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赫之生平及巴赫复调音乐的重要性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生前平淡的一生,和所有现代人一样忙于生计,肩负养活包括子女在内二十多人的重任。身为管风琴师和作曲家在德国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同时代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中却显得相对“一般”,真正的大放异彩是在巴赫逝世近两百年左右,同为德国人的舒曼和门德尔松将巴赫现存的作品推广,让世人真正认识到巴赫的功绩,“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并且荣获“西方音乐之父”殊荣,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复调作品,顾名思义即:两条或者两条以上具有***性的声部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与主调音乐相对。而巴赫所写的复调音乐无论从横向旋律、节奏、高潮、终止等起伏来看,还是纵向各声部形成良好的和声关系来看,都达到堪称完美的结合。巴赫拥有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其音乐作品最让人称赞的不是音响的表现,而是音乐结构的本身,与同时代建筑风格结构紧密相连。音乐作品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感,结构框架严谨,逻辑性强,是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影响了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大师。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为妻子安娜•玛格达莱娜写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共28首。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例如:第一首旋律和节奏均较为简单,总体以平稳发展。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联系,保持横向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创意曲》
“创意曲”本意为“自由对位的小曲”,巴赫在《二部,三部创意曲集》中充分展示了赋格、轮唱、连接与主题倒置的对位技巧,是演奏者演奏好复调作品的必经之路。《二部,三部创意曲》分为十五首两个声部的乐曲和十五首三个声部的乐曲,教学意***明显,实则为练习曲,适合初学者使用。其中《二部创意曲》NO.1、NO.8、NO.13相对简单,建议先行演奏。演奏巴赫的音乐作品,建议演奏者要有一个“分析乐谱、寻找主题、分手练习声部、清晰演奏装饰音”的一个过程。首先,演奏者拿到乐谱,对其进行调式调性分析,而后找到主题并单独清晰演奏。其次,在复调音乐多声部的对位条件下演奏者要分手练习声部,其中在装饰音部分更要加强练习,以求音色颗颗饱满、清晰。
《三步创意曲集》是三个声部的乐曲,在《二部创意曲》上发展而来的,声部的增加使得乐曲在横向旋律走向上增加了纵向的和声效果,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演奏时也更难把握,如何清晰演奏出三个声部的乐曲是演奏者首要思考的问题,要求达到每个声部具有自己的灵魂个性,音色清晰,且声部在此起彼伏的发展过程中力度的变化、如何变化,也是演奏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需要演奏者在乐曲分析时清楚记得每个声部的走向,且分声部练习,其中NO.1、NO.2、NO.6、NO.7几首相较容易,可先行练习。
3.《平均律键盘曲集》
巴赫键盘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平均律键盘曲集》,被称为是西方音乐的“旧约全书”,是音乐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平均律》共分两卷,首次运用了大小调体系的二十四个调,分为二十四首前奏曲和二十四首赋格曲。第一卷写于巴赫职业生涯的柯登时期。其中所写的前奏曲与巴赫前期的作品相近,风格相较第二卷比较统一,目的性明确,具有练习曲特征。第二卷写于巴赫职业生涯的莱比锡时期,都是旋律性很强、对位技术非常高的作品,曲式结构上已有了较强的***性。上下两卷的赋格也有差异,但教学意***均很明显。
巴赫原作是命名为《平均律键盘曲集》,如今有人称之为为《平均律钢琴曲集》,从乐器角度来看,因为时代的约束性,当时的键盘乐器多为管风琴,羽管键琴和古钢琴,与现在钢琴无论从音色还是键盘触感来看都相差较大。现在很难确定哪一首是为何种键盘乐器而写,只能大概认定是为古钢琴和羽管键琴而作。因此演奏者在演奏《平均律》时要注重原有的风格和巴赫复调音乐作品演奏的特殊性,无论是声部的交替、力度变化、指法的运用、音符时值以及各种触键的方法均要保存巴赫音乐作品的原有风格。
巴赫的音乐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演奏者要着重其演奏风格,绝对不允许类似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由手法,演奏者应把握好整体结构,乐句与乐句之间联系,平稳而严谨。《平均律》。中前奏曲风格较为自由,是演奏者演奏前的热身曲。而赋格以结构严谨著称,逻辑严密结构均衡,演奏者需注意的是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在乐谱中没有标注,我们不能用古典时期单纯的强弱力度变化来对待巴赫的音乐作品,其作品基本趋于平稳,变化幅度较小。演奏时在十六分音符采用连奏法,八分音符采用手指断奏来模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其声部联系紧凑,协作性较强,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相较于古典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鲜明特征。
4.《哥德堡变奏曲》
作品的创作动机源于一位失眠的伯爵(德国公使凯瑟琳伯爵,巴赫的乐迷之一),因长期失眠的困扰,他提出让巴赫创造一些安静生动的音乐供其聆听。巴赫想到用一个音乐主题配置和声后发展变奏,即主题与变奏。在作品完成时深受伯爵的喜爱,每晚都让一位名为哥德堡的演奏师为其演奏。而巴赫所创造的变奏曲也戏剧化的因伯爵身边那位演奏师哥德堡而命名为《哥德堡变奏曲》。全曲规模宏大,由三十二首变奏曲组成,第一首和最后一首为抒情部分,中间三十首变奏曲以三首为一组,共十组,每一组从齐声卡农叠加至九度卡农。这是高难度的键盘作品,在技巧方面要求演奏者要有很高的造诣。
复调音乐是西方音乐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颗的明珠,而巴赫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更是为复调音乐增添璀璨的光芒,需要演奏者用更全面的技巧,高超的演奏技术用心诠释。
参考文献:
[1]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音乐钢琴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
社,2006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
史》.人名音乐出版社,199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巴赫键盘复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