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开始,昆仑奴、僧祗奴在史籍中多有记载。本文认为僧祗奴、昆仑奴所指的黑人奴隶绝大部分属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卷发黑身的矮黑人种(尼格里托人),极小部分属于东部非洲尼格罗人种。本文也谈及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的特点、来源等方面的情况。
一、黑人奴隶的名称及其含义
在唐宋小说及诗歌等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昆仑奴”、“僧祗奴”、“黑小厮”、“乌鬼”等称呼。尤其“昆仑奴”更屡见记载。这些黑人奴隶来源于哪里呢?黑人人种分两种:一是非洲的尼格罗人种;二是古代很早以前就生活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尼格里托人种,即矮黑人种。他们与非洲黑人都体黑卷发,主要区别就在于身高上的差异。一直到现在这些矮黑人仍散居在这些地区,只不过比过去人数要少得多了。那么唐宋时期的黑人奴隶是来自非洲还是来自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呢?
从“昆仑奴”名称上来看,古代缅甸、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畦等地曾经存在一些“昆仑国”。除此以外,实际上“昆仑”一词在唐朝时已经成为一种泛称。唐高僧义净《南海寄归传》:“从西数之:有婆鲁师洲,末罗游洲……遂使总唤昆仑焉。唯此昆仑,头卷体黑,自馀诸国与神州不殊,赤脚敢曼,总是其式。”《旧唐书》记载“自林邑已南,皆卷发黑身,号为昆仑。”可见我国唐代前后,泛称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为昆仑。但是,即使“昆仑”专指东南亚、南亚地区,“昆仑奴”也是一种泛称。因为唐朝前后甚至将皮肤黑的中国人也称之为昆仑奴。可以认为“昆仑奴”既主要包括南海各地、印度群岛卷发黑身的奴隶,也包括可能来自东部非洲的黑人奴隶。
至于“僧祗奴”的名称,首先,唐朝中国人称呼非洲东岸地区为“僧祗”、“僧耆”或“金抵”。此时中国与东非的交往大都是通过大食商人进行的,他们将索马里以南至莫桑比克的东非沿海地带和岛屿称为“桑给巴尔”,“僧耆”、“僧祗”或“金抵”,应该都是现代桑给巴尔在唐时的译音,泛指东非沿海地区。到宋朝“僧祗”的译法被“层期”、“层基”所代替。赵汝适《诸蕃志》卷上“海上杂国”条有“昆仑层期国”,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有“昆仑层基国”。
其次,隋唐以来东南亚、南亚之地也有称之为“僧祗”者。《隋书・南蛮列传》记载“僧祗”是赤土国(马来半岛古国)的都城。唐朝贾耽记录了从广州经波斯湾到东非的航程,它保留在《新唐书・地理志》的“广州通海夷道”中。其中记载有一个“葛葛僧祗国”,故地或以为在苏门答腊岛东北伯劳威斯群岛中的一岛。慧琳《一切经音义》记载:“昆仑语,上音昆,下音论,时俗便作骨论。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行,能驯服猛兽犀象等,种类数般,有僧祗、突弥、骨堂、轼蔑、皆鄙也。……善入水,竟日不死。”慧琳所举僧祗、突弥、骨堂、轼蔑,皆为黑人。在《旧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等古代文献中,有关于外国进献“僧祗奴”的记载。开元十二年(724年)室利佛逝派使者送“僧耆女一人”,咸亨至开元间,又献“侏儒、僧祗女各二”,813年,诃陵国献“僧祗女四”,815年诃陵国遣使献“僧祗僮五人”。诃陵国、室利佛逝国是唐时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著名古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的“僧祗奴”更可能来源于东南亚、南亚。
综上所述,“僧祗”即指非洲东岸地区,也是东南亚、南亚之地一些国名、地名、种族的特称。“昆仑”专指东南亚、南亚地区,而“昆仑奴”则是对所有黑人奴隶常见的一种泛称。
二、唐宋时期在中国的黑人奴隶的特点
1.符合黑人人种的体黑卷发特征。唐朝诗人张籍曾写过一首《昆仑儿》诗,称“昆仑家住海州中,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裘。”关于唐朝黑人的实物史料还有很多。出土于唐代裴氏小娘子墓中的一个黑人陶俑,全身皮肤墨黑,头发卷曲成螺旋状。可见昆仑奴绝非南海各地的马来人种奴隶,因为马来种人近似棕色,并不甚黑,发亦不卷。
2.符合矮黑人种的穿戴打扮习俗。从服饰上来看,唐朝出土的黑人俑也大都是上身斜披帛带,横幅绕腰或穿着短裤。这与唐代高僧义净记载的昆仑人形象“赤脚敢曼”非常符合,“敢曼”是梵语,指下身所穿的贴衣,这都是南海黑人极为明显的特点,与古代非洲黑人服饰完全无关。张籍“金环欲落曾穿耳……行时半脱木棉裘”诗句也说明了其人服饰的特点。
3.昆仑奴最突出的特点是精通水性。《萍洲可谈》卷二说:“(海船)海中不畏风涛,惟惧靠搁……船忽发漏,即不可入治,令鬼奴持刀絮自外补之。鬼奴善游,入水不瞑”。唐代船舶往往役使昆仑水手,如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载船舶“入水六十尺,驱使运载千余人……运动此船多骨论为水匠。”骨论即昆仑。又据唐刘恂记载:“故李太尉德裕贬官潮州,经鳄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画,一时沉失,遂召船上昆仑取之,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之窟宅也。”此处昆仑当指深识水性之昆仑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黑人奴隶的特点来看,与古代南海矮黑人的特征更为相近。由于矮黑人是海岛居民,所以熟悉水性和攀岩。
三、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的来源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唐宋时期黑人奴隶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南亚各地。他们如何来到中国呢?具体途径有以下三条:
一种是东南亚或南亚国家作为年贡送往京城长安,或黑奴跟随使节入华被遗留。主要由印度尼西亚尤其是苏门答腊和爪哇贡奉和运入中国市场。
一种是东南亚或南亚国家通过中国南方海港进行黑奴买卖。
一种是作为土著“蛮鬼”被当时出没于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唐宋海船直接掠卖到沿海或内地。据真人元开记载,海盗冯若芳劫取波斯舶,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奴婢住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表明唐代外来奴婢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南海交通。
另外,唐宋元时期也有极少数非洲黑奴来到中国的可能性,主要通过阿拉伯输入中国。唐宋元时期,正是我国与大食国往来频繁之时,据史料记载,仅在公元651―798年这一百多年间,唐朝与大食通使就达36次之多。因此大食国将所蓄黑奴通过***和私人的商船带人中国。具体的输入路线则看法不一,一种说法是,阿拉伯人到非洲去抢掠黑人,然后经阿拉伯人的家乡,从陆路丝绸之路转运到中国;另一种说法是,阿拉伯人把黑人骗到西亚,再从海上卖到南海诸国,然后由南海诸国转送唐朝。
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史料,唐朝时在关中地区有黑奴在宫庭及贵族家庭中服役。除此之外,与南海各地接触较多的广州地区分布普遍。而且广州的豪门贵族不仅自己使用黑奴,还将其贩卖到其它地方,如长江上游四川一带。黑人奴隶作为中国的官私奴婢,主要工作是从事看门、守夜、挑水、送饭和充当随从等家内杂役。另外用作水手、修船一类的手工业劳动。
肖忠纯:渤海大学历史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的名称、特点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