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国内动车所现阶段维修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动车组未来维修模式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如何形成更加合理的维修方式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字:动车所 动车组 维修
我国动车组维修按性质、范围和深度分为五个级别,一、二级为运用修程,由动车所承担,三至五级修为分解检修,在动车段或返厂维护。其中一、二级修因其维护周期短,与日常车组运用密切相关,使得在这两个修程中,聚集了大量的动车组维修信息,直接反应了动车组状态,显得尤为关键。
一、动车所维修现状
动车所作为承担一、二级修程及整备、临修作业的场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动车组运用状态,保障动车组零故障出库,现阶段动车所采取的维修手段有下面几种:
1. 定时维修 (Hard Time Maintename)。指"以上次检查后经历的工作小时数或日历时间为依据对产品进行维修"。
对于动车组来讲是指装备使用到规定的间隔期、累计工作时间、运行里程和循环次数等予以维修,使其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工作内容有定期调整、和定期检查,有定期拆卸,从装备分解清洗直至全面翻新,也有按照规定的寿命予以更换或报废。
2. 状态监控维修(Condition Moritoring Maintenance,简称 CMM)
状态监控维修是指"通过对使用中的具体产品的全部总体数据进行分析,指出是否需要对技术资源进行分配,确定应采取的维修"。状态监控维修允许故障发生,并根据对使用信息的分析指出需要采取的适当措施。"
3. 现场抢修(On-Site Maintenance,简称O***)
现场抢修指"在产品使用所在地或附近对产品进行维修"。对动车组来说,现场抢修是在执行运输任务过程中发生故障后采取快速诊断或应急修复措施,对装备进行车上修理,使之逐渐或部分恢复必要的功能或自救能力的过程。
4. 库停抢修
库停抢修是动车组一种特殊的修复性维修,是指动车组故障后无法在运输中完成维修, 而利用规定的库停时间,在库内进行抢修,使其恢复性能。
总体看来动车组维修属计划预防修,以磨损理论为基础,把机件磨损或故障作为时间的函数,通过对零部件损伤的大量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把设备上不同损伤规律和损伤速度的零部件,科学的划分成若干组,并确定出不同零件的损伤极限,从而规定了不同修程的修理期限和修理范围。零件尚未达到极限损伤之前就加以修复或更换,以机械装备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中耗损故障期始点来确定计划修的时机;
二、动车所维修发展方向
磨损型的产品故障率曲线一般是浴盆曲线,但对于动车组这么复杂设备来说,其故障率曲线一般没有耗损故障期,除非它有薄弱环节,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惯性故障,因此动车组维修应该根据不同车型,不同部件的故障规律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控制维修时机。只有故障后果严重的部件,才需要做预防性维修,如转向架、轮对等。各部件故障的后果和影响是不相同的,不应该采用单一的处理方法,而要采取不同的对策。
判别部件状态,以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为目的对维修要求进行评估,结合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三种方式,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制度RCM (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才是动车组维修制度的发展趋势。
对于建立符合动车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制度需进行下几步:
1.确定重要功能部件。对动车组的系统和设备作粗略的划分,将其故障影响安全性、任务性或严重影响经济性的部件定为重要功能部件,对其进行详细的维修分析;对其他不会带来严重和不利影响,或者说故障后果可以容忍的产品,可以不做预防性维修工作,待其发生故障后再做处理。
2.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对每个重要功能部件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确定其所有的功能故障、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为下一步选择维修工作类型提供所需的信息。
3.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的选择。应用逻辑决断***(如***所示),按所确定的每个功能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对功能故障进行决断分析,选择适用而又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4.确定维修工作间隔期。往往由于信息不足,在一开始很难准确地确定维修工作间隔期。一般根据类似部件的经验和制造方的建议,结合有经验的维修人员的判断来确定,通过维修工作间隔期的探索再进行调整。
5.提出维修级别的建议。根据任务和使用要求、各级维修的技术条件(人员技能、设施、设备、备件储备等)和维修的经济性等,提出各项维修工作的维修级别的建议。一般应将维修工作确定在耗费最低的维修级别上。
6.进行维修间隔期的探索。维修间隔期探索是指通过分析运用和维修数据、试验与技术资料提供的信息,确定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时间(寿命单位)的关系,即故障率曲线。必要时调整其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和/或维修间隔期。
三、动车所维修存在问题与建议
无论是完善现有的维修手段或是建立更加高效的维修制度,都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各部件维修信息,然而这恰恰是现行动车所管理中的缺失。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动车所作为运用修程的实施场所,聚集了大量的维修信息,但这部分信息却没有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整理。
故障作为维修信息的体现的形式之一,表现形式复杂,动车所为了保障动车组的运用状态,在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建立了多套管理措施,如每周对车组重点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对所有车辆故障信息做分类汇总,不定期对多发故障制定应急处理措施,组织维修人员针对某一类的故障处理进行培训等。然而,这些都属于"事后维修"范畴,对于改进维修方式毫无帮助,只有建立了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的维修方式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动车组质量,保障动车组运用状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行工作重点让人觉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些本末到置。
那我们应该如何搜集更为有用的信息?
我认为部件、材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动车组的故障表现形式多样,但车上部件固定,以部件分类,搜集更换信息,建立数据库,以此来反应动车组运用状态。待基础数据足够后,可针对得到各部件的寿命曲线,根据其功能、重要性的不同,取最小值、平均值或最大值等来修订预防性维修周期;对于更换周期无规律的部件,可取消预防性维修,采取"故障修";等等。
我国动车组现有四大车型,两大系列,维修方式多种多样,大都还都带有原型车的维修特点。集众家之长,打造符合我国国情的动车组是必然趋势,同样的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维修手段也同样重要,不可偏颇,做好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支撑,动车所作为接触动车组的一线部门,理应为此多做些工作,多搜集些信息,多做些尝试。
参考文献:
[1]焦风川.动车组运用与维修
[2]董锡明.机车车辆维修基本理论
[3]董锡明.机车车辆运用可靠性工程
[4]贺国芳.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5]李克臬.京沪高速列车维修体制浅析
[6]刘丽影,刘继刚.我国高速动车组检修制度
[7]董锡明.高速列车的维修
作者简介:陆信(1985年3月-),上海人,上海动车客车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动车所与动车组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