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姻仪式多种多样,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即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现已流传了800多年,它以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出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特点,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内容及特征
婚礼,蒙古语称为呼日木。传统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配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家、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
鄂尔多斯婚礼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群众性。蒙古人以参加婚礼为人生最大的喜悦和最高的荣誉,婚礼便成为草原最热烈、最隆重的盛会。2综合性,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民族综合文化的产物,它集民族历史、传统、***治、经济、***事、文化于一体,熔民族礼仪、风情、服饰、饮食、音乐、文学于一炉,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草原文化奇观。3智慧性,在鄂尔多斯婚礼中,处处闪烁着蒙古民族智慧的光华。唯一性,由于特殊的历史使命和特别的地理位置,世代为成吉思汗守陵的鄂尔多斯蒙古人,一直忠于自己的祖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历史演变
鄂尔多斯婚礼源远流长,产生于蒙古古代,形成于蒙元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鄂尔多斯婚礼,是以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祝颂人世代传承的。因为,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祝颂人是鄂尔多斯婚礼的象征性人物。在鄂尔多斯民间曾经有过很多祝颂人手写的婚礼版本,但经历“”十年浩劫之后,已经荡然无存。1976年,鄂尔多斯著名祝颂人策・哈斯毕力格***,根据民间口头资料,整理出版了第一本《鄂尔多斯婚礼》。1977年,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用歌舞形式,首次将《鄂尔多斯婚礼》搬上舞台,并拍摄专题片。1989年,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和成吉思汗陵文艺队又先后将《鄂尔多斯婚礼》以民族风情歌舞的表演形式搬上民族旅游文化平台。2002年,全市举办了首届“亿利杯”鄂尔多斯婚礼大赛。2003年,鄂尔多斯文联正式编辑出版 《鄂尔多斯婚礼大全》一书。2005年,由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民族音舞诗《鄂尔多斯婚礼》首演大获成功。2006年,《鄂尔多斯婚礼》经***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晚会开场歌舞《鄂尔多斯婚礼》雄浑大气,展示出蒙古民族深厚的文化。2010年和2012年举办的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通过《鄂尔多斯婚礼》表演,向世界展示了蒙古族丰厚的民族文化。
婚礼的价值
鄂尔多斯婚礼,历史悠久、传统长久,是蒙古古代婚俗文化的“活化石”,是蒙元时期婚礼仪式的“活版本”,是蒙古民族综合文化的大集成,独具浓厚的民族风格,独有浓重的地方特色,是民族礼仪文化之最,人类婚俗文化之秀。其涵盖了蒙古历史、文化、风情、礼仪各个方面,好似一部原生态百科全书,从而具有特别的学术价值,作为民族丰厚的、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挖掘,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可以说,鄂尔多斯婚礼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文学价值、传承价值。
保护传承的趋势
“鄂尔多斯婚礼”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鄂尔多斯市***府更加重视,制定相关***策法规和专门机制,每年投入适当的资金,并培养和保护祝颂人,制定保护计划,收集了鄂尔多斯婚礼的档案材料及录音、录像片。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府和内蒙古自治区***府协同申报鄂尔多斯婚礼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总之,鄂尔多斯婚礼集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文化、祭祀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礼仪习俗、民族歌舞之大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内涵,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鄂尔多斯婚礼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