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海拔2100米,是丹巴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中路”是藏语,意为“人和神向往的地方”。整座藏寨坐落于小金川东岸山坡半山腰的一处开阔平地上。与嘉绒藏区最著名的墨尔多神山隔着小金川相望。中路乡有21座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古老碉楼,或藏在民居群中,或孤独地守在荒野里。宁静如诗的田园与美丽的藏寨碉楼交相辉映,难怪这里被称为“最美的古碉藏寨”。
中路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地方,在这里考古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战国时代的石棺墓葬群。相传,中路人的祖先从向外迁徙时求神指点,代表神旨意的喇嘛交给迁徙者一只羊,说:“你带着羊走,羊死在哪里,哪里便是你的新家。”当迁徙者带着那只羊走到中路这个地方时,羊死了,于是迁徙者就在此地定居下来。
丹巴县境内的碉楼分布广泛,素有“千碉之乡”的美称,而中路乡的碉楼最有观赏价值。现存的石碉楼最早建于汉代,距今2000余年;最迟的建于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期,至今也有200多年了。这些碉楼一般为四角、六角,甚至还有十三角的柱状体,用泥土和石块建造,十分坚固。碉楼的作用不尽相同,传说最初是用来伏魔的,到后来却大多与***事防卫密切相关。碉楼的碉门矮小,门板厚实,碉内用木板隔层,有的高达一二十层,每层用独木梯相连,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在我看来,藏区很多美景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比如稻城亚丁、四姑娘山、珠穆朗玛峰,但它们和日常生活是有很大距离的,而中路藏寨却是生活本身,那些石头藏屋和碉楼,和太阳的东升西落一样自然。人们在这些风景中耕种劳作,休养生息。几千年的光阴,在墨尔多神山下悠悠流淌。2007年11月,首批15个
“中国景观村落”名单公布,丹巴中路乡克格依嘉绒藏寨群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的村落。
一个盛夏的午后,我离开丹巴县城,乘车前往慕名已久的中路藏寨。汽车顺着平坦的柏油公路在小金川河谷中穿行,经过中路大桥后到达河谷的另一面。之后继续沿着狭窄的山路盘旋,不久便到达了中路藏寨。依山而立的藏寨建有一条环形山道,分别以克格依村和基卡依村为分岔口,绕行一圈约6公里。
我下榻在寨子里最大最好的藏家乐“东坡藏家”,这个藏家乐因其藏族老板的名字叫东坡格绒而得名。这里的经营规模不小,有一幢四层的住宿建筑和几幢一两层的附属建筑,均为嘉绒藏式风格。
清晨,我登上“东坡藏家”的四楼平台,只见曙光已洒在山峦之尖,对面的墨尔多神山上白云缭绕、金光闪闪,就好像有彩色雾纱缥缈其中,给神山平添了几分神秘。对面山峰下的墨绿色植被一览无余,还有被暴雨冲刷而出来的黄褐色岩石,藏式民居和座座碉楼在碧绿山野映衬下显得极为美丽。这正是一幅令人梦寐以求的丹巴风情画。
几乎在中路藏寨的任何地方都能望见墨尔多神山。神山主峰海拔5000米,在大、小金川汇合处突兀矗立,高耸入云。可惜时值盛夏,山顶没有积雪。
我每天穿行于寨子中,在碉楼与山野的画卷间随意漫游,说不清楚想看什么,想得到什么,只是感觉这片嘉绒藏乡的土地有一种莫名诱人的魅力。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那些高大壮实的藏屋,它们依山而建,通常为三层,外墙大部分涂成白色,楼顶四边挂起彩色经幡,屋檐与门窗被涂抹成鲜艳的红绿色,一串串金黄色的苞谷挂在露台和窗户上,一眼望去,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煞是好看。在这里,藏屋是白色的,佛塔是白色的,就连妇女日常劳作时披戴的头巾也是白色的,给人以一种纯洁无瑕的感觉。
在中路藏寨北侧有一座萨拉科寺,是少见的红教寺院,规模不大,只有8个喇嘛。寺院呈口字形,两边是两层僧舍,正中是寺院厅堂,单从外观上看,同藏区最常见的黄教寺院似乎没有多大差别。在寺院里,我看见了一个很奇特的装置,上面架着一个水壶,下面的两扇银色反射罩把太阳光聚向壶底。听说这个装置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把一壶水烧开,非常低碳。
中路的环形山道其实正是当地藏人的转山路,每年的年三十,全寨人都会沿着这条在半山腰上的环形山道绕寨子一周。黄昏时分,我走在高高的山道上,俯瞰脚下中路盆地里翡翠般的绿色田园,里面散布着白色的藏式民居和座座褐色的古老碉楼,背后高大的墨尔多神山上云雾缭绕,一切温润如玉、宁静和谐,如入仙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路,最美的古碉藏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