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冶》记载了计成(1582―?)为当时有名的士大夫主持建造的四座名园,他将自己毕生对园林艺术的悉心体悟和独特见识记载下来,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园冶》一书。《园冶》一书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升到到理论层面的专著,集园林建造的具体技法、理论与美学价值于一体,其造园思想不仅重视“技艺”,更重在“赏心”,可以说,此书基本确立了中国园林美学的框架。
关键词:《园冶》;美学;天人合一
一、《园冶》全书结构
全书共有三卷,前有“自序”,后有跋语。卷一部分由总述和分述两部分组成,总述是谈“兴造论”和“园说”,分述内容则包括“相地”、“立基”、“屋宇”、“装折”这四个方面。其中“兴造论”为总论,提出“主之什九”、“匠之什一”的思想,指出造园者是有“窍”之人,是具有特殊艺术心灵的人。“园说”阐述了园林建造的总体原则,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这八个字是计成《园冶》造园艺术理论的总纲和宗旨所在,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精辟总结。
“相地”一节谈的是关于园林选址的问题,主要详细介绍了六类园林地形。
“立基”共介绍了厅堂基、楼阁基、门楼基、书房基、亭榭基、厅房基和假山基等七N。
“屋宇”有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等15个类型,其内部结构细节上有: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地***7类,并附有具体的创造***式。
“装折”篇涉及到的是园林的装饰,有屏门、仰尘(即天花板)、床、风窗等四种,其中列举了各种装折***式和棂式并附有具体***案。
卷二论“栏杆”的各种制式,计成在此还附上了大部分的栏杆***式。
卷三有六篇,分别为“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
“门窗”讲建筑的内外相接的部位的形制,其中列举了各种样式并附有***式。
“墙垣”讲园林与外界相隔而又相连的形制,有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16种)、乱石墙。
“铺地”,讲园内各建筑和景点之间的接连形制,有乱石路、鹅石地、冰裂地、砖铺地,并列举了各种花纹样式。
“掇山”,指的是在造园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艺术手法,即叠山和理水。
“选石”,讲到叠山理水所需的石料,不要认为这仅仅是单纯的材料问题,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造园者的匠心独运。
“借景”,提出“借景为林园最要者”,借景最能体现中国园林美学的“活”字,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了生命力。
二、《园冶》主要园林美学思想
从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上看,《园冶》主要是围绕着文人园林建造而展开的。也就是说,计成所阐发的主要是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园冶》中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崇尚“自然”的园林审美观,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二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法则,在历史上首次提出“借景”概念,并描写出通过借景营造出的意境美。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自然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园冶》的核心思想,“天开”是人工造园的最高理想。要求造园师要竭力师法自然,努力达到“天开”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要消除人工雕琢的痕迹,将园林中的各要素组成部分,即山水、花木、建筑与园林的整体格调与自然之景达到高度的融合统一,以求在园林有限的天地中艺术地再现出大自然的山水泉石之美。
具体来说,在山水方面,园林中的山水景观是对自然界的概括和提高,组织山水风景要按照自然山石的脉络走向和水的源头流向来规划实施,依照真山脉理布置山石,假山才能“俨然真山”。因此计成在“掇山”一篇中讲到“有真有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强调造园师要有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心境,发挥人的智慧,达到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
在植物方面,花草树木虽然需要经过人工培植和修剪加工,但是加工的原则是保持自然生长的姿态,不留下人工修饰的痕迹,不是像西方园林中那样修剪成几何形的树木和极其规整的花。园中的植物不求名贵,除了个别品赏名花的院落外,应栽培易成活、好管理的本土植物。所以,《园冶》中提到的园林植物都是很普通的植物,诸如梅、兰、竹、菊、槐树、柳树、松树、芭蕉等。
在建筑方面,提倡建筑物形态多曲折,比如曲径、曲桥、曲廊,显得很有天然感。“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中主张“随宜立基”,认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同时也指出园林规划中建筑物并没有礼制和风水禁忌,可以根据审美的需要随意布局。
可以看出,因为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思想中“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影响,使得园林艺术家在造园理念中把崇尚自然放在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中国古典园林总是尽力的效法自然,强调自然天趣,追求“人工”与“天开”的和谐统一。
(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法则
《园冶・兴造论》中写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综观《园冶》全篇,都渗透着“因”、“借”的艺术手法。
1、因。在《园冶》中,“因”是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造园原则,体现为因水构园、因地成形、因地造屋、因地取材、因时制宜,这是使得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艺术处理方法。《园冶・兴造论》说:“因者:随基势{下,体形之端正,……斯谓 ‘精而合宜’者也。” 就是要顺着地势的高低,依据地形的变化,设计成相应的景观内容。例如在登高出,适合建亭的位置设立可供休憩的亭子,成为游人的观赏点;在近水滨的地方,顺着地势设置水榭台。总之,计成园林设计手法中的“因”,体现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
2、借。计成认为, 借景是最重要的。《园冶》中提到“借景无由,触情即是”。这就要求造园者要有广阔的视野,超越局部空间的限制,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计成将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种。他认为远、近、高、低各处都有景可借,并且还可根据不同季节时令的不同景致来借。园林中一切亭、台、楼、阁的建筑,都是为了使游览者可以仰观、俯察、远望,都是为了借景所需而造。园林空间是有限的,但若将园外景致巧妙地收入园内游人视野中,与园内景物融为一体,突破有限的空间达到无限的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的审美感受,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声、借香、借色、借影。借景体现了 “虚实相生”这一中国哲学思想,同时它也是古代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处理手法。在园林艺术中,构成 “意象”的因素不仅是形色的“实”,还包括光、影、声、味的“虚”。这种种虚景,对园林意境的创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精神境界的体现。
三、《园冶》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造园原理与技法的理论专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历史方面看, 中国古代也曾有不少人提出过很多精彩的造园见解,但都十分零散、缺乏系统和条理,无法与《园冶》相媲美,并且此书在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譬如“借景”理论,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从现实来看, 虽然其中的一些造园技艺对于现代建筑科技而言己经作用不大,但是《园冶》所提出的“天开”理想和“因借”法则,对于现代建筑规划的环境生态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仍能从《园冶》中汲取丰富的理论养分,获得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5]张法.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