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风是影响我国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台风登陆后不仅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台风大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也会深入到内陆或重新入海给所经之处带来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东海之滨,每年夏秋季节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外加台风所引起的洪涝等次生灾害每年都会给宁波市带来很大的损失,研究宁波市台风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特征,为该市对台风的预报及防灾措施提供意见建议。
关键词:气象灾害 台风 宁波
中***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05-01
1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繁多,频率高,而东部滨海地区则以台风灾害为主,由此引发一系列如洪涝等次生灾害。宁波位于浙江省滨海地区更是首当其冲受害,每年夏秋季节都会受到台风的侵害。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及其引发相伴生的大风、暴雨、风暴潮等所造成的灾害。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如下,探究宁波市多台风的影响因素及台风影响的特征,并为宁波市对台风的预报和防灾提出建议意见。
2 近五年宁波台风影响概述
2.1 2008
2008年超强台风“森拉克” 强度强、范围大、内部结构紧密,而且移动速度缓慢,路径不确定性大,刚巧碰到冷空气南下和天文大潮汛,给宁波市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
2.2 2009
2009年台风“莫拉克” 基本上是正面袭击我省,受其影响,宁波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个别地方雨量达到大暴雨。为抗击“莫拉克”来袭,宁波市当年首次启动最高等级防台应急响应。
2.3 2010
2010年台风“圆规” 从生成热带风暴到加强为台风,仅用了21个小时;移动速度快,每小时最快达到35公里,生成后一路直奔浙江沿海地区而来,并一度加强为强台风。给我市部分地区带来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2.4 2011
2011年8月,影响宁波最严重的是台风“梅花”,中心风力达到14级,本以为会直击宁波象山,然而它突然转变方向,并且由强台风弱化为台风,一骑绝尘向北而去,与宁波擦肩而过。虽然没有直击“梅花”,宁波仍然受到了强降雨,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5 2012
2012年8月宁波受到强台风“海葵”的直面袭击,造成重大损失。台风海葵在象山县鹤浦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5百帕,近中心风力14级,截止到8月10日,在“海葵”影响期间,宁波市内陆地区普遍出现10级至12级大风,是在宁波市市登陆时强度最强的台风,带来的平均降雨量超过历史最高纪录。
3 宁波所受台风特征简析
首先,台风的破坏力极大,而且年际变化大,每年台风的强度没有特定规律可循,多台风和少台风年之间的差别很大。但登陆主要集中在7-9月。2008年至2012年影响宁波最强的台风均在此期间出现。
其次,已形成的台风也具有不可估性。台风的发展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温、大气环流等,而台风前进的方向取决于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因此我们尚不能准确预估台风的级别发展及路径走向。
再者,由于宁波处在平原地区,排水不畅,台风对宁波的袭击所带来的暴雨等都十分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由于短时间的强降雨在个别山区,还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最后,台风对宁波市的影响自东向西逐渐减弱,近五年,面临台风时,都是象山所受灾害最严重,由象山逐渐入内则受灾程度逐渐降低。
4 宁波台风多发且受灾严重原因分析
4.1 台风成因
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 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宁波位于亚热带地区,北纬30度左右,滨临太平洋,接近适合产生台风的海域,所以极易容易受到台风的袭击。
4.2 地形因子
宁波位于浙江省宁绍平原东端,依山傍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向东北方向倾没大海,临海没有高大山脉阻挡台风的深入,而且东北部和中部为宁绍冲积平原的甬江流域平原,市区海拔只有4-5.8米,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谷底和平原。因而,当强烈的台风从洋面上袭来时,宁波这座平坦而凸入东海的港口城市便毫无阻挡的成为台风袭击的重要目标。[2]
4.3 气候因子
宁波位于北纬30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温和,雨热同期,雨量充沛,夏季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受台风或东风波的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由此受到台风带来的极大危害。
5 宁波对台风的预防措施
5.1 ***府
由于宁波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灾害,所以***府应该向大众普及防灾防害的基本常识,使人们普遍知道在台风来临之时该如何自保。在观测到台风动向后,***府部门要及时地对外台风警报,各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及时、高效地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置。
5.2 人民
人民在接收到***府及媒体的台风预警后,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出海渔船应该及时归港;台风直击地区及危险地带的居民应服从***府组织进行有序撤退;居民们应关好门窗,收拾阳台的物品防止摔落对他人造成伤害,加固室外易被吹倒的物体……
5.3 信息预警系统
浙江沿海的水文气象站是抗台、防汛的 耳目。在历年来灾害性气象预报中,为当地并配合沿海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形成一个监测网络。在水文台站方面
要开展风暴潮和洪水的预测。在台站建设方面, 尽量配置现代化的先进仪器, 适应灾害性
天气条件下观测。[3]国家科技人员应加强对台风预警的研究,通过各种信息化途径,希望能够对台风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报。
台风灾害从孕灾、成灾到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需要从预警、预报开始,把知识的接力棒送得更远一些,使其成为一项全民动员的科学实验运动。需要我们(1)构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2)建立对灾区的可接近度的快速计算模型、软件和数据库。(3)深入挖掘气象卫星数据,发挥其监测周期短、频、快的优势。(4)综合利用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的数据群,提供灾区的资源、环境本底。(5)关注次生灾害,卫生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4]
参考文献:
[1]截***来源:宁波气象信息网 http:///web/index.asp
[2]魏光华. 浅析台风对宁波城市供水的影响及其对策[J]. 城镇供水. 2008(01)
[3]胡方西,胡辉,***敏,陈西庆,谷国传. 9417号台风对温州造成灾害的因子分析及预防对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3)
[4]陈述彭.台风防灾减灾信息系统[J]. 地球信息科学.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