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公元1005年,宋真宗时,追念宋太祖应天顺时,开创宋朝,将发迹之处宋州(今河南商丘)改名应天府。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邑民富人曹城,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城为助教,建立了书院。“博延众生,讲习甚盛”,愿以学舍入官,真宗皇帝大为嘉叹,“面可其奏”,下诏表彰,端明殿学士盛度“文其记”,前参知***事陈尧佐“题其榜”,赐名“应天府书院”,《宋会要》里载有1009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对书院赐额的这份诏书。从此,应天书院取得了官学地位。书院得到***承认,成为宋代较早的一所官学化书院。应天府书院与曲阜文宣王庙建立较早,宋人有“州郡置学始此”之载。学院的基本课程是儒、道、墨家经典《诗》《书》《礼》《易》《乐》和《墨子》《道德经》《春秋》等,“博涉百家九流之说”。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应天府又升格为南京,为宋朝三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当时人称:“州郡置学始于此”,天下学校“视此而兴”。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
公元1027年,书院学生王尧臣、赵z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范仲淹继承戚同文“天下同文”之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博怀,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如王尧臣、赵z、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史载有“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于是,“天下庠序,视此而兴”。
公元1028年底,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还教授《艺文》和《易经》两门课。范仲淹在此留有众多遗文,如《上执***书》《南京书院题名记》《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唐异诗序》等。其时,书院学生会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范仲淹说:“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於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在“经济之才”的总要求下,还要培养专业人才。他主张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且首先注意德。范仲淹“日于府学之中,观书肆业,敦劝徒众,讲习艺文,不出户庭”。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学恭谨,以身先之,由此四方从学者辐辏。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学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庆历新***”,应天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应天府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书院实行“三舍法”改革学校制度。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之变,金人南下。赵构建南宋于应天府,不久迁往临安(今杭州),宋钦宗时书院遂毁于兵火,久废近250年。其后,应天书院屡建屡废,名称也不断更改。元初虽建有归德府学堂和文庙,但规模大减。
明朝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黄河泛滥,归德府城淤积地下(今商丘古城南门外湖区),应天书院也随之被埋(今商丘古城南湖)。
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知州杨泰有在旧城北筑新城。同年,知州周冕继修,始告竣工,归德府迁入新城(今商丘古城),应天书院也随迁往城内(今中山东二街路北的归德府学堂和文庙旧址一带)。现存有明伦堂、大成殿、月芽池等建筑。大成殿内立有孔子及其弟子的牌位,为祭孔之地;明伦堂为学堂,是学子应试之地。
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明朝巡按御史蔡瑷将位于商丘城西北隅建的社学改建,沿用旧名称“应天书院”。
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宰相张居正下令拆毁天下所有书院,应天书院没能逃过此劫。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归德知府郑三俊重建“范文正公讲院”于归德府学东,效法范仲淹的精神,亲自执书讲学,一时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诸如官至户部尚书的侯恂,南京国子监祭酒侯恪,兵部侍郎叶廷桂、练国事等,皆为郑氏赏拔。他们颇有范仲淹刚正不阿、崇志向、尚气节的精神,为官多著清声。“范文正公讲院”又名“文正书院”。因范仲淹曾掌教应天府学,后人为纪念其讲学育士之功,故名范文正公讲院。明代中后期睢阳没于黄河,城址北迁,原讲院故址已无存。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侯方域撰有《重修书院碑记》。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符应琦重建讲堂,集诸士而课之。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知府闵子奇又修书院,请来名师执教,“下帷讲学,有醇儒之风,学者翕然宗之”。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书院改为郡义学。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知府陈锡格重修应天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举国废科举,兴学校,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1905年8月,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简称归德中学)。
1998年,国家邮电部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2003年,河南省***府批准应天书院在宋代原址附近进行修复,并被列为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点旅游工程项目。2009年3月20日,应天府书院迎来千岁华诞。
北宋应天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历来不容轻视。无论《中国书院辞典》《中国古代书院》、乃至《四库全书》等国家典集及史书记载,都名列前茅。应天府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河南商丘 应天府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