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只是偌大的京城里一个普通的北漂成功故事,与许许多多励志式故事一样,主角从沉闷的单位里出走,名不见经传却满脑子出人头地的梦想,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点子,有一股子疯劲儿,四处碰壁,穷到每顿啃馒头,却屡败屡战,终于一朝得贵人相助,或是终于摸出了门道,终成正果。
但是对于扎着马尾辫,戴着黑框眼镜,衣着甚至称得上比较“朴素”的王三石来说,作为疯果网、疯果创意集市、疯果盒子创始人,这也许只是油画专业出身的他一场已经持续了数年的“行为艺术”,他终于“把大家都玩儿高兴了”。
“我得把别人玩儿高兴了”
“我是一个必须我们和别人玩儿的人,而艺术家首先要是个和自己玩儿的人,得首先把自己玩儿高兴的人才是艺术家,而我不行,我得把别人玩儿高兴了。”
躲在屋子里画画,独自出门采风,做大学美术老师……在王三石看来,这些都不能给他带来乐趣,重复的教学也机械得让他难以忍受。“总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对身边的人有用,把他们玩儿高兴。”而他身边的人就是“搞艺术的人”,“其实相当多的人处于‘被艺术搞’的状态,他们要什么呢?他们要的是自由,他们要的是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挣钱。”
但“把别人玩儿高兴”实际操作起来却并没有那种容易,王三石辞职,下海,从四川到珠海,从珠海到北京,忽而一帆风顺,忽而连遭挫折,种种艰辛,不一而足。
“在北京,任何机会离你不超过40公里。”2000年来到北京,王三石雄心勃勃,“所有的机会几乎都在四五环内,感觉要做好多事情,整天跟着朋友去认人。”他混过出版圈、酒吧圈、IT圈、艺术圈,出过书,做过***书策划人,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正确地说叫给自己印了张名片。”之前的交际发挥出了作用,“就接了一些活,瞎折腾。”
疯果最最初的雏形,是他做的“帮你邮”网站,这是国内首家个性化纸贺卡***邮寄网站,客人上传自己设计的***案,然后网站由制作实体贺卡。“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卖几千张贺卡,这相当不错了,但当时***支付条件不成熟,只能与大型网站合作联营,除开纸贺卡的高额成本和合作商的利润分享,算下来自己还亏钱。”“帮你邮”的失败却让王三石得到了启发,“很多人自己上传的贺卡比我们设计的还好,就想到帮人卖,这种‘按需打印’还可以涉及到马克杯、T恤衫等等,这个思路就是疯果的前身。”
“创作是一种相对个人化的行为,如果创作能换来经济收益的话,那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很好了。传统的艺术品市场我又觉得没什么意义,那为何我们不自己卖创意呢?”灵光一现,想到了就立马着手的王三石开始筹划最初赶集式的创意市集,他和一帮子同样喜欢自己设计制作小玩意儿的朋友们在2007年初集体“练摊”。摆摊时发现有人要买,大家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所以7月份又在世贸天阶做了第二场。我开始把大家都玩儿高兴了。”
“养活1000个设计师”
世贸天阶的摆摊运动相当成功,“100多个摊位,2天就卖了50万元。”看到良好商业前景的王三石想把活动常态化固定下来。“但是当时没钱啊,大家就攒,后来一想不对,一攒就是几十个老板了。就想到我来出头,然后把这个店分割后分租给大家。”
这就是疯果的开始,“没钱”的王三石和装修公司接洽先,交活儿,半年后付钱,而设计师那一边则预交了一部分租金,“在没钱的情况下,场地、装修、流动资金的问题就大概解决了,这就是资源整合。”投资者开始对疯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然这肯定是在我们把事情做好的情况下。”
从中关村的第一个店面,到网点遍布北京城,并开始在全国拓展,王三石仅仅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他没有告诉我们疯果的具体盈利状况,但是从店面迅速扩展和在创意设计产业里越来越响的名号来看,大致也能明白王三石对当初开店目标信心满满的底气――“养活1000个设计师,让1000个设计师能够因为我们这样一个品牌,获得足够的收入,过上那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者再远大一点,“扶持3~5个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品牌,并实现上市。”
更多的运作也在进行当中,“如果设计师想去找工厂进行批量生产,那么疯果也能从中帮忙,我们能集合这种要求,去和工厂谈就很有价格优势。”而销售和渠道细分也都在详细计划,“我们的新店开始瞄准中高端市场,而且疯果能够和那些有定制要求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接洽,让设计师的产品有更多的销售渠道。”
王三石试***把创意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和后期服务的整个链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以产品能进入疯果为荣,“疯果将挑选出那些最优秀最有潜力的设计师,让他们脱颖而出,越走路越宽阔。”
现在王三石已经不怎么画画了,“疯果就是我的作品,是我的行为艺术。”当年读书的时候,他和一群朋友曾经在学校美术系门口做过一次“对砖墙的行为”。“几年后当年的很多作品都不在了,只有我的还在。”时隔多年,他依然津津乐道于他当年的作品,“美术系的门口有个砖砌的小房子,我就买了水泥把小房子糊了一遍,这在当时的语境中是一种对砖墙的行为,但同时也是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他依然醉心于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梦想,“让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每天都睡到自然醒,用创意让自己生活得更优越,更快乐。”
“我是一个必须和别人玩儿的人,
而艺术家首先要是个和自己玩儿的人,
得首先把自己玩儿高兴的人才是艺术家,而我不行,我得把别人玩儿高兴
Mr Big
BM=BIZMODE W=王三石
BM:“疯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W:“疯狂创意,果然不同”,呵呵。其实这是有了名字后才想出来的解释。其实出处很简单,“疯果”这个名字是我和太太一起想的,当时想创造一个有张力的词,首先想到了一个“果”字,这个字很有亲和力,后来又无意之间憋出了个“疯”字,就感觉到位了。
BM:类似的创意寄卖店也多了起来,有没有感觉到竞争压力?
W:竞争这个事看你怎么定义,就像两个人走在同一条路上,进了超市,一个人买了盐,一个人却买包糖,初衷和目的将把公司导向不同的方向,而我们的设想是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服务平台,让他们变现创意,我们有自己的一套发展路子。
BM:疯果如何挑选设计师?
W:“疯果”有一整套的审核机制,很多设计师现在把能通过疯果的审核,把东西放在疯果寄卖看成是对自己设计能力的认可,我们的入口把得还是很严的。
BM:看来设计师想进入疯果还不是那么容易,审核标准具体是如何掌握的呢?
W:疯果的流程是设计师在网上提供租盒申请,我们的审核团队从原创性、工艺和市场潜质方面来评估。我们最看重的是创造性,市场潜质则放在最末。因为我们发现很多设计师刚进疯果的时候比较稚嫩,但他们是会逐渐成长起来的,很多知名的设计师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BM:疯果未来几年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W:我的核心梦想是任何一个年轻人,只要想有所创造,就会来找疯果,因为疯果是能把创造推向市场的。我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创意的出口。
疯果所有的规划都是按照这个理想做的。第一我得让这个服务平台覆盖的范围更广,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多开门店,影响更多人群;第二我得让服务门槛更低,艺术家开店的少就是因为门槛高――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门槛,还有产品够不够多。经营、生产都是问题。而只要你有创造力,其他的短板都由疯果来补齐,这样设计师就可以专心设计。
BM:这是一个很大的梦想啊。这几年疯果带给你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W:有人曾经问我,如果你能不死,你会做些什么?我唯一能接受的答案是:扮演上帝。不死意味着能够拥有无穷的资源、智慧、经验,而在无限的时光中唯一能让你觉得不乏味的就是创造,这不就是上帝在做的事吗?人的生命相对蝼蚁而言就是无限的,所以,你能创造建设些什么东西对周围的世界有所改善对你就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修过一条路,那么到我离开世界的时候想到有人还在走这条路,那对我来说就是种安慰。疯果也是一样,对我来说是事业,对设计师也有帮助,给我很大的满足。
BM:我们也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人说:“反正100多个小青年聚集在北京某个不固定的场所里,安静地坐在摊位后面,眼前摆着众多手工或机制的布娃娃,不是我脑子里的创意集市。”对此你怎样看?
W:艺术圈中有个“85新潮”,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当时很多炙手可热的作品说白了就是移植和复制,再说得好听点就是“借鉴”,但是,你不能就此否定它的意义。在一个新生事物起步时人人都可以指责它,因为它还不完善。创意集市也是这样,疯果也同样如此。所以这些说法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新事物都要经过这个阶段。
BM:你认为在创意产业的产品圈中,什么时候才是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呢?
W:先聊聊其他的吧。中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是什么?我的看法是餐饮业,中餐,你说哪个老外能把中餐搞死?植根于本土的才是任何外来文化无法冲击的。以前我们主要靠廉价劳动力,现在要转型,未来我们参与国际竞争,还是要靠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创造力,这就是创意产业的价值。以前以制造业立国的中国,可以催生出阿里巴巴这样的服务平台。那么未来以创造力立国的中国,一定会催生出很多像疯果这样的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BM:是什么让你对疯果如此充满自信?
W:中国餐饮业中最成功的产品是什么?是火锅、鱼香肉丝、麻婆豆腐,但它们的起源肯定是私家厨房,所有这些成功产品的最初都来源于个人创造。而疯果就全是个人创造,不要以为是疯果都是个人化小众的东西,这是一片土壤,未来肯定这片土壤上会培养出一些拥有巨大力量的产品甚至是品牌。
BM:你现在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W:我没有把工作和生活割裂开,对我来说是合一的,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譬如设计师在疯果卖东西,可以说是他们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活,这也是疯果最大的魅力所在,我们在一起发出一些声音,让大家知道,有一群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努力。
他依然醉心于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梦想,“让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每天都睡到自然醒,用创意让自己生活得更优越,更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王三石 一颗修成正果的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