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即青白瓷,又称“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是宋元之间南方生产的一种瓷器。
最近,我有幸见到了宋代名瓷影青瓷蒜头瓶,当然这样一个稍显笼统的名字并不能直观反映出其珍贵,如果用影青最美蒜头瓶则容易被广大藏友认可。行内人则可会心一笑,这种青白釉是北宋时期的典型釉彩,但因其薄薄的釉层,几乎脱胎的烧制工艺使得其达到了如和田美玉的细腻程度,透过光几乎可以看见瓷骨,煞是惊艳。此瓶风姿绰约,体态完美,堪为精品。影青瓷,即青白瓷,又称“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是宋元之间南方生产的一种瓷器。无论哪种称呼,均可直观地将瓷的特点表露无疑,即青中带白白中闪青,瓷胎薄如蝉翼,触手圆润自然,虽有瓷名却有玉质。遮眼透视,仿佛可以窥见瓷胎中青白一体的瓷骨,极为珍贵。影青瓷可以称为青白瓷,但并非所有青白瓷都可称为影青瓷。查阅资料中,除了“青白瓷”这一“学名”之外,诸如“影青瓷”“映青瓷”的称呼均是晚清以来才见诸典籍,宋元之际绝无此名。究其原因,无外乎“诨号”比“本名”更为传神,青白瓷中较为特殊的品类被清代古董商们形象称为“影青瓷”,又因发音的关系故多有别名。绕了一圈,笔者无非想告诉大家,影青瓷是比较珍贵的一类青白瓷,但仅是笔者观点,有待更多资料的考证。
这件蒜头瓶的瓷胎和釉色已经达到了影青的效果,故可以将其归为影青瓷一类,影青最美蒜头瓶的称谓也可谓名副其实。事实上北宋时期影青瓷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其中盘碗之类皆属彼时常见之物。时光境迁,千载光阴流过,昔日寻常碗盘如今成为我们追忆北宋富丽荣光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蕴藉。
这件蒜头瓶无论从釉质、造型、沁色还是品相,均为上品。影青瓷创烧于北宋,初时器型单一,生产较少,多承唐风,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只碗上看到不甚明显的盛唐遗风。同时,这件蒜头瓶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出自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西景德镇,也是青白瓷最早的窑址――湖田窑。湖田窑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七百余年,可谓珍品无数,传世较多。影青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的店铺,专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婆”等地有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
当时人们之所以对湖田窑影青瓷爱之欲狂,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推崇道家清静无为的境界,并且尚玉。但玉器毕竟珍贵,普通人根本玩不起。因此人们便将瓷器的烧制追求到极致,并将玉器中较为传神的釉色嫁接到瓷器制作上,满足普通人陈设欣赏的愿望。影青瓷蒜头瓶兼具了日常生活祈福的寓意和“清白如玉”的胎质,正是绝好明证。该影青瓷蒜头瓶轮廓丰腴,釉色自然,细部圆润,包浆漂亮,具有典型的北宋特征,且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青白交互之间,蒜头瓶里怡然洒脱的旷远,似乎传递出那个历史上最为富丽方正的王朝富比四海君临天下的余音。
同时,北宋影青瓷的制作直接影响到后世对这种瓷器的传承和发扬,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一词写道:“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据说此处“玉枕”即为风行一时的“影青瓷”。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元代影青瓷制作渐粗,已经没有了宋瓷的精细灵巧,加上烧制方法比较原始,影青瓷的成色远逊宋瓷。明清瓷器更是转向了对釉色、器型的狂热追求,对青白釉这种素色瓷器的烧制再未达到宋瓷的境界,如此一件蒜头瓶便成了绝响,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