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时间:1984年
类别:散文
内容梗概
《黄晦闻》
黄节字晦闻,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老教授。他早年在南方活动,有不少可传的事迹,如与章太炎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印反清或发扬民族正气的罕见著作,参加南社,用诗歌鼓吹***,与孙中山先生合作,任广东省教育厅长等。他旧学很精,在北京大学教课,主要讲诗。他自己的诗也写得很好,时时寓有感时伤世之痛。
黄先生的课,我听过两年,先是讲顾亭林诗,后是讲《诗经》。他虽然比较年高,却总是站得笔直地讲。讲顾亭林是刚刚“九一八”之后,他常常是讲完字面意思之后,用一些话阐明顾亭林的感愤和用心,也就是亡国之痛和忧民之心。记得讲《海上》四首七律的第二首,其中第二联“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他一面念一面慨叹,仿佛也要陪着顾亭林要痛哭流涕。我们自然都领会,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所以都为他的悲愤而深深感动。这中间还出现过一次小误会,有一次,上课不久,黄先生正说得很感慨的时候,有个同学站起来,走出来了。黄先生立刻停住,不说话了。同学们都望着他,他面色沉郁,像是想什么。沉默了一会,他说,同学会这样,使他很痛心。接着又说,他是看到国家危在旦夕,用讲顾亭林激发同学的忧国忧民之心,不想竟有人不理解!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黄先生,您误会了。那个同学是患痢疾,本来应该休息,因为不愿意耽误您的课,挣扎着来了。”黄先生像是很感伤,我看见他眼角有些湿润,点点头,又讲下去。
就这样,他怀着满腔悲愤,没看到卢沟桥事变之后的情况,也没有看到敌人投降,在1935年去世了。
《红楼点滴二》
红楼有散漫的一面,还有严正的一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空气是浓厚的,这儿的人们都是忠于自己的所信,当仁不让的。
30年代初,还是疑古考古风很盛的时候,同是“考”,又有从旧和革新之别。胡适在学校讲中国哲学史,又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钱穆已经写完《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并准备印《老子辨》。两个人都不能不处理《老子》。胡认为老子略早于孔子,钱认为老子晚到战国。胡书早出,自然按兵不动,于是钱起兵而攻之,胡不举白旗,钱很气愤,一次相遇于教授会,钱说:“胡先生,《老子》年代晚,证据确凿,如果能使我心服,我连我的老子也不要了。”这次激烈的争执以一笑结束。
教师学生之间也是如此,举两事为例。一次是青年教师俞平伯讲古诗,蔡邕所作《饮马长城窟行》,其中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俞说:“知就是不知。”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俞先生,你这样讲有根据吗?”俞说:“古书这种反训不少。”接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六七种。提问的同学说:“对。”坐下。另一次是胡适之讲课,提到某一种小说,他说:“可惜向来没有人说过作者是谁。”一个同学张君,后来成为史学家的,站起来说,有人说过,是什么丛书里的什么书。胡很惊讶,也很高兴,以后上课,逢人便说:“北大真不愧为北大。”
《早期的烤肉》
早期的烤肉是立而自烤的,颇有野意,也可以说有诗意。当时的北京,烤肉资格较老的名“烤肉宛”。
烤肉宛的铺面非常简陋,只是一大间屋子。靠南是烤肉的地方,并排两个烤肉支子,形状很像磨坊的磨,一个圆平台,中间一个一尺多高的铁圈,上面扣着中间略为凸起的铁支子。切肉的是个五十上下的大汉,想来就是铺主宛某了。他相当胖,浑身只穿一条单裤,最高处在肚脐上一寸许。这位铺主非常精干,除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帮着送肉和调料以外,一切都是自己干,包括安置顾客和算账。肉,据说是起早到肉市精选出来的,切得也好,薄而匀。
一进门,铺主就指示小伙计:“两位,让到那里。”接着小伙计问吃多少,立刻就把肉和调料送来。我们按北京人的习惯,右脚着地,左脚抬起踏在板凳上,然后用长竹子夹蘸过调料的肉片,放在支子上烤。支子下的是某种松木,烟很少,略有香气,支子很热,肉片放在上面,立刻发出“咝咝”的声音。翻腾几下,可以吃了,于是一口白干一口肉,很有塞外蒙古包的意味了。吃到后半,酒不能再喝,恰好送来烧饼,于是烧饼加烤肉,喝一碗粥,完全饱了。放下碗和筷子,就听见铺主在那边算账。妙在算账时,他的刀不停,仍在切。这一次吃得很满意,以后当然不免还想去。每次去,吃得好是其一,更有意思的是欣赏铺主的风度,着大肚子,忙而不乱,真够得上“坦荡荡”了。
精彩语言辑录
1.每到秋风送爽的时候,银灰色的苇梢随风摆动,伴随着断断续续的蟋蟀的哀吟,使人不能不感到春光易尽,绮梦难偿。
2.风气像是一股水,它会流到哪里呢?但倒流的可能总是很小的。
3.这种课堂上的随随便便,在校外曾引来不很客气的评论,比如,北京大学是把后门的门槛锯下来,加在前门的门槛上,就是一例。
关键知识点
《负暄琐话》是当代作家张中行的一部散文集,内容是回忆数十年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师友,以及其他一些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