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充分认识什么是家庭医生及职责,才能投入到此项工作之中。方法:浅谈家庭生的任务,分析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采取及时的解决的方法。结果:明确任务,掌握方法,克服不足,准备充分,就能准确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是社区目前将要开展的一项利民工作,必须做好准备,以便顺利开展。
【关键词】浅谈;家庭医生;服务
家庭医生在美国医疗史上被称为“全科医生” 。1988 年,世界家庭医学会将全科医学模式引入中国,国内逐渐形成了家庭医生的概念。上海在改革三级医院为二级中心的基础上于2005年建立了超过6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时,为慢病患者建档并定期回访、为空巢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等小规模的家庭医生服务探索,已悄然兴起。 2010年,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和深圳市 首批2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家庭医生服务模式;2011年年初,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别开始向全市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在几年的试点中,国内逐步形成 了符合国情的“中国式家庭医生”权责定义。2012年北京市全面铺开。健康规划、慢病管理服务是各地家庭医生服务的共同点。我们单位2013年便开始布置这项工作,现在处于考察摸底阶段,目的是为下一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是一项利民***策。他作为大院居民的保健医生,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巡诊、送医送药等方式对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小病演变成大病的风险,而且通过给院内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大大减少误诊可能性,家庭医生责任制使门诊部医生深入到家,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的预防保健服务,也缓解医患关系,满足居民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有力促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格局,面对提前到来的老龄化趋势,必将大大减少居民的就医负担。
经过调查分析,结合我院实际,我们的初步工作目标是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形成以“契约式”、“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促进大院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与大院居民建立健康稳固的医疗卫生合作关系。
1 具体规划是:
1.1首先要健全组织。选择了解或熟悉此项工作的医护人员参加,这里主要是指曾经参加过全科医师培训的同志,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办公场所,尽快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准,提前进入角色,专心致志的搞好基础阶段的工作。
1.2做好健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我们单位的服务对象住得比较分散,分布在三个大院内,所以我们要逐家逐户上门考察、分析,对具备条件的绝不能遗漏,对签订服务协议的家庭,不定期收集家庭基本信息及每位家庭成员既往病史、近期就诊信息等动态健康信息,完善家庭健康档案。
1.3制定健康计划。将搜集到的情况综合分析,根据家庭结构与家庭成员个体情况,首先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再并根据服务情况及时更新。
1.4搞好健康教育。这里包括我们的医护人员和签约家庭,提供签约家庭健康咨询,普及健康知识,促进签约家庭树立健康意识,引导家庭成员学习并掌握心理卫生、膳食搭配、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指导处理家庭健康应急事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我们的医生事先要做功课,更要加强自身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与提高,方能做好对服务对象的指导。
1.5对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给予与指导。我们了解,目前大院需要家中照料的主要是生活方式病即慢性病,培养签约家庭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其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所以,对家庭成员实施健康管理风险评估很重要,对亚健康状态及抽烟、酗酒、大吃大喝、肥胖等不良行为,制定计划,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1.6做好医疗服务。为签约家庭按要求和规定,根据并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社区基本诊疗护理服务;定期清理家庭药箱并指导合理用药,一定要提醒患者,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1.7做好设立家庭病床的准备。对需要连续***又没条件住院,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根据家庭病床收治标准及要求,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协议,设立家庭病床。
1.8转诊.对医疗技术及水平不能满足需要及病情危重的患者,一方面及时组织会诊,增强***手段,但为防止耽误病情要也要考虑及时转诊,以便获得及时救治。
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1但我们目前的情况是,经过训练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国的家庭医生是新生事物,医学院缺乏对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只有对现有的医生进行培训,我们先后有5位医生参加了北京市全科医师培训,与工作量相比,取得相关资质和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医生数量明显不足。所以加强这方面人员的培训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们正在着手准备。
2.2再就是对家庭医生的认识还有误区,很多观点认为家庭医生就是基层医生、社区医生,这会引起很多优秀的医生不愿意成为家庭医生,认为没前途、没搞头。我们在普及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也在着力掺入这方面的常识,以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便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现有的家庭医生在培训和执业经验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基础理论薄弱,临床经验不足,有待强化培训和在工作中提高。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从自身健康教育入手,着力解决,以尽快适应形势的需求,尽快投入到家庭医生的实施阶段。
参考文献:
[1] 胡睿;王夏玲;;家庭医生式服务助力社区卫生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24期
[2] 北京明年将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年07期
[3] 张新建;胡睿;王天鹅;李晓雅;王夏玲;;时代呼唤 家庭医生式服务应运而生[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21期
[4] 苏子儒;;北京医改:家庭医生走入寻常百姓家[J];健康大视野;2009年11期