜。起身细看,但见大禹遥望东南,目含睿智,面露欣慰――在那里,清洌甘甜的丹江水,将通过渠首枢纽,沿千里干渠滔滔北流。我深知,永续北流的一江碧水,既负载着丹淅儿女代代不易的深厚情谊,也赓续着英雄大禹生生不息的治水精神……
站在丹阳楼顶层的看台上,披襟岸帻,极目远眺。只见亚洲第一大人工湖,水势浩瀚,烟波,怀天纳地,衔山吞江,雾霭晴岚,万千气象。水天相接处,一客轮徐徐航行,形如一苇渡江;碧波里,三五只游艇疾驰,势若锦鲤劈浪;辽阔湖面上,点点渔舟游弋,状似高士弈棋。更见蟹屿螺洲,梳裹风鬟雾鬓;龙嶂虎峦,威守壮湖丽水;翔鹭飞鹤,妆点诗界画境……此时,北宋画家巨然的《江山行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和元代书画家赵孟的《烟江叠嶂***》,不由与眼前的情景交错纷杂在一起。恍兮惚兮中,我竟分不清哪是眼前景,哪是画中境了。
尽收村墟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凭栏***,凝神而望,我忽然有所憬悟:浩浩汤汤、汗漫无际的丹阳湖,如同放置在顺阳川这张书案上的一沓色宣――一沓湖蓝色的宣纸;丹阳湖滨一座座苍翠蓊郁的青山,仿佛一锭锭散发着暗香的麝墨;而我此时身处其上的丹阳楼,就是一方纸镇;丹江,淅水,就是两枝狼毫或羊毫毛笔。那么,谁又是搦管挥毫的书法大师或丹青圣手?――神奇的大自然造化者?宏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筹者、建设者?
对江楼阁凌云立,丹楚山河缩地来。依楼观澜,讵料眼前浩淼洪漭的丹阳湖下,竟然曾是一个丰富、博大、神奇、瑰丽的世界。在丹江口水库(丹阳湖)形成前,这里为淅川县最为宽阔平坦、美丽富饶的地方――顺阳川。横空三百里,纵时五千年。遥想西周初年,顺阳川上的丹江两岸,就出现了多座城池。春秋时期,位于丹江流域的楚国,更把都城丹阳营建于顺阳川腹地。尔后,楚国以此为中心,征战杀伐,攻城略地,渐成诸侯霸王。正是淅川这块龙兴之地,才奠定了浩浩八百载的楚国基业;也正是丹江沿岸这方物华天宝之处,才孕育了光耀华夏三千年的楚国文化。
历史上,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朝代怎样递嬗,顺阳川大都是淅川的***治中心、***事武库,并且一直是经济重镇、五谷仓廪、人才渊薮。可以想象,千载间的顺阳川上,城市里,殿宇巍峨,街衢宽敞,市井繁华;村落中,屋舍俨然,鸡鸣牛哞,炊烟缭绕;沃野间,阡陌纵横,农人稼穑,稻菽飘香……
一阵东南风吹来,带着丹江湖水的潮润,拂过我沉思缅想的头颅,我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思绪。把拦俯瞰,但见丹江大观苑内,一道道山岭自上而下,夭矫蜿蜒的身躯一直伸入碧波荡漾的丹阳湖中;峰峦上,山岭间,谷坳里,处处堆苍积翠,汪绿凝碧,真让人感觉双眼就要溢出绿色的水珠了。绿得纯粹、绿得澄澈、绿得醉人的丹江水,柔情缱绻地偎依在群山众岭的怀抱里,仿佛为大观苑镶嵌、佩饰了一块块巨大的翡翠。各式殿阙堂宇、亭台楼阁、长桥游廊,恰到好处地布局在峰巅岭际、山陬水湄,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尚未深入其中,触目皆诗景、入眼尽画意的丹江大观苑,已使我先自陶醉了。
俯仰天地,覃思味象,游心骋怀。我可否能蘸一湖清水,掀笔底惊涛,像古代的骚人咏士那样,文章绮合,藻思罗开,赋就一篇大抵可与丹阳楼的风物、气象、境界、意蕴相匹配的美文华章?
于丹阳楼上审视大观苑,我惊异地发现,苑区所在的5条山岭,蜿蜒绵长,起伏低昂,气势磅礴,极像5条声威浩大、精神抖擞、转闪腾跃的巨龙。它们相互照应,顾盼有情,一齐伸入深深的丹阳湖中,构成了“五龙探海”的奇观。而丹阳楼顶层的梁枋、雀替、撑拱、挂落之间,一群瑞兽拱卫着5只仙姿丰仪、雍荣华贵、神采炳焕的凤凰。“丹阳楼”上栖“凤凰”,“凤鸣丹阳”,恰恰构成了“丹凤朝阳”的题旨――“五龙探海”、“丹凤朝阳”,是否暗寓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这一经典性的祝福语?是否喻示着丹江大观苑,甚至整个淅楚大地、南水北调盛世伟业,龙翔凤翥,龙腾凤舞,龙凤呈祥?
我还不经意间感知,丹江大观苑的5条龙岭奔腾入湖,形成了5座或长或短的半岛,犹如5根或屈或伸的手指;而整个大观苑的地势地貌、外形轮廓,就好像一只巨型的手――一只巨型的佛手?!此刻,我正伫立巅层的丹阳楼,就恰恰被这只佛手,稳稳地托在掌端最高处――吸纳天地精神,观览丹淅风云!
三
形如佛手的丹江大观苑,与神秘神圣的佛,注定有着神奥神妙的关联。
苑区最东边的一条山岭――一座半岛,应是佛手的大拇指吧?如今,其上,坐落着庄严古朴、精致典雅的观音禅院,延展着洋溢浓郁佛教氛围、彰显深刻佛学义理的观音广场,矗立着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原三面盛世观音”雕塑群。从而,这座半岛,便成了丹江大观苑这篇锦绣文章里华彩生辉、引人入胜的一个段落。以佛文化的雕塑、建筑、景观来诠释、演绎佛之巨手,可谓深领题旨、颇合内蕴;而佛手之巨擘,得以观音文化设施的装点、润饰,又恰逢盛世、适得其所。
事实上,供奉观世音菩萨于形如佛手的丹江大观苑,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佛理底蕴。据《道藏搜神记》载,楚有国王,号曰楚庄。有三女,长女妙音,次女妙元,三女妙善。妙善公主即观音大士,自幼艳丽芳颖,夙好习道。而淅川,正是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也是楚文明的发祥地。因此,淅川,这块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土壤,极可能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故里。
去观音广场朝圣拜佛,须经过一座凌空飞架的索桥,桥名“佛缘度”。我想,这座桥在当初命名时,是颇费用心和别寓深意的:凡是到对岸的香客游人,只有走过这座桥,才能由尘界俗世过渡到佛境圣地,进而与佛结缘,并得到佛的普度救施。
行走在跨度达200余米的飞江索桥上,尽管钢骨铁筋的桥无比坚固结实,但脚下仍有一丝颤悠;眼望索桥几十米下深不可测的碧绿江水,虽然明知桥两侧有着高而密集的安全护栏,但心里未免还有几分惊怵。或许,这正是索桥设计建造者的初衷?因为,只有经过这样一座索桥,才可以帮助来自滚滚红尘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营造、调适好拜佛的心境和氛围――面对佛,芸芸众生,都应保持恭敬的心情和端凝的态度吧!
从迈上“佛缘度”的第一步起,直到登上观音广场,一切映入眼帘的景观、事物,都汇成一种萦绕脑际的强烈感受和印象――净。一尘不染的桥面,像刚刚被谁细心地擦拭过;绿玉一般的丹江水,不含任何渣滓和泡沫;岛上的各种树木翠流,水洗过一般养眼润目;铺设在广场上的石板,形状不一,表面粗粝,却纯洁得如山间处子;粉墙碧瓦的观音禅院,与头顶的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恍若自九天之上飘然而降的神仙宫阙;矗立广场中央如足金一样闪亮的观音底座,以及伴着音乐徐徐升起的如羊脂玉般的三面观音圣像,风华绝俗,超然出尘!
置身于这样的人间净土、佛家圣地,从紫陌红尘中迢迢而来的我,仿佛觉得裹于肌肤之上的那层尘泥俗垢、绕在身体周围的那团污气浊息,正在渐渐褪去、消散,一种从未有过的清爽、轻松、畅快,自心头传遍全身……
观世音不惟爱净,大概还喜欢静吧?平静的江水,寂静的半岛,幽静的树林,清静的禅院,让人时时体悟到佛地与喧嚣尘世迥乎不同的安宁静谧。生长于角角落落的青草,这儿一团,那儿一簇,鲜嫩翠绿,盈盈可人,洁净而又安静――佛地的草,阐绎着怎样的禅机?煦暖的江风阵阵吹来,观音广场上悬挂的彩色经幡,轻轻飘动。我不禁困惑:是风动?经幡动?还是我的心动?一个来到禅林的游客,意应闲静,心须虚静吧。观音禅院大殿檐角的一串串铜铃铛,丁零作响,闻之如仙乐一般悦耳。铃声亦是禅韵?凡俗愚钝的我,可否能领悟其中的妙谛?依次转动转经廊内铜质的经筒,《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奥的义蕴,似脉脉清流,通过我的十指,缓缓注进我沉静的心田……一个个旅游团队,在打着彩旗的导游引导下,自“佛缘度”鱼贯而来,但都出奇地从容镇定,专注地倾听着导游小姐燕语莺声般的深情解说。这时,梵乐奏响,观音显圣仪式开启。广场上的喷泉伴着音乐喷出花样繁多的水柱造型,声势浩大,美轮美奂。随着一个男中音浑厚有力、磁性十足的激情旁白,万众注目的“中原三面盛世观音像”缓缓升起……此时,梵乐声、解说声、瀑流声、喷泉声,交织在一起,但并不嘈杂聒耳,反而觉得清幽宁静――这种种声音,与营造出“林逾静”、“山更幽”效果的“蝉噪”、“鸟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净土亦静土,圣地即福地!被誉为中原佛教文化和世界佛教雕塑经典之作的三面盛世观音,一手持金钗,寓意治病救人、禳灾除难;一手执经卷,寓意普度众生、指点迷津;一手握净瓶,寓意遍洒甘露、惠济万众。怀着十二分的虔敬,环绕三面观音像,我缓缓走了一匝。尔后,久久地站在手握净瓶的那面观音像下。抬头仰望,但见观音仪态端丽,面容慈祥;微睁的双目看着下面的游客信士,充满无限爱怜;一股细小的水流自手中斜倾的净瓶内飘然而下,化作万千滴甘露,喷洒在人们身上。我静静地站着,一任圣水甘露淋湿了面颊,濡润了衣襟……这时,我恍惚觉得,观音手中的净瓶像施了仙术一般无限扩大,竟变成了身后汤汤汗汗的丹江口水库;而那股细小的水流,也幻化成了永续北上的一渠清流。从此,豫冀京津干渴的大地和人民,在丹江口水库这个最大的净瓶的福泽惠济下,将彻底清除旱魃,永享甘露……
再看观音圣像下莲花状的偌大水池,得以近在咫尺的浩渺江水的映衬,犹如从丹江口水库这个巨大的荷塘里开出的一枝圣洁的莲花,而观世音菩萨,恰就立于从万顷碧波的丹江水中升起的这枝亭亭莲花之上。忽然,一阵高亢的汽笛声从东南方传来。循声望去,但见辽阔江面上,一艘客轮正从丹江东岸向西岸航行着。我想,此刻,我和这么多香客游人所处的这座远远伸入江水的半岛,也是一艘船吧?――一艘正航行在茫茫丹江口水库的船?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正带着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慧海度慈航――从此岸,到彼岸……
四
丹江大观苑五岛之一凤凰岛,地处苑区西边,其南端临江的山头上,雄峙着楚风楼。自远处看去,凤凰岛上,各种各样的树木,蓊郁葱茏,生机盎然,犹如覆在凤凰身上的那层美丽羽毛;而巍然屹立的楚风楼,就恰似凤凰头上那只高贵高傲的凤冠。
“楚”,一个头上戴着“林”的汉字。我想,这个“林”,必然是一片繁茂葳蕤的森林,并且一定是特指楚国早期发轫之地的那片森林。眼前,丹江岸边,披挂于凤凰岛、簇绕着楚风楼的这片树林,应是从“楚”字头上走下来的林子吧!
自江边踏着长长的石阶,来到楚风楼前的时候,一阵阵风吹来,拂过林间,摩动树梢。这种源自三楚大地、吹动楚地林木的风,当然就是“楚风”了。此时的我,站在挺拔的松林间,可否成了其中被楚风拂动的一株?聆听楚风楼檐角下风中丁丁零零的美妙铃声,我猜测,楚风楼,其本义大概就是楚风吹拂的一座楼?无意间,我发现蹲踞、守护于楚风楼屋脊两端的鸱吻,于风过处发扬踔厉,愈加矫健、威猛、勇鸷了……
除却本义外,楚风楼还有更丰富的比喻义、引申义,甚至假借义――楚风楼,汇纳、涵蓄、珍藏楚国风物风情、风土风尚、礼仪礼俗、文化文明的一座楼。
沿着四周宽敞的环廊,我仔细地阅读了雕刻在汉白玉栏板上的***画:《射猎***》《牵牛***》《撞钟***》《鼓乐人物》《乐舞人物》《丰收鼓乐》《象人斗兽》《白虎羽人》……这些深入浅出在玉石上的形象生动的人物、场景、故事,连接组织起来,仿佛是一个序幕,引导着人们进入楚风楼中,欣赏里面更繁复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
雕龙画凤的梁栋,溢光流辉的四壁,鲜丽华贵的帐幔,错彩镂金的桌案,庄严神秘的气氛。进到一楼大厅,恍若置身于2700多年前金碧辉煌的楚王宫中。编钟,大鼓,石磬,琴瑟,笙竽。五音繁会,金声玉振;楚女善舞,楚乐动人。垂旒背的楚国国君,或凝神静观,或拈须低语,或颌首微笑,或击节叹赏……
而今,陈列放置于表演舞台上的青铜编钟、石磬、石排箫,尽管都是依据1978年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中出土的文物复制而成,但形态逼真,神韵充盈。尤其这套26件的编钟,精妙绝伦,撼人心魄。其原型即著名的“王孙诰甬钟”。该甬钟是我国迄今发掘的音质最好的编钟,现珍藏于河南文物研究所,系国家一级文物。真难以想象,这套曾在楚国宫廷里为王公臣僚们演奏了千百次、后又作为随葬品在丹江岸边王孙诰的墓室里沉睡了两千余年的大型乐器,在刚被发掘时,仍旧闪着铜铸的光华,并且经过整理复原后,能完美地演奏一支支乐曲。也许,在它发自历史深处的音色、音质、音域里,传达出的是当年楚王宫里某一次盛大舞乐的回响和余声?从中,可以依稀感受到当时豪华的阵容、讲究的排场和繁缛的礼仪,亦可约略体会到楚王的雄霸气势和楚国的繁荣景象。
制成这样一套精美恢廓的编钟,势必要经历艰辛的过程和繁杂的工序。其间,丹淅大地奇伟壮丽的山川当是它的熔炉,楚国雄厚的资财与强大的国力应是它的的火焰,楚王的勃勃雄心和宏***大业该是它的铸模。当然还要融注淬入天赋异禀、通晓音律的楚国乐师和工匠们绮丽的才思、火热的激情。因而,它,王孙诰甬钟,自然潜含着楚地的日光、月华、星辉、电闪,蕴蓄着顺阳川的鸟鸣、兽吼、虫唱、鱼唼,包孕着丹江淅水的风声、雨声、波涛声……
成语“钟鸣鼎食”,不由使人从“钟”联想到“鼎”。楚风楼二楼,就主要展示了以鼎为主的一系列青铜器,包括礼器、兵器、祭器等。王子午鼎,王子午戟,云纹铜禁,龙耳虎足方壶,神兽,蟠虺纹簋,蟠虺纹提梁,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复制品,静静陈放于玻璃柜中,看上去威严、神秘、瑰丽。它们的原型均发掘于淅川丹江口库区楚墓中,如今珍藏于河南省博物院或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其中的云纹禁,为国内发现的独一无二的文物,被国家明令规定为全国仅有的64件不能出国展览的顶级文物之一。王子午鼎、王孙诰甬钟等稀世珍宝,还曾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顶级博物馆展出――淅川丹江流域高度的楚文明,遥隔两千多年的漫长时光,跨越万里深广海洋,以卓绝的风韵、惊世的芳华,汇聚了黑眼睛、蓝眼睛的深深凝眸,赢得了日语、法语、德语、英语的啧啧赞叹!
沿四壁摆放的文物陈列柜,围绕、环护着展厅中央的楚国始都丹阳模型,类似于丹江口水库周边的2000多座春秋战国楚墓,忠诚拱卫、深情守望着水库中心底部的丹阳故城。楚国自西周初年熊绎建国,至战国后期为秦所灭,绵延了浩浩800余年的时间。其中,楚文王熊赀迁都郢地前约300余年,楚国都城一直为“丹淅之会”的丹阳。在楚国的48位国君里,就有23位坐于丹阳。“筚路蓝缕鸣凤丹阳谁堪匹;问鼎中原饮马黄河气自雄”。这副悬挂于楚风楼大门的雄劲磅礴的楹联,可谓浓缩、涵盖了楚人艰苦创业、发奋***强、征战攻伐、终成霸业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品读领略这副楹联,楚祖熊绎开辟基业时栉风沐雨、胼手胝足的形象,楚文王南迁国都时胸有成竹、果敢勇毅的神态,楚武王、楚庄王、楚康王麾***攻略时意气风发、鹰扬虎视的面影,自楚国史页间一一浮现眼前,由模糊,而清晰……
渐渐地,我似有所悟。其实,飞檐翘角、雕甍绣槛、山节藻的楚风楼,就是一座微缩版的楚王宫。楚风楼,临江而立,面向浩瀚的丹江“小太平洋”――以楚风楼为触角,我,我们这些游客、参观者,大概可以探知涵澹水波下的春秋丹阳故城之内蕴和闳廓精深的楚文化之神髓吧?!
在楚风楼,令人震憾、引人遐思的,除了钟、鼎等青铜器和楚始都丹阳模型外,就是大型浮雕《国殇》了。国家不幸诗家幸。公元前312年,历史上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即发生于淅川境内丹淅二水交汇的马蹬一带,结果楚国大败,8万将士壮烈殉国。从此,强大的楚国,江河日下,国势衰微。次年,楚三闾大夫、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沿汉水、丹江一路北上,登临主战场岵山,凭吊将士英灵,并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国殇》。望着浮雕上屈原峨冠博带、长铗陆离的身影,我恍然觉得,多年前,自己曾是屈原身边的琴僮。而今,我来到丹江岸边,即为了重寻当年随屈原一起走过的足迹,重温这首现已成为淅川楚文化名片的不朽诗篇……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伫立丹阳楼巅层,远远望去,丹江烟波排闼而来。我痴痴地想,由重峦叠嶂簇拥环抱的丹江口水库核心区――丹阳湖,正是一尊鼎,一尊巨型的“王子午鼎”;而沉于湖底的楚始都和周边峰峦上的山岩、树木,即构成了刻于鼎底和内壁的铭文,向人们述说着国家由于南水北调而修建丹江口水库――铸造丹阳湖巨鼎的深远意义。从而,丹阳湖,这尊珍藏于中原厚土这个最大的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国之珍宝!
风,一阵阵江风(亦是楚风?!)扑面而来,披拂我敞开的衣襟。我渴望凤凰岛的凤凰,这种楚人崇拜的***腾,赐我以凤翼,让我以七彩斑斓的羽翅,一飞而去,尽阅楚地八百里的雄阔、壮丽、秀美,饱览楚人三千年的璀璨、深博、奇瑰……
五
地灵奎宿照,野沃丹水渐。在淅川丹江流域这方生机勃勃的楚文化园圃里,几千年来,珍树森列,奇花荟萃,异草集聚。而范蠡,就是生长其中的一株参天大树!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54年),字少伯,春秋末战国初楚宛三户(今河南省淅川县寺湾镇淇河与丹江交汇处以东)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治家、***事家、思想家和大商人。他三徙成名于天下,“居家则致万金,居官则至卿相”(《史记》),被后世尊为“商圣”,奉为“财神”。
范蠡阁,丹江大观苑三大楼阁(丹阳楼、楚风楼、范蠡阁)中惟一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楼阁。范蠡在故里淅川的位置和影响,由此略见一斑。“丹淅蕴成范蠡乡;楚地铸就商圣家。”正是由于丹江山水的培育和楚文化的滋养,才造就了范蠡这个治国有略、治***有方、治家有术、治财有道的“千古完人”。而今,商圣范蠡就被家乡人供奉在丹江岸边的这座高大楼阁之中。登临、体悟范蠡阁,就是领略、解读范蠡曲折传奇的人生历程吧!以矗立丹江之滨的雄伟楼阁,来纪念这位功垂千古的丹江之子,可是最恰当的方式?――伟岸壮丽的范蠡阁,隐喻着范蠡完美崇高的人格;而闪转逶迤、激荡奔腾的丹江,又恰恰暗合了范蠡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啊!
我――21世纪初的一个仰慕者、瞻拜者,持端凝之态,怀恭恪之情,款步来到范蠡阁前。但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一代商圣啊,深入其中,烙在我们身体上共同的丹江胎记,能否帮助我更顺利地进入你博大丰富的内心世界?登楼步阁,融入我们血脉内一样的楚文化基因,可否促使我更便捷地登临你壮阔辽远的精神境域?
一层大厅中央,端坐着范蠡青铜雕像,风度宏邈,神采超逸,微漾笑意的脸上浮着春秋时期的从容、练达与自信,一双闪烁铜质光彩的眼眸中透出遥远历史深处的坚毅、果决与睿智。白圭、端木赐、吕不韦、邓通、石崇、沈万三、伍秉鉴、胡雪岩等8位历代杰出商人的铜像,站立于大厅南北两侧,形神毕肖。阅读他们的生平介绍,再细品他们不同时代的眼神、表情,仿佛披览了一部自春秋到近代的中国商业史。晋谒以范蠡为首的9位经商奇才的过程,就是学习领悟商业智谋、商业韬略,感受体会商海沉浮、商场风云的过程吧!厅堂四壁,绘制着大型彩色壁画。“范蠡家世”、“范蠡出山”、“初展才华”、“兵败为奴”、“救亡***存”、“功成身退”、“商以致富”等7个部分,形象描绘了范蠡的主要生命历程,浓缩概括了范蠡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范蠡阁,可否如同一篇结构上先总叙后分述的文章?一层,以鲜明的题旨,向我们这些参观者(亦是读者?)作了引人入胜的总体叙说;而二层、三层、四层,等待我们的,将是精彩纷呈的分述――分“层”述说?
巍峨坚固的城堞,宽广幽深的城河,高高悬起的吊桥,紧紧封闭的城门。城外,旌旆蔽日,战阵如云。一面大纛之下,一辆帅车之上,一将***模样的人,精神昂扬,意气风发,指挥若定,胜券在握。跨河而过的攻城勇士,高搭云梯,操刀挟盾,奋勇攀登,前仆后继。城头之上的守城将士,弯弓射箭,放石磙木,竭尽全力,誓死抵抗。一时间,弓弩齐发,箭矢如雨,双方伤亡惨重……进入范蠡阁二层,恍如置身于古代两***鏖战的场面之中,耳边似乎传来一阵阵呐喊声、鼙鼓声、马嘶声、车辚声、剑戟声、鸣镝声。原来,这里再现的就是公元前475年吴越争霸的最后一场战争――姑苏之战的情景。越国在范蠡的精心谋划下,韬光养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得民殷国富,兵强马壮。之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特别是姑苏之战,一举灭掉吴国,报了国仇雪了国恨。从而,称雄于江淮,成就了一番霸业。
其实,在越王勾践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的背后,在越国实行休养生息***策、实力日益积聚增长的过程,在吴越***队长年较量争锋、对垒厮杀的刀光剑影之间,无不彰显着范蠡这位丹淅之子的卓越***治才干和非凡***事谋略――楚国大地与迢遥相隔的吴山越水,果真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奇缘?
勾践霸业既成,越国实现复兴。这时的范蠡,完成使命,功勋卓著,名高位显。但他懂得“大名之下,难以久居”,更深知勾践“可与共患,难以处安”。于是,他毫不恋栈,悄然隐退,化名鸱夷子皮,率徒属乘舟来到齐国海边。在此,他与家人一道耕海制盐,垦荒种植,养鱼致富。几年后,范蠡便置产数十万,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齐王闻听后,拜他为相。可是范蠡清楚“久受其名,不祥”的道理,遂罢归相印,尽散其财,携家悄悄离开齐国来到宋国的陶地。在这里,他自号“陶朱公”,进行陶业经营,并开展货栈经营、蓄牧养殖和航运贸易。不久,又致赀累巨万。然而,范蠡经商致富,富行其德。他不仅三掷千金,慷慨施舍,救贫济困,而且更重视授人以渔,教给人们养殖技术和经营方法,以便共同富裕。
不惟如此,范蠡还把经商致富过程中的经验提炼总结为一整套理论,形成了《范蠡经商十八法》《理财致富十二戒律》《理财致富十二法则》。千百年来,这些理论一直为历代商人所学习借鉴,并被奉为经商圭臬。而范蠡作为商业鼻祖,受到了人们千祀万龄的供奉膜拜!
刚才看到的范蠡阁三层,连同二层,大笔如椽、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地描绘了范蠡一生三迁所创造的三次辉煌业绩,使人饱览了范蠡三座人生峰巅的奇绝风光。而四层,则如一篇文章饶有情致的结尾,让人涵泳再三,回味无穷。
入得范蠡阁四层,其婉约舒缓、恬静雅致的情调与氛围,让人觉得一下子轻松愉悦起来。这里有三组西施蜡像,一为诸暨苎萝村江边浣沙清水芙蓉般的西施,二为吴国馆娃宫里丰容靓饰的西施,三为随范蠡泛舟五湖时仪态端庄的西施。尽管之前对西施的“沉鱼”之貌曾产生过丰富想像,但在看到这三组蜡像时,仍不免惊艳乍舌,为之倾倒。于范蠡阁上放置西施艺术蜡像,虽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但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试想,如果没有倾国倾城、智勇双全的西施,范蠡兴越灭吴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是一纸空文。西施于国难当头之时,深明大义,毅然放弃儿女情长,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巧妙周旋,里应外合,最终帮助勾践和范蠡彻底灭掉了吴国。之后,范蠡西施这一对有情人,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欣赏眼前这组形神妙绝、色彩富丽的范蠡西施泛舟蜡像,会油然想起登阁前在商圣广场上看到的那组范蠡偕西施泛舟归隐的汉白玉雕像。这两组艺术品,一蜡像,一雕像,可否如一篇文章中巧妙自然的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这时,面向东南,隔着木格花窗望去,只见丹江的浩淼烟波之上,浮着一叶扁舟,上面依稀站着一对身着古装的男女。我怔怔地想,这是当年范蠡偕西施泛舟五湖的情景幻化,还是他们乘舟丹江、回故乡淅川探亲而来?一声声雁鸣清越传来,碧蓝的天幕上,雁字由远而近,似在报告游子范蠡携眷还乡的消息……
与后来的屈原一样,英才卓跞、器识弘旷的范蠡也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范蠡一生三迁,由楚而越,由越而齐,由齐而宋,无论为***、治***、经商,都登上了事业的顶峰。但范蠡不贪恋富贵,在人生辉煌的时候,善于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地做到功成身退,于进与退、显与隐、行与藏、官与商之间实现了完美的转换、漂亮的转折、华彩的转身,从而步入了高妙的人生境界。更难能可贵的是,范蠡的“退”、“隐”,并非一般的明哲保身,也非同一般的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消极避世,而是另一种奋进向上,是另一种涵义的积极入世。他要开辟出事业的全新境界,发挥才华,施展抱负,造福于民。事实上,范蠡,这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的人物,也真正达到了一生兼济天下的目的。
六
树,两株生长于丹江岸边、楚风楼前石阶中间偏左的同根树,其双臂拥抱的深情姿势、繁茂葱茏的状态品相、异常陌生的枝叶形貌,久久吸引了我的目光,但见上面挂着的标牌上写着“双黄连树”四个字。热情的导游小姐见我们围树而观、抚树而谈的样子,颇具兴味地介绍:“黄连树是比较稀有的树种,像这种比肩而立同根而生的,就更是罕见了。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双黄连”。大家知道,丹江大观苑是河南福森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而我们药业公司的主导产品之一就是双黄连。因此,这两株同根共生的黄连树与我们福森药业还真的有着与生俱来的缘份呢。你们看,“双黄连”树恰巧站在楚风楼前的台阶间,竟无意中成了福森药业的“广告树”、“代言树”了呢!”
不惟如此,“双黄连”树还是一个伏笔、一处铺垫。它在暗示高潮迭起的丹江大观苑除了水文化、佛文化、楚文化、商文化外,尚有第五种文化――药文化。而诠释、铺陈这种文化的,就是中药材种植园和药王殿了。
在满山皆树木、遍地尽花草的丹江大观苑内行走,但见旅游通道两侧的岗峦上、沟谷间、山坞里,许多地方都辟有中药材植物园,荟萃着连翘、三七、当归、半夏、木槿、山楂、香橼、巴戟天、木匪子等580多种木本、草本、藤本的中草药,色彩纷呈,形态各异。它们聚集起来,成为一道风情万种的景观,令人目不暇给、流连忘返。阅读每一种中草药标识牌上关于名称、用途、特性、药用价值等的说明文字,犹如在欣赏了中草药们美丽的仪表、高雅的韵致后,深入内心,探知到了它们悲悯的气质和善良的禀性。我,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客,穿行于中药材植物园,中药材们伸开枝、叶、花的手臂手掌,轻柔地牵拉着我的衣襟,温情地摩挲着我的身体,可否试***以山中的风声、鸟鸣、虫唱、阳光、雨水、清露和自身蕴蓄着的药物成分、因子、质素,来驱散我心头的阴霾,解除我体内的暗疾?而此地的中药草们,看上去都生长得枝叶繁茂、色泽莹润、脉络通畅、津汁饱满、气韵充实,除了得益于顺阳川的孕育、丹江水的润泽外,大概还受惠于楚文化的浸***吧?!
大观苑所在的丹淅大地,南北交汇,气候温润,空气纯净,土质肥沃,孕育了动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更兼这里山清水秀,钟晖凝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所出产的中草药品质优良,且带着一股特有的灵气。因而,这片被丹江浇灌且滥觞出楚文化的神奇土地,就该是一座放大的中草药植物园了!好山好水出好药。以采自丹淅大地――这个内涵着苍莽伏牛山余脉和浩荡丹阳湖碧波的最大中草药植物园的中草药,精心加工制作而成的药,焉能不是最好的药!
且行且看,载听载想,正迷恋沉醉于中草药们仙葩瑶草一般超然拔俗的芳容丰姿,一抬头,忽然看见了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汉白玉雕像。他身着长衫,脚穿布鞋,清癯的面容显现出善良与仁慈,温和的目光透露着睿智与聪慧。再看他步履稳健、步态从容的样子,似乎正从中草药植物园深处走来。我猜想,一生广踏名山大川、遍访耕猎渔樵,亲自采挖、品尝中草药的他,可能久闻丹淅之地山川绮丽、百草丰茂的美名,于是,便从家乡湖北蕲春出发,沿汉水一路北进,到丹江沿岸的淅川来采草药、做研究?而《本草纲目》里的一些中草药,其祖籍大约就属于淅川吧?或许,当初,它们就生长于丹淅之地的一条细溪边、一眼清泉旁、一处危崖上、一道深涧底、一株古松下、一丛荆蓁内……
踏着李时珍充满丹江风尘的脚印,循着李时珍散发草药香味的身影,我来到药王殿中。大殿正中五面木塔的神龛内,分别供奉着中国古代5位杰出的医学家――传统医学的鼻祖扁鹊、“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世界级医学名人李时珍。在究脉络之理、习岐黄之术的5位医家、药王面前,我一一躬身叩拜,并与他们分别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迷离中,我感觉他们柔和慈悲的目光集聚起来,汇成了一条3000年的时光之河,《内经》《外经》《青囊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6部医学著作,仿佛行驶于河上的6条生命之舟,医学家们正鼓起“望”、“闻”、“问”、“切”的风帆,以回春妙手,作为掌握航向的舵手,负载着古往今来或染微恙或患沉疴的人们,朝着健康的彼岸,破浪前行……
瞿麦、荚、地黄、糙苏、紫珠、木瓜、苣苔、丝兰、薏苡、蕙兰、木槿、丁香、乌桕、牡荆、棠梨、白芨、紫苏、薄荷、杜鹃、山茱萸、水蔓菁、华泽兰、节节草、益母草、马鞭草、锦灯笼、辛夷花、六月雪、木芙蓉、垂丝海棠、金盏银盘、一枝黄花、十大功劳……中草药们的名字总是这样美,美得令人惬意、倾心。阅读中草药们的芳名,就是阅读一首隽永雅致的诗歌吧?中草药们的水侵标本,盛放于统一规格的玻璃器皿中,沿药王殿大厅四周墙壁整齐陈列着。这些来自古楚国田垄地畔、山野水、奇峰幽谷、茂林丛莽的中草药,犹如一群久处深闺的村姑,美丽,端庄,朴素,清纯。而今,她们会聚于此,尚且带着几分忸怩、羞涩。但她们迷人的风姿韵致,却让天南地北一睹芳颜的人们心醉神痴,欲罢不能!
――这群展示楚地神奇、丹江秀美的魅人村姑啊!
出了药王殿,顿觉筋强力壮,神清气爽。忽然,院落东侧小树林中缀满枝头的鲜艳果实点亮了我的目光;走近一看,面积半亩有余的一片杏林,碧绿的叶子映衬着红黄的杏儿,娇娆而又持重。抬眼而望,右前方的一座形似布囊的小山包,芳草萋萋,佳树猗猗,染绿了我渐入中年的心境。这时,我的脑海不由浮出一副联语:“青囊千古秀;红杏一林春。”此联语,既暗合了药王殿的意境,又点明了药王殿的题旨。
这,是大自然的安排,也是神医们的造化!
七
在包罗涵蓄水、佛、楚、商、药五大文化的丹江大观苑内,涉水缘山,登楼步阁,百般眺览徘徊,但见处处景观铺陈不一,桩桩事物点缀新奇。
佛缘渡,凤凰桥,于精当的位置,以完美的角度,凌空横架于凤凰岛、龟岛、观音岛之间的两座飞江索桥。遥遥望去,丹江大观苑,在这两座桥轻盈之姿、飞动之势的衬托下,于厚重、沉实之中又增添了几许灵动、娇逸。凤凰岛、龟岛、鹿岛、鹤岛、观音岛,本应是构成大观苑这篇华章的5个内容各有侧重的段落,而这两座索桥就仿若段落之间起联缀、衔接作用的过渡段,承前启后,连东接西。从而,5座半岛,2座索桥,便彼此呼应,相互牵连,融为一体,并共同达到典藏丹江的旨趣。
阅读丹江大观苑,不宜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也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应字斟句酌,深入底里,潜心涵泳。环库而筑、绕岛而砌的万米沿江长廊,就可以帮助参观者、阅读者渐次进入大观苑幽婉、深邃、妙绝的意境,进而准确理解把握其鸿眇内蕴与深刻主题――这是我游览大观苑所获得的一个不愿公开的秘密。
描龙画凤、镂金缀玉、团花簇锦的丹江大观苑,犹如一件华贵的裙裾,沿江长廊就是镶在裙裾边缘的一圈秀美绲边!楚风廊,丹水廊,蠡廊,藤廊,竹廊,草廊,望江廊。廊廊面目不同,风格有别,而彩绘藻饰的题材亦丰富多样,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多福多寿……因山就势、随岛曲折的沿江观景长廊,好似放置于丹江岸边的一只只横笛。丹江上的清风,徐徐吹来,吹拂长廊,吹奏横笛,廊中的游客就如笛内的气息一般,东西游走,南北流动。于是,丹江风情,楚国遗韵,便升起来了,婉转,悠扬……
翠嶂,碧湖,琼岛,澄江,浦溆,洲渚,古渡,渔村,楼阁,殿堂,索桥,长廊,花草,树木……这些自然和人工元素,经过匠心经营与着意安排,描绘、造就了丹江大观苑这幅立体画卷、这处人间仙境。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或小觑的,还有一重要配角――亭。名目、规制、式样、风格都各不雷同的十几座亭子,精致,精微,精妙,恰到好处地点缀、分布于苑区不同位置,同条共贯,灵犀相通。行走于大观苑的游人之所以有移步换景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些妙手偶得、妙韵天成的大小亭子。“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此言信然!
饱览丹江胜景,细品丹江丰姿,对于每一个心仪丹江的人,都是一桩美好夙愿吧!而大观苑里的望江亭、观景亭、夕照亭,就为人们提供了观赏丹江的最佳位置和角度。丹江烟雨,古渡新晴,远浦归帆,渔舟唱晚,雁口夕照,丹湖秋月,雁阵惊寒,江天暮雪……无论春夏秋冬,阴阳昏晓,风霜雨雪,丹江,都以她各具情态、各领的美,让游人尽情品鉴,撷取,典藏……
“青松含古姿,竹露滴清响”,“咿呦山鹿鸣,格磔野鸟啼”。脚踩绵软厚实的棕黄色松针,耳听清脆流丽的各类鸟鸣,一步步走进凤凰岛的松林深处,恍如一步步走进了时光深处,也好像一步步走进了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山静日长》的意境之中……忽然,苍松翠柏掩映之中,幽篁修竹摇曳之处,竟闪现出一座座玲珑精巧的房屋。如果不是现代设施提醒,我还真以为来到了王维的“竹里馆”或“辋川别墅”。夜宿林中精舍,连梦境都被染成绿色的了。拂晓,一串串圆润悦耳的鸟鸣从半开的窗户滑落枕畔,湿漉漉的。起床,徜徉于薄雾淡笼的林间小道,蓦然觉得,那片错落有致的房屋,竟犹如昨晚从山林中冒出的一地蘑菇了!而我,就是这株松树下的一棵鹿蹄草或千年健吧?
八
畅游丹江大观苑,好像阅读唐宋家的一篇散文名作。而丹阳楼、楚凤楼、范蠡阁、三面盛世观音,就是闪耀在文中的经典名句。名篇蕴含、化育名句;名句点缀、添彩名篇。名篇名句,相互衬托,彼此辉映。丹江大观苑岂能不名满华夏、誉驰九州!
兴游丹江大观苑,仿佛欣赏一幅构思精巧而浑然天成、笔墨雄健而意境特出的传世名画。热闹处浓墨重彩,简约处云淡风轻。一幅精、气、神、韵俱佳,骨、肉、脂、泽兼备的扛鼎之作,观众怎能不竞睹芳容、争览丰采?
乐游丹江大观苑,如同观看一台生旦净末丑齐全、唱念做打舞皆佳、手眼身法步尽妙的传统京剧。司鼓、操琴的就是五大文化中的水文化、楚文化吧?顺着苑中或宽阔、或狭窄,或笔直、或纡馀,或平坦、或起伏的景区大道、林中小路、山间石径、江边长廊,尽情观览穿珠缀玉一般的大小景点,就类似于在西皮流水、西皮二黄、原板、导板、散板、快板、慢板、垛子这些曲牌的节奏中,醉心欣赏京剧演员们声情并茂的唱腔,如痴如梦的表演……
纵观丹江大观苑内的5座半岛、5种文化及众多大小景点,它们的结构布局、融合搭配、对比映衬、顾盼映带、铺垫呼应,都让人深深服膺,并暗自叫绝。更奇妙的是,许多地方还有着难以参悟的玄机,是自然巧合,还是苦心经营?此时,不由得想到文章之起承转合,绘画之皴擦点染,书法之浓淡干湿,兵家之排兵布阵,弈人之运棋布子……
《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元妃省亲游幸大观园后,题一绝句:“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游览过丹江大观苑的人,大都会联想到《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吧。二者同称“大观”,但营建目的却有着本质不同,大观园是迎接元妃省亲,而丹江大观苑则为了典藏丹江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对于丹江大观苑,我想,众多游人与我一样,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胜苑实副大观名!
其实,丹江大观苑,是胜苑,更是嘉苑、妙苑、华苑、雄苑啊!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一个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一个常存濠濮间想的性好丘壑者,即便渐六艺之腴润、驰百家之阃阈,即或有班香宋艳、韩潮苏海之才,又能否说出大观苑大美之万一?
丹江大观苑,典藏丹江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