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面墙,桌子上的一台手腕式血压计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村卫生室,这绝对算是一件“豪华”的医疗设备。
“一般村医用的都是医用血压计,我单手操作起来不方便,所以自己掏钱买了个腕式的。”村医李国光说。
只有一只手,他看病和别的村医不一样
重庆市梁平县金带镇双桂村的六旬老汉李国光,当村医十多年了。因为父亲是老中医,他从小就跟着学了些手艺。
1996年,打工的煤矿倒闭后,他就回到双桂村,通过乡村医生考试后,利用自家房屋开办了村卫生室。
由于小时候左手被炸伤后截了肢,所以李国光一直都用一只手看病。尽管如此,他还是把这个略显简陋的卫生室打理得井井有条。
4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成了内外两间,里屋相当于“病房”,可供村民做些中医理疗;外屋相当于“门诊室”,摆放着一张桌子和几张凳子,方便他给村民看病;进门正对的一面墙前放着一壁大柜子,柜子下半部分是60多个抽屉,上面贴满白色标签,里面有上百种中药,柜子的上半部分是玻璃柜,里面放着几十种常用西药。
李国光说,因为自己主要学的是中医,病人来看病一般都是靠把脉来诊断,因此也没觉得有太多的不方便。只是年纪大了听力不好,现在基本不用听诊器,“另外,打针、输液这些事也做不了。村民实在需要,只能让他们到其他村医那里去。”
按照***策,每1000名农村户籍人口至少要配备1名村医。双桂村有3000多人,因此有3名村医,在不同的地方办了3个乡村卫生室。与其他村医不同,李国光主要靠中医手段***,因此不少村民包括外村的,都愿意多走点路来找他看病。
李国光说,村民基本都有他的电话号码,只要电话一打来,他就会提着那个红色的医药包出诊。不过,由于只有一只手的缘故,他没有办法骑摩托车,只能走路,有时候一走就是十几里。
去年,滑石村50多岁的农妇姚帮玉在田里做活,一不小心摔到了田坎上,腰杆伤得不轻。晚上9点多,电话打到了李国光这里。
“她在电话里头给我说,屋头条件也撇,没得钱上县医院看病,我相信你,你来给我看嘛!”挂了电话,李国光就摸黑出了门。因为姚帮玉的家在高山上,他来回走了3个多钟头,到家后都凌晨1点过了。
“我想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除了看病,李国光还要为村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比如,给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到老人家里做慢病随访,为新出生的娃娃做访视等等,差不多“从生到死都要管”。
有时候,李国光也会觉得活路太多,特别累,但无论是医生的职责还是生活的压力都让他不得不继续干下去。
李国光粗略算了一下,他的收入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每月的村医补贴400元,基本药物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以及医疗收入,算下来大概每个月只有1000元多点。
由于妻子没有工作,唯一的儿子还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他们一家现在基本上是“负债”生活,有时还要靠在学校教书的兄弟接济。
尽管如此,李国光仍然表示,“虽然辛苦,我还是想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